7.2 爱在家人间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2 爱在家人间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一、教学概况
课题 爱在家人间
课时 1课时
教学对象 七年级中学生
课 程 目 标 价值目标: 体会和理解父母为自己付出的辛劳,主动与父母沟通,并以实际行动孝敬父母和长辈。
知识目标:正确认识“亲子冲突”处理不当的危害,了解和掌握一些与父母沟通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能力目标:学会解决与父母之间的误会和矛盾,提高与父母平等沟通的能力。
发展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得到成长与发展。
素质目标:能以客观的态度对待人生和社会现实,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树立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
教材 分析 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本课选自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师长情谊第七课亲情之爱第二框。在本单元第一框学生已经学习过家的意味,对于家的概念有了一定了解,为本节课学习家庭亲情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同时本节课的学习也为下节课让家变得更美好做了铺垫,只有与家庭相处和睦才能让家庭变得更美好。因此本节课的内容在本单元的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生 分析 1.学生心理特点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心智不成熟,容易忽略父母的爱,感受不到家中亲情 2.学生的认知 由于独立意识增强,对于父母的关爱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与父母发生冲突 对学生已有的经验分析 面对长辈之间的亲密与疏离,独立与依赖的矛盾,应该如何与父母交流与沟通,学生渴望得到指导与帮助
重点难点 重点和难点:重点:引导学生学会接纳和理解父母,学会与父母沟通的技巧与方法。 难点: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亲子冲突的原因和亲子冲突处理不当的危害。
教学方法 问题探究法: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让学生学会如何思考; 提出问题,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相互交流,得出结论。
案例分析法:充分利用现实社会及生活中的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意识观并学会分析现实问题。
直观教学法:利用多媒体的有机结合,增强直观感。
学生互动设计: 1.视频中有哪些“碰撞”?生活中你与亲人有类似的“碰撞”吗?
2.结合视频,回归自身实际,谈谈为什么我们与父母之间会发生“碰撞”?
教学设计理念 课程的核心理念是树物质的观点,充分掌握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为了更好地贯彻这一理念,在教学设计中要做到三个融合,一理论讲解与社会现实的融合,二是理论讲解和案例分析的融合,三是理论讲解和方法论应用的融合;做到三个导向:要做到问题导向,应用导向,价值导向;还要做到学生全程参与课堂教学,以处处设问、时时设问,走进学生,关注学生的反应,来看自己的讲课学生是否在听,是否听进去了。从而使得真正地提高理论教学的实效性。
二、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方案设计
课 程 导 入 视频导入: 2分钟,通过案例让学生感受到暖嗯的爱。 设置问题:观看完视频后,你有什么感受呢? 把学生自己的全家福做成配乐的视频,更能触动学生自己的内心,勾起她们对家的美好回忆,感受到了暖暖的爱意在家人间传递流淌,感受到了亲情之爱。
课程讲解 一、本章思维框架结构 2分钟,讲述本章要解决的问题,逻辑思维进程,让学生先见林再见树,达到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循环。 第一节 体味亲情(什么是亲情之爱) 第二节 爱的碰撞(亲子冲突的原因) 第三节 沟通传递爱(沟通传递爱的方法)
二、体味亲情 1.亲情之爱 2.亲情的变化 10分钟,这部分要讲透彻。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思考并进行爱的分享,引导学生体味亲情。 学生活动:说一说:请大家仔细回忆与家人间的点点滴滴。想一想家人做过哪些让你感动的事? 通过回忆分享与家人之间的温暖事件,初步体每个人心中无法割舍的亲情之爱,感受亲情不同的表现形式。为后续学习教师活动:运用“闹钟没有妈妈的味道”的小故事,提出问题并让学生思考。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探究 除了“妈妈的味道”外,你认为“爸爸的味道”是什么?“爷爷奶奶的味道”呢?
(2)他们的味道相同吗?这些味道属于什么“爱”?
(3)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小组代表汇报。 选用生活中真实的小故事,关照再婚家庭中的亲情之爱。旨在让学生懂得,由于亲人的离开或新成员的出现,我们家庭关系也会发生变化。奠定情感基础。
三、爱的碰撞 1.亲子冲突的原因 2.亲子之间的差异 15分钟,这部分要讲透 教师活动:教师播放视频并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结合视频内容及生活实际回答问题。学生讨论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回答问题。 片段一:学生活动:观看视频《小别离》思考回答:
1.视频中有哪些“碰撞”?生活中你与亲人有类似的“碰撞”吗?
2.结合视频,回归自身实际,谈谈为什么我们与父母之间会发生“碰撞”?
(小组讨论交流) 通过展示视频中朵朵与父母发生矛盾冲突的事例。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回忆与父母发工矛盾与冲突的事件。感受当时的心情、从而引导学生认识到我们与父母之间时常发生爱的碰撞,引导学生分析亲子冲突产生的原因,知道亲自冲突的危害危害,为后续探讨“如何化解碰撞”作铺垫。 片段二:案例再现问题 你是否认同朵朵的处理方式?为什么? 你认为朵朵与父母的冲突谁应负责? 通过真实的生活情景再现,视频回放,让学生正确认识到家庭之间的碰撞是在所难免的,了解亲子矛盾的内容原因和危害,明确要解决激烈的亲子冲突需要双方的努力,不要把爱变成伤害。 学生活动:自主探究活动,自主并讨论完成问题。 (1)结合情境,填写内容 (2)小组讨论 通过让学生自主完成情境内容,然后小组再进行分享讨论、引导学生总结表格体现出的与父母产生矛盾与冲突的原因。这一活动
中考虑到学生的概括能力有限,需给予学工一些启发和帮助。重点是帮助学生了解两代人之间的代沟是与父母产生矛盾与冲突的原因。
四、沟通传递爱 10分钟,这部分要讲透彻。 教师活动:教师播放视频并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结合视频内容及生活实际回答问题。学生讨论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回答问题。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探究:
假如你是朵朵的同学,你会如何帮助她化解与父母的“碰撞”? 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会沟通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掌握与父母沟通的技巧,提高沟通能力,经验来源于生活,用避免故事重演的方式支招就是让学生调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分享和总结,既让学生思考在自己与父母相处的过程中应该如何更好的同父母沟通,体会父母的良苦用心,又掌握了促进家庭和谐的具体方法。
五、爱的升华落实 3分钟。 学生活动:回忆你与父母之前的一场矛盾冲突,结合今日所学,你对此事有什么新的看法和更好的化解办法?请以此为内容,给父母写一封信。格式为: 曾经我因——与父母产生争执,现在我会一一,让爱住我家! 在爱的氛围中,用本节课学到的方法和技巧,对自己以前的错误处理方式进行告别,给爸妈写一封信,知道以后的行动,做为本节课的收获背囊,也是本节课的评价落实。
六、拓展 1分钟,这部分讲解要注重知识运用。 步骤一:【提问】作为子女,我们无法选择父母,但是我们可以做什么呢? 步骤二:【讲解】 接纳父母的做法—一如:接纳、尊重父母的唠叨
理解父母行为中蕴含的爱一一如:理解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情
尝试让父母了解我们的变化和需要一一如:主动和父母沟道
用他们能接受的方式表达我们的爱一—如:学会换位思考
课程 小结 体味亲情 爱的碰撞 沟通传递爱 1分钟,这部分注意系统化讲解。 本节课我们要体味亲情,感受家庭中的亲情之爱;我们进入青春期后,自主意识增强,由于我们与父母在心智、学识、经历等方面差异较大,对问题的理解、感受等方面必然存在差异,冲突难以避免。如果处理不好,亲子冲突就会伤害双方的感情,影响家庭的和睦;我们要学会与父母进行沟通,在沟通的过程中传递爱。
课程评价 了解 1分钟,这部分注重对知识的系统化应用和引导。
单选(了解)
多选(掌握)
简答(熟练掌握)
论述(理解)
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爸爸去哪儿》歌词
(孩子)我的家里有个人很酷,三头六臂刀枪不入,他的手掌有一点粗。牵着我学会了走路。(爸爸)谢谢你光顾我的小怪物。你是我写过最美的情书,钮扣住一个家的幸福,爱着你呀风雨无阻,你拼命发芽我白了头发,起写下一撇一捺,
宝贝宝贝/我是你的大树,一生陪你看日出。 材料二:上小学,我是“妈妈贴心的小棉袄”。上中学、妈妈是“我烦心的破书包”,随着年龄的增长,父母的关爱好像成为我们成长的羁绊、让我们厌烦不已。据一项调查数据优质资料显示、很多中学生反感于“父母过度关心”。 “父母根本不明白我、还要常常管着我!”很能代表一部分中学生的心声。
1.从上面的歌词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举出父母过度关心自己的事例。为什么父母眼里的“关爱”却让我们“反感”? 3.作为子女,我们应该怎样处理与父母之间的这种“爱的冲突”?
课 后 反 思 本节课的优点和不足简单分析如下: 本节课的优点:  1.利用视觉错觉图导入新课。利用视觉错觉原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让学生自行阅读材料,自己搜索关心的内容,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地位,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体。 3.精心选材,事例贴近学生的生活。 本课不足: 1.时间安排有待细化。 2.没有对学生发表的见解进行深入点评。
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