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一、教学概况课题 让友谊之树常青课时 1课时教学对象 七年级中学生课 程 目 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懂得友谊的珍贵,维持友谊需要彼此付出情感,掌握方法,智慧应对。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呵护友情的具体方法,学会自我调整,学会与朋友进行有效沟通。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友情的珍贵,学会建立友谊、呵护友谊的具体方法,并在生活中主动实践。教材 分析 《让友谊之树常青》是人教版新教材改革后初一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第五课《交友的智慧》第二节内容,本节课是在第一单元帮助学生认识中学生活、认识自我的基础上,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生活性原则出发引领学生在日益扩大的交往中正确认识友谊,把握友谊,也为他们自身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提供了指导。学生 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第二单元第四节《友谊与成长同行》。在与同伴交往中,中学生面临着两个重要的问题:一是如何主动开放自己去建立友谊。二是如何呵护友谊,处理交友中遇到的冲突和伤害。学生并不一定懂得如何去建立友谊,并不一定能够妥善的处理与朋友交往中遇到的问题。因此,本节课在第二单元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学好这节课为以后的校园交往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重点难点 重点和难点:掌握建立友谊和呵护友谊的方法。能用正确的方法建立和呵护友谊。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和视频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活动探究法:通过创设情境等活动形式,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能力得到提高。集体讨论法:针对教材提出的问题,促使学生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更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学生学法:课前要求学生研读教材,认真研读教材学生会自己掌握一些知识。在课中学会倾听和分享,认真倾听老师的讲授和其他同学对问题的回答,方便学生更好地接受和掌握知识。课后要求学生注重生活实践,本课要求学生按照教材的指导去实践,把握友情。教学设计理念 1.学生主体理念。通过多次设置课堂交流环节,让学生充分地参与教学过程,凸显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 2.价值导向理念。教学活动向教学目标看齐,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施以充分有效地实现本讲价值目标为导向。 3.问题引导理念。教学过程中设计互动问题,用问题来启迪学生不断思考,推动教学过程不断深入和完成。 4.理论与现实相结合的理念。将社会现实和中学生身边的案例与理论紧密联系,解释和说明为什么要做以民族复兴为己任的时代新人,消解理论学习的枯燥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得生动,听得明白,下课后持续思考,继续追问,确保良好的教学效果。 5.教学内容结构化理念。以核心知识为联结点,精中求简,易学、能懂、好懂、会用,能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形成概念的网络系统,精简通畅,便于记忆与检索。具有自我生长的活力,容易在新情境中引发新思想和新方法。 6.激发动机与兴趣理念。采取有步骤地设置思维障碍等方法,铺设恰当的认知阶梯,呈现与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相适应的学习任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二、教学过程教学内容 教学方案设计课 程 导 入 音频导入:播放歌曲《朋友》 播放歌曲《友谊》,让学生思考,这首歌为什么要歌颂友谊,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到了同学,友谊的重要性,生活离不开友情,人生离不开友谊,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样建立友谊和呵护友谊呢。这节课就让我们来畅谈有关友谊的话题,让友谊之树常青。 学生活动:欣赏歌曲,积极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开启学习之旅,并借此导入新课,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投入本节课的学习。学理导入:生活离不开友情,人生离不开友谊。积极去建立友谊和呵护友谊。课程讲解 一、建立友谊 步骤一:用直观演示的方法,播放视频:友谊的开始(展示开学以来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片段)。 依次提问: 1.视频中,哪些同学是你的好朋友? 学生回答。 2.你是如何认识新朋友的? 学生回答。 3.你热情地对待他,他却不理睬你怎么办? 学生回答。 4.通过这些同学的回答,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学生回答。 学生活动:学生自主活动探究,交流展示。 设计意图:将学生的日常生活情境作为教学素材,能激发学生的亲切感,拉近学生与课堂的距离。看完视频后,老师及时进行采访,引导学生回归自己的生活,回忆自己的亲身经历,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出自己结识新朋友、建立新友谊的心得和经验。 归纳总结:如何建立友谊,结交新朋友 (课本P49-50) 1.建立友谊,需要开放自己。敞开心扉,主动表达,朋友才不会彼此错过。 2.建立友谊,需要持续的行动。如果一次尝试不成功,别气馁,只要真诚待人,我们就有机会找到朋友。 设计意图: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学生说出的经验,对其他学生更具有指导性。 步骤二:知识拓展:通过周恩来的事例,总结建立友谊的有效方法和技能。 面带微笑;记住对方的名字;真诚地夸赞;做一个耐心的倾听者;寻找共同之处;保持好奇心。 学生活动:独立思考,积极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事例总结建立友谊的有效方法。 步骤三:情景体验: 背景:我们班新来了一位叫松松的同学,他下课后只静静的坐在位置上看书。 活动:这个时候你该如何与他认识并且成为朋友?请用以上学习的建立友谊的方法实践一下。 学生活动:分组表演,模拟体验。 设计意图:学生采用口述和表演的形式完成,目的是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开发学生创造能力,拓展学生思维,从而收获创新的成果。二、呵护友谊 步骤三:合作探究:阅读李华的日记,回答问题:1.李华应该怎么做?2.朋友之间需要保持距离吗? 归纳总结:如何让呵护友谊,让友谊之树常青? 1.呵护友谊,需要用心关怀对方。体会朋友的需要,在朋友需要的时候站在他身旁,用行动向朋友表达关心和支持。 2.呵护友谊,需要学会尊重对方。把握好彼此的界限和分寸,坦诚相见,也有所保留给予意见,但不替做决定。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交流展示,归纳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真实形象的体验,带领学生走进自己的朋友圈,让学生体验在不同场景中友谊的表现,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友谊的美好和珍贵。通过学生体验,让学生感受到友谊建立之后是需要用心关怀和尊重的,才能维护好这份难能可贵的友谊。 步骤四:小组活动: 1.分小组讨论,请你为小莹和小玲撰写出截然不同的结局,要有创意哦! 2.思考:小莹会生气吗?如果是你,你会生气吗?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交流展示。 设计意图:继续通过典型例子,引发学生结合自身经验进行思考,并积极的探寻解决的方法。 步骤五:知识拓展: 1.教师追问:“你和朋友发生过冲突吗?你是怎么处理的?”并举反例,总结出处理冲突的正确策略:保持冷静;坦诚交流;及时处理;勇担责任;换位思考。 2.教师追问:“面对朋友的伤害应该怎么办?”结合学生的经验,总结如何正确对待朋友的伤害:可以选择宽容,也可以选择结束,两者都需要勇气,也需要智慧。 归纳总结:如何让呵护友谊,让友谊之树常青? 3. 呵护友谊,需要学会正确处理冲突。 4. 呵护友谊,需要学会正确对待交友中受到的伤害。 学生活动:分享经验,积极回答,归纳总结。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分享类似的经验及处理方法,自主探寻解决办法。通过判断培养学生辩证的看待问题,培养学生是非观念。课程 小结 建立友谊需要开放自己,需要持续的行动。呵护友谊要用心关怀对方,要尊重对方,要正确处理冲突,要正确对待交友中遇到的伤害。 1分钟,这部分注意系统化讲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不但要热情播种友谊之花,更要用真情和智慧去呵护友谊,在这个集体中,已经相伴走过两个月的时间了,很多同学已经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在未来的三年里,我们还有机会找到更多的朋友,朋友陪你哭,陪你笑,陪你分享喜悦,共担痛苦,朋友是你人生中不可代替的人。但是友谊的花朵脆弱易碎,需要小心地呵护和打理,所以,带上你热情的心,去结交朋友吧;带上你真挚的情,去体谅朋友吧。愿你们友谊之树长青,友谊的小船变巨轮。 板书: 让友谊之树常青 一、建立友谊 1.建立友谊需要开放自己 2.建立友谊需要持续的行动 二、呵护友谊 1.呵护友谊需要用心去关怀对方 2.呵护友谊需要尊重对方 3.呵护友谊需要正确处理冲突 4.呵护友谊需要正确对待交友中受到的伤害课程评价 了解 1分钟,这部分注重对知识的系统化应用和引导。单选(了解)多选(掌握)简答(熟练掌握)论述(理解)小梅和小兰是同班同学,二人都喜欢学习绘画,为此她们常常会围绕共同的问题进行探讨,但是,在其他文化课方面,小梅却没小兰成绩好。当小梅向小兰请教时,小兰却不愿帮助她,还冷嘲热讽的说;“这么简单都不会,你真笨,自己想。”然后漠不关心的把头转向一边,干自己的事情去了。这样的情形使小梅对小兰慢慢有了距离感。小梅后来又结识了新的朋友,可小兰却抱怨小梅三心二意。 (1)你认为小兰的做法对吗?为什么? (2)你认为小梅和小兰怎样做才能让友谊之树常青? 【提示】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材料、准确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课 后 反 思 本节课的优点和不足简单分析如下: 本节课的优点: 1.利用视觉错觉图导入新课。利用视觉错觉原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让学生自行阅读材料,自己搜索关心的内容,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地位,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体。 3.精心选材,事例贴近学生的生活。 本课不足: 1.对课堂时间的把握还不够到位。 2.对知识点的取舍和重难点的把握还有待加强,有些地方可以简略一点。 3.优化问题设计,将大问题简化为一步一步的小问题。板书设计主板书:让友谊之树常青一、建立友谊1.建立友谊需要开放自己2.建立友谊需要持续的行动二、呵护友谊1.呵护友谊需要用心去关怀对方2.呵护友谊需要尊重对方3.呵护友谊需要正确处理冲突4.呵护友谊需要正确对待交友中受到的伤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