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学案-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4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学案-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无答案)

资源简介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方案一:利用气垫导轨实现一维碰撞,如图所示:
(1)质量的测量:用天平测量。
(2)速度的测量:,式中为滑块(挡光片)的宽度,为数字计时器显示的滑块(挡光片)经过光电门的时间。
(3)各种碰撞情景的实现:利用弹簧片、细绳、弹性碰撞架、胶布、撞针、橡皮泥设计各种类型的碰撞,利用滑块上加重物的方法改变碰撞物体的质量。
例1.某同学利用气垫导轨做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气垫导轨装置如图所示,所用的气垫导轨装置由导轨、滑块、弹射架、光电门等组成。
(1)下面是实验的主要步骤:
①安装好气垫导轨,调节气垫
导轨的调节旋钮,使导轨水平;
②向气垫导轨通入压缩空气;
③接通数字计时器;
④把滑块2静止放在气垫导轨的中间;
⑤滑块1挤压导轨左端弹射架上的橡皮绳;
⑥释放滑块1,滑块1通过光电门1后与左侧带有固定弹簧(未画出)的滑块2碰撞,碰后滑块2和滑块1依次通过光电门2,两滑块通过光电门2后依次被制动;
⑦读出滑块通过光电门的挡光时间,滑块1通过光电门1的挡光时间Δt1=10.01 ms,通过光电门2的挡光时间Δt2=49.99 ms,滑块2通过光电门2的挡光时间Δt3=8.35 ms;
⑧测出挡光板的宽度d=5 mm,测得滑块1的质量为m1=300 g,滑块2(包括弹簧)的质量为m2=200g。
(2)数据处理与实验结论:
①实验中气垫导轨的作用是
A. ;
B. 。
②碰撞前滑块1的速度v1为   m/s;碰撞后滑块1的速度v2为 m/s;碰撞后滑块2的速度v3为 m/s。(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③系统碰撞之前m1v1=     kg·m/s,系统碰撞之后m1v2+m2v3=  kg·m/s。
④实验结论: 。
方案二:利用等长悬线悬挂等大小球实现一维碰撞,如图所示。
(1)质量的测量:用天平测量。
(2)速度的测量:可以测量小球被拉起的角度,从而算出碰撞前对应小球的速度,测量碰撞后小球摆起的角度,算出碰撞后对应小球的速度。
(3)不同碰撞情景的实现:用贴胶布的方法增大两球碰撞时的能量损失。
例2.用如图所示装置可验证弹性碰撞中的动量守恒,现有质量相等的a、b两个小球用等长的、不可伸长的细线悬挂起来,b球静止,拉起a球由静止释放,在最低点a、b两球发生正碰,碰后a球速度为零,完成以下问题:
(1)实验中必须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____.
A.a、b球的质量m
B.细线的长度L
C.释放时a球偏离竖直方向的角度θ1
D.碰后b球偏离竖直方向的最大角度θ2
E.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2)利用上述测量的物理量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为___ _____.
方案三:利用小车在光滑桌面上碰撞另一静止小车实现一维碰撞,如图所示。
(1)质量的测量:用天平测量。
(2)速度的测量:,是纸带上两计数点间的距离,可用刻度尺测量,为小车经过所用的时间,可由打点间隔算出。
例3.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两辆小车碰撞前后的总动量,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1:在长木板的一端垫适量的薄木片,使小车能沿木板匀速下滑;
步骤2:在小车甲前端贴少量橡皮泥,后端连接纸带。接通电源后让甲以某一速度沿木板下滑,与置于木板上的静止小车乙相撞并粘在一起,继续运动。
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是50Hz,得到的纸带如图所示(图中数字的单位是cm)。
⑴在AB、BC、CD、DE四段长度中,计算碰前甲的速度时应该选用__ __段,计算碰后两车的速度时应该选用___段。
⑵若小车甲的质量为0.4kg、小车乙的质量为0.2kg,则碰撞前两车的总动量是___,碰撞后两车的总动量是_ __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方案四:利用斜槽上滚下的小球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将斜槽固定在铁架台上,使槽的末端水平。让一个质量较大的小球(入射小球)从斜槽上滚下,跟放在斜槽末端的另一个大小相同、质量较小的小球(被碰小球)发生正碰。使入射小球从斜槽不同高度处滚下,测出两球的质量以及它们每次碰撞前后的速度,就可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1)用天平测出两小球的质量,并选定质量大的小球为入射小球;
(2)按照如图所示安装实验装置,调整固定斜槽使斜槽底端水平;
(3)白纸在下,复写纸在上,在适当位置铺放好,记下重垂线所指的位置O;
(4)不放被撞小球,让入射小球从斜槽上某固定高度处自由滚下,重复10次,用圆规画尽量小的圆把所有的小球落点圈在里面,圆心P就是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5)把被撞小球放在斜槽末端,让入射小球从斜槽同一高度自由滚下,使它们发生碰撞,重复实验10次,用步骤(4)的方法,标出碰后入射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M和被碰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N,如图所示;
(6)连接ON,测量线段OP、OM、ON的长度.将测量数据填入表中,最后代入,看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是否成立;
(7)整理好实验器材放回原处;
(8)实验结论:在实验误差范围内,碰撞系统的动量守恒。
例题4.如图所示为验证动量守恒的实验装置示意图。
(1)若入射小球质量为m1,半径为r1;被碰小球质量为m2,半径为r2则________
A.m1>m2,r1>r2 B.m1>m2,r1<r2
C.m1>m2,r1=r2 D.m1<m2,r1=r2
(2)为完成此实验,以下所提供的测量工具中必需的是________。(填下列对应的字母)
A.直尺 B.游标卡尺 C.天平 D.弹簧秤 E.秒表
(3)设入射小球的质量为m1,被碰小球的质量为m2,P为碰前入射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则关系式(用m1、m2及图中字母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立,即表示碰撞中动量守恒。
例5. “碰撞中的动量守恒”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让质量为m1的小球A从斜槽上的某一位置自由滚下,与静止在支柱上质量为m2的小球B发生对心碰撞。
(1)安装轨道时,要求轨道末端 。
(2)两小球的质量应满足m1 m2
(3)用游标卡尺测小球直径时的读数如图乙所示,则小球的直径d= cm。
(4)实验中还应测量的物理量是( )。
A.两小球的质量m1和m2 B.小球A的初始高度h
C.轨道末端切线离地面的高度H D.两小球平抛运动的时间t
E.球A单独滚下时的落地点P与O点距离SOP
F.碰后A、B两小球的落地点M、N与O点距离SOM和SON
(5)若碰撞中动量守恒,根据图中各点间的距离,下列式子可能成立的是( )
A. B. C. D.
(6)若碰撞为弹性碰撞,除动量守恒外,还需满足的关系式是 。(用所测物理量的字符表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