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3.4升华和凝华【学习目标】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和凝华要放热。2.了解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能用物理语言进行解释。【学习重难点】对升华和凝华现象的认识。学生易误认为升华和凝华需通过液态这一过程。【课前准备】预习课本,请举出三个升华的例子:① ② ③三个凝华的例子:① ② ③【学习过程】问题1:大自然中的雪是如何形成的?活动2.7 人工造雪按课本中图2 ---35装置给瓶中粉末加热,观察瓶中粉末变化;微微加热后,移走酒精灯,观察瓶中现象;取出枯枝,你观察到什么?实验中加热时,碘由 态直接变成 态;冷却时,碘由 态直接变成 态。结论: 升华:物质由 。凝华:物质由 。问题2:生活中有哪些升华的实例?1.纷纷扬扬的雪花是从哪儿来的?2.深秋的早晨出现的霜是从哪儿来的?问题3:升华和凝华有什么特点?思考:怎样使碘升华?升华的条件是什么?如何使蒸气凝华?通过什么途径可以加速蒸气的凝华?凝华的条件是什么?结论:升华要 热,凝华要 热问题4:升华和凝华有哪些应用?1.干冰(固态的二氧化)外型像压紧的雪; 常温下干冰直接升华为二氧化碳气体;干冰为什么可以用来保鲜食品 2.舞台上经常用喷洒干冰的方法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3.干冰除了制造烟雾,还能人工降雨,你知道它的原理是什么吗?【课堂反馈】一、单选题1.下列与物态变化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板上小水滴不见了,是发生了液化现象 B.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固形成的C.干冰能够降温是由于干冰升华吸热 D.正在熔化的蜡,吸收热量,温度不变2.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 )A.春天来到,积雪熔化 B.夏天的清晨,草地上出现露珠C.深秋的早晨,地面上出现白霜 D.寒冷的冬天,水面结成冰3.下列物理现象及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A.寒冬河水结冰是凝固现象B.湿衣服被太阳晒干是汽化现象C.抗疫值班医护人员眼罩的镜片常常模糊不清,是空气液化形成的D.冬天玻璃上会出现冰花,这是凝华现象4.下列关于物态变化描述正确的是( )A.冬天水面结冰是凝固现象 B.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是熔化现象C.烧开水时冒出的“白气”是升华现象 D.皮肤上涂一些酒精感到凉快是液化现象5.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同志,在其著名词作《沁园春 长沙》中写道:“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句中“霜”的物态变化过程与下列自然现象的形成过程一致的是( )A.缥缈的“水雾”B.秀丽的“雾凇”C.晶莹的“露珠”D.耀眼的“冰块”6.暑假里,小明从电冰箱的冷冻室内拿出一根棒冰,发现包装纸上有一层“霜”,撕开包装纸后,棒冰冒出“白气”。关于这些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B.“霜”的形成需要吸热C.“白气”是棒冰升华形成的 D.“白气”的形成需要吸热7.自然现象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图中属于凝固的是( )A.冰雪消融B.露珠形成C.滴水成冰D.雾凇结枝二、填空题8.如图所示,将一些干冰颗粒撒到盛水的容器里,可以看到杯底水中有大量的气泡冒出,如同水被煮沸一般,同时杯口有大量的“白气”生成,其中“白气”的形成是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9.诗句“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中的“白草折”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 雪在形成过程中_______热。10.北京冬奥会赛道上的雪是利用造雪机将液态的水粉碎成雾状的小水滴,当小水滴遇到寒冷的外部空气 ___________成小冰晶。自然降雪是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从而 ___________成微小的冰晶,这些冰晶聚集起来变成雪花飘落大地。(填写物态变化名称)11.“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很多谚语蕴含着物理知识,如“霜降有霜,米谷满仓;小寒冻土,大寒冻河”,其中,霜的形成是______现象,河水结冰是______现象。(均填物态变化名称)12.小明在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之前,查阅资料得知: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碘的熔点为 采用图中的两种方式加热,图甲的碘颗粒吸热会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图乙中的碘颗粒吸热除了发生图甲中的物态变化外,还可能会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两种方式停止加热后,“碘锤”中的碘蒸气会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这一过程需要___________热。参考答案:1.C2.A3.C4.A5.B6.A7.C8.液化9. 形状 放10. 凝固 凝华11. 凝华 凝固12. 升华 熔化 凝华 放试卷第1页,共3页试卷第1页,共3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