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3张PPT)课程引入第9课 辛亥革命一革命志士的奋斗知识结构武昌起义二1、通过了解武昌起义的史实,认识辛亥革命历史意义及局限性。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010203立足时空观念和史料证实,了解革命志士们发动的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广西起义、广州起义、武昌起义等史实。家国情怀:学习徐锡麟、秋瑾以及“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幸福不怕牺牲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立足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分析归纳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解读历史问题的能力。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证实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三万余人参加起义,奋战一个多月后失败。(1)时间:1、萍浏醴起义(2)地点:(3)领导人:1906年冬(4)经过:江西、湖南交界的萍乡、浏阳、醴陵刘道一、蔡绍南1906年,同盟会本部派会员刘道一、蔡绍南从日本回到湖南活动,宣传同盟会的纲领。他们打算分三路起义,后因消息泄露提前发动。12月初,龚春台等在江西萍乡高家台起义,12月6日攻克上栗,起义迅猛发展。萍乡、浏阳、醴陵等地群众纷纷响应。起义军推举龚春台为都督,发布中华国民军起义檄文,以同盟会的纲领为号召,宣布推翻清政府的专制统治,建立共和民国。数日之内,起义军增至3万余人,屡败清军,声势浩大。后清政府调集数万军队进行镇压,起义失败,刘道一等先后被捕牺牲。刘道一是留日学生中因反清革命被杀害的第一人,也是同盟会会员中为革命流血牺牲的第一个烈士。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同盟会的声望由此大振。(5)影响:一、革命志士的奋斗刘道一(1)时间:2、安庆起义(2)地点:(3)领导人:1907年夏(4)经过:安徽安庆徐锡麟起义军与清军激战四小时,因寡不敌众而失败,徐锡麟死难,革命党人秋瑾在浙江绍兴准备接应,因歹徒告密,被 捕遇难。秋瑾,原名秋闺瑾,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市),1875年出生于福建厦门。1904年夏,她毅然冲破封建家庭的束缚,自费东渡日本留学,积极参加留日学生的革命活动,和刘道一等组织十人会。1907年7月6日,徐锡麟在安庆起义失败,绍兴坤士胡道南出卖了秋瑾。月15日凌晨,秋瑾被押到绍兴轩亭口刑场,她目别祖国蓝天,慷慨就义,年仅31岁。她以一腔热血,终于唤醒了中华民族。一、革命志士的奋斗徐锡麟(1873—1907年),浙江山阴(今绍兴)人,字伯荪。1903年到日本,游东京,结识陶成章等人,积极参加浙江留日学生营救章炳麟的活动。1904年到上海,访问蔡元培,加入光复会。1905年在东阳、义乌等地,联络会党。在绍兴创立体育会,办大通学校,积蓄革命力量。1907年与秋瑾准备在浙、皖两省同时起义,7月6日在安庆枪杀恩铭,率巡警学堂学生攻占军械所,后失败被捕,英勇就义。(1)时间:3、广西镇南关起义(2)地点:(3)领导人:1907年(4)经过:广东省广州市孙中山、黄兴起义军与清军奋战七昼夜,因弹药缺乏,最终失败。一、革命志士的奋斗(1)时间:4、广州黄花岗起义(2)地点:(3)领导人:1911年4月(4)经过:广东广州孙中山、黄兴革命党人与清军展开激烈巷战,终因众寡悬殊,起义失败,很多革命党人壮烈牺牲,后来,将收敛到的七十二具烈士遗骸,合葬于广州黄花岗,称作“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一、革命志士的奋斗(5)影响: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起义失败之后,中国同盟会会员潘达微先生冒着生命危险将七十二具烈士遗骸收殓,购买现黄花岗一地安葬,称作:花岗七十二烈士。广州黄花岗起义:二、武昌起义1、背景和条件(1)社会背景: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较迅速的发展;清政府推行的“新政”和“预备立宪”,在客观上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一些条件;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政府反动卖国的本质暴露无疑;(2)物质基础:(3)组织基础:资产阶级和革命团体、政党的建立;文学社和共进会在湖北发展革命力量(4)军事基础:革命党人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3)思想宣传:二、武昌起义2、起义的经过(1)时间:湖北·武昌1911年10月10日(辛亥年)(2)地点:(3)主力军:湖北新军(4)过程:湖北新军为清末张之洞于湖北训练的新式军队。中下层军官不少曾官费派日留学,因而遍布革命党人。当中以共进会及文学社两个革命团体渗透最广。本是为了巩固清王朝的统治,但湖北新军后来反而成为清王朝的掘墓人之一。湖北新军推举黎元洪为都督武汉光复成立湖北军政府夺取军械库进攻总督衙门打响第一枪1911年10月10日晚, 武昌新军第八镇工程营的革命士兵在熊炳坤、金兆龙率领下,在新军工程营第八营打响武昌起义第一枪。新军工程营第八营旧址。熊秉坤:打响武昌起义第一枪二、武昌起义2、起义经过——打响第一枪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夺取了军械库。楚望台军械库二、武昌起义2、起义经过——夺取军械库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打开城门迎接驻守城外的炮兵入城,步炮联合,进攻总督府。二、武昌起义2、起义经过——进攻总督府一夜之间,武汉被起义军占领。随后,汉口、汉阳的新军起义响应,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了胜利。二、武昌起义2、起义经过——武汉光复10月11日,起义军成立军政府,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二、武昌起义2、起义经过——成立军政府武昌起义十八星旗武昌起义后,各地纷纷响应,到11月下旬,十几个省份相继宣布独立。统治中国长达200余年的清王朝已难逃覆亡的命运。清王朝的土崩瓦解二、武昌起义3、各地纷纷响应,清政府土崩瓦解二、武昌起义4、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1)性质:①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意义:②开创了完全意义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思想解放。二、武昌起义5、评价辛亥革命(1)成功: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革命果实被北洋军阀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2)失败:(3)启示:资产阶级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谢谢观赏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详情请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知识解析】黄花岗起义.mp4 【素材】《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北师大).wmv 【课程引入】辛亥革命情境导入.mp4 第9课 辛亥革命(同步课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