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4.2.2 农业预习案一、预习目标1.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以及如何才能因地制宜发展农业。2.了解我国科技兴农取得的成就。二、预习要点1.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以及如何才能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三、达标练习1.农业生产与____、____、____、_____等自然条件关系密切。我国各地自然环境存在很大差异,每个地区都有发展农业的优势和不足。2.把要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或_______,布局在适宜它发展或_____的地区,以充分利用当地______条件的优势,这是“_______”的重要内容之一。3.发展农业生产,还要考虑当地的__________条件。4.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依靠__________,使农业增长方式正从广种薄收转向优质高产,优良品种不断涌现;_______化和_______化水平、生产效率不断提高;农田水利建设取得长足进步,_______能力明显增强。近年来,______、_______、______农业不断推广。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5.目前,我国科技进步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已经超过______,但是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差别很大。我们还必须依靠科技的优势,大力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农业,加快我国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迈进的步伐。6. 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下列地形区适宜发展的主要农业生产类型是( )A.长江中下游平原──渔业 B.大兴安岭──林业C.内蒙古高原──种植业 D.东北平原──畜牧业7. 古人云:“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这种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淮南、淮北地形不同 B.淮南、淮北栽培技术不同C.淮南、淮北气候不同 D .淮南、淮北耕作制度不同8.下列做法符合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是( )A.东北林区伐木种粮 B.洞庭湖沿岸围湖造田C.云贵高原陡坡开荒 D.西北牧区退耕种草9.读我国某地农业生产景观图,判断该地位于( )A.黄土高原 B.山东丘陵 C.江南丘陵 D.东北平原10.“天山南北好牧场,葡萄瓜果甜又甜……戈壁沙滩变良田,积雪融化灌农庄”体现了当地富有成效、有特色的( )A.河谷农业 B.水田农业 C.绿洲农业 D.基塘农业11.当前,确保中国粮食安全的措施是( )A.退耕还林还草 B.兴建开发区,进口粮食C.加快城市化进程 D.发展科技,保护耕地,提高单产12.山东省莱州市程郭镇的农民以大姜种植取代了小麦,大姜成为该镇的主导产品,其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A.气候 B.地形 C.市场 D.技术水平13.以下四位学生对家乡因地制宜利用土地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家住在山区,这里地形崎岖,适宜种植业的发展B.我的家乡在内蒙古高原,这里草场广布,畜牧业发达C.我家在华北平原,这里地势平坦,热量条件好,甘蔗是这里主要的糖料作物D.我的家乡在新疆,这里的种植业很发达14.以下为油菜、冬小麦、茶叶、水稻四种农作物集中产区示意图,判断哪一组说法是正确的( )A.①油菜②冬小麦③水稻④茶叶 B.①水稻②冬小麦③茶叶④油菜C.①茶叶②油菜③水稻④冬小麦 D.①茶叶②冬小麦③水稻④油菜15.下列地区属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商品粮基地的是( )A.三江平原 B.江汉平原C.成都平原 D.珠江三角洲16.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地区,应发展( )A.渔业 B.牧业 C.林业 D.种植业17.在地形陡峭的山区,为了减少水土流失,应( )A.开垦梯田 B.种植牧草,发展畜牧业C.种植水源林 D.种植用材林18.在西部地区实行退耕还林、还草是因为( )A.该地牧业发达,牧畜需要大量的饲料B.该地人口稀少,粮食需求量少C.该地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D.该地少数民族擅长于种植牧草探究案一、要点回顾农业的重要性: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农业的东西差异性农业 农业的南北差异性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农业分布的自然条件农业分布的社会经济条件走科技强农之路 品种的改良、生产效率的提高抗灾能力增强二、问题展示1.如何做到因地制宜发展农业?2.如何走科技强国之路?三、课堂小结1.农业生产与光、热、水、土等自然条件关系密切。我国各地自然环境存在很大差异,每个地区都有发展农业的优势和不足。2.把要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发展或生长的地区,以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这是“因地制宜”的重要内容之一。3.发展农业生产,还要考虑当地的社会经济条件。4.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依靠科学技术,使农业增长方式正从广种薄收转向优质高产,优良品种不断涌现;机械化和专业化水平、生产效率不断提高;农田水利建设取得长足进步,抗灾能力明显增强。近年来,绿色、低碳、生态农业不断推广。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5.目前,我国科技进步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已经超过50%,但是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差别很大。我们还必须依靠科技的优势,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加快我国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迈进的步伐。四、拓展交流读下图,回答1~2题。1.AB一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下列景观属于该线以北的是 ( )A.漫山遍野荔枝林 B.甘蔗扯起青纱帐C.椰林婆娑菠萝香 D.旱地麦浪大豆香2.图示区域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是( )A.① B.② C.③ D.④3.下列属于生态农业的是( )A.旱地农业 B.水田农业 C.绿洲农业 D.基塘农业读我国某地区1976年与2010年同一比例尺土地资源利用示意图,回答4~5题。4.该地区最有可能位于( )A.晋 B.冀 C.新 D.苏5.该地区农业结构的变化反映出农业生产应( )A.因地制宜 B.节约用水 C.推广良种 D.出口创汇6.以下有关各地农业建设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要积极发展出口创汇农业B.西部地区应充分利用充足光热资源发展种植业C.闽、粤沿海滩涂广阔,可大力发展海水养殖业D.为了减少水土流失,所有的山区都应发展林业7.以下有关“基塘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塘农业”仅分布在珠江三角洲的地势低洼地区B.针对地势低洼易涝的状况,趋利避害开发了“基塘农业”C.为了满足多种经营的需要,开发了“基塘农业”D.“基塘农业”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8.我国农业生产在坚持“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的同时,还必须“积极发展多种经营”是由于( )A.自然条件和土地资源多种多样为依据 B.土地面积广大,人口众多C.气候复杂多样,人口众多 D.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是多方面的9.我国全国性商品粮基地应建在( )A.人口稠密的地区 B.粮食生产少的地区C.来年更是商品率高的地区 D.交通发达的地区10.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上的全国性商品粮基地是( )A.江淮平原 B.成都平原 C.三江平原 D.珠江 三角洲11.导致我国南方与北方耕作制度产生很大程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 C.土壤 D.水源12.将下列地区与其适宜发展的农作物用直线相连:①成都平原 A.粮食②山东半岛 B.棉花③西双版纳 C.油料④新疆南部 D.天然橡胶13.下图是我国东部某丘陵地区,其中A为山区,B为丘陵梯田地区,C为平原地区,D为水库。在保护环境、促使农业生产良性循环的条件下,请合理安排农、林、牧、副、渔各业的生产布局:(1)种植业宜在________。(2)渔业宜在________。(3)经济林(茶、果树等)宜在________。(4)用材林宜在________。(5)畜牧业应发展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根据上述种植业、林业、渔业和畜牧业的生产情况,本区农村副业应以________________业为主,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该地森林的主要环保作用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达标练习1.光 热 水 土2.农作物 生长 自然 因地制宜3.社会经济4.科学技术 机械 专业 抗灾 绿色 低碳 生态5.50% 高产 优质 高效 生态 安全6.B 7.C 8.D 9.C10.C 11.D 12.C 13.B14.D 15.B 16.D 17.C 18.C二.拓展交流1.D 2.D 3.D 4.D5.A 6.AC 7.BD 8.AD9.C 10.B 11.B12.①成都平原 A.粮食②山东半岛 B.棉花③西双版纳 C.油料④新疆南部 D.天然橡胶13.(1)C(或平原地区)(2)D(或水库)(3)B(或丘陵梯田地区)(4)A(或山区)(5)农区畜牧业或养猪业 该地为丘陵地区,农民可通过利用农作物秸秆等饲料来饲养牲畜,以获取畜产品(6)农产品加工 可利用当地生产的粮食、茶叶、水果、水产品、畜产品等发展加工业,增加经济收入(7)涵养水源、保护水上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