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 讲义 2023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四(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十二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 讲义 2023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四(含解析)

资源简介

第十二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
考点一 价值观、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1.价值
(1)含义
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积极功能和属性。从本质上看,哲学中的价值是人的需要与事物属性之间的一种特定关系,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即主体的需要,二是事物即客体的某种性质与属性,二者缺一不可。
(2)人的价值
含义 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内涵 ①社会价值: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社会、他人的需要。 ②自我价值:在满足社会和他人需要的同时,自己也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得到社会对自己价值的承认,实现对自我的满足。
特点 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
评价 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归根到底是看他的贡献,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
【例题1】
马克思说:“一物之所以是使用价值,因而对人来说是财富的要素,正是由于它本身的属性。如果去掉葡萄成为葡萄的那些属性,那么它作为葡萄对人的使用价值就消失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价值是一种实体,事物自身具有固定的价值
②某物对人是否有价值,不是由人的主观决定的
③事物自身的属性是其是否有价值以及价值大小的内在尺度
④价值具有客观性,必须有其产生的客观基础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价值不是实体,事物的价值随着自身属性以及主体需要的改变而变化,①不选;材料表明某物是否有价值并不是由人的主观来决定的,与事物自身的属性也有极大的关联,②正确;主体的需要以及需要的程度是事物是否有价值以及价值大小的内在尺度,③错误;“去掉葡萄成为葡萄的属性,那么它作为葡萄对人的使用价值就消失了”,这说明价值具有客观性,必须有其产生的客观基础,④正确。故选D。
【例题2】
被誉为“最美老太太”的俞匡章,97岁时决定做志愿者,99岁生日时,她把亲手织的99顶帽子捐给了有需要的人。老人从另一个维度诠释了志愿精神。志愿服务并非是年轻人的专利,只要有一颗仁爱之心,哪怕活到一百岁,照样可以从事志愿服务。她的事迹从哲学上表明( )
①人生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
②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
③人生的价值就在于社会对个人的认可
④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就是看社会给他的荣誉大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最美老太太”俞匡章的事迹从哲学上表明,人生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①②符合题意;人生真正的价值就在于奉献,而不是社会对个人的认可,③说法错误;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就是看他为社会贡献了多少,而不是看社会给他的荣誉大小,④说法错误。故选A。
2.价值观
(1)含义
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会形成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价值观是指人们断定客观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根本观点和评价标准。
(2)性质
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即实质),有正确和错误、先进和落后之分。
(3)作用
从总体看 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从领域看 ①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重要导向作用。一方面,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另一方面,价值观影响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②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
从性质看 ①正确的价值观对社会和人生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②错误的价值观对社会和人生具有消极的导向作用
(4)方法论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克服错误的价值观。当前,我们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例题1】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曾说过:“每个人在他生活中都经历过不幸和痛苦。有些人在苦难中只想到自己,他就悲观、消极,发出绝望的哀号;有些人在苦难中还想到别人,想到集体,想到祖先和子孙,想到祖国和全人类,他就得到乐观和自信。”其中蕴含的唯物史观道理是( )
①价值观源自于对个人生活遭遇和处境的反思
②价值观对社会与人生有重要的驱动和制约作用
③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④基于个人利益形成的价值选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①: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一定社会存在的反映,价值观的形成离不开历史条件,一定的社会存在决定一定的社会意识,决定价值观念的形成,故①错误。②③:“有些人在苦难中只想到自己,他就悲观、消极,发出绝望的哀号;有些人在苦难中还想到别人,想到集体,想到祖先和子孙,想到祖国和全人类,他就得到乐观和自信。”说明价值观对社会和人生有重要的驱动和制约作用,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故②③正确。④: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故④错误。故选C。
【例题2】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一些变化。青少年偏爱网络阅读,他们认为电子书携带方便、内容新颖、时效性强。中老年则偏爱纸质阅读,他们认为纸质书具有电子书不具有的厚重感、人文情怀、收藏价值。这说明( )
①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 
②价值观不同,人们选择的人生道路和生活方式必然会不同 
③价值观不同,人们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选择的对象也会不同 
④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认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①④正确,青少年偏爱网络阅读,他们认为网络阅读携带方便、内容新颖、时效性强。中老年则偏爱纸质阅读,他们认为纸质书具有电子书不具有的厚重感、人文情怀、收藏价值。这说明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主体的差异性,青少年、中老年的主客观因素不同,对阅读有不同的认识;②错误,价值观影响人生道路和生活方式的选择,但不会起决定作用。价值观不同,人们选择的人生道路和生活方式必然会不同说法过于绝对;③错误,阅读属于认识世界的活动,不属于改造世界的活动。故选B。
3.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1)含义
价值判断:人们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作出判断
价值选择: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选择
(2)特点
内涵 意义或要求
社会历史性(时代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地点的变化和条件的改变。一定事物的价值以及人们关于它的价值观念也会发生变化,因此,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有助于我们正确评价历史和现实中的各种价值观念,防止简单化和片面化倾向:有助于我们的价值观念与时俱进,从而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进行正确的价值选择
阶级性 在阶级社会中,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面对同一事物或行为,不同阶级和阶层的人会作出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自觉站在正确的立场上作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主体差异性 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对其价值的评价也会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 明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分辨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
(3)正确价值观的标准
标准 原因 要求
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社会存在在人们头脑中反映的产物,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②人们选择的目标能否实现,实现的程度如何,取决于人们的认识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
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①面对同一问题,人们的不同表现体现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差异,产生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冲突。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已最高的价值追求
【例题1】
长期以来,美国为一己之私,公然违背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对古巴进行禁运和经济封锁。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就古巴提出的要求美国解除禁运和经济制裁的申请,共有186个国家参与投票,包括我国在内的184个国家支持古巴。美国“孤立于世界”的状况证明了( )
①人们从事实践活动要对事物的客观状况及属性作出判断
②作出正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③正确认识事物要把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
④无视社会存在客观性而作出的价值选择终究会被历史抛弃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B
解析:①:题干是强调美国的做法错误,而不是从一般意义上强调人们从事实践活动要作出价值判断,①不符合题意,排除。②:美国的霸权行径违背了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其孤立于世界是违背国际关系发展客观规律的结果,这告诉我们,作出正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②正确。③:题干反映美国的做法是错误的,不强调认识事物要把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③不符合题意,排除④:美国为一己之私而采取错误的行径,遭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反对,表明美国的做法无视社会存在的客观性,最终被历史所抛弃,④正确。故选B。
【例题2】
习近平指出,75年来,联合国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将坚定支持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加大对联合国新冠肺炎疫情全球人道主义应对计划的支持,顺应时代发展大趋势,站在全人类高度,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建设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这其中蕴含的哲理是( )
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满足所有国家的利益
②价值选择正确,才能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取得成功
③我国为应对全球共同挑战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D
解析:中国将坚定支持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顺应时代发展大趋势,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建设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体现了价值选择正确,才能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取得成功,也体现了我国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作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②④正确切题。①表述错误,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不可能满足所有国家的利益,应该是站在最广大人民立场上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我国为应对全球共同挑战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说法正确,但不是哲理,排除③。故选D。
考点二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原因 如何做
根本途径 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创造和实现自己的价值 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客观条件 在个人与社会统一中实现价值 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主观条件 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①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②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 ①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②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③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例题】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的这首诗吟咏了梅花不畏严寒的坚强性格和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这给我们的人生启示是( )
①实现人生价值需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
②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条件
③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
④实现人生价值要有不怕失败的顽强奋斗精神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解析:梅花“凌寒独自开”,启示我们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王安石的诗吟咏了梅花不畏严寒的坚强性格和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启示我们实现人生价值要有不怕失败的顽强奋斗精神,③④正确切题。材料并没有体现实现人生价值需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需要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条件,排除①②。故选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