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大象版3.5《浩瀚宇宙》教学设计课题 浩瀚宇宙 单元 3 学科 科学 年级 6教材分析 《浩瀚宇宙》是本单元最后一课,将从探索宇宙的角度出发,让学生了解人们在探索宇宙过程中做出的努力与尝试,并利用时间轴记录法去整理信息。教材的第一部分提出几个关键问题引出本课的主要任务。第二部分搜集证据。引导学生从我国的古代杰出天文学家、运载火箭发展历程、新中国在探索宇宙方面取得的重大历史成就等三个角度出发去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第三部分处理信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依次整理信息,呈现某件事的发展历程,有效呈现碎片化的信息。第四部分表达交流。整理书面信息是对相关内容进行初步的加工,有结构地处理信息方便对知识进行内化。学习目标 科学观念: 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关注我国及世界空间技术的最新发展。科学思维: 在教师指导下,学会利用时间轴记录法整理记录信息。探究实践: 能够査阅资料,有针对性地收集信息,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关注我国及世界空间技术的最新发展。态度责任: 能在学习中体会到人类的好奇心和社会需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激发学生对地球和宇宙的探究热情。重点 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关注我国及世界空间技术的最新发展。难点 让学生体会到时间轴记录法能够将历史事件以直观、系统的方式呈现出来,学会用“点、线”结合的时间轴记录法来记录和整理信息。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1、宇宙有多大?明确:银河系和河外星系是人类目前所能观测到的宇宙。现在人们用天文望远镜能观测到距我们120亿光年的宇宙空间深处,仍没有看到宇宙的边缘。2、人类对宇宙的探索经过了漫长的历程。千百年来,人类一直渴望解开宇宙的奥秘,并致力于探索天体的运动和演化规律。(1)古时候通过什么观察宇宙?(2)古时候人们渴望登上宇宙的神话故事有哪些?(3)随着观测太空的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已经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宇宙深处了。你搜集到这方面哪些资料?预测:①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 1609年发明的人类历史上第一台天文望远镜。伽利略利用它观测到了月球的高地和环形山投下的阴影,接着又发现了太阳黑子,此外还发现了木星的4颗卫星。②1990年,人类发射了著名的哈勃太空望远镜。这种望远镜可以避开大气层的干扰从而观测到银河系以外更多、更遥远的星系。哈勃空间望远镜是安装在人造地球卫星上的一台望远镜,由于其避开了大气层的干扰,能看到距地球 130多亿光年的原始星系。3、人类为探索宇宙都做出了哪些努力?又发展了哪些最新的空间技术?活动任务:制作一份海报,向同学们展示宇宙的广阔或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 猜想肉眼嫦娥奔月交流资料领取活动任务 了解宇宙大小通过查阅资料,了知道人类观探索宇宙的历程。明确本科活动任务讲授新课 一、搜集证据1、我们可以从哪些角度收集整理人类探索宇宙的相关历史信息?2、你搜集到哪些信息?预测: (1)我国古代杰出的天文学家①东汉时天文学家张衡,从日、月、地球所处的不同位置,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发明制作的地动仪,可以遥测千里意外地震发生的方向,比欧洲早1700多年。②祖冲之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天文学家,准确测出冬至出现的时刻,算出了“回归年”(地球围绕太阳公转1周称为1回归年)的长度是365.24281481日,这个数据与现代科学所测量的结果相差不到一天。③郭守敬,元朝杰出天文学家,创制了简仪等近二十件天文观测仪器,主持编定《授时历》,一年的周期与现行公历基本相同,但问世比现行公历早300年。简仪,是郭守敬于公元1276年创制的一种测量天体位置的仪器。直到三百多年之后的1598年,丹麦天文学家第谷才发明与之类似的装置。(2)我国运载火箭发展历程①长征一号是为发射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而研制的三级运载火箭,于1965年开始研制,1970年4月24日,首次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送入太空。该火箭共进行两次卫星发射,成功率100%,第二次发射时间是1971年。②长征二号运载火箭于1974年11月5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进行首次发射失败。1975年11月26日长征二号运载火箭进行第二次发射,并成功将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送入预定轨道。长征二号系列运载火箭中F型运载火箭,是我国载人飞船发射的唯一运载火箭,具有安全性高等特点,先后将我国十艘神舟号载人飞船和天宫一号空间试验室成功的送入太空预定轨道。③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了满足进一步航天发展需要 ,并弥补中外差距 而在2006年立项研制的一次性大型低温液体捆绑式运载火箭 ,也是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中芯级直径为5米的火箭系列。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顺利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3)我国探索宇宙的重大历史事件①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 号发射升空,21时50分传回了《东方红》乐曲。中国的航天事业揭开了新的一页。播放《东方红》。②神舟十一号飞船是指中国于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的神舟载人飞船,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开展地球观测和空间地球系统科学、空间应用新技术、空间技术和航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和试验。③射电望远镜与光学望远镜不同,它既没有高高竖起的望远镜镜简,也没有物镜,目镜,它由天线和接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是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2016年9月在贵州落成。二、处理信息1、用什么方法处理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信息?明确:例如,2、除了利用时间轴记录法之外,还可以利用什么方法进行整理? 明确:表格法。例如,三、表达交流 将自己制作的人类探索宇宙的时间轴展示出来,并向同学们介绍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四、作业布置 学习本单元之后有哪些收获?还想探索哪些宇宙问题,请存到“问题银行卡”里。 天文学家、运载火箭、重大事件搜集我国古代杰出天文学家资料搜集我国运载火箭发展历程资料搜集我国探索宇宙的重大历史事件资料时间轴记录法和老师一起用时间轴记录法整理记录表格阅读表格内容举办展示会 能够査阅资料,有针对性地收集信息,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关注我国及世界空间技术的最新发展。了解时间轴记录法的概念及作用会使用时间记录法记录认识表格法。通过展示会介绍,进一步认识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课堂练习 1._________记录法是依据时间顺序,把一方面或多方面的事件串联起来,形成相对完整的记录体系。2.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 )A.东方红一号 B.东方一号 C.神州五号3. 1990年,人类发射了著名的________望远镜,可以避开大气层的干扰从而观测到银河系以外更多、更遥远的星系。A.哈勃太空 B.伽利略天文 C.射电 完成课堂练习并检测自己对于本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通过课堂练习检测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进一步巩固本堂课内容课堂小结 本单元前几课,采用活动或查阅资料的方式了解宇宙,更多的是从天文知识的角度出发。本课是从探索宇宙的角度出发,了解人们在探索宇宙过程中做出的努力与尝试,并利用新的处理信息的方式——时间轴记录法去整理信息,体会到人类的好奇心和社会需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 回顾课堂并与老师一起总结本节课内容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重点内容板书 板书设计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