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课件 (共27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课件 (共27张PPT)

资源简介

(共27张PPT)
第八单元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中国近代第一城——江苏南通(清朝时称通州)
中国第一座博物馆
中国第一所师范学校
中国第一所纺织学校
中国第一所戏剧学校
第一所盲哑学校
中国第一所气象站
一、张謇的选择
1853年7月1日,张謇出生于江苏通州海门常乐镇的一户寻常农家。
19世纪50年代,中国社会面临怎样的时局?
天朝崩溃(外患)
天国上演(内忧)
面对内外危机,封建统治阶级是如何自救的?
教育近代化
生产工业化
产品商品化
1894年,41岁的张謇高中状元。这一年你想到了什么历史事件
《马关条约》当中哪一条内容,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关系?
“国非富不强,富非实业不张。”
“工苟不兴,国终无不贫之期,民永无不困之望,可以断言矣。”
——张謇
张謇的选择是什么?他的目的又是什么?
材料一 辛亥革命后,各级政府都比较重视实业,制定和颁行了一系列振兴实业的法令条例。……商人承办厂矿企业,“只要资本实业”“于民生主义,国计前途,大有裨益”的,政府即予以批准,“力为保护”。开办企业的种种限制的取消,使工商业的发展获得更多的自由。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根据海关统计,中国在1913年的进口总额为5.7亿余两,1915年减至4.5亿余两。……以后逐年递减,到1918年,法国货的进口额比战前减少了1/3,英国货减少了一半,德国货则完全停止进口。
——李侃等《近代中国史(第四版)》
从1912年到1919年的8年之间,中国民族资本建成的厂矿有470多个,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新增资本至少有一亿三四千万元,超过了过去50年投资的总和。
——白寿彝《中国通史》
这一时期,除了大生纱厂,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状况如何呢?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加之国内各派军阀又进行了长达三年的混战,大生企业集团更是雪上加霜。急于扩展“地方自治”成果的张謇,陷入欲速则不达之窘境,民国十四年 (1925年)仅大生一厂债务即高达900万两以上。
——曹琳《中国现代化的先驱》
军阀混战;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
材料一 轮船电报开平矿,创自商人尽商股。办有成效倏变更,官夺商权难自主。电报贬价归国有,不容商董请公估……名为保商实剥商,官督商办势如虎。
——郑观应《商务叹》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外商加大进入中国市场的力度,外资实力雄厚,技术先进,民族企业明显处于劣势,生存发展实是不易……大生纱厂顿时转赢为亏,损失巨大,外负债多达400万两。
——晓海《张謇和胡雪岩的人生沉浮》
材料三 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的官僚资本机构不仅加强了金融垄断和商业垄断,还借口“调整工矿事业”,竭力对工矿事业进行统制和垄断……官僚资本通过中央和地方所经营的官办工矿企业,确立了在国统区的工业垄断地位。
——吴申元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有哪些特点呢?
民族资本主义具有“先天畸形,后天不足”的特点,因此即使在特定的时期里得到一定发展,也无法持续。在它的“短暂春天”后不久,列强很快又卷土重来,对民族资本主义进行压迫,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也很快陷入颓势。
结合教材以及材料内容进行小组讨论,民族资本主义在产生到发展的过程中受到哪些方面的压迫?
结合两张照片中张謇的形象发生的变化,探究近代中国服饰存在什么趋势?
二、张謇的生活
民国时期穿旗袍的女子
中山装
剪辫令
1912年3月,孙中山令内务部通饬各省劝禁缠足。
  令文说:将欲图国力之坚强,必先图国民体力之发达。至缠足一事,残毁肢体,阻淤血脉,害虽加于一人,病实施于万姓,生理所证,岂得云诬 至因缠足之故……
材料一 顷与汝权询儿体气……冰其淋、汽水、荷兰水妨胃,兼防腹痛,不可服。
——张謇给其子张孝若的信(约1913年)
材料二 十二月二十二日(公历1月23日),中途遇二君(秉三、仲仁),因同返,即约至别业西餐。
——《张謇日记》(1919年)
在饮食方面,张謇的生活出现哪些新的变化?
正月二十八日,启行。三十日,知轮船北行者甚多,仓卒附“海定”。……申刻,氐大沽口,水浅不进,易小舟,四十里至塘沽。乘火轮车氐紫竹林,计一时行百二十里。八日,入都。
——《张謇日记》(1889年)
新式交通工具对人们的生活和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
除了人们在衣食行方面的种种变化,人们在日常的见面行礼和称谓等方面又有怎样的变化呢?
社会生活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点。
民国握手礼
新式婚礼
张謇曾说,一个人办一县事,要有一省的眼光;办一省事要有一国之眼光;办一国事,要有世界的眼光。
——张謇
三、实业救国
张謇的人生选择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农村生活场景
晚清农民
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变化有什么特点?
张 謇 精 神
2020年7月21日,在企业家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说道,清末民初的张謇是爱国企业家的典范。回顾张謇的一生,你认为什么是“张謇精神”?如何传承发扬“张謇精神”?
课堂小结
我们知道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曲折与艰辛,也感受到了中国近代社会生活中不断近代化的气息。在这个艰难的过程中,总有一些人,以一己之力,为了国家民族的复兴,殚精竭虑,奋斗不已。正是他们的坚持不懈,激流勇进,与其他各种进步力量一起,担负起中华民族的传承使命,推动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
随堂练习
1.19世纪末,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救亡图存成为时代的主旋律。有人主张改革变法,有人主张暴力革命,有人主张实业救国……其中,主张实业救国并付诸实践的是 ( )
A.曾国藩 B.康有为
C.孙中山 D.张謇
D
2.民国时期,西装在沪上极为流行,再穷也要“淘”一件二手西装。而头戴礼帽,手拿手杖,眼戴金丝眼镜,西装革履……已成为“摩登先生”的标准装束,这说明了 ( )
A.社会性质的改变
B.习俗风尚的变革
C.辛亥革命的成功
D.人们生活的富裕
B
3.1894年,外国在华产业资本约为0.54亿元,为中国产业资本的1.5倍;到1911年外国在华企业投资约为20亿元,以高出数倍的绝对优势对中国资本形成巨大的压力。由此可见 ( )
A.中国经济命脉被列强控制
B.民族资本主义举步维艰
C.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D.清朝对外贸易发展迅速
B
4.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全国华资纱厂的纱锭,由48.4万余枚增至128.4万余枚,增长157.9%;织布机由2016台增至5 825台,增长188.9%。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清政府鼓励民族工业的发展
B.民族工业打败了列强在华的企业
C.民族工业得到大量外国资本
D.西方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
5.“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修身课)。在操场的树荫下,在宿舍里,她们常常聚在一起,争得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这则材料反映的实质是 ( )
A.维新思想开始传播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民主科学思想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D.洋务运动兴办新式学校
C
板书设计

谢谢大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