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1化学真奇妙练习--2022--2023学年八年级化学鲁教版(五四学制)全一册一、单选题1.某化妆品广告宣称自然护肤,为了标榜其成分纯属天然,高喊“我们恨化学”,受到舆论的讨伐。下列对化学的认识正确的是A.化学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B.纯天然的物质不含任何化学成分C.化学对保障人体健康毫无作用 D.化学生产有百利而无一害2.化学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叙述与化学无关的是( )A.“天问一号”飞行轨迹的追踪 B.人类战胜新冠疫情所需药物的研发C.人类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 D.农业上粮食高产所需化肥的生产3.下列变化中与其他三个存在本质区别的是A.瓷碗破碎 B.金属生锈 C.动物呼吸 D.醋的酿造4.下列各项内容中,属于化学科学研究范畴的是( )A.培育新品种,增加农作物产量 B.利用指南针确定航海方向C.综合利用石油生产优良人造纤维 D.设计新程序、开发电脑新功能5.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请你分析下列四个选项中,化学学科不涉及的研究领域是( )A.开发新的能源 B.合成新的物质C.研究物体运动的规律 D.防治环境污染6.下列变化中,与其他三种变化有本质区别的是( )A.铁生锈 B.煤燃烧 C.鸡蛋变质 D.夏天汽车轮胎受热爆炸7.某科学家在一次化学论坛会上提出 “化学不是问题,化学解决问题”的观点,则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A.利用化学合成药物,抑制细菌和病毒,保障人体健康B.利用化学开发新材料,改善人类生存条件C.利用化学保护环境,使人类生活得更美好D.化学是万能的,能解决世界上所有的问题8.现代社会的生产和生活要消耗大量能量。下列活动中,通过化学反应提供能量的是A.发射航天飞机 B.水力发电 C.太阳能供热 D.风力发电9.化学—人类的生活、人类的未来。下列科技成果的研究领域与化学无关的是A.研发“长征系列”火箭的燃料 B.绘制水稻基因图C.研制新药物、治疗艾滋病 D.寻找煤变油的催化剂10.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A.“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C.“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元素组成上不同的物质D.“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11.我国的下列科技新成果,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A.实现从一氧化碳到蛋白质的人工合成 B.实现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C.C60与金属铜复合催化低温合成乙二醇 D.射电望远镜捕获世界最大快速射电暴12.2021 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两位化学家,表彰他们在“不对称有机催化”上做出的贡献,该研究可用于新药研发、电池储能等领域。说明化学已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下列对化学学科的认识错误的是A.化学为人类研制了新材料 B.化学的发展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C.化学为人类提供了新能源 D.化学已成为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13.图片中不属干化学对人类贡献的是( )A.生产化肥增加粮食产量 B.屠呦呦发现青蒿素C.新材料用于口罩 D.改良水稻品种14.化学科学的发展使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下列事实与化学没有直接联系的是A.嫦娥五号地月转移轨道的设定 B.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C.功能材料的研制 D.高效化肥的生产15.下列陶艺制作过程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塑形 B.晾胚 C.刻花 D.烧胚16.化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只有几百年时间,奠定了近代化学基础的是A.元素周期律的发现 B.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C.绿色化学的提出 D.青铜器、黑火药的使用17.化学的研究成果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下面的发明或发现不能归为化学研究的范畴的是( )A.人类征服了火 B.中国发明了火药C.张衡发明了地动仪 D.远东制瓷技术18.化学改变世界的途径是使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利用膜法从海水中获得淡水C.煤焦化制得煤焦油 D.工业上从空气中分离出氧气19.化学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化学已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你认为下列各项不属于化学学科研究范畴的是A.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B.物质的组成和结构C.物质的运动状态 D.物质的制取和应用20.说化学是一门神奇的科学,一点也不为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实验是化学科学发展和化学学习的重要途径B.化学能创造出我们所需要的物质,也能消除我们不需要的物质C.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还会伴随着能量变化D.化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二、填空题2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_________的科学;22.王兵同学从家里收集到如下图所示的一些日常生活用品。请回答问题:(1)图中与化学有关的物质有_____(填序号,下同),因为它们_____(填“是”或“不是”)自然界提供的物质,而是用_____(填“化学”或“物理”)方法创造的新物质。(2)其中能食用的是_____,可用作燃料的是_____,能除污去垢的是_____。23.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研究物质的性质及变化的一门自然学科,物质从宏观上由元素组成;微观上是由________,________等粒子构成.一滴水约由 个水分子构成,可见分子个体非常小.即使微小,分子还是可以再分.水分子由________原子和________原子构成.24.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的科学。25.燃烧匙里放少量白糖,加热.白糖会慢慢熔化成液体,这时白糖发生了________变化;若继续加热,白糖会逐渐变黑,并能闻到一股焦味,这时发生的变化属于________ 变化.三、实验题26.(1)点燃蜡烛,顶端熔化成液体,形成的火焰分_____层,分别是_____焰、内焰和_____.(2)在烛火上方罩上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会有一薄层_____生成.把烧杯倒过来,向里面倒少量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_____.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_____和_____.四、科学探究题27.化学小组同学在加热二氧化锰样品时,发现有气泡产生(如图一所示),于是他们对这个异常现象进行了探究。(1)对气体成分的探究:加热二氧化锰样品,用燃着的木条靠近试管口,木条熄灭。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发现石灰水变浑浊,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2)对气体来源的探究:甲同学认为:该气体来自于试管中的空气,请你设计实验证明该假设不成立实验步骤及现象 结论加热空的试管,另一端的澄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 假设________(填“不成立”或“成立”)乙同学认为:二氧化锰样品中可能混有炭粉,炭粉发生反应生成了该气体。他设计了如图二所示的实验进行研究,其中B装置的作用是检验A中反应是否完全,B中的试剂是________,实验中观察到D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他又用氮气代替空气(氮气不参与该实验中的任何反应),重复上述实验,发现D处澄清的石灰水也变浑浊。通过乙同学的实验证明,二氧化锰中混有炭粉,炭粉与________反应产生了这种气体。试卷第1页,共3页试卷第1页,共3页参考答案:1.A2.A3.A4.C5.C6.D7.D8.A9.B10.D11.D12.B13.D14.A15.D16.B17.C18.C19.C20.D21.变化规律22. ①②③④⑤ 不是 化学 ①⑤ ② ③④23. 分子、原子; 离子; 氢; 氧.24. 性质 组成 结构 变化规律25. 物理; 化学.26. 三; 外; 焰心; 水雾; 浑浊; 二氧化碳; 水.27. 二氧化碳 不成立 澄清石灰水 二氧化锰答案第1页,共2页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