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 小数除法第4课时 人民币兑换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求积、商的近似值探索被除数和商之间的大小关系是如何与除数和1之间的大小关系对应的。它是在学生掌握了小数乘、除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在解决许多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当求出若干个小数的积或商后,不需要保留那么多的小数位数时,只要根据需要求出积、商的近似值即可,让学生体会到求积、商的近似值是生活中的需要。同时,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规律,进行小数除法的估算和计算,通过呈现中国银行2012年10月某日公布的关于外币和人民币之间的汇率这一情境,让学生进行问题研究,并能由此引出所要解决的求积,商近似值的问题。由于解决此类问题时计算比较繁琐,适时引入计算器,把重点放在如何根据实际情况取积、商的近似值。教学目标:1.通过人民币和其他币种的兑换,体会求积、商近似值的必要性,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2.能正确进行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竖式计算,并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3.结合人民币兑换的情景,探索除数大于1(或小于1,接近1)时,商与被除数之间的关系,能用探索出的规律,进行一些小数除法的估算与计算。教学重点: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积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教学难点:能根据要求求积或商的近似值。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环节一 创设情境 【复习导入】 师:按“四舍五入”法求出下列各数的近似数 (课件出示练习题) 保留 整数保留一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保留三位小数2.94560.542919.0045师:同学们算的又快又准确,看来对前面所学的知识掌握的都很牢固。本节课我们一起进一步探究有关近似数的知识吧! 学生独立完成。 生: 保留 整数保留一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保留三位小数2.945632.92.952.9460.542910.50.540.54319.00451919.019.0019.005通过复习导入,复习巩固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通过知识迁移,引出新知。环节二 探究新知 问题探究(一): 师:这个汇率表是用来帮助我们进行货币兑换的,下面我们就要利用这个汇率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师:美国小朋友玛丽给笑笑寄来一本故事书,这本书花了6.70美元,折合人民币多少元? 师:要把6.70美元折合成人民币,这个问题应该怎样解决呢?想一想。 师:你是怎样处理算出的得数的?为什么这样做? 师:应该怎样保留两位小数呢?你能尝试着说说吗? 师总结:因为人民币中只有元、角、分,人民币的最小单位是“分”,小数点后面的第三位就没有意义了,所以一般情况下,计算钱币的结果都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两位小数。这道题的答案是三位小数,所以需要保留两位小数。 师:同学们真棒!总结的非常到位。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把美元折合成人民币的方法。 问题探究(二): 师:妈妈用600元人民币可兑换多少美元? 师:这道题该怎样解答呢?请同学们试着做一做,列出算式,计算时可以使用计算器。 师:这道题能除尽吗?应该保留几位小数?你是怎样求商的近似值的? 师总结:在实际问题中遇到除不尽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取商的近似值。要除到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然后再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 问题探究(三): 师:5000元人民币能兑换多少港元?欧元呢?新元呢? 师:你能总结出人民币兑换外币的计算方法吗? 试一试: 师:学校科技小组去日本参加活动,老师到银行把5000元人民币兑换成日元,能兑换多少日元? 师:你能说清楚每一步的意思吗? 师:用计算器计算,并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5÷1.5 5÷1 5÷1.4 5÷0.9 5÷1.3 5÷0.8 5÷1.2 5÷0.7 5÷1.1 5÷0.6 师: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师总结:除数越接近1,商越接近被除数。 归纳总结: 师:你能尝试着说一说求积的近似数和商的近似数的方法吗? 师:说一说商和被除数的关系。 学生独立思考列式,可以使用计算器。 交流计算结果。 生:6.31×6.7 =42.277 ≈42.28(元) 生:因为人民币中只有元、角、分,人民币的最小单位是“分”,小数点后面的第三位就没有意义了,所以保留了两位小数。 生1:用四舍五入法。 生2:42.277要保留两位小数,就要看小数点后面的第三位,小数点后面的第三位是7,大于5,所以要向前一位进1,结果就约等于42.28。 生:把美元折合成人民币要用美元的数值乘1美元兑换人民币的钱数。 学生独立回答。 生:600÷6.31≈95.09(美元) 生:除不尽。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两位小数。 学生独立思考,交流反馈。 生1:5000÷0.81≈6172.84(港元) 生2:5000÷8.19≈610.50(欧元) 生3:5000÷5.11≈978.47(新元) 生:人民币兑换外币,用人民币的数值除以外币能兑换的人民币的钱数。 生1:7.89÷100=0.0789 5000÷0.0789≈63371.36(日元) 生2:5000÷7.89≈633.7136 633.7136×100=63371.36(日元) 答:能兑换63371.36日元。 生:7.89÷100=0.0789解决的是l日元可以兑换多少人民币 5000÷7.89≈633.7136解决的是5000元人民币能兑换多少日元。 生1: 5÷1.5≈3.33 5÷1.4 ≈3.57 5÷1.3≈3.85 5÷1.2≈4.17 5÷1.1≈4.55 生2: 5÷1 =5 5÷0.9≈5.56 5÷0.8=6.25 5÷0.7≈7.14 5÷0.6≈8.33 生: 除数大于1,商比被除数小。 除数小于1,商比被除数大。 生1:求积的近似值,一般要先算出精确的积,再根据题目要求或生活习惯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 生2:求商的近似值,先看要保留到哪一位,直接根据要求多除一位,然后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 生1:除数小于1时,商比被除数大; 生:除数大于1时,商比被除数小; 生3:除数越接近1,商越接近被除数。 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情景图,根据信息,独立解决问题。利用人民币最小单位“分”(在以元为单位时,一般精确到分),帮助学生体会求积的近似值在生活中的用处,会按要用“四舍五入”法求计算结果的近似数。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求积、商的近似值的方法。利用已有知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求积、商近似值的方法。 这个问题仍然是求商的近似值,数据比上一个问题要稍微富余一些,但取近似值的思路与前两个问题相同。让学生通过刚才的学习经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并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呈现两组算式,意在让学生再用计算器计算的过程中,探索商与被除数的关系,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能力。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环节三 巩固新知 1.淘气去香港参加科技夏令营,买了1个铅笔盒。折合人民币多少元? (1 港元兑换人民币 0.81 元) 2.淘气的爸爸要去法国学习一段时间,他带了6000 元人民币去银行兑换欧元,能兑换多少欧元? (1 欧元兑换人民币 8.19元) 笑笑的妈妈随旅行团到新加坡,回国时还剩1300新元,能兑换多少人民币? (1 新元兑换人民币 5.11 元) 4.在横线上填上“>”“<”“=”。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反馈。 生:0.81×12.5 =10.125 ≈ 10.13(元) 答:折合人民币10.13元。 生:6000÷8.19 ≈ 732.60(欧元) 答:能兑换732.60欧元。 生:1300×5.11 ≈ 6643(元) 答:能兑换6643元人民币。 生:>;<;<。 鼓励学生在新情境中,再次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先读懂题意,再列式解决。 本题是积的近似数在实际中的应用,先要指导学生读懂题意,说说已知什么,求什么,再列式计算。环节四 课堂小结 你有什么收获? 生1:知道了求取积的近似数和商的近似数的方法。 生2:知道了商和被除数的关系。 鼓励学生畅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小结课堂,提升总结、表达能力。环节五 拓展延伸 四舍五入法的历史发展 在古代,人们很早就运用“四舍五入”这一方法了。我国公元前2世纪的《淮南子》一书就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来写成整数的。 《九章算术》里也采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在用比例法求各县应出的车辆时,因为车辆是整数,他们就采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对演算结果加以处理。 公元237年三国魏国的杨伟编写“景初历”时,已把这种四舍五入法作了明确的记载:“半法以上排成一,不满半法废弃之。”法在这里指的是分母,意思是说,分子大于分母一半的分数可进1位,否则就舍弃不进位。 公元604年的“皇极历”出现后,四舍五入的表示法更加精确:“半以上为时,以下为退,退以配前为强,进以配后为弱”在“皇极历”中,求近似值如果进一位或退一位,一般在这个数字后面写个“强”或“弱”字,意思就表明它比所记的这个数字多或不足,这种四舍五入法,完全的相同。 数学小知识,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和见闻,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环节六 布置作业 教材P14第4、5、6题1 / 8(共20张PPT)人民币兑换第一单元 小数除法人民币兑换通过人民币和其他币种的兑换,体会求积、商近似值的必要性,感受数1结合人民币兑换的情景,探索除数大于1(或小于1,接近1)时,商与被3重点学习目标能按照要求求出积、商的近似值。2准备好了吗?一起去探索吧!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除数之间的关系,能用探索出的规律,进行一些小数除法的估算与计算。按“四舍五入”法求出下列各数的近似数。复习导入保留 整数 保留一位 小数 保留两位 小数 保留三位小数2.94560.542919.004532.92.952.94610.50.540.5431919.019.0019.0056.7美元解决问题中国银行2012年10月×日1美元兑换人民币6.31元1欧元兑换人民币8.19元1港元兑换人民币0.81元1新元兑换人民币5.11元100日元兑换人民币7.89元100泰铢兑换人民币20.32元6.31×6.7=42.277≈42.28(元)答:折合人民币42.28元。美国小朋友玛丽给笑笑寄来一本故事书,折合人民币多少元?以元为单位时,一般精确到分(保留两位小数)。解决问题中国银行2012年10月×日1美元兑换人民币6.31元1欧元兑换人民币8.19元1港元兑换人民币0.81元1新元兑换人民币5.11元100日元兑换人民币7.89元100泰铢兑换人民币20.32元妈妈用600元人民币可兑换多少美元?600÷6.31≈95.09(美元)答:妈妈用600元人民币可兑换95.09美元。通常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两位小数。解决问题中国银行2012年10月×日1美元兑换人民币6.31元1欧元兑换人民币8.19元1港元兑换人民币0.81元1新元兑换人民币5.11元100日元兑换人民币7.89元100泰铢兑换人民币20.32元5000元人民币能兑换多少港元?欧元呢?新元呢?≈978.47(新元)≈6172.84(港元)≈610.50(欧元)5000÷0.815000÷8.195000÷5.11答:5000元人民币能兑换6172.84港元,兑换的港元比5000多。兑换的欧元比5000少。兑换的新币比5000少。610.50欧元,978.47新元。你有什么发现?你有什么发现?5000÷0.0789 ≈ 63371.36(日元)5000÷7.89 ≈ 633.7136633.7136×100 = 63371.36(日元)7.89÷100 = 0.0789答:能兑换63371.36日元。5000元人民币先按100日元兑换。1日元兑换人民币的钱数。学校科技小组去日本参加活动,老师到银行把5000元人民币兑换成日元,能兑换多少日元?中国银行2012年10月×日100日元兑换人民币7.89元试一试用计算器计算,并说说你发现了什么?(结果保留两位小数)(((((((((=5≈5.56=6.25≈7.14≈8.335÷15÷0.95÷0.85÷0.75÷0.6≈3.33≈3.57≈3.85≈4.17≈4.555÷1.55÷1.45÷1.35÷1.25÷1.1除数越接近1,商越接近被除数。除数大于1,商比被除数小。除数小于1,商比被除数大。试一试探究新知说一说求积的近似数和商的近似数的方法。一般要先算出精确的积,再根据题目要求或生活习惯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先看要保留到哪一位,根据要求多除一位,然后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求积的近似值求商的近似值除数小于1时,商比被除数大;除数大于1时,商比被除数小;除数越接近1,商越接近被除数。说一说商和被除数的关系。a÷b=c(b ≠ 0)12.5港元练习中国银行2012年10月×日1美元兑换人民币6.31元1欧元兑换人民币8.19元1港元兑换人民币0.81元1新元兑换人民币5.11元100日元兑换人民币7.89元100泰铢兑换人民币20.32元1. 淘气去香港参加科技夏令营,买了1个铅笔盒。折合人民币多少元?0.81×12.5=10.125≈10.13(元)答:折合人民币10.13元。练习中国银行2012年10月×日1美元兑换人民币6.31元1欧元兑换人民币8.19元1港元兑换人民币0.81元1新元兑换人民币5.11元100日元兑换人民币7.89元100泰铢兑换人民币20.32元2. 淘气的爸爸要去法国学习一段时间,他带了6000 元人民币去银行兑换欧元,能兑换多少欧元?答:能兑换732.60欧元。6000÷8.19≈ 732.60(欧元)练习中国银行2012年10月×日1美元兑换人民币6.31元1欧元兑换人民币8.19元1港元兑换人民币0.81元1新元兑换人民币5.11元100日元兑换人民币7.89元100泰铢兑换人民币20.32元3. 笑笑的妈妈随旅行团到新加坡,回国时还剩1300新元,能兑换多少人民币?答:能兑换6643元人民币。1300×5.11=6643(元)练习7.6÷0.947.6>5.21÷61<3.6×0.33.6÷0.3<3. 在横线上填上“>”“<”“=”。除数小于1时,商比被除数大除数小于1时,商比被除数大被除数小于除数,商小于1乘小于1的数,积小于原数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兑换人民币积的近似数商和被除数的关系商的近似数先精确计算再取近似值除数大于1,商比被除数小除数小于1,商比被除数大除数越接近1,商越接近被除数多除一位再取近似值四舍五入法的历史发展在古代,人们很早就运用“四舍五入”这一方法了。我国公元前2世纪的《淮南子》一书就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来写成整数的。《九章算术》里也采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在用比例法求各县应出的车辆时,因为车辆是整数,他们就采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对演算结果加以处理。公元237年三国魏国的杨伟编写“景初历”时,已把这种四舍五入法作了明确的记载:“半法以上排成一,不满半法废弃之。”法在这里指的是分母,意思是说,分子大于分母一半的分数可进1位,否则就舍弃不进位。四舍五入法的历史发展公元604年的“皇极历”出现后,四舍五入的表示法更加精确:“半以上为时,以下为退,退以配前为强,进以配后为弱”在“皇极历”中,求近似值如果进一位或退一位,一般在这个数字后面写个“强”或“弱”字,意思就表明它比所记的这个数字多或不足,这种四舍五入法,完全的相同。教材P14第4、5 、6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4《人民币兑换》教案.docx 1.4《人民币兑换》课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