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专题复习2:v-t图像一、考点突破v t图象(1)物理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两种特殊的v t图象①若v t图象是与横轴平行的直线,说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②若v 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说明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3)v t图象中的“点”“线”“斜率”“截距”“面积”的意义用图象来描述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方法.它运用数和形的巧妙结合,恰当地表达各种现象的物理过程和物理规律.运用图象解题的能力可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1.读图即从图象中获取有用信息作为解题的条件,弄清试题中图象所反映的物理过程及规律,从中获取有效信息,一般需要关注的特征量有三个:第一:关注横、纵坐标(1)确认横、纵坐标对应的物理量各是什么.(2)注意横、纵坐标是否从零刻度开始.(3)坐标轴物理量的单位也不能忽视.第二:理解斜率、面积、截距的物理意义(1)图线的斜率:通常能够体现某个物理量的大小、方向及变化情况.(2)面积:由图线、横轴,有时还要用到纵轴及图线上的一个点或两个点到横轴的垂线段,所围图形的面积,一般都能表示某个物理量,如v-t图象中的面积表示位移.(3)截距:图线在纵轴上以及横轴上的截距.第三:分析交点、转折点、渐近线(1)交点:往往是解决问题的切入点.(2)转折点:满足不同的函数关系式,对解题起关键作用.(3)渐近线:往往可以利用渐近线求出该物理量的极值或确定它的变化趋势.2.作图和用图依据物体的状态或物理过程所遵循的物理规律,作出与之对应的示意图或数学函数图象来研究和处理问题.二、典例精析例1.两个质点A、B放在同一水平面上,由静止开始从同一位置沿相同方向同时开始做直线运动,其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对A、B运动情况的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A、B加速时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2∶1,A、B减速时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1∶1B.在t=3 t0时刻,A、B相距最远C.在t=5t0时刻,A、B相距最远D.在t=6t0时刻,A、B相遇例2.制动防抱死系统(antilock brake system)简称ABS,其作用就是在汽车制动时,自动控制制动器制动力的大小,使车轮不被抱死,处于边滚边滑的状态,以保证车轮与地面的附着力为最大值。某汽车在启用ABS刹车系统和不启用该刹车系统紧急刹车时,其车速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分别如图中的①、②图线所示。由图可知,启用ABS后( )A.瞬时速度总比不启用ABS时小B.加速度总比不启用ABS时大C.刹车后的平均速度比不启用ABS时小D.刹车后前行的距离比不启用ABS更短三、方法指导1.x-t图象与v-t图象的比较x-t图象 v-t图象图象 举例意义 倾斜直线表示匀速直线运动;曲线表示变速直线运动 倾斜直线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曲线表示变加速直线运动特别处 两条图线的交点表示相遇 图线与时间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运动 情况 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做速度逐渐减小的直线运动 丙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丁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变加速直线运动位移 0~t1时间内甲、乙位移相等 0~t2时间内丁的位移大于丙的位移平均 速度 0~t1时间内甲、乙平均速度相等 0~t2时间内丁的平均速度大于丙的平均速度2.三点说明(1)x-t图象与v-t图象都只能描述直线运动,且均不表示物体运动的轨迹;(2)分析图象要充分利用图象与其所对应的物理量的函数关系;(3)识图方法:一轴、二线、三斜率、四面积、五截距、六交点.拓展点1 非常规图象4.三类图象(1)a-t图象:由v=v0+at可知图象与横轴所围面积表示速度变化量Δv,如图甲所示;(2)-t图象:由x=v0t+at2可得=v0+at,图象的斜率为a,如图乙所示.(3)v2-x图象:由v2-v02=2ax可知v2=v02+2ax,图象斜率为2a.5.解题技巧图象反映了两个变量(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因此要由运动学公式推导出两个物理量间的函数关系,来分析图象的意义.例3.物体甲的速度与时间图像和物体乙的位移与时间图像分别如图所示,则这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是( )A.甲在整个t=4 s时间内有来回运动,它通过的总路程为12 mB.甲在整个t=4 s时间内运动方向一直不变,通过的总位移大小为6 mC.乙在整个t=4 s时间内有来回运动,它通过的总路程为6 mD.乙在整个t=4 s时间内运动方向一直不变,通过的总位移大小为6 m例4.[多选] a、b两质点沿直线Ox轴正向运动,t=0时,两质点同时到达坐标原点O,测得两质点在之后的运动中,其位置坐标x与时间t的比值(即平均速度)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质点a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为0.5 m/s2B.质点a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为1.0 m/s2C.t=1 s时,a、b再次到达同一位置D.t=2 s时,a、b再次到达同一位置例5.一物体由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取物体开始运动的方向为正方向,则下列关于物体运动的v t图象正确的是( )图象转换问题的“三个”关键点1.注意合理划分运动阶段,分阶段进行图象转换.2.注意相邻运动阶段的衔接,尤其是运动参量的衔接.3.注意图象转换前后核心物理量间的定量关系,这是图象转换的依据.四、拓展训练1.设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a、速度为v、位移为s.现有四个不同物体的运动图象如下列选项所示,假设物体在t=0时的速度均为零,则其中表示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的图象是( )2.一质点沿直线运动,如图所示是从t=0时刻开始的质点的-t图象(x为位移),可以推知( )A.质点做匀减速运动 B.加速度的大小是1 m/s2C.t=2 s时的速度是1 m/s D.t=2 s时位移是3 m3. (2017江西南昌3月)一辆汽车做直线运动,其v2-x图象如图10所示.关于汽车的运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汽车的初速度为4 m/sB.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0.5 m/s2C.汽车第4 s末的速度为2 m/sD.汽车前10 s内的位移为15 m参考答案例1.解析选D.由v-t图象可知,通过斜率可计算加速度大小,加速时A、B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10∶1,减速时A、B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1∶1,选项A错误;由A、B的运动关系可知,当A、B速度相同时距离最大,故选项B、C错误;由题意可知A、B是从同一位置同时开始运动的,由速度—时间图象可以算出运动位移,可知6t0时刻,A、B位移相同,因此在此时刻A、B相遇,选项D正确.例2.解析 图像中各点的纵坐标表示对应的速度,由题图可知,启用ABS后瞬时速度开始时比不启用时要大,故A错误;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由题图可知,开始时的加速度小于不启用时的加速度,故B错误;由题图可知,启用后经过的位移明显小于不启用时的位移,但由于时间关系不明显,无法确定平均速度大小,故C错误,D正确。例3.解析 选D 甲在前2 s内向负方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后2 s内向正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即4 s时间内有往返运动,它通过的总路程为两个三角形的面积,路程为:s=2×m=6 m,4 s内的位移为两个三角形的面积之差,为零,故A、B错误;x t图像的斜率表示速度,可知,乙在整个t=4 s时间内一直沿正方向运动,乙在4 s时间内从-3 m运动到+3 m位置,故位移大小为6 m,故C错误,D正确。例4.解析选BC 对质点a,根据数学知识得:=0.5t+0.5(m/s),则x=0.5t2+0.5t(m),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x=v0t+at2对比得:v0=0.5 m/s,a=1.0 m/s2,所以质点a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为1.0 m/s2,故A错误,B正确。t=1 s时,相等,则x相等,所以1 s时,质点a、b再次到达同一位置,故C正确。由题图知,对于质点b,有=1,所以质点b做速度为1 m/s的匀速直线运动。在t=1 s时,质点a的速度v=v0+at=1.5 m/s,大于质点b的速度,所以t=1 s之后两个质点不再相遇,故D错误。例5.解析在0~1 s内,a1=1 m/s2,物体从静止开始做正向匀加速运动,速度图象是一条直线,1 s末速度v1=a1t=1 m/s,在1~2 s内,a2=-1 m/s2,物体将仍沿正方向运动,但要减速,2 s末时速度v2=v1+a2t=0,2~3 s内重复0~1 s内运动情况,3~4 s内重复1~2 s内运动情况,则C正确.1.解析 对A项,由位移—时间图象可知,位移随时间先增大后减小,1 s后反向运动,故A错误;对B项,由速度—时间图象可知,物体2 s内沿正方向运动,2~4 s沿负方向运动,方向改变,故B错误;对C项,由图象可知物体在第1 s内做匀加速运动,第2 s内做匀减速运动,2 s末速度减为0,然后重复前面的过程,是单向直线运动,故C正确;对D项,由图象可知物体在第1 s内做匀加速运动,1~3 s内做匀减速运动,2 s末速度减为0,第3 s内沿负方向运动,不是单向直线运动,故D错误.2.答案 B解析 由题意可得图线的函数表达式为=1+t,即x=t+t2,又因为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位移公式为x=v0t+at2,根据对应关系得v0=1 m/s,a=1 m/s2>0,因此质点做匀加速运动,故A项错误,B项正确.当t=2 s时,根据公式v=v0+at,求出速度是3 m/s,故C项错误;当t=2 s时,代入表达式x=t+t2,可得位移是4 m,故D项错误.3.答案 D解析 由题图可知初始时速度的平方为16 m2/s2,则汽车的初速度v0=4 m/s,A项正确.由题图可知v2与x的关系式为v2-42=-x,再与公式v2-v02=2ax对比可知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0.5 m/s2,B项正确.由v=v0+at,可得汽车第4 s末的速度为v4=4 m/s-0.5×4 m/s=2 m/s,C项正确.因=8 s,则知第8 s末车停止,汽车前10 s内位移x==16 m,D项错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