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剪羊毛教学设计执教:学校:年级:三年级【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剪羊毛》【教材分析】《剪羊毛》是一首在澳大利亚流传甚广的歌。歌词以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比喻描绘了“剪羊毛”这一劳动情景,以“白云”、“冬雪”、“丝棉”夸张地形容工人们劳动而剪下的遍地羊毛,把“皮袄”比作羊儿身上的绒毛,富于想象,很有意趣。歌曲为2/4 拍,大调式,二段体结构。附点节奏及休止符展示了剪羊毛工人熟练、轻捷的动作。劳动者有节奏的动作和乐观爽朗的性格,点出了“热爱劳动”的主题思想。【学情分析】三年级处于初级的小学学习音乐阶段,经过两年的音乐学习,学生们对音乐有了一定的认识并有自己的见解。三年级要求学生们学习乐理知识,并开始视唱曲谱。所以,我要采取趣味性与知识性并重的原则,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通过歌曲的学习,让学生得到审美的体验与情感的升华。【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歌曲,进一步帮助学生复习巩固“附点”及“四分休止符”的音乐知识。 培养、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及表现力。2、 过程与方法目标:体验、模仿、探究与合作,用对比的教学方法掌握新的知识点。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唱歌曲,感受歌曲情绪,理解歌曲内容、风格特点的基础上,运用综合艺术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听中创,创中编。在创编中丰富学生情感体验,提高对音乐的表现力。【教学重点】能用自然甜美的嗓音歌唱歌曲,学唱歌曲,并能正确使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教学难点】唱准歌曲中的附点节奏,能够用所学的节奏型及表演动作为歌曲编创伴奏,伴舞。【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打击乐器、道具【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课前播放多媒体课件《剪羊毛》伴奏,组织学生进教室。师生问好。[设计意图:学生无意识聆听新歌曲调,使孩子们有愉快的心情]二、导入1、读一读,唱一唱。请同学们跟着老师哼唱的旋律进行模唱,并用小手打出节奏。(课件出示) 2.1 7 6 |5 4 3 2| 1 1.7| 1 0|X.X X X |X X X X| X X.X| X O|用la,lu,lv ,li …来模唱旋律。[设计意图:通过打节奏,让孩子们对附点音乐有初步感觉,并用模唱旋律来达到开声练习.]2、澳大利亚风情介绍师:同学们唱的非常好,老师要奖励你们。老师带来了一段动画片,请同学们看一看,这段动画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多媒体播放动画片片段,抓住学生注意力,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生:小羊被剪羊毛时发生的一系列有趣故事。师:今天,可爱的小羊邀请我们去它的家乡看一看,你能猜出小羊的家乡是哪里吗?(播放《剪羊毛》伴奏,感受音乐的同时,欣赏澳大利亚风景)师:澳大利亚是羊毛出口最多的国家,所以,有个好听的名字“骑在羊背上的国家”我这就带你们去牧场上看一看。听,牧民们正在唱着歌迎接我们呢!(播放歌曲《剪羊毛》。)3、揭示课题——《剪羊毛》师: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这首澳大利亚民歌《剪羊毛》。[设计意图:学科渗透,拓宽学生的知识结构,同时聆听感受歌曲,从视觉感性上让孩子感知音乐,发现音乐,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三、新课教授1、聆听歌曲。⑴完整聆听歌曲《剪羊毛》,感受的情绪。生:自由发表。师:同学们说的真好。这是一首非常欢快,活泼,风趣的儿童歌曲。⑵细心的同学,你能听出歌里都唱了些什么吗?生:澳大利亚人们在剪羊毛。2、看大歌篇复听歌曲。师:让我们看着大歌篇一边做着剪羊毛的动作一边再次聆听歌曲,看看谁的耳朵最灵。听听,他们把羊毛比喻成了什么?生:自由发表。师:嗯,同学们听的真仔细。歌词把羊毛形象地比喻成“白云”、“冬雪”、“丝棉”、“皮袄”,富于想像,很有意趣。表达了工人对劳动的热爱和乐观爽朗的性格。[设计意图:聆听歌曲,感受音乐色彩,联系已有知识感受旋律特点,了解歌曲内容,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3、学唱歌曲《剪羊毛》师:为了同学们能更好的学唱。老师为你们把歌曲再来演唱一遍。请同学们身体坐正,仔细聆听。你们也可以用小手来为我打伴奏。⑴教师范唱,生伴奏。⑵生用“啦”跟钢琴轻声哼唱旋律。(先放慢速度来一遍,注意听老师的前奏音乐,熟悉曲调,体验曲中情感)⑶解决难点。(对照大歌篇,讲解学生们在学唱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如附点,休止符,高音难唱等)⑷反复视唱《剪羊毛》旋律,对有能力的同学,可以试着视唱歌谱。⑸有节奏的朗读歌词。⑹轻声填词,咬准字音,跟上节奏。⑺反复练唱全曲。处理歌曲情绪。⑻跟着多媒体里的歌声,边聆听,边模仿。师:羊毛的作用有多大,你们知道吗?生:有了羊毛可以做棉被,有了羊毛可以织毛衣。还可以拿出去买。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每当春夏之交的时候,澳大利亚人民就会把羊群集中在一起,剪下羊毛,拿去出售。现在人们的心情就像劳动人民春天播种,秋天收获一样高兴。4、全班同学带着这种收货的喜悦跟音乐伴奏有感情的歌唱全曲。[设计意图:教师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学唱,一层一层的深入,由易到难逐步学习音乐知识,让学生较容易的进入学习状态,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唱会唱好歌曲。]四、表现歌曲1、欣赏合唱版《剪羊毛》,激发表现欲望。师:同学们演唱得太好了。现在让我们来休息一下。听,辽阔的草原上又有人唱起了剪羊毛,她们的歌声会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呢?生:自由发表。师:对,通常在音乐中,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声部的音乐作品,我们称之为合唱。刚才我们听到的就是合唱版的《剪羊毛》。如果大家喜欢,下节课,我们就来唱一唱合唱版的《剪羊毛》。此时此刻,你们除了歌唱,还能用什么方式来表达此刻的心情?生:跳舞,画画,打击乐伴奏。。。师:你们有那么多好的想法,那赶紧分组练一练吧。2、分小组交流,练习。(师巡视指导,引导合作学习。)3、分组展示,及时点评。4、全班同学一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演歌曲。[设计意图:让学生体验创新,激发热情。这种表演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表现能力,符合儿童表达情感的特点。]五、拓展延伸1、欣赏内蒙古儿歌《草原英雄小姐妹》2、讲述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故事。师:美好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下课的铃声就要敲响了。就让我们带着对这节音乐课的依依不舍,唱着《剪羊毛》这首歌,愉快的走出教室。[设计意图:拓展活动,提升学生的音乐视野,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教学环境中获取知识,让学生在熟悉的音乐中得到美的享受,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 表现力和创造力。最后,学生带着满怀喜悦、满怀收货的愉悦心情,离开教室。]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