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科版(2017年)科学四年级上册【核心素养目标】 第1课 感受我们的呼吸 教学设计课题 2.1感受我们的呼吸 课型 新授课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通过观察呼吸模拟器和人体呼吸器官图,能说出鼻腔、口腔、气管、肺等器官共同参与呼吸活动。科学思维:通过观察人体呼吸器官图和小组讨论,了解呼吸是气体交换的过程,氧气和二氧化碳两种气体对生命具有重要意义。探究实践:学生通过进行人体呼吸的模拟实验,了解呼吸器官在呼吸过程中的协同合作。态度责任:学生通过呼吸体验活动,对探究自己的身体感兴趣。教学重难点 重点:过观察呼吸模拟器和人体呼吸器官图,能说出鼻腔、口腔、气管、肺等器官共同参与呼吸活动。难点:学生通过进行人体呼吸的模拟实验,了解呼吸器官在呼吸过程中的协同合作。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课堂导入 一、聚焦: 1.教师出示ppt图片:在水中的小朋友,提问:现在zhege 小朋友想做什么?(预设:呼吸) 2.无论白天还是夜晚,我们都在呼吸。不间断的呼吸成为我们的重要活动。这是为什么? 3.出示课题:感受我们的呼吸(板书课题) 4.认识呼吸器官:人体呼吸时主要参与的器官:肺、气管和膈肌。 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气管是气体流通的通道,而膈肌是帮助呼吸的肌肉,吸气时收缩,呼气时舒张。(结合视频,让学生了解熟悉我们的呼吸器官)课 程 学 习 二、探索 探索一:感受呼吸的过程 1. 图片出示一个同学呼吸的图片,提醒学生注意:一呼一吸算一次呼吸,接下来让我们感受自己的呼吸过程。 2.引导学生把双手放在肋部和腹部,感受吸气和呼气时胸腔和腹部的变化。(学生交流感受到的变化) 3.教师小结:吸气时含有氧气的空气由鼻腔或口腔进入气管,再进入肺。此时胸腔扩张,腹部收缩;呼气时交换后的空气由肺部到气管,再由鼻腔或口腔呼出。此时胸腔收缩,腹部放松。 4.思考:我们可以用一些材料制作呼吸器官的模型吗?如何模拟人的呼吸过程?(出示吸管、气球、塑料瓶等材料,学生设想) 探索二:模拟人体呼吸的实验 1.播放制作视频,提问:这些材料分别模拟了什么呼吸器官?怎样模拟呼气和吸气? 2.认识装置 (1)出示人体呼吸模拟器,提问:各部分结构分别模拟人体的哪些部位? (2)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小结:塑料管模拟气管,两个气球模拟两个肺,塑料瓶模拟胸廓,底下的橡胶膜模拟膈肌。 3.学生活动 提问①:怎样用这个装置来模拟吸气和呼气?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尝试使装置模拟吸气和呼气。 三、研讨 1.参与呼吸的器官有哪些?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1) 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是空气进入人体内的通道。 (2) 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2.关于呼吸,你还想了解哪些事情? 呼吸为什么有时候快,有时候慢?吸进来的气体和呼出去的气体有什么区别? 四、拓展 氧气与二氧化碳的作用 氧气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物质。二氧化碳是植物制造养料所必需的原料。这两种气体对生命具有重要的意义。课堂 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呼吸是人体的重要活动,呼吸的过程是气体交换的过程,氧气对于生命具有重要的意义;鼻腔、口腔、气管、肺等器官共同参与呼吸活动;我们进行了人体呼吸的模拟实验,了解呼吸器官在呼吸过程中的协同合作。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感受我们的呼吸》是《呼吸与消化》单元的第一课,为后续《呼吸与健康生活》和《测量肺活量》两课的学习打基础。在本课中,学生通过感受呼吸的过程及用简单装置模拟人体呼吸,认识参与呼吸的人体器官,发现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对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