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学案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学案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简介

7.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一学科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深刻领会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增强对依法治国的认同。
2.科学精神: 知道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能够结合实际阐述全面依法治国五个原则。
3.法治意识:涵养法治意识,提高法治意识,自觉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4.公共参与:在日常生活中要坚持以宪法和法律作为根本活动准则,做到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护法。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坚持习近平法治思想
【难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
三思维导图
四课前预习
1.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1)原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____、____、____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______。
(2)要求:必须从我国______出发,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相适应,总结和运用党领导人民实行法治的成功经验,围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进法治理论创新,发展________、具有______、体现______,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
2.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______、建设社会主义______。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______体系、高效的______体系、严密的______体系、有力的______体系,形成完善的______体系。
(2)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坚持______、______、______共同推进,坚持______、______、______一体建设,实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3.阅读《政治与法治》p80-p83,回答以下问题。
4.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原因:______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2)要求:必须坚持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______与_____ 统一起来。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必须切实尊重宪法法律权威,模范遵守宪法法律,坚持_____和______。
5.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原因:____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
(2)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______,都必须在______活动,都必须______行使______、履行______,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必须______、____、____,切实保证宪法法律有效实施,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
6.坚持______和___18___相结合。
(1)原因: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______共同发挥作用。
(2)要求:必须坚持一手抓____、一手抓____。大力弘扬________,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__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__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7.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1)原因:____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______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2)要求:必须坚持法治建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________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
8.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因:
(1)____是治国之重器,____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
(2)要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必须___建设。
五自我检测
1.习总书记强调:“治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关键是要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法律是治国理政最大最重要的规矩。”当前,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比,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相比,法治建设还存在许多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为此,需要( )
①形成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和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
②全面继承中华法系,书写法治文明新篇章
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形成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
④加快形成以民法典为核心的法律规范体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习近平总书记在文章《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中就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提出了十六字要求,即“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下列对此要求理解正确的是( )
①领导立法——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法律体现人民意志
②保证执法——党与执法机关以宪法和法律作为行为准则,共同行使行政执法权
③支持司法——党支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促进公正司法
④带头守法——党引导公民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增强法律意识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当前,数据安全已成为事关国家安全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2021年6月1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会在数据安全法起草过程中,多次召开座谈会、开展专题调研,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立法意见和建议。这说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遵循的原则是( )
①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②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③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④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2022年2月,最高人民法院召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裁判文书释法说理运用指导及典型案例》编写座谈会。会议强调,要向全国法院广泛征集案例,侧重选取贴近百姓生活的普通案件,不仅强调价值观论述,更要融入释法说理,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司法裁判中的引领和价值导向作用。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法治作用的发挥需要发挥道德的支撑作用
②法律和道德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不可分离
③法治国家的建成需要道德和法治共同作用
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功经验和深刻教训作出的重大抉择。下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认识正确的是( )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包括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和法治理论体系
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最根本的就是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根本制度基础
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根本遵循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对于失信人员,我国严格执行“三限”措施,即限制高消费、限制出境以及实行在招标投标、行政审批、融资信贷等方面的联合限制。截至2020年12月,全国共有751万名失信被执行人迫于信用惩戒压力自动履行了义务。“一处失信、处处受限”信用惩戒效果显现。“信用惩戒”( )
①扩大了公民的民主监督权利
②有利于在全社会构建失信惩戒的治理格局
③是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举措
④是人民法院执法的主要手段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7.近年来,我国宗教政策法规体系逐步完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专辟“宗教工作”一章;国务院修订出台《宗教事务条例》,国家宗教事务局制定一系列配套规章;20余个省区市完成地方宗教事务条例修订或制定工作。由此可见,我国( )
①逐步提升宗教治理能力,支持宗教事业持续发展壮大
②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引导宗教朝着中国化方向发展
③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提高宗教领域的治理水平
④加快推进政治与宗教融合,保障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及《反分裂国家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等,已经为惩治“台独”顽固分子提供了充分的法理依据和完整的司法程序。这说明( )
①法具有政治功能和社会功能
②我国已经健全了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③有法可依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依托
④法治成为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下列有关法治中国建设“三位一体”工作格局中,三者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①法治国家是法治社会、法治政府建设的基本前提和重要基础
②只有实现全社会对法治的普遍信仰,才能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思想基础
③切实维护公平正义,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广泛的群众基础
④打造整个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法治环境,才能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社会基础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0.2022年6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进行第四十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强调,要提高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能力和水平,全面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党持续推进反腐败斗争( )
①体现了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的全过程
②旨在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巩固执政地位
③表明坚持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④表明党保持了反腐败永远在路上的清醒和坚定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四课前预习
1.(1) 道路 理论体系 制度 根本遵循
(2) 基本国情 符合中国实际 中国特色 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2(1) 法律规范 法治实施 法治监督 法治保障 党内法规
(2) 依法治国 依法执政 依法行政 法治国家 法治政府 法治社会 科学立法 严格执法 公正司法 全民守法
3.(1)法治。(2)经济社会。(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4)法治体系。(5)法治国家。(6)中国共产党。(7)人民主体。(8)以德治国。(9)中国实际。
4.(1)中国共产党领导
(2) 领导立法 保证执法 支持司法 带头守法 依法治国 依法执政 依宪执政 依法执政
5.(1)平等
(2) 尊重宪法法律权威 宪法法律范围内 依照宪法法律 权力或权利 职责或义务 维护国家法制统一 尊严 权威
6(1)法律和道德
(2) 法治 德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公德 家庭美德 职业道德 个人品德 促进
支撑
7.(1) 人民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 为了人民 依靠人民 造福人民 保护人民 保障人民根本利益
8.(1) 法律 法治
(2)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五自我检测
1.B
2.A
3.A
4.B
5.C
6.C
7.C
8.B
9.D
10.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