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7.2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课标分析《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要求围绕中华传统文化,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辩证看待传统文化,领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意义,弘扬民族精神。二、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第二框“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在学习文化本质与功能等的基础上,从一般到个别,阐述中华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为后续文化部分的学习奠定知识基础。通过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建设文化强国进行了全方位解读。2.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第二框“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包括两目。第一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阐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主要内容及特点;第二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以及如何正确对待中华传统文化。三、学情分析1.学生的知识基础:从学生的知识基础看,学生从一般意义上认识了文化的内涵与功能,能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观察和分析社会文化现象,有利于辩证看待中华传统文化。但对个别意义上的中华传统文化认识不深刻,尤其不能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缺乏高度的文化自信。2.学生的能力水平:从学生的认知能力看,高二学生思维活跃,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思维方法,能有效整合学科相关知识;小组讨论的习惯大致形成,学生兼具合作探究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但在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上还有一定欠缺,思维方法和实践探索能力水平还不够高。3.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看,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现象了解较多,对此有很大的兴趣和热情,且乐于参与“策展”、“策划”类活动。但对于电视剧、综艺节目中的中华传统文化元素挖掘与理解不够,难以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体现与价值。四、教学目标政治认同:理解各类文化节目背后的精神实质,在传承中认同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科学精神:利用中华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分析各类文化节目背后的文化价值,科学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法治意识:运用法律手段加强取缔腐朽文化,了解政府加强对各类文化节目审查的意义所在。公共参与:在生活中主动学习、弘扬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正确对待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教学难点:明确中华传统文化的双重属性;正确对待中华传统文化。六、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通过创设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对教学情景进行描述,以案例引导学生讨论和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2.理论实践一体式教学法:通过模拟社会实践的“大课堂”,师生互动“策展”,学生边学边做,推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3.议题式教学法:教师提出总议题,学生根据议题收集整理资料,开展一系列“策划”活动,在论证中获得真理性认识。设计思路说明【学科核心素养】本节课主要从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和公共参与三个方面来挖掘学科的育人价值,引导学生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一名合格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 【教学重点难点】在学习重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时,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来探讨学习,在策展活动中结合各类文化节目继续消化吸收。 【议题式教学法】议题式教学要创设有吸引力的情境,丰富议学材料。本节课以《上新了!传统文化》策展活动为主线,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发现各类文化节目中的传统文化元素,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七、教学环节(一)教学议题设置总议题:《上新了,传统文化!》之“展卷人”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议题一 “追溯源来”之展卷前 ——产生及发展 议题二 “面对本来”之展卷时 ——主要内容及特点 议题三 “奔往未来”之展卷后 ——态度及当代价值对应教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P92-94 对应教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P95-96(二)课堂教学环节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 1、介绍本框议题背景: (1)上节课作业:“你我皆是展卷人”。结合《只此青绿》的“破圈”之旅,谈谈你是如何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 (2)大背景:2022年6月16日,三星堆又“上新”,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再添实证,丰富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与结构。 (3)小背景:近段时间,《梦华录》热播、“茶百戏”的剧情,引起对“茶文化”的关注热潮;《上新了!故宫》、《国家宝藏》等节目也激发了国民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关注与追捧,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明显提升。 2、展示图片,呼应背景: 3、引入本框议题: 同学们,上节课结束后,老师请大家以“你我皆是展卷人”谈谈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我看到大家都有不少“奇思妙想”。这节课,老师想与大家一起做一次真正的“展卷人”,为咱们班策划一次特别节目——《上新了!传统文化》。日后,老师希望也同学们可以结合时代发展不断完善策划,做成系列节目! 总议题:《上新了!传统文化》之“展卷人”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议题1:“追溯源来”之展卷前 ——产生及发展 议题2:“面对本来”之展卷时 ——主要内容及特点 议题3:“奔往未来”之展卷后 ——态度及当代价值 1、观看图片,深入情境,融入到“展卷人”策划活动的情境中。 2、在解读分析材料的过程中,调动已有知识,思考问题,归纳理解知识点。积极讨论,表达小组意见。 3、思考随堂练习,运用知识,巩固知识。 本课以一项策划活动为主体展开,以“展卷人”联系前一框,以“源来、本来、未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 通过设计议题活动,学生作为《上新了!传统文化》特别节目的“展卷人”,解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此策展过程中,调动和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意识和作用,课堂参与感更强,实践能力也得到锻炼,能够很好地落实核心素养。 小组成员互相协作,合作探究,在讨论和分享的过程中、在思维碰撞中加深对追求真理的理解,在小组成果展示中增强自豪感,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落实培养核心素养。 通过随堂练习,学生能够及时运用和巩固知识点,教师也能获得反馈,以便更有针对性进行讲解和拓展。 最后,通过作业和总结进行课堂整体的升华,也为后一框题的学习埋下伏笔。议题一 1、回顾第一框题知识,切入议题一: 同学们,上节课已经接触了多种多样的文化载体,包括器物、制度、文字、行为等,涉及文学、艺术、哲学、科技等,涵盖了我们生活中衣、食、住、行各个领域。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未曾中断,这也就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中华文化。 在“展卷前”,我们需要“追溯源来”,弄清楚到底什么是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是如何产生的,这样才能为我们的节目找到更多、更好、更贴合的素材! 2、展示材料,设置探究: (1)文字材料: 新华社“拉丁熊猫”工作室在西班牙语Facebook发布了三星堆“上新”,图集点赞迅速破万。拉美网友纷纷热议。 “拉丁熊猫”在帖文中写道:“目前还没有发现这些令人印象深刻的文物的创造者是否留下文字。神秘的三星堆文明有3000多年历史,几乎是偶然被发现的。考古学家推测这是商代古蜀国遗迹。这些采用精湛技艺制作的大型青铜文物极具吸引力。” 网友Julia评论:“这些艺术品的历史真有趣。 这些文物证明中国在金和玉器的设计方面十分卓越。” 网友Angeles对此表示钦佩:“伟大的中国人民。 这只有团结一心才能实现。” 名为Manu的网友说:“这和印加前的文化遗址很相似。” (2)图片材料: (3)探究问题: 你认为中华文化是怎样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3、邀请发言,分析材料,互动总结: (1)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自强不息创造得来的。→“精湛技艺制作”“3000年前创造者” (2)中华文化是我国各民族在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团结一心” (3)也是在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印加前文化” 4、展示图片,知识运用: (缂丝技艺:勤劳智慧的体现) (汉藏壁画:各民族交融的体现) (翟家窟:中西丝路交流的体现) 5、讲练结合,回归教材: (1)一方面,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2)另一方面,中华文化注重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不断增强其包容性,促进了自身的发展。议题二 1、议题间过渡: 同学们,不知道你们是否与老师一样,震撼极大、自豪满满!团结、勤劳、智慧、包容的中华民族创造出博大精深、多样和谐的中华传统文化。这些都是值得我们不断挖掘,列入节目“清单”之中的素材! 接下来,我们进入下一个阶段——“面向本来”,通过《国家宝藏》的一段介绍,弄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到底是什么,我们该如何准确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与特征? 只有“面向本来”,才能在“展卷时”胸有成竹,娓娓道来! 2、播放视频素材: 《国家宝藏》(片段) 3、观看视频,设置探究,小组讨论: (1)哪些能揭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面纱”? (2)如果为《上新了!传统文化》划分展演板块,你会如何安排? 【议学提示: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特征】 4、邀请发言,学生阐述: (1)揭开“面纱”: 古人名言:张璁“救天下于水火,解苍生之倒悬”。 古代家训:“国家遭难之际挺身而出”。 古代建筑:3300年的安阳殷墟;3200年三星堆;2500年的曲阜孔庙;2200年的秦始皇帝陵;1700敦煌莫高窟… 文学艺术:《诗经》;兵马俑;园林建筑;百家争鸣… (2)板块划分: 第一种:思想理念类;传统美德类;人文精神类。 第二种:源远流长类;博大精深类;包容并蓄类。 5、回归教材,总结知识: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是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等。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强大凝聚力和连续性,也具有包容性。议题三 1、议题间过渡: 同学们,“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正视自我才能在节目播出后,更好发挥优势、不断创新! 接下来,我们进入下一个阶段——“奔往未来”,相信很多同学都看过最近的爆款古装剧《梦华录》,改编自元朝关汉卿的《赵盼儿风月救风尘》,精细的服化道重现了宋朝的风貌,点茶文化也是受到官方好评。 但是,网络上也不乏对《梦华录》剧情的批评。下面,我们结合视频,看看影评是否合理? 2、展示视频、影评素材: (1)视频素材: 《梦华录》(点茶片段) (2)影评素材: 赵盼儿斗茶剧情太尴尬,纯属是刘亦菲的女主光环,剧情不合理! 刘亦菲在剧中点茶手法“不正统”! 宋朝就已经有这样前卫的思想了吗? 这些封建社会留下来的文化只能算些落伍东西了,茶百戏还不是没有咖啡拉花受欢迎? …… 3、结合素材,设置探究,小组讨论: (1)这些对宋朝文化、茶文化的“质疑之声”合理吗?我们应以什么态度对待它们呢? (2)节目要求在结尾板块设置观众留言区,你会安排什么讨论话题呢? 【议学提示:结合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当代价值】 4、邀请发言,学生阐述: (1)对待“质疑之声”: 《梦华录》改编背景、北宋经济文化发展繁荣、点茶文化是优秀瑰宝…… (2)设置讨论话题: 传统文化对现实生活是财富还是包袱? 传统文化在当代有何价值? 传统文化会被外来文化取代吗? 不同的传统文化会阻碍民族共同体的构筑吗?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与世界有关吗? 5、回归教材,总结知识: (1)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批判继承,古为今用;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民族团结、国家安全和统一、当代世界发展、处理国际关系的价值。总结 同学们,到这里,我们的《上新了!传统文化》特别节目的“展卷人”活动就要告一段落。 展卷前,我们“追溯源来”,学习了中华文化的产生及发展。 展卷时,我们“面向本来”,掌握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与特征。 展卷后,我们“奔往未来”,探索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以及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老师期待,你们能将节目落实下去,让更多老师、同学、家长,甚至是社会,都了解和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作业 1、如果你是宣传组成员,请为《上新了!传统文化》特别节目撰写宣传词,要突出节目特色与亮点。 2、如果你是导演组成员,谈谈如何继续完善《上新了!传统文化》特别节目,更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坚定文化自信?(三)随堂练习安排题目 解析1、京剧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它是在18世纪下半叶经徽剧、秦腔、汉调等的交融,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的。京剧的形成体现了( ) A.各具特色的文学艺术异彩纷呈 B.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C.中华文化所具有的包容性 D.不同文化都能够实现融会贯通 正确答案:C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清题干是从“时间”的角度、“空间”的角度,还是从“关系”的角度来阐述京剧的形成。由信息“经徽剧…的交融,并借鉴吸收昆…长”可以看出,京剧的形成是兼收并蓄的结果,即体现了包容性,C项正确。异彩纷呈、一脉相承都偏离题意,排除A、B两项。D项错误,不是所有的文化都能实现融会贯通。2、2.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快速的键盘输入取代了手写汉字,汉字的日常书写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据调查,85.2%的被调查者认为,全民的汉字书写水平在下降。如果请你撰文谈谈书写汉字的重要性,下列可作为文章标题的是( ) A.普及书法,古为今用 B.书写汉字,批判继承 C.立足实践,创新汉字 D.书写汉字,传承文化 正确答案:D 解析:题干强调书写汉字的重要性,A、B、C三项都是从措施角度分析的,不符合题意。只有D项从汉字的重要性角度来分析,故入选。八、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