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2章 地球的面貌章末复习 导学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2-2023学年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2章 地球的面貌章末复习 导学案(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2章地球的面貌 导学案
【预习案】
自主学习目标
1.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
2.知道东西半球及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
3.经纬网中会判断东西经与南北纬以及方向关系。
4.会划分低、中、高纬度。
5.世界的海陆分布比例,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及特点。
6.世界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7.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8.六大板块示意图。
9.世界著名山脉及火山、地震带分布。
二、自主学习疑惑
亲爱的同学,请把你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惑记录在这里,上课时和同学们一起来突破这些学习难点哦。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结合下图回答1~3题。
①“浑天说”示意 ②麦哲伦船队航行路线示意③“天圆地方”示意 ④地球卫星照片
1.人类对地球形状探索过程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③④② D.③①②④
2.人类对地球形状探索证明了地球的形状是:
A.椭圆体   B.正方体   C.球体   D.长方体
3.人们把地球称为“水的行星”,常用 粗略地说明全球海洋和陆地面积比例。
A.“六分海洋,四分陆地” B.“八方海洋,二分陆地”
C. “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D. “三分海洋,七分陆地”
读南北半球海陆分布图,回答,4~7题。
4.从南北半球看,“水球”指的是 半球,陆地集中在 半球( )
A.北、南   B.北、北 C.南、北   D.南、南
5.从图中看,南半球没有 分布( )
A.大西洋   B.北冰洋   C.太平洋   D.印度洋
6.从图中看北半球面积最大的洲是( )
A.北美洲   B.非洲    C.亚洲   D.南极洲
7.下列大洲中赤道没有穿过的是( )
A.非洲   B.南美洲   C.亚洲   D.北美洲
【探究案】
知识点梳理
认识地球
一、地球的形状
1.古人提出过许多关于天地关系的学说。我国比较早且有代表性的
是 和 。
2.形状:地球是一个 稍扁、 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二、地球有多大
3.赤道半径约 千米,极半径约 千米,平均半径约 千米。地球表面积约 亿平方千米,赤道周长约 万千米。
三、地球仪
4.定义: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后,制作成地球模型,这就是 。
5.在地球仪上,穿过地心的假想的轴,是地球的自转轴,也就是 。
6.地轴与地球表面有两个交点,叫 。北极是地球的最北端,与其对应的 是地球的最南端。
四、纬线和纬度
7.纬线定义:在地球仪表面,与 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叫 , 是最大的纬线圈。
8.纬线特点:纬线指示 方向,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 。
9.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 。
10.纬线表示方法:赤道以南称南纬,用字母 表示,以北为北纬,用字母 表示,各有90°。
11.高中低纬度:0°~30°为 地区,30~60°为 地区,60°~90°为 地区。
五、经线和经度
12.经线定义:在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 于纬线的弧线,叫经线。
13.经线特点:经线指示 方向,各条经线长度 。
14.经线表示方法:以 为0°经线,向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向西为西经,用字母 表示,各180°。
15.东西半球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 。
三、经纬网
16.定义: 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经纬网。
17.利用经纬网,我们可以方便地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 。
六、地球的运动
18.方式:地球有两种重要的运动方式,即 和 。
地球运动 绕转中心 运动方向 运动周期
自转 自西向东
公转 一年
19.特征:我们看到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主要是由于地球 运动所产生的地理现象。人们在生活中所感受到的四季冷暖差异、夜长短变化主要是由地球的 运动所产生的地理现象。
第二节 世界的海陆分布
一、海洋与陆地
1.海陆分布:地球的陆地面积占地表总面积的 %,地球的海洋面积占地表总面积的 %。概括地说,地球表面“ 分海洋 分陆地”。
2.无论怎样划分,地球上任何两个面积相等的半球都是 面积大于 面积。
二、七大洲
3.面积大小:七大洲面积由大到小排列为 、非洲、 、南美洲、 、欧洲和大洋洲。
4.大洲分界线
(1)亚洲与欧洲分界线: 山脉一乌拉尔河一里海一大高加索山脉一黑海一土耳其海峡。
(2)亚洲与非洲分界线: 运河。
(3)亚洲与北美洲分界线: 海峡。
(4)南美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是: 运河。
三、四大洋
5.特征:
洋,四大洋中最大、最深,岛屿最多,跨南北半球。
洋,跨南北半球,形状略呈“S”形,世界第二大洋。
洋,大部分位于南半球,是世界第三大洋。
洋,被海冰广泛覆盖,最小、最浅的大洋。
第三节 世界的地形
一、陆地地形
1.陆地基本类型:平原、 、山地、 和盆地。
2.海拔:地面某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 距离。
3.相对高度: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 。
4.世界两大山脉地带:
(1)太平洋沿岸山脉带:如太平洋东岸自北向南纵贯南北美洲西部的
山系,主要由北美洲的落基山脉和南美洲的 山脉组成。
(2)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脉是:大体呈 方向延伸,主要有 山脉、阿尔卑斯山脉和阿特拉斯山脉等。
二、海底地形
5.基本类型: 、大陆坡、大洋中脊、 、洋盆。
6.世界最深的海沟是 海沟。
三、等高线地形
7.等高线:在地形图上,把 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的线。
8.等深线:在地图中,把海洋中 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的线。
9.等高距: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 。
10.等高线地形图:用 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图。
11.山体五种不同的部位:山顶、 、山谷、鞍部、 。
三、分层设色地形图
12.绘制: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的 。
13.优点:对照陆高与海深,陆地和海底地形的 状况就会一目了然。
第四节 海陆变迁
一、地表形态变化
1.类型: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大多数地表形态的变化往往需要经历 的时间,在短期内不易被人们察觉。 、 能在短期内改变地表形态。
二、大陆漂移假说
2.学说观点:大陆漂移假说是20世纪初由德国科学家提出的。他认为,地球上原先只有一块叫“ ”的庞大陆地,被叫做“泛大洋”广袤海洋所包同。大约两亿年以前,泛大陆开始破裂,“碎块”像浮在水上的冰块一样向外越漂越远。距今大约两三百万年前,这些漂移的大陆漂到今天的位置,形成现在海陆的基本轮廓。
三、板块构造学说
3.基本观点:全球分为六大板块,即 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 板块和南极洲板块;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 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 。
4.板块运动形式: 和 。
四、火山与地震
5.世界上两大地带: 火山地震带以及横贯欧洲南部到亚洲的
火山地震带。
典题精练
考点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修成正果。这天,土行孙找到悟空,要与他比试本领。两人商定,从西天出发到地球的另一面去,谁的速度最快,谁就得胜。请结合材料,回答1~2题.
1.土行孙钻入地底,始终保持直线前进并穿越地心,来到目的地。过了一会儿ル,孙悟空才气喘吁吁地赶来:“你怎么比我快 ”土行孙说:“我比你距离近啊!”聪明的同学们你能告诉悟空,土行孙通地而行的距离是多少吗 ( )
A.10万8千里 B.6371千米 C.12742千米 D.4万千米
2.悟空很不服气:“想我老孙,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那有什么,”喜羊羊来了,“我站在这里一动不动,一天下来还能行八万里路呢!”喜羊羊选择的地点应该是在 ( )
A.本初子午线 B.赤道 C.北极 D.南回归线
考点 2:经纬网
读经纬网图,完成3~4题。
3.图中①地所在的地理坐标是(  )
A.(70°N,170°E) B.(70°N,170°W)
C.(70°S,170°E) D.(70°S,170°W)
4.图中②地位于③地的(  )
A.西南方向 B.东北方向 C.正南方向 D.正北方向
5.读下面“经纬网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甲中小红行走在大地经纬网上,其脚所踏地点的经度是 纬度是 。
(2)小红行走在 (东、西)半球、 (南北)半球。
考点3:地球的运动
6.地球公转产生了( )
A.四季冷暖差异 B.昼夜 C.昼夜的交替 D.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7.地球的自转形成了( )
A.四季的变化 B.昼夜长短的变化 C.昼夜的更替 D.地球上的五带
考点4 :世界的海陆分布
8.读大洲和大洋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经线a、b (是、不是)同一条经线,经线a的度数是 。
(2)大洲①是 ,③是 ,两大洲的分界线不包括 ( )
A苏伊士运河 B土耳其海峡 C乌拉尔山脉 D大高加索山脉
(3)大洲②是 ,大洲④是 ,两大洲主要位于 半球。
(4)大洲⑤是 ,大洲⑥是 ,面积较大的是 (填代号)
(5)大洲⑦是 ,东临A 洋,西临B 洋。
(6)大洋C是 洋,D是 洋,面积较小的是 (填代号)。
考点5 :陆地地形
读右图,完成9-10题。
9.由图可知,甲地的海拔是( )
A.1000米 B.1500米 C.500米 D.-1500米
10.据图计算,甲地与乙地的相对高度是( )
A.1000米 B.1500米 C.500米 D.-1000米
11.读“世界主要山脉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世界两大山脉地带,一是分布于 沿岸,二是分布于 大陆的南部和 洲的西北部。
(2)A 山脉,B 山脉,C 山脉,
D 山脉,E 山脉。
考点6:等高线地形图
右图为“某山区等高线地形图”,按要求完成12-14题。
12.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计划分甲、乙、丙、丁四个小组
沿图中四线路进行攀登活动,你认为哪个小组的攀登路线
坡度最缓( )
A.甲 B.乙 C.丙 D.丁
13.四小组进行攀登活动进,沿哪条线路攀登的小组能看见河流( )
A.甲 B.乙 C.丙 D.丁
14.此等高线地形图的等高距是( )
A.100米 B.200米 C.50米 D.400米
考点7 :板块运动
15.下列关于板块构造学说,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板块犹如七巧板,形状固定不变
B.各板块处于不断运动当中
C.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
D.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考点8:世界的火山与地震
16.日本地震频发的原因是( )
A.位于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张裂处
B.位于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处
C.位于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张裂处
D.位于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处
三、总结延伸
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检测:
1.B
2.C
3.C
4.C
5.B
6.C
7.D
典题精练:
1.B
2.B
3.B
4.D
5.(1)20°E 50°S (2)东 南 6.A 7.C 8.(1)不是 160°E
(2)亚洲 欧洲 A (3)北美洲 南美洲 西 (4)南极洲 非洲 ⑥ (5)大洋洲 太平洋 印度洋 (6)大西 北冰 D 9.B 10.A
11.(1)太平洋 亚欧 非 (2)阿尔卑斯 喜马拉雅 落基 安第斯 阿特拉斯
12.D
13.C
14.A
15.A
16.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