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3-2《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课件(共26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3-2《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课件(共26张PPT)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穆青 冯健 周原
焦裕禄, 男,汉族, 山东淄博博山县北崮山村人,原兰考县委书记,干部楷模,中国共产党革命烈士。在兰考担任县委书记时所表现出来的"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被后人称之为"焦裕禄精神"。
人物介绍
学习目标
1、了解新闻的基本特点和要素,结合其他课文比较通讯和消息的区别。
2、鉴赏本文的语言特色和写作手法。
3、了解焦裕禄的形象与精神,并结合当下思考其对我们的启示。
通 讯
通讯是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报道形式。
通讯的种类:
1.按内容分,通讯一般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概貌通讯、工作通讯。
2.按形式分,通讯分为一般记事通讯、访问记(专访、人物专访)、小故事、集纳、巡礼、纪实、见闻、特写、速写、侧记、散记、采访札记。
通讯的特点
同消息一样,通讯所报道的内容都必须完全真实,报道时间上都讲时效性,要求迅速及时。
消息应具有三点基本要求:一是要有一件真实的事情;二是这事件必须是新发生的,新鲜的;三是这事件要有足够的受众,有传播价值。概括起来就是真实性、时效性和受众性。这是构成消息的核心。
在通讯中,这个核心亦然存在,只不过因为通讯比消息字数增多和表现形式多样,这个核心就包藏得更深些。
新闻的结构
新闻
标题
导语
背景
主体
结语
一般是消息的第一句或第一段文字 。简明扼要地概括新闻事实或目的、结论。
消息的主要部分,导语的具体化。围绕所报道的事实展开具体叙述或说明。
事件的历史背景、周围环境等。帮助读者深刻理解新闻的内容和价值。
一般是最后一句话或最后一段文字。提示事实的意义、趋向,或对报道内容作概括小结。
简明、准确地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可分为:主标题、引标题、副标题
为了摸清河南的受灾情况,穆青派记者周原去受灾最重的豫东地区采风。一个偶然的机会,周原来到了兰考县,了解到焦裕禄的事迹,深为震撼,马上向穆青汇报。此前,《人民日报》《河南日报》均已发表过有关焦裕禄的人物通讯。但是,穆青仍然觉得有重新采访、重新撰写的必要,并于1965年12月17日带着新华社记者周原、冯健等人抵达兰考县,再次深入县乡基层、群众中采访,掌握了许多第一手材料。经过多次采访、座谈,七易其稿后,1966年2月7日,当时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次播出这篇通讯稿,随后,《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感动全中国!
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通讯名作100篇》,“县委书记”是焦裕禄的身份,“榜样”是贯串全文始终的写作主旨,“焦裕禄”是这篇通讯的写作对象。
由题目可知,本文是通过介绍焦裕禄的事迹,赞扬他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宝贵的共产党人的精神。
题目解说
小标题 典型事例
“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 (1)
当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共产党员要出现在群众面前 (2)
他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 (3)
“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4)
他没有死,他还活着 (5)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作为一篇新闻人物通讯,特别注意选取典型材料,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请通读全文,补全下表。
实地调查兰考“三害”
风雪天送粮
因肝癌住院,依旧心念兰考人民
忍受肝病痛苦,坚持除“三害”斗争
焦裕禄精神的影响
文章利用小标题的形式组织典型材料有什么作用?
①以小标题的形式将焦裕禄在兰考的典型事迹组合起来,以时间为线索进行安排,使各部分之间衔接自然,逻辑清晰。
②每个小标题所代表的部分都围绕一个核心主题,都能彰显焦裕禄精神品质的一个侧面,而加起来则形成了一个立体的焦裕禄,更直观体现焦裕禄的崇高精神,表达对焦裕禄的赞美,突出中心。
小标题 精神
“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
当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共产党员要出现在群众面前
他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
“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他没有死,他还活着
再读课文,概括小标题的内容中表现出来的焦裕禄精神,补全下表。
体现了焦裕禄亲临一线、身先士卒的精神
体现了焦裕禄心系群众、忘我工作的精神
体现了焦裕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体现了焦裕禄热爱群众、无私奉献的精神
彰显了焦裕禄精神的永恒意义
1. 请简要分析新闻小标题“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的语言特色及标题的作用。
任务探究一:赏析文章的语言
新闻小标题“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语言朴素却充满哲理,表现了一个县委书记深入调研的优良作风。此标题运用的群众语言,既忠实于新闻原貌,又贴近基层百姓。
2.如何理解“这天,外面的大风看刮了一夜。焦裕禄的房子里,电灯也亮了一夜”这两句话
“外面的大风雪刮了一夜”写出了兰考县面临着严重的恶劣环境和自然灾害,“电灯也亮了一夜”侧面写出了焦裕禄面对如此恶劣的天气,他心急如焚彻夜难眠,充分表现出作为共产党员的焦裕禄心系百姓、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的优秀品质。
1.焦裕禄临终向党组织提出的一要求,说明了什么
任务探究二:学习焦裕禄的公仆精神
焦裕禄临终向党组织提出的一个要求,充分说明了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品质,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崇高的人生价值观,那就是人的社会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而不是索取。
2.在当下社会,请你谈谈在焦裕禄身上有哪些优秀的精神品质值得学习和弘扬。
焦裕禄同志“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献身精神;凡事探求就里、“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的求实作风,“敢教日月换新天”
“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革命胆略和奋斗精神;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坚强党性和道德情操。
任务探究三:鉴赏文章的写作手法
精彩的细节描写往往能起到细微之处见精神的效果。
文章感人至深,也得益于细节的生动描述。比如,文章关于焦裕禄与病痛作斗争的描述:“无论开会、作报告,他经常把右腿踩在椅子上,用右膝顶住肝部……日子久了,他办公坐的藤椅上,右边被顶出了一个大窟窿……”无须多说,便使读者身临其境。焦裕禄办公椅上的“大窟窿”强烈地震撼着读者,是感动、是钦佩、是鼓舞。
“他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部分有多处精
彩的细节描写,请具体说明其作用。
人物通讯中描写的焦裕禄的人物形象,何以具有如此强的生命力 试加以概括。
典型的力量在于能体现时代精神。焦裕禄的事迹极为典型:他一生严于律己,两袖清风,艰苦奋斗,时刻以普通劳动者的身份要求自己;他实事求是,忠实执行群众路线,带领兰考全县于部群众,战天斗地,在极其恶劣的自然、社会条件下,推动了当地社会的进步发展;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毕生实践最集中地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对国家、对人民应当承担的责任;他更以其坚强的精神挺起了民族的脊梁。焦裕禄这一时代偶像的适时推出,给了社会一个良好而清晰的示范。
正如穆青所言:“能否高瞻远瞩地提炼出能够反映时代特征的主题,并且从这个高度来表现英雄人物的革命精神和思想风貌,就成为决定人物通讯成败、优劣的关键。”
为什么一篇新闻作品竟有如此之魅力 为什么它能影响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试谈谈本文的艺术魅力何在。
1、事实——征服受众作者严格遵循新闻规律,在《榜样》一文中如实反映兰考灾荒,实事求是地对待所谓阶级斗争等敏感问题,让受众从事实中感受焦裕禄的崇高精神。
2、语言——贴近受众《榜样》一文中群众语言的运用,既忠实于新闻原貌,又贴近基层百姓。焦裕禄“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语言朴素却充满哲理,表现了一个县委书记深入调研的优良作风。“贴了膏药,扎了针”本是焦裕禄生前总结兰考人民治沙经验的话,这一风趣的口语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兰考人民举重若轻、乐观通达的革命大无畏精神。
3、情感--细节就是力量精彩的细节描写往往能起到细微处见精神的效果。《榜样》感人至深,也得益于细节的生动描述。比如,文章关于焦裕禄与病痛作斗争的描述:“他的肝痛常常发作,有时疼得厉害,他常用一支钢笔硬顶着肝部”“无论开会、作报告,他经常把右脚踩在椅子上,用右膝顶住肝部......日子久了,他办公坐的藤椅上,右边被顶出了一个大窟窿”......无需多说,便使读者身临其境。焦裕禄办公椅上的“大窟窿”强烈地震撼着读者,是感动,是钦佩,是鼓舞。
4、媒体——融入民族的价值《榜样》不仅仅是一篇新闻作品,它已成为20世纪60年代中华民族精神的高度积聚,一段难忘历史的精彩浓缩,媒体的价值标准已经融入到这个民族的价值标准之中,而这也正是焦裕禄精神直到今天依然能够焕发着勃勃生机的主要原因。
焦裕禄精神
习近平书记曾多次考查兰考,专程拜谒焦陵。在全县干部群众座谈会上,他把焦裕禄精神概括为“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
焦裕禄语句积累
1、这些人,绝大多数都是我们的阶级兄弟,是灾荒逼迫他们背井离乡的,这不怪他们,责任在我们身上,党把三十六万群众交给我们,我们没能领导他们战胜灾荒,过安居乐业的生活,应该感到羞耻和痛心。
2、我们经常口口声声说要为人民服务,我希望大家能牢记着今晚的情景,去领导群众改造兰考的面貌。
3、我们对兰考的一草一木都有着深厚的感情,面对着当前严重的灾害,我们有革命的胆略,坚决领导全县人民苦战三五年,改变兰考面貌,不达目的,我们死不瞑目。
4、你们要好好学习毛主席着作,依靠群众,依靠集体,自力更生,团结抗灾,战胜困难,发展生产。
习近平曾写作《念奴娇·追思焦裕禄》,表达对焦裕禄同志的敬佩之情。
念奴娇·追思焦裕禄
中夜,读《人民呼唤焦裕禄》一文,是时霁月如银,文思萦系……
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
依然月明如昔,思君夜夜,肝胆长如洗。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
一九九○·七·十五
《念奴娇·追思焦裕禄》是时任中共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于1990年7月15日所作的一首词,最先发表在1990年7月16日的《福州晚报》上。
上阕追思,以记叙为主,写焦裕禄的功绩,百姓对他的爱戴、缅怀,作者对他的评价。下阕明志,以抒情为主,写焦裕禄精神对作者的影响,表达执政为民、造福百姓、恩泽万众的理想和宏愿。全词深深地表达了作者对焦裕禄的崇敬之情,表现了作者亲民爱民,与大地山川、人民百姓相依为命的高尚情操,以及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赤子情怀。
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访问河南兰考县,有感于焦裕禄为人民服务之精神,重诵此词,希望通过学习焦裕禄精神,为推进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正能量。
习近平这样评价焦裕禄同志的精神:“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永远是亿万人们心中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永远是鼓舞我们艰苦奋斗、执政为民的强大思想动力,永远是激励我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宝贵精神财富,永远不会过时。”
一,科学求实,实事求是的精神为去除伤害,亲自进行大规模实地调研。为治理打下坚实基础,这启示我们,做事要冷静分析,细致观察,不骄不躁。用科学的办法解决问题。
二,学习他不忘初心的精神,即使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依然惦记着兰考的治理情况。这种不忘初心,其实我们做事情不要忘记自己的目标和出发的。
三,学习他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的精神。永不退缩,永不放弃。
2014年,习近平在兰考调研时强调,大力学习弘扬焦裕禄精
神,结合文章思考,讨论学习焦裕禄的精神实质是什么?
又有什么现实意义?
1.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通过言行再现人物风范。
2.以时间为线索,用“榜样”穿起六个小标题。
3. 全文以记叙为主,适当采用了抒情、议论、描写等表达方式。
4.全文记叙的事情都是有根有据,实事求是的。
写作特色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