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5.2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学科核心素养1.政治认同: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质,认同中国为构建全球公平正义的新秩序贡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2.科学精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同时期的变化,提出不同的外交思想和主张,做到与时俱进。3.公共参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行动。要积极参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备知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内在要求、措施及意义;中国智慧的生动实践关键能力:能够掌握我国通过实际行动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认同我国的外交理念,体现我国是负责任的大国。二学习重难点重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要求。难点: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智慧的生动实践。三思维导图四课前预习1.我们要从政治、安全、经济、文化、生态__________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政治上,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____________________的国与国交往新路。安全上,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经济上,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文化上,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生态上,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2.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构建___________思想,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国际和平事业、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构建全球公平正义的新秩序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行动(1)中国坚持__________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以共建“一带一路”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____________________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2)支持__________体制,促进自由贸易区建设,推动建设__________世界经济,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4.中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1)中国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___________,综合国力不断增强。(2)中国提出共建“___________”倡议,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倡导构建___________,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3)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______,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5.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__________。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同时,支持多边贸易体制,促进自由贸易区建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6.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要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坚持__________,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坚持__________,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坚持_________,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坚持_________,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坚持_________,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7.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坚持__________,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坚持__________,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五自我检测1.2020年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我国向世界郑重承诺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努力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一承诺( )①展现出中国主动承担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责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②意味着我们的产业结构生产生活方式都要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③会直接改变世界能源产业格局,推动全球制造业进行新的合作与分工④将推动国际竞争的实质转移到生态环境和低碳技术价值链的控制和较量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成功从不是凭借个人,而是依靠集体。”2021年11月12日,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八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的讲话中,国家主席习近平巧妙引用外国谚语,强调亚太各成员要深化亚太伙伴关系,为推动疫后经济复苏和实现亚太地区的共同繁荣指明了方向。材料表明( )①亚太各成员在国家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开展更广泛的合作②中国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③我国顺应时代主题的变化,倡导携手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④我国为亚太地区的发展、繁荣、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2021年10月8日,我国发布的首部《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显示,中国坚持多边主义,注重广泛开展合作交流,凝聚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治理合力;借助“一带一路”“南南合作”等多边合作机制,为发展中国家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支持,努力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这表明我国( )①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断深化生物多样性领域对外合作②积极维护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坚持平等互利的外交立场③在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的同时,兼顾了我国的自身利益④在全球生态治理中,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2021年11月22日,习近平在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上正式宣布中国与东盟国家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这是双方关系史上新的里程碑,将为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繁荣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这说明( )①国家利益是中国与东盟合作的基础②我国积极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③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④中国与东盟国家建立结盟伙伴关系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通历史、现实和未来,既坚持了老祖宗,又讲了很多新话。下列古语与“新话”搭配正确的是( )①治国者,必以奉法为重—一坚持依法治国②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③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④道虽途,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一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6.自2001年成立以来,上海合作组织逐渐发展成为世界上幅员最广、人口最多的综合性区域组织。历经20年发展,遵循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建立了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建设性伙伴关系,开创了区域合作新模式,成为当今世界区域合作的典范。上海合作组织( )①各成员国拥有共同的国家安全和核心利益②发掘“上海精神”的时代价值,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③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实践探索④是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性国际组织,践行双边主义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2021年10月9日,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纪念辛亥革命,对于发扬光大辛亥革命精神,增进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广泛凝聚一切智慧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说明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 )①增强文化自信,继续书写历史新篇章 ②紧紧依靠人民,不断为人民造福③走和平发展道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④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事业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8.2021年,我国全年粮食产量创下新的历史纪录,持续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立足国内,放眼全球,中国将继续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推动从粮食生产大国向粮食产业强国迈进,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同时,与世界各国携手应对全球饥饿问题,继续在南南合作框架下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共同推进全球粮食事业健康发展。由此可见( )①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领导各国维护世界粮食安全②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始终是维护世界粮食安全的积极力量③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与世界各国推进全球粮食事业④国家间共同利益决定国际关系,中国在粮食安全方面与世界命运休戚与共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9.2021年11月16日.中美元首举行视频会晤。习近平主席提出中美相处应遵循“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12字原则,指出搞意识形态划线阵营分割、集团对抗.结局必然是世界遭殃。这体现了( )①中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②中国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③元首会晤能够消除两国间分歧④中国积极倡导和践行多边主义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发表讲话,强调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完成《巴黎协定》确定的目标做出贡献。我国这一做法( )①展现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②以实际行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③体现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④立足于各国的共同利益实现共同发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四课前预习1. 五个方面 结伴而不结盟2.人类命运共同体3.(1) 对外开放 共商共建共享(2) 多边贸易 开放型4.(1)改革开放(2) 一带一路 人类命运共同体(3)中央5. 行动 共建“一带一路”6. 对话协商 共建共享 合作共赢 交流互鉴 绿色低碳7. 对话协商 绿色低碳五自我检测1.A2.C3.B4.C5.A6.C7.A8.C9.A10.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