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复习学案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复习学案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复习学案
一必背知识
1、哲学的本义、起源、产生
2、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3、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5、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6、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7、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和基本派别
二、知识框架
整合提升
1.哲学的内涵(从四个方面论述)
①本义上看:哲学是一门热爱智慧、追求智慧的学问,致力于从总体上把握人与世界的关系。
②从起源上看: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起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
③从内容上看: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既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④从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上看: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区别: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
联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和前提,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①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即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
②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根本标志。凡认为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的,就是可知论。否则都是不可知论。
③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是一切哲学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4哲学的含义、来源、作用、基本问题、基本派别
含义 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来源 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起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
作用 ①认识世界,办好事情,都需要哲学智慧;②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③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基本派别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5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主要观点
基本派别 基本观点 基本形态 主要观点
唯物主义 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气、火、土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把自然科学中不可再分的、最小的物质结构看作世界的本原,如原子、分子
马克思主义哲学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唯心主义 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主观唯心主义 把人的主观精神理解为世界的本原,认为客观事物乃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感觉、心灵等)
客观唯心主义 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如上帝、绝对精神等)
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理论品质、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
核心观点 实践观点
理论品质 与时俱进
基本特征 ①在科学的实践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③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主要内容 辩证唯物主义 唯物论:物质和意识;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
辩证法:联系、发展、矛盾
认识论:实践和认识;真理
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观: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价值观: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四能力检测
1.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强调,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①源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
②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③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④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终极认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正确思想指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根本原因在于它( )
①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②提供了解决社会具体问题的现成答案
③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
④吸收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一切优秀成果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3.范缜在《神灭论》中提出: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与这一观点所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
A.理在事先,理生万物 B.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
C.天地之变,阴阳之化 D.人病则忧惧,忧惧则见鬼出
4.袁隆平在研究杂交水稻过程中,经历了上千次失败,但他毫不气馁说:“有好多事情失败里包含着成功的因素。”正是凭着矛盾转化的原理,他不畏艰险、反复实验,终于成功培育出杂交稻,创造了水稻高产的世界纪录。这说明( )
①哲学能为具体科学的发展提供世界观、方法论指导
②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推动着哲学发展
③具体科学的发展需要真正的哲学为其指明正确方向
④科学家要有系统的哲学思想才能更好进行科学研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认为,单子是构成世界万物的元素,是一种精神实体。由于它的聚集及由低级向高级的运动而形成世界上各种不同等级的具体事物。最高的单子是上帝,上帝是创造一切的单子。下列能与莱布尼茨的观点构成哲学史上的“对子”的是( )
①单子是构成世界万物的元素——天不变,道亦不变
②上帝是创造一切的单子——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③单子是一种精神实体——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④单子的运动形成各种不同等级的具体事物——刻舟求剑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6.哲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人的思想是万物之因。你播种一种观念,就收获一种行为;你播种一种行为,就收获一种习惯;你播种一种习惯,就收获一种性格;你播种一种性格,就收获一种命运。”这表明( )
①方法论决定世界观
②方法论不可能脱离世界观而存在
③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④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在物质观上,中国古代有哲学家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由某些原初的物质,即“始基”变化、发展而来的,万事万物又可以还原为这些原初物质”。下列选项中与材料哲理一致的是( )
①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②王承天意,以成民之性为任者也
③水者,万物之本源也,褚生之宗室也
④人之生,气之聚也……通天地一气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费尔巴哈说:“我的本质不是我的意志的结果,相反我的意志是我的本质的结果,因为我先有存在,后有意志,存在可以没有意志,但是没有存在就没有意志”。这告诉我们( )
①存在与意识相互影响,意识都是存在的正确反映
②存在与意识有先后之分,没有存在也就没有意识
③存在与意识相互分离,所以存在可以没有意识
④存在与意识具有一致性,我的意识表达我的本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中国古代的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是中医学形成和发展的深刻哲学基础。而古代医家在运用古代哲学去总结医疗实践经验,探讨和升华医学理论的时候,也进一步丰富和充实了哲学的内容。这表明( )
①哲学能为具体科学发展奠定基础
②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③哲学要对具体科学进行概括升华
④具体科学为哲学提供方法论指导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写道“有一种唯物主义学说,认为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因而认为改变了的人是另一种环境和改变了的教育的产物——这种学说忘记了: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马克思提到的这种唯物主义学说( )
①属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自然观上容易滑向唯心主义
②否定实践活动是形成人与环境对立统一关系的物质基础
③肯定了环境对人的观念起着决定作用,坚持物质第一性
④坚持认为人是文化环境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环境的享受者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参考答案
1.C
2.C
3.D
4.B
5.D
6.C
7.D
8.C
9.C
10.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