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群文阅读《荷花淀》《小二黑结婚》 《党费》课件(共36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 群文阅读《荷花淀》《小二黑结婚》 《党费》课件(共36张PPT)

资源简介

(共36张PPT)
《荷花淀》《小二黑结婚 》《党费》
任务群教学:苦难与新生(二)
统编教材选择性必修(中)第二单元
1.学习中国革命传统作品,深刻认识革命传统;
2.了解旧中国人民的苦难和革命先驱的斗争历程;
3.体会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志士和广大群众为国家解放、民族新生而英勇奋斗的革命精神;
4.把握作品的情感、艺术手法和语言风格。
学习任务:
1.熟读本节课所选的三篇文章的故事情节;
2.概括小说描写的主要人物形象特征;
3.归纳小说的主题思想。
课前准备:
初读检测与交流
学习提示:革命为了人民群众,也要依靠人民群众。本课三篇小说用不同方式抒写了革命者的情怀,表达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荷花淀》歌颂了白洋淀抗日军民的斗争精神与美好情感,《小二黑结婚》讲述了根据地青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追求婚姻自主、走向新生活的故事,《党费》表现了地下工作者对党的忠诚与忘我的牺牲精神。
内容梳理与概括:画出三篇小说的情节简图
荷花淀结构图
夫妻话别:
编席候夫
夫妻话别
送夫参军
探夫遇敌:
商量探夫
探夫未遇
归途遇敌
助夫杀敌:
助夫杀敌
感受打算
迅速成长
内容梳理与概括:画出三篇小说的情节简图
《小二黑结婚》结构图
四个章节:
二诸葛相信“命相不对”→干涉儿子自由→二诸葛收起八卦
三仙姑强调“前世姻缘”→包办女儿婚姻→三仙姑不再装神
两条主线:
二诸葛的神课
二诸葛占卦,俩女人滚成一团
恩典恩典
看看仙姑
怎么到底
二诸葛失灵,区公所碰一鼻子
三仙姑梳妆,区公所接受教育
恶霸受惩罚,俩青年终成眷属
内容梳理与概括:画出三篇小说的情节简图
《党费》结构图
引子:由“我”缴党费引出回忆
开端:交代斗争环境,引出主要人物
党 发展:“我”与黄新接头,黄新要缴党费
费 “我”再见黄新,黄新整理咸菜
高潮
“ 我”遭搜捕,黄新救“我”被捕
结局:“我”代黄新缴上党费
小说的典型人物是指艺术作品塑造的显示了一定历史时期阶级、阶层等共同体的,或者整个人类的某些本质的,具有鲜明独特的性格特征和高度审美意义的人物形象。
在小说中,往往通过典型环境塑造人物形象。典型环境是人物生活、斗争、成长的场所,离开了典型环境,人物就像离开水的鱼,没有生存能力。请你从三篇小说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人物,填写下面的表格。
比较阅读:人物形象分析
比较阅读:人物形象分析
《荷花淀》中的 水生嫂
性格特征
典型环境
哪类典型人物
人物描写方法
你喜欢的原因
抗日战争中成长起来的农村青年妇女
在抗日战争时期,美丽的荷花淀遭受日寇践踏,在党的领导下,白洋淀人民利用纵横交错的河道,同日寇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
温柔体贴、挚爱丈夫、深明大义、顾全大局、勤劳朴实不甘落后、乐观、自信、迅速成长。
环境衬托,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
在民族危难面前,一对恩爱夫妻,为了个人的、民族的尊严,小说把一个女人丰富、复杂、高洁的情感世界,表现得多么淋漓尽致而又回环曲折。
比较阅读:人物形象分析
《小二黑结婚》中的 小二黑和小芹
性格特征
典型环境
哪类典型人物
人物描写方法
你喜欢的原因
解放区新一代农民的典型。
四五十年代中国农村大变革时期的农村
他们敢于斗争,敢于掌握自己的命运,反对封建迷信,反对恶势力,追求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进步青年。
把人物放在斗争环境中刻画;通过行动写人;把人物放在一定的关系中。
小二黑和小芹在争取爱情、与一切落后势力的斗争中,表现出了高度的自觉性、明朗的乐观主义精神和必胜的信心。
比较阅读:人物形象分析
《党费》中的 黄新
性格特征
典型环境
哪类典型人物
人物描写方法
你喜欢的原因
信仰坚定、顽强斗争、勇于牺牲共产党员
1934年10月国民党调遣重兵进攻“围剿”闽粤赣苏区。军事上,采用“驻剿”和分进合击的战术;政治上,实行移民并村,断绝群众资助红军的粮食来源,欲置红军于死地。在敌人的残酷“围剿”下,我党在苏区的革工作遇到极大困难。
热爱党,忠于党,机智果敢,无私赤诚、勇于献身。
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环境衬托。
在敌后艰苦环境里坚斗争,为了缴纳党费和掩护游击队的同志,献出自己生命,她对党的忠诚,有为革命事业勇于牺牲的精神。
创作风格比较:
问题: 请分别概括三篇小说的创作风格,并说说你喜欢哪种。
三篇小说呈现了作者各自不同的创作风格。
《荷花淀》清新优美,富有诗情画意,体现了鲜明的“荷花淀派”风格;
《小二黑结婚》通俗生动,乡土气息浓烈,具有典型的“山药蛋派特点;
《党费》简约明了,节奏紧张,表现了军旅作家的创作风格。
荷花淀派
荷花淀派是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以孙犁为代表的中国当代小说流派。其代表作家有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等。“荷花淀派”的作品,一般都充满浪漫主义气息和乐观精神,情节生动,语言清新,朴素,富有节奏感,描写逼真,心理刻画细腻,抒情味浓,富有诗情画意,有“诗体小说”之称。
《荷花淀》【艺术特色】
第一,小说通过对话、动作和典型的生活细节细致入微地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生动逼真地刻画人物性格。水生嫂是小说的主人公,当她听说丈夫要赴前线打击日寇时,作者通过对她正在编苇席时手指划破、鼻子发酸,为丈夫打点包裹等细节描写,真实地展示了她把对丈夫的依恋与离别的感伤,转化为对丈夫赴前线抗战的理解和支持的心理过程。从而塑造了一个识大体、顾大局的农村妇女形象。
第二,景物描写清新自如,情景交融,意境优美,富有诗情画意。故事发生在硝烟弥漫的抗日战争年代,作者没有描写残垣断壁、生灵涂炭的场景,也没有描写金戈铁马的厮杀,而是着意于荷花淀的旖旎风光,以妇女们的从容谈笑显示出风云的变幻。抒情的笔调,乐观的画面,使小说充满诗情画意。小说中的景物描写,既饱含着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又为人物的活动提动了典型环境。
《荷花淀》【艺术特色】
第三,小说语言朴素无华,清丽畅达,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作品融小说、散文、诗歌为一体,具有散文诗式的独特小说风格。如作品开始描写水生嫂月夜编席的场景,作者用"雪地"、"云彩"。比喻水生女人编成的大片苇席,又抓住薄雾、清风、荷香这样富有水乡气息特征的事物,寥寥几行就点染出荷花淀的风貌。接着写夫妻话别,话别语言则是质朴无华而感情真挚的深沉。这一切自然和谐地相互映衬,恰如其分地描绘出当时的环境和人物思想生活的特点。
第四,作品构思新颖,情节开展疏密相间,详略得当,富有节奏感。对一般性的情节,作粗线条的勾勒或侧面的暗示。对夫妻话别、遭遇战等典型场面则工笔细描,重点渲染。作者把紧张的战斗和日常生活细节糅合起来,按照生活的顺序,自然地展开故事。在动作、对华和细节中细致入微地刻画人物心理,笔墨俭省,形象传神。作品以富有感情的笔触,揭示了人物和生活的美,揭示了劳动和战斗的诗意。全篇情景交融,意境优美,语言朴素无华,真实自然,形成了一种特有的清新隽永的散文诗式的小说的独特风格。
山药蛋派
山药蛋派是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以赵树理为代表的中国当代小说流派。又称为“赵树理派”“山西派”或“火花派”,该派的作品大都发表在山西文艺刊物《火花》上。主要作家有赵树理、马烽、西戎、李束为、孙谦、胡正等,人称“西李马胡孙”,他们都是山西农村土生土长的作家,有比较深厚的农村生活基础。山药蛋派继承和发展了我国古典小说和说唱文学的传统,以叙述故事为主,人物情景的描写融化在故事叙述之中,结构顺当,层次分明,人物性格主要通过语言和行动来展示,善于选择和运用内涵丰富的细节描写,语言朴素、凝炼,作品通俗易懂,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
《小二黑结婚》【艺术特色】
第一,在结构上,采用单线发展的手法。情节连贯,故事性强,结构严谨,首尾照应。作者按照民间习俗,老百姓爱听故事的习惯,善于把矛盾斗争,一环扣一环地集中起来,发展下去。
小说开头写二诸葛和三仙姑两个神仙,接着写小芹,再引出金旺兄弟,后写小芹的恋爱对象小二黑,然后矛盾爆发,出现了第六节(“斗争会”),第七节“三仙姑许亲”。而第八节“拿双”是矛盾的顶点,最后几节,由区政府出面支持新人物,惩罚坏人,教育帮助落后。分章分节的形式,集中地叙述人物和事件,既构成了相对独立的小故事,又不破坏故事的完整性和连贯性。结局,对前面的人物有所交待,又首尾呼应,造成结构的严密。特别是大结局的“大团圆”符合中国民间的喜剧欣赏习惯。戏剧性强,情节出现多次逆转。
《小二黑结婚》【艺术特色】
第二,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展现人物的心理。
“不宜栽种”“恩典恩典”——二诸葛的迷信、迂腐。“米烂了”“看看仙姑” ——泼、赖。三仙姑去区里见区长的言、行、打扮这—细节。在语言运用方面这部小说真正做到了大众化(群众化、口语化)不但在人物对话上,而且在—般叙述的描写上,都是口语化的。
《小二黑结婚》艺术特色】
第三,人物的类型化。将主要人物分成三类,分别灌注了三种具有抽象理论特性的观念。
(一)落后农民的典型:二诸葛和三仙姑
(二)新型农民的典型:小二黑和小芹
(三)封建恶势力的代表:金旺、兴旺。
第四,山西的地方特色。
语言的山西风味——对于三仙姑“下了霜的驴粪蛋”的比喻;给人物起诨号的手法。具有浓重的淳朴的地方风味,又幽默有趣。
《党费》【艺术特色】
第一,以“我”的视角串起故事并刻画人物。
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故事,便于作者主观情感的抒发。以回忆的方式展开故事,凸显对革命历史的追忆和回味。小说集中描写了“我”和黄新两次会面的情况,而黄新的形象,就是通过“我”所观察到的一幅幅动人的场景而展现出来的。如“我”第一次下山与黄新接头时,刚走到黄新家门口,就听到从屋里传来的“声音压得很低很低”的《送郎当红军》的歌声。虽然唱歌者把歌哼得七零八落的,但歌词的内容却道出了她的心声。她希望丈夫“冲锋陷阵要争先”,同时,她也懂得革命是要流血牺牲的,“若为革命牺牲了,伟大事业侬担承”。这些都表明了她决心全力以赴地支持革命事业,显示了她开阔的胸襟、崇高的精神。
《党费》【艺术特色】
第二,细节描写丰富情节并丰满人物形象。
①小说开头交代了“我“上山之前是干侦察员的,职业敏感使然,对于人物和环境都观察得非常仔细。魏政委交代黄新的耳朵边上有个黑痣,“我”凭着这一特征很容易地认出了她。
②第一次见面时,黄新拿出党章和银洋要缴党费,而我没有收,敌人搜捕前,黄新又嘱咐了党证和银洋的事,“我”在黄新牺牲后从砂罐里菜窝窝底下找到了党章和一块银洋;第一次见面时,几个党员分别拿菜回去腌制,也为后面咸菜有不同的颜色以及敌人凭不同颜色的咸菜而发现了黄新的身份埋下伏笔。
《党费》【艺术特色】
第二,细节描写丰富情节并丰满人物形象。
③“我”初到黄新家时,通过“我”的观察,交代了黄新的住所是“靠房顶用几根木棒搭了个小阁楼,上面堆着一些破烂家具和几捆甘蔗梢子”,这为后面敌人搜捕时,黄新让“我”躲进阁楼做了铺垫。
如果没有前面的交代,后面的情节发展就会显得突兀,减弱艺术效果。而前面有铺垫,后面有照应,读者的悬念得到了解决,而情节发展的来龙去脉也叙述得非常清晰,故事头绪清楚。
《党费》【艺术特色】
第二,细节描写丰富情节并丰满人物形象。
关于咸菜的细节描写①“我”一进门,看见三个人在摘菜叶子,黄新对同伴们说:“这些菜先分分拿回去;盐,等搞到了再分!”点到了菜和盐,为下面的情节发展做了铺垫。
②当“我”要向黄新传达县委指示时,黄新弄东西给我”吃,她拉出一个破坛子,在里面掏了半天,摸出一块咸萝卜。“我”吃起来可真香,说明咸萝卜已经不多了,非常宝贵。然后作者顺便交代了山上同志们瘦黄的脸色,因为缺盐缺得凶啊。点明黄新用咸菜交党费支援武装斗争的意义。
《党费》【艺术特色】
第二,细节描写丰富情节并丰满人物形象。
③当“我”完成任务要回山时,黄新掏出党证和丈夫留下来的两块银圆要交党费,“我”不收,黄新说了一句“还是实用的东西好些”暗示要用钱来买盐。这些细节为后面发生的壮烈事件埋下了伏笔。
④ “我”从黄新家墙缝里看到的,小妞儿伸手抓腌豆角而妈妈给拿了回来这一细节,激发了读者对黄新的无限崇敬。敌人来搜捕时,发现了多种颜色的咸菜,黄新的身份暴露,她机智果断地引开了敌人,保护了同志的安全,却牺牲了自己的生命。
⑤作品的结尾,“我”把咸菜挑到山上,魏政委面对着黄新交来的“党费”心潮起伏,难以写下她所缴纳党费的数目,因为“一个共产党员爱党的心怎么能够计算呢 ”
《党费》【艺术特色】
第三,动作描写补充情节并透视人物心理
如黄新拿出丈夫留下的两块银洋,“拿在手里掂了掂”的动作,形象地展示了她对丈夫的无限深情,对能解决一些生活问题的银洋的珍爱,而她却要把珍爱的东西交给党,从而揭示了她对党的敬爱之心。在白鬼挨家挨户搜查的紧急时刻,“她把菜筐子用草盖了盖”,刻画了她时刻想支持党的武装斗争的思想境界。这些动作描写把人物的心理刻画得细致入微,不仅对小说情节的发展起到一些补充作用,而且可以使读者从动作中洞察人物美丽的内心世界。
《党费》【艺术特色】
第三,动作描写补充情节并透视人物心理
“把干瘦的小手仲进坛子里去,用指头蘸点儿盐水,填到口里吮着,最后忍不住竟伸手抓了一根腌豆角,就往嘴里填”时,黄新觉得孩子不懂事,就“忙伸手把那根莱拿过来”,结果“孩子哇的一声哭了”。此时此刻,黄新身上的母性与党性撞击着,最终党性战胜了母性。正如她所说:“只要有咱的党,有咱的红军,说不定能保住多少孩子哩!”这是多么纯洁无私、光明磊落的革命胸怀。
拓展阅读,构建革命斗争图景:
活动:比较《荷花淀》《党费》,《小二黑结婚》反映的革命主题,请揣摩编者的意图。
《荷花淀》走近作者
孙犁(1913-2002),原名孙树勋,
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孙遥城村人,
现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
"荷花淀派"的创始人,又先后担任过《平原杂志》《天津日报》文艺副刊、《文艺通讯》等报刊的编辑, 并著有关于编辑的作品。12岁开始接受新文学,受鲁迅和文学研究会影响很大。"孙犁"是他参加抗日战争后于1938年开始使用的笔名。作品有: 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村歌》、《铁木前传》;散文集《文学短论》;小说散文结集《白洋淀纪事》。
《荷花淀》了解背景
本文写于1945年春,当时抗日战争已经进入最后阶段。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正在不断发展壮大,抗日根据地也在不断扩大。在这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中,根据地的广大群众在共产党的领导和教育下,同仇敌忾,奋起抗敌,表现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为保卫祖国、维护民族的独立与尊严,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荷花淀》主题归纳
小说以冀中抗日根据地广大人民群众的斗争生活为背景,塑造了以水生嫂为代表的一群勤劳纯朴、通情达理而又勇敢机智、积极向上的农村劳动妇女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根据地军民英勇抗日的爱国精神和热爱生活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小二黑结婚》走近作者
赵树理(1906-1970),山西沁水人。作家。毕业于山西省立长治第四师范学校。1937年参加抗日工作。历任高小及初中教师,山西阳城县新编八区区长,《黄河日报》路东版编辑,《中国人报》、《新大众报》编辑。1949年后历任《工人报》记者,全国文字工作者协会常委、创作部负责人,《说说唱唱》编辑、副主编,北京市文联副主席、创作部长。全国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协第一、二届理事,中共第八届代表大会代表,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1933年开始发表作品。195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盘龙峪》、《三里湾》、《李家庄的变迁》,中篇小说《李有才板话》,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福贵》、《锻炼锻炼》、《邪不压正》、《传家宝》、《卖烟叶》,鼓词《庞如林》、《石不烂赶车》,文学剧本《万家楼》、《打倒汉奸》,报告文学《孟祥英翻身》,《赵树理文集》(四卷)等。
《小二黑结婚》了解背景
作者的创作灵感源自一起真实的案件,1943年4月,作者赵树理在同驻地房东的一个到县告状的亲戚拉家常时得知,那位亲戚的侄儿叫岳冬至,是村里的民兵小队长,因为与从河北武安县搬进山里的一个叫智英祥的俊女子自由恋爱,结果被几个把持村政权的坏人以“搞腐化”的“罪名”迫害致死。县政府经过几番侦讯,案情大白,依法惩办了凶手,赵树理到发案的村子做调查时发现,受害者两家都不同情岳冬至和智英祥的“自由恋爱”,反而认为打死岳冬至固然不该,但教训教训他则是理所当然的,而村里其他人竟然也持同样的论调。当时根据地刚刚颁布了《妨碍婚姻治罪法》,赵树理认为青年人自由恋爱结婚应当得到支持和保护,为了解决这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他决心以岳冬至为原型进行创作,来刺激人们被传统习惯愚弄得麻木不仁、是非不分的神经,把他们从封建旧势力的束缚中拯救出来。赵树理经过精心构思,于5月份写出了《小二黑结婚》。
《小二黑结婚》主题归纳
《小二黑结婚》讲述了根据地青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追求婚姻自主、走向新生活的故事。节选部分主要围绕二诸葛和三仙姑展开,他们是旧中国农村深受封建迷信思想影响的落后愚昧的老一代农民的典型形象。作者通过他们形象地反映了旧中国农村落后、愚昧等种种陋习。他们的转变形象地说明了新思想、新风气在农村的巨大影响及胜利。
《党费》走近作者
王愿坚 (1929年—1991年),山东省相州镇
相州七村人,当代作家。曾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
解放军艺术学院艺术系(作家班)主任。
1944年7月到抗日根据地,1945年1月参加八路军,
参加革命工作。在部队里当过宣传员,文工团员,报社编辑和记者。1956年至1966年,参加了“解放军30年征文”——革命回忆录选集《星火燎原》的编辑工作,有机会系统地学习了党和军队的历史,接触到更多老一辈革命者,使他的创作题材更丰富,文笔更洗练。
王愿坚的短篇小说中,《党费》、《粮食的故事》、《支队政委》等描写了老革命根据地人民的斗争;《七根火柴》、《三人行》、《赶队》等歌颂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事迹;《普通劳动者》、《妈妈》、《休息》等塑造了老一辈革命家的形象。其它还有《早晨》、《征途》和改编的电影文学剧本《闪闪的红星》等。《足迹》、《标准》、《草》、《歌》等短篇小说,其中《足迹》获人民文学杂志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党费》了解背景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北上长征,国民党调遣重兵进攻“围剿”闽粤赣苏区。军事上,采用“驻剿”和分进合击的战术;政治上,实行移民并村,断绝群众资助红军的粮食来源,欲置红军于死地。在敌人的残酷“围剿”下,我党在苏区的革命工作遇到极大困难。《党费》描绘的就是1934年秋天,游击队开展敌后战争时,一位女共产党员缴党费的故事。
《党费》主题归纳
小说描写了一位年轻女共产党员在敌后艰苦环境里坚持斗争,为了缴纳党费和掩护游击队的同志,献出自己生命的故事,塑造了一个信仰坚定、斗争顽强、富有牺牲精神的共产党员形象,赞美了她对党的忠诚,讴歌了她为革命事业勇于牺牲的精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