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4.2.2 气温和降水一、预习案1、预习目标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分布图”,掌握世界降水的地区分布规律和主要降水类型。2、预习重点世界降水的地区分布规律。达标练习1、一般认为,降水形成有两个基本条件:空气中含有足够的 ;空气温度 到水汽能够凝结出来,并形成降水。2、湿润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变冷凝结而形成的降水,叫 。3、湿润空气水平运动时,遇到山地,沿山坡“爬升”,温度下降,水汽凝结,在迎风坡产生的降水,叫 。4、当冷空气与暖空气相遇时,相对较轻的暖空气被迫“抬升”,冷却凝结而产生的降水,叫 。5、读“世界年平均降水分布图”(1)看一看赤道地区降水 ,两极地区降水 。(2)比一比亚欧大陆沿海地区降水 ,内陆地区降水 。(3)查找出学校所在地年降水量大约是 。二、探究案1、要点回顾探究一:降水的定义1、降水的定义?2、降水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3、降水量的测量。教师精讲:什么是降水? 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水形成的两个条件(1)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2)空气气温下降到水汽能够凝结出来的程度。降水量的测量(1)降水量一般用雨量器来测量。(2)降水量通常以毫米为单位。出示图片,使学生近距离了解雨量器。探究二:主要降水类型提问:请根据日常生活,说说你见过什么类型的降水教师精讲:把降水分成: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并分析各种降水类型的特点。出示图片总结各种降水类型的特点及差异。对流雨:受热膨胀上升 地形雨; 沿山坡“爬升 锋面雨 “暖空气被迫“抬升。探究三:降水的分布读图分析世界降水的分布,启发学生根据等高线、等温线的定义推断等降水量线的定义(训练学生知识的横向迁移)。指导学生根据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和书上的活动学会怎样看图。学生从图中总结世界年平均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扩展知识,一起分析降水的世界之最。利用表格总结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当堂训练每组气候类型在降水的时间分配上有何不同?某地理兴趣小组观测当地某月全部六次降水过程,当地全年平均降水量约530mm,并记录了降水量,如下表。据此回答2~3题。日期 3日 5日~6日 10日 21日 24~25日 29日降水量 15mm 21mm 25mm 13mm 35mm 41mm2.该地当月降水量为A.150mm B.25mm C.5mm D.530mm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兴趣小组测量降水量的工具是温度计和气压计B.相对全年平均来说,该地当月降水量较少C.该地当月下旬降水较多、强度较大D.该地当月降水分配很均匀方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要充分运用以图析文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提高自己分析归纳能力;联系实际平日里要养成善于动脑,勤于思考问题的好习惯。参考答案3、达标练习1.水汽 下降 2.对流雨 3.地形雨 4.锋面雨 5.多 少 多 少 略探究一:什么是降水? 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水形成的两个条件(1)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2)空气气温下降到水汽能够凝结出来的程度。降水量的测量(1)降水量一般用雨量器来测量。(2)降水量通常以毫米为单位。探究二:对流雨:湿润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变冷凝结而形成的降水。 对流雨一般强度大、历时短、范围小,常伴有雷电。 地形雨:湿润空气水平运动时,遇到山地,沿山坡“爬升“,温度下降,水汽凝结,在迎风坡产生的降水。往往在湿润气流的背风坡形成雨影区,降水少。 锋面雨:当冷空气与暖空气相遇时,相对较轻的暖空气被迫“抬升”,冷却凝结而产生的降水。 锋面雨往往具有范围大、持续时间长的特点。探究三:①赤道地区降水多(气温高、蒸发强烈、上升气流多,对流雨多),两极地区降水少(气温低、蒸发弱、空气下沉)。②沿海地区降水多(迎风处受海洋湿润空气的影响),内陆地区降水少。③南北回归线经过的大陆西岸(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降水比东岸(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少。世界之最:①世界上降水最多的地方:印度东北部乞拉朋齐,夏威夷群岛卡维金尼山② 世界上降水稀少的地区:南北两极和南北回归线穿过的大陆西岸及内陆地区③世界上最湿润的大洲:南美洲总结提问:夏季北半球陆地气温比海洋高;冬季则比海洋低。当堂训练1.全年少雨 全年多雨 全年均匀 夏季多雨 冬季多雨 2 A 3.B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