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4.3.1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一、预习案1、预习目标1.学会分析地球形状、地球运动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2.了解地球运动对天气、气候的影响,并能举例说明。3.结合实际生活分析影响气候的各种因素。通过演示培养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4.学生达到认知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统一。2、预习重点会分析地球形状、地球运动等因素对天气、气候的影响。3、达标练习地球的形状与气候:1.________、地球的运动、_________、地表的起伏等都影响着太阳辐射的强弱和变化,太阳辐射影响着气候。2.课本67页活动1,手电筒的光倾斜照射在墙面上,光束分散而暗淡的原因__________。3.读课本67页活动2回答:(1)图4-15上,A、B、C三处太阳高度角是否一样?___________(2)图4-16上,A、B两处中,_______处的太阳高度角大,_______处获得的太阳光热多。4.地球具有_______表面,在同一天,南北方不同的地方,正午太阳高度(太阳光线与 的夹角)往往不同,太阳辐射的_______也随着发生变化。5.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最____,太阳辐射最______。当太阳光线垂直照射赤道时,随着纬度的增高,太阳辐射的强度逐渐________ 。6.小结:纬度 正午太阳高度 获得太阳光热多少 气温的高低低纬度高纬度地球的运动与气候:1.自转:⑴课本68页活动“昼夜更替”,当北京是中午12点时,美国纽约是白天还是夜晚______。⑵地球自转,使得在人们经历_______的同时,也感受着一天早中晚天气的变化。2.公转: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________的平面成66.50C的固定夹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的在________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_________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读课本69页图4-19,4-20,思考回答:⑴指出太阳光线分别直射在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上的日期、节气、昼夜长短情况。日期 节气 直射纬线 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 极昼极夜出现的范围6月22日前后 夏至 南极圈内____现象、北极圈内 现象______9月23日前后 秋分 赤道 昼夜平分 全球无极昼极夜现象12月22日前后 冬至 南极圈内_____ 现象、北极圈内 _____现象3月21日前后 春分 赤道 昼夜平分 全球无极昼极夜现象⑵我们学校5月1日、10月1日的昼夜长短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除了赤道,其他地方一年中都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在南北极圈以内,会出现______ 和________。中纬度地区,则表现出明显的 ________。3.五带:根据各地获得________的多少,以及是否有太阳光线的 、是否有 和 现象,将地球表面划分为“五带”。热量 直射 极昼 极夜五带名称 纬度范围 特点热带 ____(有无)阳光直射现象,获得的太阳光热____(最多、最少),气候终年______。温带 北温带 ____(有无)阳光直射现象,____(有无)极昼极夜现象,获得的太阳光热介于_____带和_____带之间,气候_________变化明显。南温带 23.5°S-66.5°S寒带 北寒带 ____(有无)阳光直射现象,____(有无)极昼极夜现象,获得的太阳光热______(最多、最少),气候终年____________。南寒带⑴非洲大部分地区位于________带,七大洲中绝大部分位于南寒带的的是_________洲。探究案1、要点回顾探究一:地球的形状与气候1、自主学习:(认真阅读课本这一框题,解决以下问题。)什么是太阳高度角?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一天当中,太阳的高度角是否相同,一年当中,正午太阳的高度角是否相同,有什么变化规律?世界不同纬度的地区,正午太阳的高度角是否相同,有什么变化规律。2、小组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3、合作探究:(1)教师用手电筒按照不同的角度照射墙壁:先直射,后斜射,引导学生观察墙壁上光线的明亮程度,设问:“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墙面上的光亮程度不同,直射时光束明亮而集中,斜射时光束分散而暗淡。)“有谁观察到或能解释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差异?”(手电筒照射墙壁的角度不同。)总结知识点。探究二:地球的运动与气候(1)填表:自 转 公 转概 念方 向周 期节 气 日 期 太阳直射点 昼夜长短(北半球)春 分夏 至秋 分冬 至温度带 范 围 有无太阳直射 有无极昼极夜 气候特征热 带温 带寒 带小组交流: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3、合作探究:(1)老师利用手电筒和地球仪来演示地球的自转所产生的地理现象,强调:地球自转形成了昼夜交替,并设问:地球自转对气候造成了什么影响呢?设问:地球公转对气候造成了什么影响?总结探究结论当堂训练:将地球上的五带与其气候特征用直线连接起来热 带北温带和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读图,填写下列表格分析内容 A地 B地纬 度 经 度 属于低纬、中纬、高纬 属于南、北半球 属于东、西半球 属于五带中的哪一带 有无阳光直射现象 有无极昼极夜现象 方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要充分运用以图析文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提高自己分析归纳能力。运用启发、设问等形式使学生自主的学习,养成勤于思考问题的好习惯。参考答案3、达标练习地球的形状1.海陆的分布 2. 手电筒照射墙壁的角度不同3. 略 4. 球状 5.最高 最强 减小 6纬度 正午太阳高度 获得太阳光热多少 气温的高低低纬度 高 多 高高纬度 低 少 低地球的运动与气候:1.晚上 自转 2. 公转轨道 南北回归线 太阳高度日期 节气 直射纬线 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 极昼极夜出现的范围6月22日前后 夏至 北回归线 昼长夜短 南极圈内 极夜 现象、北极圈内 极昼 现象9月23日前后 秋分 赤道 昼夜平分 全球无极昼极夜现象12月22日前后 冬至 南回归线 昼短夜长 南极圈内 极昼 现象、北极圈内 极夜 现象3月21日前后 春分 赤道 昼夜平分 全球无极昼极夜现象(2)略 (3)极昼 极夜 四季更替五带名称 纬度范围 特点热带 南北回归线之间 _有___(有无)阳光直射现象,获得的太阳光热__最多__(最多、最少),气候终年___炎热___。温带 北温带 23.5°N-66.5°N ___有_(有无)阳光直射现象,_无___(有无)极昼极夜现象,获得的太阳光热介于____热_带和___寒__带之间,气候_四季__变化明显。南温带 23.5°S-66.5°S寒带 北寒带 66.5°N-90° ___无_(有无)阳光直射现象,___有_(有无)极昼极夜现象,获得的太阳光热__最少____(最多、最少),气候终年___寒冷__。南寒带 66.5°S-90°(1)热 南极洲探究一:1.我们把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叫做太阳高度角2.纬度越低 正午太阳高度越高 太阳辐射越强 气温越高纬度越高 正午太阳高度越低 太阳辐射越弱 气温越低探究二:自 转 公 转概 念 围绕地轴转动 围绕太阳转动方 向 自西向东 自西向东周 期 一天 一年节 气 日 期 太阳直射点 昼夜长短(北半球)春 分 3.22前后 赤道 昼夜等长夏 至 6.23前后 北回归线 昼长夜短秋 分 9.22前后 赤道 昼夜等长冬 至 12.21前后 南回归线 昼短夜长温度带 范 围 有无太阳直射 有无极昼极夜 气候特征热 带 南北回归线之间 有 无 全年高温温 带 23.5-66.5° 有 无 夏季高温冬季寒冷 四季分明寒 带 66.5°-90° 无 有 全年寒冷当堂训练:1.热带--气候终年炎热 2.北温带和南温带--有明显的四季变化北寒带和南寒带--气候终年寒冷2.分析内容 A地 B地纬 度 22°N 66.5°S经 度 175°W 15° E属于低纬、中纬、高纬 低纬 高纬属于南、北半球 北半球 南半球属于东、西半球 西半球 东半球属于五带中的哪一带 热带 南寒带有无阳光直射现象 有 无有无极昼极夜现象 无 有有明显的四季变化气候终年炎热气候终年寒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