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知识梳理+主题阅读训练 (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知识梳理+主题阅读训练 (含答案)

资源简介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主题阅读
知 识 梳 理
知识点: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地观察。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处处留心,连续观察”这个主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古诗三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三篇课文组成。
《暮江吟》描写了深秋时节暮江落日和露伴新月的美丽景色,从侧面反映了作者离开朝廷后轻松、畅快的心情,表现出他内心深处的情思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题西林壁》赞美了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的景象,于写景中寓有一定的哲理:如果对复杂的事物不做全面深入调查,就容易因为个人的局限被局部现象所迷惑,对事物就难有全面正确的认识。
《雪梅》通过梅、雪争春,告诉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理。
《爬山虎的脚》一文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颜色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用脚往上爬的,读后使我们产生了探究的愿望,激起了我们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强烈兴趣。
《蟋蟀的住宅》一文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建造的过程,说明蟋蟀建造住宅是一项伟大的工程,赞扬了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本单元编排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观察的方法,进行连续观察,让学生进行细致、仔细地描写,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对事物的描写。
能引导学生根据细致观察,感受作者对大自然无限热爱的生活情趣。通过阅读,感受古诗三首的自然美和语言美。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感受植物的无穷魅力,增加热爱大自然的情趣。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表达了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之情。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能力。
学习时应通过反复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置身其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学习并运用观察方法描写事物,表达自己的感受。
如何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叙述事件按顺序,细节描写细体会;描绘人物抓特点,神态动作和语言;
  景物描写找联想,静态动态细端详;形状颜色和气味,联系生活多想象。
  观察植物方法多,生长过程分四季;观察动物很容易,外形习性牢牢记。
  观察建筑按远近,空间方位有条理;外形结构与作用,分类观察均须记。
观察物品很特殊,形状结构和用途;对照特点多联想,联系生活多想象。
阅读知识点补充: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表达准确生动的语句
现代文阅读中经常会考查一些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句子的试题,作答此类试题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了解现代文阅读中常考查的修辞手法的赏析思路,如:
1.比喻: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xx比作xx,生动形象地写出了xx物的xx特点,表达了作者的xx感情。
2.拟人: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xx当做人来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xx物的xx特点,表达了作者的xx感情。
3.夸张:这句话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xx的xx特点,强烈地表达了作者的xx之情。
4.排比:这句话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强调了xx物的xx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语言气势,表达了作者的xx之情。
二、按照答题步骤进行答题。
准确指出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结合文章,具体阐述该句是如何运用这种修辞手法的→分析运用这一修辞手法的作用。在分析作用时,可以从思想感情和词句特点两方面入手,还要注意结合全文。
如赏析《爬山虎的脚》一文中“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这句话时,我们可以这样作答: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细丝”为本体,“蜗牛的触角”为喻体),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细丝纤细、柔嫩的特点。
一、(2021·全国·四年级单元测试)阅读理解。
吐鲁番盆地
①我国的旅游胜地——新疆吐鲁番盆地,它的最低点艾丁湖低于海平面154米,是我国最低的洼地,也是世界第二低地。它每年六月至八月气温均高于40度,最高可达47度,而地表温度则高达75度以上;加上平均每年要刮七十多次风,每次卷起漫天风沙,所以有“火洲”、“风库”之称。
②《西游记》中所描绘的“八百里火焰山”(其实只有一百公里长)横贯整个盆地,那殷红色的山石,褶皱的地貌,远远望去,真像跳动的火苗。在盛夏
强烈的阳光照射下,满山像烧起了大火,热浪灼灼扑人 。
③这里夏天人们每天都要洗澡,甚至一天要洗好多次。传说有位县长正赶上大热天,公务繁忙,热汗擦了又流,洗了又淌。为了节省时间,他干脆坐到水缸里办公。有人来找县长,光听见声音不见人,回头一看,哟!他正赤条条地坐在水缸里看文件呢!
④夏季去吐鲁番,半路上没有饭店也饿不着。( )带一些鸡蛋,不用找锅,不需生火,把鸡蛋往沙坑里一埋,很快( )可以吃上喷香的熟鸡蛋了。再配上随身携带的小菜和饮料,就是一顿十分别致的野餐。
⑤吐鲁番人植树造林,变沙漠、盆地为绿洲。在吐鲁番通往交河古城中间,有这样一条十五公里长的林阴路:两侧树分为三行,一行钻天白杨,一行桃树,一行梨树。据说这是一位五十年代的县委书记领人栽的。他想让后人( )有遮阳蔽日之处,( )有解热止渴的桃梨。如今白杨已搭起绿色的通道,桃梨已开花结果。多少走得又热又渴的行人,惊喜地扑到这清凉的树阴下,大口地吃着酸甜解渴的水果,该是多么感激这不知名的种树人啊!
⑥大风、酷热考验了人也锻炼了人,使人们的智慧和创造力像金子一样耀眼、闪光。
1.用音序查字法查“漫”,应先查音序( ),再查音节( )。
“漫”在字典里的解释有五条:
(1)水过满,向外流(2)到处都是(3)莫,不要(4)不受约束,随便(5)广阔,长。
“漫天风沙”的“漫”应选第( )条解释。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强烈( ) 节省( ) 感激( )
3.在文中的括号内填入合适的关联词。
4.读短文,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它每年六月至八月气温均高于40度,最高可达47度,而地表温度则高达75度以上。”这句话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
(2)“那殷红色的山石,褶皱的地貌,远远望去,真像跳动的火苗。”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说明方法。( )
5.文中用两个事例来说明吐鲁番 的特点。
这两个事例是:(1) (2) 。
【答案】
1.M man (2)
2.剧烈 节约 感谢
3.只要 就;不但 而且
4.√ ×
5.夏季气候炎热 县长在水缸里办公。 沙里可以埋熟鸡蛋。
二、(2021·全国·四年级单元测试)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山竹
大家对热带水果了解吗?你一定会说:“哦!臭味袭人的榴莲。”如果说榴莲是热带水果之王,那么山竹就是热带水果之后了。A.榴莲是热性水果,山竹则是典型的寒性水果,解热功效突出。你若吃榴莲上了火,可赶紧吃山竹降火,一王一后,一热一寒,真是天生的一对。
山竹的形状和大小像一个柿子,近圆形,果皮暗红紫色,果柄洼有4片大型绿色果蒂覆盖。 B.剖开果实可见到6-8瓣白色果肉,果肉柔软,甜酸可口,风味独特,是最美味的水果之一。山竹果肉含丰富的膳食纤维、糖类、维生素及镁、钙、磷、钾等矿物元素。中医认为有清热降火、减肥润肤的功效。对平时爱吃辛辣食物,肝火旺盛、皮肤不太好的人,常吃山竹可以清热解毒,改善皮肤。但体质本身虚寒者不宜多吃。
山竹以冷藏运输。在选购时要选果皮暗紫红色、果色新鲜、果蒂鲜绿、果皮有弹性者为佳。购入后要冷藏在冰箱内。一般冷藏5-10天后风味开始减退,一天不如一天,因此要及时食用,不能久贮。
6.写出画“ ”的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填上序号)
①列数字 ②作比较 ③打比方
A: B:
7.填写表示颜色的词语。
山竹的果皮_______,果肉________,果蒂________。
8.山竹的功效是什么?用“ ”画出来。
9.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山竹被称为“热带水果之王”。( )
(2)体质虚寒者多吃山竹对身体有益。( )
(3)肝火旺盛、皮肤不太好的人适合吃山竹。( )
(4)在运输和保存山竹时都要注意冷藏。( )
10.模仿文中画“﹏﹏﹏”的句子,介绍你喜欢的一种水果。
【答案】
6.② ①
7.暗紫 红色 绿色
8.中医认为有清热降火、减肥润肤的功效。
9.× × √ √
10.我最喜欢的水果是小芒果。小芒果扁扁的,身上的皮是金黄色的,你用鼻子闻们就可以闻到一阵芒果的香甜味,剥开皮就可以看见那奶黄色的果肉,真恨不得一口把他吃了。
三、(2021·全国·四年级单元测试)阅读理解
蟋蟀出世记
想看蟋蟀产卵的人,不必花钱做准备工作;他只要有点儿耐心就够了。布封称这耐心是天才;我愿略降一格,称之为观察工作者的最可贵的品质。我们在四月,或最迟五月,把乡野蟋蟀一雌一雄地单独关在盛有底土的花罐里。可以用莴苣叶做它们的食物,隔一段时间换一次新鲜的。容器口上盖一块小玻璃板,防止蟋蟀逃走。
一些很有意义的资料就是通过这种简陋的设备获得的。需要的话,还可以利用优质金属网做的笼子,作为辅助设备。现在,我们来监视产卵过程,但愿能保持高度警觉,不要错过产卵良机。
时至六月的第一个星期,坚持不懈的观察工作开始收到令人欣慰的成效。我忽然看见母蟋蟀站在那里一动不动,产卵管垂直插在土里。对我有失礼貌的偷看行为,它毫不介意,依然长时间定在一个点上不动。最后,它拔出自己那把点播种子的小铲,草草扒拉几下,抹掉钻眼的痕迹;它稍微喘口气,又溜达到另一个地点,再度开始往土里插产卵器;它这儿插一下,那儿插一下,所有可以利用的地皮都点播到了。这情形和大家熟悉的白面螽斯一样,只是操作速度比螽斯缓慢。二十四小时过去了,我觉得产卵结束了。但为了做到更可靠地掌握情况,我又继续观察了两天。
两天过后,我开始搜索土层。卵粒呈稻草黄色,都是有两个终端的小圆柱体,长约三毫米。它们彼此不接触,竖埋在土里,点播的距离很近。种子数量多少,取决于一个连续产卵过程中的产卵次数。整个土层下都发现了卵粒,它们离土表层大约两厘米。用放大镜观察一堆土,是件很麻烦的事情,根据这样所能观察到的结果估计,每只母蟋蟀的一个产卵过程,大约产出五六百粒卵。这等规模的家庭,肯定要在很短的时间内接受大幅度裁员才行。
每粒蟋蟀卵本身都是绝妙的小小机械系统。卵壳就像一个白色的遮光套,顶部有一个很规则的圆孔;沿圆孔周边扣着一个拱形顶帽,成为一个封盖。封盖不是在新生儿盲目推顶或割划下被划开,而是沿一道特意准备的、质地极其脆弱的线纹自动开启。这奇妙的孵化过程,也应该了解一下。
产卵后十五天左右,卵壳前端隐约看得见一对黑里透红的视觉器官的大圆点。之后,在圆柱体顶端,恰好显现出一个微型环状垫圈。这就是正在形成中的断裂线。不久,透过半透明的卵壳,可以看见里面那小动物身体的细小分节。再往后,就要加倍警觉,频频察看了,尤其是上午的时间里。
好运气所偏爱的是那些有耐心的人;它来报答我所付出的艰辛劳动。经过一种精妙绝伦的加工,微型垫圈已经变成一道强度甚低的条纹。就在这个时候,困在卵中的小生命额头一碰,卵盖便沿着自己的周边分离开去,被顶起来。随后落在一旁,其景状与注射剂细颈薄玻璃瓶的顶帽断落一样。蟋蟀从卵壳里出来,犹如从玩偶盒里弹出了个小怪物。
11.文章按照________顺序说明蟋蟀出世的过程。
12.细读文章③⑥⑦三段,将蟋蟀出世的过程补充完整:
母蟋蟀产卵点播→卵壳前端出现一对视觉器官的大圆点→ →
→ →小生命顶起卵盖,破卵而出
13.文章第②段“现在,我们来监视产卵过程,但愿能保持高度警觉,不要错过产卵良机”一句中,作者为什么用“监视”而不用“察看”?请写写你的理解。
14.简要说明第⑦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答案】
11.时间
12.圆柱体顶端显现出一个微型环状垫圈 半透明的卵壳内出现小动物身体的细小分节 微型垫圈变成强度甚低的条纹
13.“监视”是严密注视蟋蟀产卵的全过程,而“察看”是细看,可以是偶尔的、短时间的。“监视”比“察看”能更好地突出科学观察需要耐心、细致、高度警觉的特点,所以用“监视”更为准确。
14.示例:这句话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蟋蟀破卵而出时的可爱情状,表达了作者看到蟋蟀出世时的欣喜之情。
四、(2021·全国·四年级专题练习)阅读课外短文,回答问题。
家乡的红橘
我的家乡在长江边上,那里有成片的橘园。
春天来了,经受了风霜考验的橘子树更加茂盛,那四季常青的叶片在明媚的阳光下闪着绿油油的光,
到了四五月,各种花竞相开放,争奇斗艳。而橘子树却不声不响地长出来粒大小的花骨(ɡǔ ɡū)朵,花骨朵绽放开来,形状像茉莉,一瓣一瓣的,有指甲那样大,小巧、洁白、清新,朴素,一簇簇藏在枝叶间,星星点点的,不大起眼。但当你走近,邢阵阵香气扑面而来,会使你醉倒。
秋天,橘子树结出了肥实的青色果子,一串事压弯了树枝,谁见了谁爱,但这时的果子吃起来又酸又涩。
十一月左右,果实成热了,绿叶丛中露(lòu lù)出了一盏盏红色的小灯笼。它们有的两个一排,有的三个一束,有的四五个抱成团……沉甸甸的,把枝条儿越压越弯。走近细看,红橘的皮上还有一个个小窝窝呢,剥(bāo bō)掉皮,就是鲜(xiān xiǎn)嫩的、金黄色的瓢,掰一瓣放入嘴里轻轻一咬,满嘴都是甜甜的汁,使人感到舒畅极了。
家乡的红橘,真让人喜爱呀!
15.在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下画“√”。
16.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
(1)竞相展示形貌、色彩的奇异、艳丽,以比高下。( )
(2)指不说话;不出声。( )
17.本文是按__________顺序描写家乡的红橘的,作者观察时不仅用眼睛看,还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红橘的特点。
18.请用“ ”画出第5自然段中描写果实多的句子,说一说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
19.你的家乡生产什么水果?请抓住它的一个特点写一写,(30字左右)
【答案】
15.ɡū lòu bō xiān
16.争奇斗艳 不声不响
17.时间 用舌头尝 用鼻子闻
18.十一月左右,果实成热了,绿叶丛中露出了一盏盏红色的小灯笼。它们有的两个一排,有的三个一束,有的四五个抱成团……沉甸甸的,把枝条儿越压越弯。 对红橘的喜爱与赞美
19.给大家介绍酸甜可口的橘子。黄岩蜜橘、临海蜜橘,家喻户晓,中外闻名。金秋时节,满山的橘子成熟了,像一盏盏金色的小灯笼挂在树梢上,闪闪发光,美不胜收。橘子是扁圆形的,大小不一,有的和小朋友的拳头不分上下,有的却只有乒乓球那么小。剥开橘子,一阵浓浓的.香味扑鼻而来,沁人心脾。你会发现,一瓣瓣月牙般的橘肉犹如一条条小船紧紧地停靠在一起,又恰似一个个小伙伴头挨着头、肩并着肩,亲密无间地说着悄悄话呢!橘子颜色亮丽,味道甜美,十分诱人,总会令你馋涎欲滴,忍不住吃上几口呢!
五、(2021·四川·大英县教育科学研究所四年级单元测试)课外阅读。
逗人喜爱的黄燕
我们家养了一只小黄燕,黄色的羽毛,黑而小的眼睛,尖尖的嘴。起初我对它并不在意,总觉得它有它的世界,我有我的天地。只是当爷爷奶奶给它喂食的时候,偶尔看它两眼,因为我有好多事要做,才懒得管它呢!
后来不知什么原因,爷爷奶奶总是叫我去给小黄燕喂食。开始我很是不耐烦,但经过一个多星期对小黄燕的喂养,我觉得在它身上好像多了些什么似的。不知不觉地,我开始注意它,观察它了。
小黄燕除了吃小米外,还特别爱吃菜叶,而且动作很敏捷,吃饱后,总是很悠闲地用它的小嘴梳理自己的羽毛。原来它也是那么爱整洁。我不由自主地看了一下自己的身上,觉得有些惭愧,怪不得家里人总是叫我注意个人卫生。我似乎明白了许多,开始爱我家的小黄燕了。
清晨,每当我醒来时,便听到它那时而短促、时而悠扬的鸣叫声,十分美妙动听。那叫声把我的思绪带到深山、带进树林、带上蓝天、带进白云,带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使我觉得心旷神怡,思绪万千,使我产生了拥抱大自然、了解大自然的强烈愿望。
是啊,要是我们能够随时注意观察和了解我们身边的事物,我们会得到很多知识和明白很多道理的,也会更加热爱生活。
20.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偶然——(    )    内疚——(    )
灵敏——(    ) 希望——(    )
21.读读文章最后一段,用“要是……会……也会……”写一句话。
22.仔细阅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我”明白了什么呢?选一选。(  )
A.爷爷奶奶让“我”喂养小黄燕,是让“我”学会照顾这个小动物。
B.小黄燕用自己的行动,让“我”学会了爱整洁。
C.小黄燕教“我”学会了做事要有耐心,不能急躁。
23.填空。
小作者对小黄燕的态度经历了从____________到注意它、________它的过程。通过观察,小作者觉得小黄燕________。小黄燕美妙动听的叫声,使小作者产生联想,从而得到启示:
【答案】
20.偶尔 惭愧 敏捷 愿望
21.要是做到认真听讲,我们会学到很多知识,也会懂得很多道理。
22.B
23.懒得管它 观察 很可爱 要是我们能够随时注意观察和了解我们身边的事物,我们会得到很多知识和明白很多道理,也会更加热爱生活
六、(2021·全国·四年级单元测试)阅读与理解
松鼠(节选)
①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________(蛰伏 潜行)不动。它们是十分________(警觉 警诫)的,只要有人触动一下松鼠所在的大树,它们就从树上的窝里跑出来躲到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松鼠________(轻柔 轻快)极了,总是小跳着前进,有时也连蹦带跑。它们的爪子是那样锐利,动作是那样敏捷,一棵很光滑的高树,一忽儿就爬上去了。松鼠在秋天拾榛子,塞到老树空心的缝隙里,塞得满满的,留到冬天吃。在冬天,它们也常用爪子把雪扒开,在雪下面找榛子。
②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些小木片,________(错开 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踏平,使那建筑物足够宽敞、足够坚实。这样,它们可以带着儿女住在里面,既舒适又安全。窝口朝上,端端正正,很狭窄,勉强可以进出。窝口有一个圆锥形的盖,把整个窝遮蔽起来,下雨时雨水向四周流去,不会落在窝里。
③松鼠通常一胎生三四个。小松鼠的毛是灰褐色的,过了冬就换毛,新换的毛比脱落的毛颜色深些。它们用爪子和牙齿梳理全身的毛,身上总是光光溜溜、干干净净的。
24.解释下面的词语。
(1)宽敞:
(2)端端正正:
25.在文中横线处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26.请分别指出①②两段文字说明的主要内容。
第①段:
第②段:
27.比较下面两个句子,你认为哪个句子更好?说说你的理由。
(1)松鼠一胎生三四个。     (2)松鼠通常一胎生三四个。
28.说说本文哪里体现了作者观察得很细致。
29.文中写松鼠的搭窝过程时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找出语言标志。
【答案】
24.宽大;宽阔。 形容端正,不歪斜。
25.蛰伏 警觉 轻快 错杂
26.松鼠警觉性高、动作敏捷。 松鼠对窝址的选择、搭窝的方法、窝口的特点。
27.我认为第(2)句更好。因为“通常”的意思是一般、平常,松鼠一般一胎生三四个,但并不排除一胎生三个以下或四个以上等情况。第(2)句加上“通常”一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28.示例: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些小木片,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踏平,使那建筑物足够宽敞、足够坚实。这样,它们可以带着儿女住在里面,既舒适又安全。窝口朝上,端端正正,很狭窄,勉强可以进出。窝口有一个圆锥形的盖,把整个窝遮蔽起来,下雨时雨水向四周流去,不会落在窝里。##小松鼠的毛是灰褐色的,过了冬就换毛,新换的毛比脱落的毛颜色深些。它们用爪子和牙齿梳理全身的毛,身上总是光光溜溜、干干净净的。
29.时间顺序。“先……再……然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