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5.1社会历史的本质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5.1社会历史的本质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5.1社会历史的本质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理解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领悟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为核心内容,探究历史唯物主义等基本原理,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明确认识的本质,理解实践的特点、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了解社会历史的本质,理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正确认识人的价值,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第一框“社会历史的本质”,讲述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阐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
意识的唯物史观。
第一框“社会历史的本质”,包括两目。
第一目“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主要讲述劳动在人类和人类社会产生、发展中
的作用和意义,人类的物质生产实践、调整和改革社会关系的实践、创造科学文化的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全部领域。
第二目“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阐述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概念,说明社会存在与社
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阐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唯物史观。
这两目内容采用递进的讲述方式,以社会历史的本质为主线,阐述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帮助学生懂得不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而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引导学生认识各种唯心史观的表现与缺陷。
【教学目标】
1.知道人类历史是由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历史,了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内酒,懂得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2.能够对一些观点进行分析,说明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区别。
3.通过对本框内容的学习,明确人类社会的实践本质,树立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深刻领会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对人类做出的一个伟大贡献,是唯一科学的历史观。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从社会存在出发理解社会意识,坚持思想领域的问题要到物质领域中去寻找根源,坚定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
科学精神:理解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通过事例,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问题。
【教学重点】劳动的作用;为什么说“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教学难点】为什么说“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与讲授分析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知识框架导入
师: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将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观,这节课学习第五课的第一框
新课讲授:出示课题——社会历史的本质
总议题:如何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
1、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是什么在发挥决定作用
2、从经济、政治、文化等全部社会现象形成的共性中探寻社会生活的本质
3、从“问天”实验舱的成功发射的决定性因素和在社会主义的中国还存在迷信思想的现状中探究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第一幕: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议题一: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是什么在发挥决定作用
议学情境一:观看视频《劳动与人类的诞生》
议学问题:结合视频内容说明劳动在人类产生和发展中的作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是什么在发挥决定作用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
议学提示: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1、劳动的作用
劳动是社会历史的起点
(1)劳动创造了人,劳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
(2)劳动发展史是理解所有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
人类历史是由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构成的历史,研究人类历史的规律,也就是研究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的运动规律
议题二:从经济、政治、文化等全部社会现象形成的共性中探寻社会生活的本质
议学情境二:你知道下面这些社会生活活动都属于哪个领域什么活动吗?
1、到市场上购物,挑选中意的商品(经济活动)
2、到银行贷款买房或办厂(经济活动)
3、参加人大代表的选举活动(政治活动)
4、习近平主席发表七一讲话(政治活动)
5、参加爱我中华演讲会(文化活动)
6、观看电影《长津湖》(文化活动)
7、参加村委会或居委会选举(政治活动)
议学问题:经济、政治、文化等全部社会现象是如何形成的 这些现象有何共性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经济、政治、文化等全部社会现象是在人的实践中形成的,都是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2、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实践生成了社会生活的全部领域,形成了全部社会关系,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实践的作用)
第二幕: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议题三:从“问天”实验舱的成功发射的决定性因素和在社会主义的中国还存在迷信思想的现状中探究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议学情境三:观看视频《“问天”启航》
议学问题:结合视频内容分析思考:“问天 ”实验舱的成功发射是由总设计师等个人的目的、动机等决定的吗 这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
议学提示:
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全部社会生活领域构成与历史观
(1)构成:全部社会生活领域由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两部分构成。
(2)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3)两种基本历史观: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两种基本的历史观。
拓展: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和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含义:
社会生活包括: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
物质方面→社会存在:
①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最主要)
②地理环境
③人口因素
社会存在是社会的物质生活过程。
精神方面→社会意识:
①政治、法律、道德、科学、艺术、宗教、哲学等观点
②社会心理和自发形成的风俗、习惯
社会意识是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
小试牛刀:
陷入历史唯心主义的原因
(1)社会历史是人们活动的结果,而人的活动是有自觉意识和目的的。
(2)由此便形成一种假象,似乎社会历史是由人们的动机、目的决定的。
(3)以往的社会历史理论被这种假象所迷惑,只是考察了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没有进一步追溯到产生这些思想动机的物质原因——社会存在。
议学情境四:观看视频《诈骗》
议学问题:结合视频内容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在社会主义的中国为何还存在迷信思想 这说明了社会意识具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提取材料关键信息,分析回答议学问题
4、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②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方法论:尊重社会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①社会意识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不完全同步)
②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方法论:要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克服错误的社会意识,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
小试牛刀:
回忆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的历史背景,探究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封建社会的显著特征是君主专制,等级森严,封建等级思想特别严重、封建宗法思想严重侵犯了人的权利。对内实行封建统治 ,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中国社会的发展几乎陷入 停滞状态 ......,中国人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后,身受三座大山压迫的,为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中国人民开始探索复兴之路,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尝试,但终究未能改变旧中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最后,反复证实了一个结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为了完成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只能另辟新路。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1921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中国人民形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①先有封建社会还是先有封建等级思想?封建专制主义对近代中国有何影响?
②近代中国人民为什么会有”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想法?近代中国资本道路为什么走不通?
③为什么落后的中国却成了马克思主义的沃土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是如何改变中国历史的
答案提示:
①先有封建社会还是先有封建等级思想?封建专制主义对近代中国有何影响
②近代中国人民为什么会有”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想法?近代中国资本道路为什么走不通?
③为什么落后的中国却成了马克思主义的沃土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是如何改变中国历史的
本框小结: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