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上道法第四单元知识点梳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上道法第四单元知识点梳理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新课标】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第四单元知识点梳理
1、 填空题。
1.通过用手摸、鼻子闻、用水浸糖纸,我发现塑料很软,没有气味,还有很好的隔水性通过观察搜集的电线,请教爸爸后,我知道了塑料有很好的阻电效果。
2.塑料制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但塑料垃圾也给人们带来很多困扰,甚至被人们称为“白色污染”。
3.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塑料,可塑料垃圾又给环境带来那么大、那么长久的危害。
4.我们必须合理地、有节制地使用塑料制品,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塑料垃圾的产生。
5.2008年6月1日,我国“限塑令”正式生效。
6.为了解决这个矛盾,人们找到了很多塑料制品的替代品。这些替代品的推广可以有效地减少“白色污染”。
7.没有科学地使用农药,例如过量、过度使用农药是造成农药污染的重要原因。
8.减少农药污染的方式:(1)尽量减少农药的使用,使用绿色环保的办法防治病虫害。(2)使用农药时,必须用国家认可的合格产品。(3)严格按照说明书的要求使用农药。
9.《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采取措施,防治在生产建设或者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医疗废物、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物质以及噪声、振动、光辐射、电磁辐射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10.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11. 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垃圾。常见的垃圾主要有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医疗垃圾、建筑垃圾等。
12.美丽的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现在,暴增的垃圾正在挤占我们宝贵的生存空间。
13.迅速扩大的“垃圾家族”,其危害可不仅仅是挤占我们的生存空间。
14.填埋垃圾中的有毒物质会渗透到土壤中、地下水里,对填埋场周围的土壤和地下水造成严重污染。
15.垃圾焚烧会产生多种致癌物质,特别是露天焚烧垃圾,对人、动物、植物都会造成严重的伤害。
16.垃圾中电池的“寿命”约100年,混合废塑料约30万年,玻璃瓶及玻璃制品约100万年。
17.多数废弃物中都有可再利用的宝贵资源,如果不充分利用,不仅污染环境,还会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
18.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垃圾的产生不可避免。
19.如果把垃圾在源头就分类放置,有的可以直接再利用,有的可以经过回收、加工再利用,这样就能大大减少垃圾数量,还能让很多垃圾变为资源。
20.各类垃圾混在一起丢弃,垃圾就很难再利用。要想更好地对垃圾再利用,必须进行垃圾分类。
21.有些废弃物,不是它们真的没用了,而是我们没有发现再利用它们的方法。
22.垃圾分类标志
可回收垃圾 其他垃圾 厨余垃圾 有害垃圾
23.可回收物标志
废纸类 废塑料 废玻璃 废金属 废瓶罐 废纺织物
24.气候在悄悄地发生变化,全球气候在变暖。
25.气候变暖导致了全球范围内气候混乱异常,加剧了洪涝、干旱、高温等气象灾害,进而对环境和人类造成一系列的影响和伤害。
26.科学观测发现,地球“发烧”与大气中逐年增加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有关。
27.现代人不断制造二氧化碳,打破了大气系统的平“发烧”的地球衡。温室气体越来越多,吸收地表热量就越来越多,就像暖房的玻璃罩一样,热量难以散发,因而提高了大气温度,气候也就逐步变暖了。
28.地球变暖是人类活动产生的过量“温室气体”导致的。地球变暖还与人类对树木的过度砍伐有关。因为森林遭到大量砍伐,减少了对二氧化碳的吸收。
29.“温室气体”排放以及其他人为因素已成为自20世纪中期以来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人们常常把“温室气体”的排放称为“碳排放”。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意想不到的“碳排放”。很多“碳排放”容易被人们忽略。很多物品在生产的各个环节都会产生“碳排放”。
30.家居用电碳排放计算公式:家居用电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耗电度数×0.785
31.除了通过绿色低碳的生活来给地球降温外,还可以参与碳补偿的活动。
32.人们计算自己日常活动直接或间接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然后通过植树等方式把这些碳排放吸收掉,以达到环保的目的。
33.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我们可以通过大力种草植树,爱护花草树木,来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34.只有每个人自愿地过绿色低碳的生活,才能形成人类与自然界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环境。
二、我会判。
1.塑料制品扔在土地里,很难分解,会影响农作物生长。(√)
2.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和生产经营者,应采取施防治污染物对环境的污染。(√)
3.既然塑料制品对环境的危害那么大,我们干脆不用了吧。(×)
4.过期药品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 (×)
5.工业垃圾基本是没有多大利用价值的垃圾。 (×)
6.有些废弃物,不是真的没用,而是我们没有发现再利用的方法。 (√)
7.洗完菜的水已经变脏了,果断倒掉,不能再利用了。(×)
8.减少“碳排放”与我们在生活中省一滴水和一度电无关。 (×)
9.气候已经变暖,参加碳补偿活动也达不到环保的目的。 (×)
10.看电视时,把电视亮度调暗也是在减少“碳排放”。 (√)
11.用洗菜水浇花,这也属于低碳生活。(√)
三、选一选。
1.有人把塑料袋比作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是因为时至今日(B)。
A.生活离不开塑料制品
B.塑料造成了严重环境污染
C.塑料造成了其他资源的短缺
2.下列关于“白色污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B)。
A.“白色污染”是指塑料制品的污染
B.“白色污染”是指纸张污染
C.“白色污染”具有长久的危害性
3.下列做法错误的是(C)。
A.妈妈每次买回来的蔬菜都要用水泡很久B.爸爸每次吃水果都削皮,以免吃到果皮上的残留农药
C. 打农药时,不见病虫不施药,看见病虫才打药,在病虫蔓延时大量用药
D. 发展生态农业,尽量减少农药的使用
4.下列关于污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
A.农村秸秆焚烧会造成污染
B.建筑工地的噪声会造成污染
C.生产建设中产生的废渣不会造成污染
D.生产建设中的粉尘会造成污染
5.下面哪些垃圾是可回收垃圾 (C)
①易拉罐②废旧报纸 ③空玻璃瓶
④废电池 ⑤苹果皮
A.①②④ B.①②⑤ C.①②③
6.对于垃圾,下列正确的做法是(B)
A.全部废弃
B.正确分类,正确投放
C.全部填埋到规定地方
7.下列不是“变废为宝”新创意的是(C)。
A.用废弃的牛奶盒做成环保座椅
B.用丢弃的瓶盖做成象棋
C.把没写过字的纸折成纸飞机
D. 把废旧的轮胎做成花盆
8.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了(B)。
①部分地区干旱程度加剧 ②冰山融化③海平面上升④部分地区多发洪涝灾害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④
9.下列有关地球变暖的各种说法,不正确的是(D)。
A.地球变暖是“温室气体”排放过量造成的
B.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一部分地区干旱程度加剧
C.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冰山融化
D. 气候变暖,冬天就不那么冷了,对人类来说是好事
10.人们把“温室气体”的排放称作(C )。
A.二氧化碳排放 B.碳补偿 C.碳排放
11.我们可以通过(C)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A.多吹空调 B.多开车 C. 绿色出行
12.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吸收大量的(B)
A. 水 B.二氧化碳C.氧气
13.下面哪些行为是在减少碳排放 (B)
①节约用电 ②使用一次性餐具③多开私家车 ④节约用纸
⑤多植树 ⑥不过量买衣服
A①②④⑥B①④⑤⑥C.①③④⑤
14.请来家里的客人喝茶时,为了保护环境,最好用(D)
A.一次性塑料杯 B.喝瓶矿泉水
C.一次性纸杯 D. 玻璃杯子
15.以下不属于低碳家庭的是(D )。
A.用完电器拔插头,省电又安全
B.巧用电冰箱,及时除霜,尽量减少开门次数
C.科学用电脑,节电效果好
D. 周末,明明一家开私家车去旅游
四.你问我答。
1.张阿姨提着布袋去超市购物,李叔叔说她太小气,塑料袋不过两毛钱,没必要自备布袋。李叔叔的观点正确吗 说说你的理由。
答:李叔叔的观点不正确。张阿姨提着布袋去购物,减少了塑料袋的使用,是保护环境的表现,应该提倡。
2.怎样减少“白色污染”
答:合理、有节制地使用塑料制品,减少塑料垃圾的产生;推广塑料制品替代品的使用。
3.(教材P73)你了解其中的缘由吗
答:很多塑料制品使用后,遭随意丢弃,由于塑料制品耐腐蚀性强,很难处理,造成环境污染,因此,被称为“白色污染”。
4.(教材P73)通过阅读故事,再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塑料 塑料垃圾威垃圾给人们带来了哪些困扰。
答:塑料垃圾造成视觉污染,破坏生态环境,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威胁其他动物的生命等。
5.(教材P74)如果学校里没有塑料制品:很多教学设备不能使用,塑料铅笔盒、圆珠笔不能使用。
如果医院里没有塑料制品:一次性注射针管无法使用,无法拍出X光胶片等。
如果家里没有塑料制品:电视、空调遥控器无法使用,牙刷、塑料板凳等不能使用。
如果游乐园没有塑料制品:漂流或冲浪时的皮划艇就无法使用,很多项目都无法玩。
6.(教材P75)在你的生活中有哪些塑料制品的替代品呢
答:用玻璃杯代替塑料杯,用陶瓷餐具代替塑料餐具,用木制板凳代替塑料板凳。71
7.(教材P75)我家的“减塑”方案
答:(1)平时去超市购物自带布袋。
(2)外出用餐时自带餐具。
8.(教材P79)你们组进行的是哪方面的调查,拿出来与大家分享一下吧!通过调查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答:我们组调查的是空气污染。收获:保护环境,守卫蓝天。 工厂废气污染
9.(教材P79)谈谈你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的理解。
答:保护好绿水青山,就是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促进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也有利于农业、工业等产业的持续发展,给人民带来经济利益。
10.你能帮它们找到家吗 (填序号)
①过期药品 ②废餐巾纸 ③果皮 ④可乐罐
⑤金属 ⑥废灯管 ⑦旧电池 ⑧剩菜剩饭
可回收垃圾(④⑤ )有害垃圾(①⑥⑦)
厨余垃圾(③⑧) 其他垃圾(②)
11.请你说一说暴增的垃圾给我们带来的危害有哪些
答:(1)正在挤占我们的生存空间。
(2)空气被污染,危害人们健康。
(3)土壤和地下水被污染,造成很多动物生病或死亡。
(4)焚烧垃圾产生多种致癌物质,对人、动物、植物造成严重伤害。
12.(教材P81)调查一下家庭和学校一天产生多少垃圾。调查统计后,你发现了什么
答:
一天产生的垃圾量(示例)
场所 家 班级 学校
重量 1千克 2千克 60千克
我发现家里、班级和学校每天都会产生很多很多的垃圾。
13.(教材P81)你见过类似的场景吗 说说你当时的感受。
答:在郊外见过。感觉很脏很乱,只想尽快离开。
14.(教材P82)垃圾还有哪些危害呢
答:垃圾过多会污染空气、污染水资源。不有效处理的话,也会导致多种疾病。
15.(教材P83)这些垃圾中哪些是可回收再利用的资源
答:食物残余是不可回收的资源,玻璃瓶、废报纸、塑料气泡膜、铁罐、牛奶盒是可回收再利用的资源。
16.(教材P84)怎样才能减少垃圾产生,减轻垃圾对环境的污染,减少对资源的浪费呢
答:(1)吃饭时要节约,不浪费。
(2)去超市购物自带购物袋。
(3)废旧物品先别扔,可能还会有别的用途
(4)少用一次性餐盒。
(5)把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
17.(教材P84)你能帮它们找到家吗
答:可回收垃圾:废纸箱、易拉罐、碎玻璃。厨余垃圾:食物残余。有害垃圾:废电池、过期药品。其他垃圾:旧牙刷。
18.(教材P85)听了厨余垃圾的自述,你有什么感受 垃圾分类有什么好处
答:我感到生活中有很多垃圾是可以利用的。垃圾分类的好处:垃圾分类后被送到工厂,避免了填埋或焚烧产生的污染。
19.(教材P86)你能为社区、家庭或者班级想一个垃圾分类的妙招吗
答:(1)班级组织购买三个垃圾箱,分别贴上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有害垃圾的标签。(2)每个小组选出一位代表,轮流监督大家的执行情况。(3)可以实行奖惩制度,有效促进同学实施垃圾分类工作。
20.(教材P87)你能研究出这些废弃物三种以上再利用的方法吗 你还能选择哪些废弃物进行改造再利用呢
答:
研究废弃物再利用记录表
废弃物名称 新用法
废旧纸盒 (1)做成储物盒。(2)做成玩具。(3)做成装饰品。
饮料瓶 (1)用来浇花。(2)剪成肥皂盒。(3)做成笔筒。
(1)擦玻璃。(2)练毛笔字。
(3)折玩具。
还可以将不能穿的旧衣服改成抹布或拖布。
21.四年级(2)班准备办一期绿色低碳的黑板报,请你参与进来,准备一些素材,相信自己是最棒的!
(1)设计两条宣传标语。
答:①低碳生活,从我做起。②呼吸绿色,低碳生活。
(2)调查一下导致“温室气体”增多的因素有哪些
答:①人类对树木砍伐过度。②工厂排放的“温室气体”。③汽车、摩托车的尾气。
(3)你能从吃、穿、住、用、行这五个方面制订一份家庭低碳生活新规范吗
答:吃:节约用餐,不浪费。
穿:不过度购买衣服。
住:合理使用电器,不使用时切断电源。
用:减少使用一次性餐具。
行:出行多采用绿色方式,如乘坐公交车。
22.(教材P88)你还知道哪些地球“发烧”的症状呢
答:全球气候变暖的表现有冰山融化,海平面上升;夏季持续高温,造成用电紧张;洪涝、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增加。
23.(教材P89)你还知道哪些因气候变暖而带来的灾害吗
答:(1)冰山融化、部分地区干旱加剧、海平面上升。(2)导致台风、海啸等灾难。(3)影响候鸟等动物的活动,破坏生态
24.(教材P89)假如在不久的将来,夏天连续30天都是45℃高温,会有什么后果
答:人们会感到头晕、胸闷等中暑症状,还会导致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
25.(教材P91)在生活中,你见过哪里在大量制造“温室气体”呢
答:工厂冒着白烟的大烟囱、汽车的尾气。
26.(教材P91)如果气温真的再升高4℃,会给地球生态和人类生活带来什么后果
答:会导致冰山融化,海平面上升,很多海边城市有被淹没的危险;导致气候异常,极端天气增加;会破坏生态系统,威胁人类生命及身体健康。
27.(教材P92)通过计算你有什么发现
答:我们家一个月用350度电,会有约275千克的碳排放。每年就会有约3300千克的碳排放。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倡导低碳生活,减少碳排放。
28.(教材P93)我们小组搜集了生产一个饮料瓶的“碳排放”资料…
答:将石油等原材料加工成塑料,再加热融化,注射到模具,拉伸吹瓶。整个过程中需要消耗石油、电、水等资源,每个环节都会产生碳排放。
29.(教材P94)你能选择一个方面制订一份家庭低碳生活新规范吗
答:(1)出行:妈妈去超市购物骑自行车,环保、方便。(2)穿:将不穿的衣服捐助或赠与有需要的人。(3)用:用洗菜水冲厕所。
30.(教材P95)说一说你曾经参加过的为地球降温的绿化活动吧!
答:我曾参加过学校组织的植树活动,不仅增加了对树木的认识,而且增强了环保意识,还为地球增添了绿色。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