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一地理同步精品讲义(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5.2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课程标准 素养目标 任务设定运用资料,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说明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及其缘由。 1. 结合案例分析掌握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2. 结合案例和图文材料,分析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原则。 3. 举例说明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4. 结合实例说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主要途径。 1.通过二手转卖网的使用提升学生可持续消费的地理实践力。 2.通过碳汇交易和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的案例让学生们理阶可持续的经济发展理念。 3.通过对闽宁镇发展深刻认识人地协调的发展理念。知识点01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工业革命以来,人类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创造 ,也面临着空前严峻的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受到的威胁不断 。环境问题是人地关系 的突出表现。在解决环境问题的实践中,人们逐渐认识到,如果单纯依靠 和 去修复遭到破坏的 ,是不可能从 解决问题的。人类被迫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意识到不能再一味追求 的快速增长,必须通过改变 ,协调日渐紧张的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是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表现,其丰富的内涵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持续发展、 持续发展和 持续发展。生态、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 系统。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以下三个基本原则。原则——包括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原则——地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环境 之内。原则—— 和保护环境是世界各国共同的任务,需要各国的积极参与。同时,地球是一个 ,地区性问题往往会转化为 问题。这就要求地区的决策和行动,应该有助于实现全球整体的协调。参考答案:一、物质财富 环境问题 加剧 不协调 科学技术 工业文明 环境 根本上 经济 发展观念生态 经济 社会 可持续发展 公平性 持续性 承载力 共同性 发展经济 整体 全球性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近年,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循环经济在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建设生态文明、促进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读复合型循环经济基本模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图示循环经济模式符合可持续发展的( )A.持续性原则 B.共同性原则 C.公平性原则 D.阶段性原则2.下列关于图示循环经济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降低了产业对资源的依赖②生物质发电解决了工业生产用电需求③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提高土壤肥力④第一、二、三产业有机结合、相互促进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1.A 2.C【解析】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循环经济模式生产过程中将废弃物进行合理利用,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A正确;没有体现共同性原则和公平性原则,BC错误;可持续发展没有阶段性原则,D错误。所以选A。2.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循环经济模式几乎没有高新技术产业,①错误;图示循环经济模式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发展的是常规产业,生物质发电只是对工业生产用电起到补充作用,②错误;该循环经济有利于改变农田施肥结构,保护土地资源,可以使第一、二、三产业有机结合、相互促进,③④正确;所以选C。知识点02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意味着 、 、 的变革,是人类行为方式的深刻变革。世界各国纷纷探索适合本国 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和 的共同努力。为实现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人类已经做了很多的尝试。其中, 、发展 、提倡可持续消费已成为人类的共识,并在世界范围内广泛践行。1.消除贫困 贫困是许多发展中国家环境恶化的 原因。环境 又会阻碍这些国家的发展。因此,贫困是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障碍。从 原则看,消除贫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中国政府在消除贫困领域已取得巨大成就,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重大贡献。2.发展绿色经济 人们将基于 、 等化石能源的经济称为"褐色经济",提出与之相对的"绿色经济"。绿色经济追求 、 、 三方面的平衡,强调 、资源高效利用和 。联合国鼓励各国基于国情探索各具特色的绿色经济模式。我国在建设生态文明背景下,积极发展 经济和 经济,推进我国绿色经济的发展3.提倡可持续消费 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 的支持和参与。可持续消费旨在通过每个人负责任的行为,建立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 ,反对 和 消费。每个人都需要从日常生活出发,转变 习惯,崇尚 消费,成为可持续消费的践行者。参考答案:二、世界观 价值观 伦理观 国情 公众 消除贫困 绿色经济 根本 恶化 公平性煤炭 石油 经济发展 环境保护 社会包容 节能减排 社会公平 低碳 循环 公众生活方式 奢侈浪费 不合理 消费 绿色二、 可持续发展的途径1.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模式——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指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其根据资源输入减量化、资源再利用、废弃物再生资源化三个原则,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2.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生态农业(1)生态农业指用生态系统的观点,将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纳入协调一致的轨道,充分发挥生态经济效益以促进持续增产的农业经营方式。(2)生态农业的特点。① 农业资源得到再生:生态农业利用生态学理论调整了农业结构,保护了农业资源,使资源再生、永续利用。② 综合效益突出:生态农业科学地增加物质和技术投入,提高了农业生态系统物质能量的利用率,提高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③ 实现良性循环:生态农业可以优化农业结构,使农、林、牧、副、渔五业合理发展,并可调节局部气候,减少灾害。3.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清洁生产清洁生产是贯彻污染预防原则,通过在设计、原料选择、生产等各个环节实行全过程控制,从源头减少污染物的产生,促进资源循环利用,从而达到控制污染、保护环境的目的。工业是推行清洁生产的主战场,为确保顺利完成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各项目标任务,必须在工业领域进一步加大清洁生产推行力度,全面提升清洁生产水平。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生产过程,主要是在低洼易涝地区,挖地成塘,堆泥成基,塘中养鱼,基上种植桑树、甘蔗、果树和花卉等农作物。下图为基塘农业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和单一种植业相比,基塘农业的主要优势有( )①延长产业链②经营多样化③增加产品附加值④减少化肥施用量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2.目前桑基、蔗基鱼塘占比减少,花基、菜基鱼塘占比增加,农民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 )A.增加土壤肥力 B.节省农作时间 C.保护生态环境 D.适应市场需求【答案】1.D 2.D【解析】1.由所学知识可知,桑叶养蚕,蚕沙喂鱼,塘泥肥桑,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没有延长了产业链,增加附加值,①③错误,ABC错误;基塘生产,实现了多种经营;塘泥肥桑可以增加土壤肥力,减少化肥施用量,②④正确,D正确。故选D。2.花基、菜基鱼塘取代桑基、蔗基鱼塘,对土壤质量影响不大,A错误;“一亩园,十亩田”指的花圃、菜园费时费力,是劳动密集型农业,不能节省农作时间,B错误;花基、菜基鱼塘生态作用与桑基、蔗基鱼塘差异不大,C错误;据材料可知,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对花卉、蔬菜的需求量增加,市场价格上涨,农民为适应市场需求,提高经济收入,用花基、菜基鱼塘取代桑基、蔗基鱼塘,D正确。故选D。课 堂 速 记一、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1. 环境问题是人地关系不协调的突出表现。 2. 在解决环境问题的实践中,如果单纯依靠科学技术和工业文明去修复 遭到破坏的环境,是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 3. 协调日渐紧张的人地关系,人类意识到不能再一味追求经济的快速增长,必须改变发展观念。 4.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逐步形成并得到公认。联合国召开了一系列环境与发展会议,推动全球的可持续发展。 5.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6.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生态、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可持续发展系统。 7.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8. 公平性原则:包括同代人之间、代与代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 9. 持续性原则:地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环境承载力之内。 10. 共同性原则: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是世界各国共同的任务,需要各国的积极参与。 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1. 实现可持续发展意味着世界观、价值观、伦理观的变革,是人类行为方式的深刻变革。 2. 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3.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有消除贫困、发展绿色经济、提倡可持续消费。 4. 贫困是许多发展中国家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贫困是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障碍。 5. 从公平性原则看,消除贫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 6. 人们将基于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经济称为“褐色经济”。 7. 绿色经济追求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社会包容三方面的平衡,强调节能减排、资源高效利用和社会公平。 8. 我国在建设生态文明背景下,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推进我国绿色经济的发展。 9. 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公众的支持和参与。可持续消费旨在通过每个人负责任的行为,建立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 10. 在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方面,可持续消费倡导“减量、重复使用、回 收、再生”的原则。随着蔬菜产量的增加,尾菜随之大量增加,堆积成为一大“公害”,给蔬菜生产基地环境安全造成了威胁。下图为青藏高原边缘某反季节蔬菜示范区的尾菜综合利用示意图,该示范区的反季节蔬菜主要供应我国东部地区。据此回答下列小题。1.该地蔬菜种植示范区的种植旺季以及蔬菜的生长习性应为( )A.春季、喜湿 B.夏季、喜凉 C.秋季、喜光 D.冬季、耐寒2.图示综合利用的生态意义是( )A.延长产业链,优化产业结构 B.减少化肥使用,实现绿色生产C.提高植被覆盖率,抑制荒漠化 D.提高蔬菜种植成活率,增加收入【答案】1.B 2.B【解析】1.据材料可知,该反季节蔬菜示范区位于青藏高原边缘,这里海拔高,夏季气温低,适合种植喜凉蔬菜,我国东部地区夏季高温,喜凉蔬菜种植成本较高,故B对,ACD错。本题选B。2.由图可知,尾菜经过沼气池和面包虫养殖等环节处理之后,能为高原夏菜种植提供沼渣、沼液和有机肥料,可减少化肥使用,实现绿色生产,B对。尾菜综合利用并没有提高植被覆盖率和蔬菜种植成活率,CD错;延长产业链不属于生态意义,A 错,本题选B。地球生态超载日是指到一年中一个特定日期为止,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已超过地球在这一年可以产出的资源总量。下图为部分年份地球生态超载日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3.地球生态超载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①气候变暖,资源更新周期变短②人口增加,资源消耗速度加快③技术发展,资源利用种类增多④经济发展,资源需求数量增大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4.下列应对地球生态超载日变化的措施合理的是( )A.加大资源开采力度 B.调整人口合理容量C.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D.增加地球资源产出【答案】3.D 4.C【解析】3.据图可知,"地球生态超载日"在逐渐提前。气候变暖与资源更新周期变短无必然联系,①错误;地球上人口增加,资源消耗速度加快,使"地球生态超载日"提前,②正确;技术发展,资源利用种类增多,不会导致"地球生态超载日"提前,③错误;经济发展,资源需求数量增大,会导致“地球生态超载日"提前,④正确。故选 D。4.加大资源开采力度、增加地球资源产出会加大资源的消耗,AD错误;人口合理容量是根据资源量估算的数值,降低人口合理容量对"地球生态超载日"没有影响,B错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可以减少人类对资源的消耗,使"地球生态超载日"推后,C正确。故选 C。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始终坚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读生态环境质量拐点图,完成下面小题。注:A点:指以常规生态环监指标衡量的生态环境质量由持续恶化转向逐步改善的阙值点。B点:指被社会公众普遍接受、能满足民众对良好生态环境需求的生态环境质量阙值点。C点:指在考虑部分未观测指标、区域差异和恢复周期等因素影响后,生态环境质量达到能够满足人类健康和生存发展需求的阙值点。5.据图文信息可推测( )A.“拐点”出现前,GDP与生态环境恶化程度呈负相关B.“拐点”出现后,GDP与生态环境恶化程度呈正相关C.若土壤监测中添加汞含量指标,则“拐点”出现时间提前D.东部经济地带出现“拐点”的时间比西部经济地带早6.“公众感知的质量拐点”出现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环境质量要求更高 B.和“C拐点”同时出现C.生态环境质量最优 D.可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答案】5.D 6.A【解析】5.由图可知,基于常规监测指标的质量拐点出现前,GDP与生态环境恶化程度呈正相关,A错误。基于常规监测指标的质量拐点出现后,GDP与生态环境恶化程度呈负相关,B错误。土壤中出现重金属污染,是常规监测指标外的新因素,拐点出现时间滞后于基于常规监测指标的质量拐点出现时间,C错误。东部经济地带经济发展程度高于西部,经济实力强,环境保护意识好,出现“拐点”的时间比西部经济地带早,D正确。故选D。6.由注解可知,公众感知的质量拐点指被社会公众普遍接受、能满足民众对良好生态环境需求的生态环境质量阙值点,对环境质量的要求高于常规监测指标,环境质量要求更高,A正确。公众感知的质量拐点出现时的 GDP低于考虑新因素的质量拐点出现时的 GDP,时间早于“ C拐点”,B错误。公众感知的质量拐点出现时只能反应环境恶化程度降低,不是环境质量最优,C错误。公众的环保意识提高是“B拐点”出现时间滞后于“ A拐点”的原因,但不能因为“公众感知的质量拐点”出现而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D错误。故选A。磷虾,主要生活于靠近南极洲的大洋,因庞大的生物量和丰富的营养成分,引起了人类的关注。随着人类对南极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磷虾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同时磷虾也作为一种渔业资源被开发利用,数量大幅减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人类对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方式包括( )①修建海底隧道②修建南极科考站③修建黄河小浪底水库④修建跨海大桥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8.磷虾数量大幅减少,人类可以采取的补救措施有( )A.停止对南极海域的开发 B.加大对磷虾过度捕捞的惩治力度C.捕杀鲸鱼等磷虾猎食者 D.增设南极破冰船【答案】7.D 8.B【解析】7.阅读材料,由题意分析,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方式主要是针对海洋的,①修建海底隧道,属于海洋内部区域内,因此属于对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①正确;修建南极科考站,是在南极大陆之上,不属于海洋内部,故②错误;修建黄河小浪底水库,属于我国对河流资源的开发,不属于海洋资源,故③错误;修建跨海大桥,占用了海洋上空空间领域,属于开发海洋空间资源,故④正确。因此①④正确,答案选择D。8.阅读材料,由题意可知,磷虾数量大幅度减少是由于人类对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破坏了其生存环境,且被作为一种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数量大幅度减少。采取补救办法,按照国际对资源的开发和保护,要符合可持续发展观,开发的同时还需要保护,且不影响其繁殖和生存。停止对南极海域开发不符合发展的观点,故A错,加大对磷虾过度捕捞的惩治力度,可以缓解磷虾数量减少,故B正确,捕杀鲸鱼等磷虾猎食者,会破坏其他生物种类,故C错误,增设破冰船,会加大对南极海域的环境破坏程度,更不可取,故D错。答案选择B。2019年4月22日是第50个世界地球日。地球日是由美国人海斯等发起并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世人的响应而推广的,主要意图是倡导可持续消费,选择绿色生活,善待地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可持续消费意味着( )①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资源②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的保护③绿色建筑、绿色食品、绿色照明④节水节能、垃圾分类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10.绿色生活可以包括( )①救助物种,保护自然②节约资源,重复利用③绿色消费,环保选购④减少污染,垃圾分类⑤循环回收A.①②③ B.②③④⑤ C.③ D.①②③④⑤11.时装是具有鲜明时尚感的服装,其特点是变化迅速、极富流行性和周期性。洛杉矶时尚街区是世界著名的时尚专区,街区内集聚了众多的时装企业,集时装设计、销售等于一体。这些时装企业一般不直接加工时装,而是将加工环节转给分包企业,这些企业生产灵活、产品款多量少,价格相宜。从事时装加工的分包企业大多分布在洛杉矶,主要目的是( )A.节约工厂建设成本 B.获取高素质劳动力C.缩短产品流通时间 D.延长时装产业链条【答案】9.C 10.D 11.C【解析】9.可持续消费指的是消费行为,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资源属于生产行为,①错误;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的保护,绿色建筑、绿色食品、绿色照明,节水节能、垃圾分类等都属于消费过程中的行为,②③④正确,A、B、D错误,C正确。故选C。10.绿色生活方式应该是指一切有利于生态、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例如救助物种,保护自然,节约资源,重复利用,绿色消费,环保选购,减少污染,垃圾分类,循环回收等,即①②③④⑤都正确,D正确,其他选项不完整,A、B、C错误。故选D。11.洛杉矶时尚街区是世界著名的时尚专区,街区内集聚了众多的时装企业,集时装设计、销售等于一体。这些时装企业一般不直接加工时装,而是将加工环节转给分包企业,从事时装加工的分包企业大多分布在洛杉矶,在空间上聚集在一起,可以缩短产品的流通时间,C正确。该类企业只从事加工环节,技术含量低,对劳动力素质要求不高,并没有延长时装产业链条,B、D错误。洛杉矶经济发达,无法节约工厂建设成本,A错误。故选C。13.2020年11月18日,浙江省宁波市首个餐厨垃圾沼气发电项目正式投运并网。该项目配备800千瓦的沼气发电机组及配套餐厨垃圾处理设施,该项目运行过程中首先对餐厨垃圾油水进行预处理,而后利用中温厌氧等过程产生的沼气发电,该项目预计年处理餐厨垃圾约7万吨、年发电量600多万千瓦时,所发电量全部并入国家电网。下图为该项目的生产流程示意图。(1)简述在宁波市设立餐厨垃圾沼气发电项目的有利条件。(2)说出餐厨垃圾在预处理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3)简析与常规的火力发电相比,该项目运营的优势。【答案】(1)位于沿海地区,人口密集,餐厨垃圾排 放量较大,原料丰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电力需求量大;沼气发电技术水平高。(2)问题:油污处理难度大,可能产生次生污染。 解决措施:设置专门的油污降解池,对油污进行集中降解;油水集中分离,进行回收利用。(3)与传统火力发电相比,餐厨垃圾沼气发电项目注重对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避免餐厨垃圾污染环境;餐厨垃圾生产沼气后的沼液可用于农业生产,实现资源充分利用。【解析】(1)考查工业的区位条件分析,结合宁波市的人口、经济发展水平、餐厨垃圾排放、用电需求等分析即可。具体而言,宁波市位于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人口众多,餐厨垃圾排放量较大,为沼气发电提供充足的原料;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对电力需求量大,使得利用餐厨垃圾发电的市场需求量大;利用餐厨垃圾对技术水平要求较高,说明该地区沼气发电技术水平高。(2)考查餐厨垃圾在预处理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以及解决措施。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餐厨垃圾中含有大量的油污,预处理难度大,处理不当可能造成油污污染。解决措施从集中降解和回收、利用等方面分析即可。具体而言,可以设置专门的油污降解池,对油污进行集中降解,缩小油污的污染范围;同时对餐厨垃圾中油水集中分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类回收利用等。(3)考查能源资源开发的条件分析,火力发电,利用可燃物在燃烧时产生的热能,通过发电动力装置转换成电能的一种发电方式。而火力发电厂使用的燃料如煤、油等不能再生,可能导致资源枯竭,同时会造成环境污染。而且火力发电成本高、消耗多,全国每年消耗5000万吨标准煤。由图可知,与传统火力发电相比,餐厨垃圾沼气发电项目注重对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避免餐厨垃圾污染环境,注重对废弃物资源的再次利用,属于循环经济的范畴;同时餐厨垃圾生产沼气后的沼液沼渣等,用于农业生产,实现资源充分利用,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等。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香山一带的采用压砂技术生产的硒砂瓜在不施肥、不使用农药的情况下,西瓜个头普遍很大,汁水多,糖度高,富含多种微量元素,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为当地农户创造了可观的收入,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压砂是西北地区独创的旱作模式,是在裸露的沙地上人为铺上一层10~15分公分厚的碎石砂砾以提高土地生产力的农业生产技术。材料二:2021年6月,宁夏中卫市政府举办了压砂地退耕生态修复的相关推进会,会上提出“坚决有序退出压砂地种植,依法保护修复生态环境,促进生态绿色持续发展”。这意味着,当地种植的近70万亩硒砂瓜将迎来一次大规模的转型。材料三:下图为宁夏积温和降水量分布图。(1)从压砂技术角度出发,分析在不施肥、不使用农药情况下,香山硒砂瓜品质优异的原因。(2)简析宁夏大规模持续压砂种植西瓜对生态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3)尝试为宁夏中卫硒砂瓜地转型提出合理建议。【答案】(1)砂石覆盖,减少土壤侵蚀,保持土壤肥力;砂石风化,为土壤提供丰富的矿物养分;砂石覆盖,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利于地表水下渗;砂石覆盖增大昼夜温差,有利于土壤有机物积累(2)长期大规模压砂种植,导致矿物养分来源减少,土壤肥力进一步下降;西瓜种植需水量大,大量引水灌溉,导致当地水资源紧张;过渡灌溉,导致土地盐碱化加剧;大规模采挖压砂的砂石,破坏地表植被,土地沙化加剧。(3)休耕,恢复当地原生植被,修复生态环境;退耕还草,发展畜牧业;种植耐旱作物,发展节水农业。【解析】(1)本题考查压砂技术对农作物生长的有利影响。宁夏中卫香山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土壤较贫瘠,风力大,压砂技术可以改善农作物生长条件,减少了风力对土壤的侵蚀,增加土壤水分,增大了昼夜温差,有西瓜糖分的积累,砂石风化提供丰富的矿物养分,从而在不施肥和不使用农药的情况下,提高了西瓜的品质。(2)本题考查压砂种植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长期大规模压砂种植,需要大量的砂石,很多农民大肆垦殖、采挖砂石,破坏了山区地貌和地表植被;长期使用砂地,老砂地矿物养分来源减少,土壤肥力下降,很多农民都倾向于在新砂地上投放更多的瓜苗,进一步加剧了新砂地的土壤老化进程;西瓜种植需要大量用水,导致当地水资源紧张,地下水位下降,过度灌溉导致土地盐碱化加剧。(3)本题考查宁夏中卫硒砂瓜地的可持续发展措施。针对土地退化严重地区,应采用休耕的方式,恢复当地的原生植被,恢复原有的生态环境;对一些土地情况较好的地区,要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如退耕还草,发展畜牧业,如种植耐旱作物,发展节水农业,促进生态环境的恢复,也能获得经济效益,解决部分农民就业问题。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下表为某地区未来环境人口容量的最低人均消费量耕地(公顷) 森林面积(公顷) 淡水(立方米)0.1 0.1 2000下表为:某地区现有资源总量人口(万) 面积(平方千米) 耕地(平方千米) 森林面积(平方千米) 年径流总量(立方米)6200 22万 8万 7.5万 5105亿材料二:根据该地区人口发展趋势,预计20年后该地区人口将达到1亿,进入人口高峰期。同时,现有耕地因建设用地和退耕还林预计将减少133万公顷,新增荒山造林面积约533万公顷。(1)由材料一图中数据计算该地区现有人均资源占有量分别是:耕地____,森林面积____,淡水____。(2)未来对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限制最大的因素是____,解决该问题的途径有哪些?____(3)未来对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限制最小的因素是____,但是在这种资源的利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是____。(4)该地区未来20年人口数量将进入高峰期,结合所学知识,请为提高该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提出合理化建议。【答案】(1) 0.0013km2/人 0.0012km2/人 8234m3/人(2) 耕地 在城市公共建设中尽量节约用地,少占耕地;积极开发宜农荒地;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单位面积产量;适当输入或进口部分农副产品,以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需要。(3) 淡水/水资源/水源 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建设水利设施,调节水资源的时空分布(4)加强对资源的勘测,开源节流,挖掘资源潜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对外开放程度;提高人口素质,珍惜和合理利用资源;控制污染,保护环境等。【解析】(1)根据图“某地区现有资源总量”可知,该地总人口是6200万,耕地面积是8万km ,所以人均耕地=8万/6200万≈0.0013km /人;人均森林面积=7.5万km /6200万≈0.0012km 人;人均淡水=5105亿m /6200万≈8234m /人。(2)由材料二可知,该地区耕地面积减少较多,所以未来对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限制最大的因素是耕地。因此在城市公共建设中尽量节约用地,少占耕地,保证基本农田的数量;要积极开发宜农荒地,增加耕地面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要加大农业科技投人,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单位面积产量,进而提高粮食总产量;在生活过程在,要适当输入或进口部分农副产品,以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减轻当地环境承载力。(3)根据(1)题的计算和图“某地区未来环境人口容量的最低人均消费量”的内容可知,由于该地区森林面积增加,淡水资源的数量会增加,所以未来对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限制最小的因素是淡水。但其数量是有限的,所以在生产生活中药注意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积极建设水利工程,调蓄水资源的时间分配不均和空间分布不均,保证用水的持续供应等。(4)提高地区环境人口容量要从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入手,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有资源、科技、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以及地区开放程度,其中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随着经济发展不断提高,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所以措施从其余三方面分析,主要有加强对资源的勘测,开源节流,挖掘资源潜力,提高区域可利用资源数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区域环境人口容量;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区域科技水平;提高对外开放程度;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口素质,珍惜和合理利用资源;控制污染,对已污染环境加强治理,保护环境等。高一地理同步精品讲义(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5.2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课程标准 素养目标 任务设定运用资料,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说明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及其缘由。 1. 结合案例分析掌握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2. 结合案例和图文材料,分析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原则。 3. 举例说明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4. 结合实例说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主要途径。 1.通过二手转卖网的使用提升学生可持续消费的地理实践力。 2.通过碳汇交易和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的案例让学生们理阶可持续的经济发展理念。 3.通过对闽宁镇发展深刻认识人地协调的发展理念。知识点01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工业革命以来,人类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创造 ,也面临着空前严峻的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受到的威胁不断 。环境问题是人地关系 的突出表现。在解决环境问题的实践中,人们逐渐认识到,如果单纯依靠 和 去修复遭到破坏的 ,是不可能从 解决问题的。人类被迫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意识到不能再一味追求 的快速增长,必须通过改变 ,协调日渐紧张的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是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表现,其丰富的内涵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持续发展、 持续发展和 持续发展。生态、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 系统。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以下三个基本原则。原则——包括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原则——地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环境 之内。原则—— 和保护环境是世界各国共同的任务,需要各国的积极参与。同时,地球是一个 ,地区性问题往往会转化为 问题。这就要求地区的决策和行动,应该有助于实现全球整体的协调。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近年,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循环经济在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建设生态文明、促进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读复合型循环经济基本模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图示循环经济模式符合可持续发展的( )A.持续性原则 B.共同性原则 C.公平性原则 D.阶段性原则2.下列关于图示循环经济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降低了产业对资源的依赖②生物质发电解决了工业生产用电需求③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提高土壤肥力④第一、二、三产业有机结合、相互促进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知识点02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意味着 、 、 的变革,是人类行为方式的深刻变革。世界各国纷纷探索适合本国 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和 的共同努力。为实现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人类已经做了很多的尝试。其中, 、发展 、提倡可持续消费已成为人类的共识,并在世界范围内广泛践行。1.消除贫困 贫困是许多发展中国家环境恶化的 原因。环境 又会阻碍这些国家的发展。因此,贫困是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障碍。从 原则看,消除贫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中国政府在消除贫困领域已取得巨大成就,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重大贡献。2.发展绿色经济 人们将基于 、 等化石能源的经济称为"褐色经济",提出与之相对的"绿色经济"。绿色经济追求 、 、 三方面的平衡,强调 、资源高效利用和 。联合国鼓励各国基于国情探索各具特色的绿色经济模式。我国在建设生态文明背景下,积极发展 经济和 经济,推进我国绿色经济的发展3.提倡可持续消费 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 的支持和参与。可持续消费旨在通过每个人负责任的行为,建立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 ,反对 和 消费。每个人都需要从日常生活出发,转变 习惯,崇尚 消费,成为可持续消费的践行者。二、 可持续发展的途径1.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模式——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指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其根据资源输入减量化、资源再利用、废弃物再生资源化三个原则,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2.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生态农业(1)生态农业指用生态系统的观点,将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纳入协调一致的轨道,充分发挥生态经济效益以促进持续增产的农业经营方式。(2)生态农业的特点。① 农业资源得到再生:生态农业利用生态学理论调整了农业结构,保护了农业资源,使资源再生、永续利用。② 综合效益突出:生态农业科学地增加物质和技术投入,提高了农业生态系统物质能量的利用率,提高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③ 实现良性循环:生态农业可以优化农业结构,使农、林、牧、副、渔五业合理发展,并可调节局部气候,减少灾害。3.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清洁生产清洁生产是贯彻污染预防原则,通过在设计、原料选择、生产等各个环节实行全过程控制,从源头减少污染物的产生,促进资源循环利用,从而达到控制污染、保护环境的目的。工业是推行清洁生产的主战场,为确保顺利完成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各项目标任务,必须在工业领域进一步加大清洁生产推行力度,全面提升清洁生产水平。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生产过程,主要是在低洼易涝地区,挖地成塘,堆泥成基,塘中养鱼,基上种植桑树、甘蔗、果树和花卉等农作物。下图为基塘农业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和单一种植业相比,基塘农业的主要优势有( )①延长产业链②经营多样化③增加产品附加值④减少化肥施用量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2.目前桑基、蔗基鱼塘占比减少,花基、菜基鱼塘占比增加,农民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 )A.增加土壤肥力 B.节省农作时间 C.保护生态环境 D.适应市场需求课 堂 速 记一、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1. 环境问题是人地关系不协调的突出表现。 2. 在解决环境问题的实践中,如果单纯依靠科学技术和工业文明去修复 遭到破坏的环境,是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 3. 协调日渐紧张的人地关系,人类意识到不能再一味追求经济的快速增长,必须改变发展观念。 4.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逐步形成并得到公认。联合国召开了一系列环境与发展会议,推动全球的可持续发展。 5.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6.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生态、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可持续发展系统。 7.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8. 公平性原则:包括同代人之间、代与代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 9. 持续性原则:地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环境承载力之内。 10. 共同性原则: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是世界各国共同的任务,需要各国的积极参与。 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1. 实现可持续发展意味着世界观、价值观、伦理观的变革,是人类行为方式的深刻变革。 2. 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3.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有消除贫困、发展绿色经济、提倡可持续消费。 4. 贫困是许多发展中国家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贫困是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障碍。 5. 从公平性原则看,消除贫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 6. 人们将基于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经济称为“褐色经济”。 7. 绿色经济追求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社会包容三方面的平衡,强调节能减排、资源高效利用和社会公平。 8. 我国在建设生态文明背景下,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推进我国绿色经济的发展。 9. 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公众的支持和参与。可持续消费旨在通过每个人负责任的行为,建立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 10. 在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方面,可持续消费倡导“减量、重复使用、回 收、再生”的原则。随着蔬菜产量的增加,尾菜随之大量增加,堆积成为一大“公害”,给蔬菜生产基地环境安全造成了威胁。下图为青藏高原边缘某反季节蔬菜示范区的尾菜综合利用示意图,该示范区的反季节蔬菜主要供应我国东部地区。据此回答下列小题。1.该地蔬菜种植示范区的种植旺季以及蔬菜的生长习性应为( )A.春季、喜湿 B.夏季、喜凉 C.秋季、喜光 D.冬季、耐寒2.图示综合利用的生态意义是( )A.延长产业链,优化产业结构 B.减少化肥使用,实现绿色生产C.提高植被覆盖率,抑制荒漠化 D.提高蔬菜种植成活率,增加收入地球生态超载日是指到一年中一个特定日期为止,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已超过地球在这一年可以产出的资源总量。下图为部分年份地球生态超载日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3.地球生态超载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①气候变暖,资源更新周期变短②人口增加,资源消耗速度加快③技术发展,资源利用种类增多④经济发展,资源需求数量增大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4.下列应对地球生态超载日变化的措施合理的是( )A.加大资源开采力度 B.调整人口合理容量C.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D.增加地球资源产出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始终坚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读生态环境质量拐点图,完成下面小题。注:A点:指以常规生态环监指标衡量的生态环境质量由持续恶化转向逐步改善的阙值点。B点:指被社会公众普遍接受、能满足民众对良好生态环境需求的生态环境质量阙值点。C点:指在考虑部分未观测指标、区域差异和恢复周期等因素影响后,生态环境质量达到能够满足人类健康和生存发展需求的阙值点。5.据图文信息可推测( )A.“拐点”出现前,GDP与生态环境恶化程度呈负相关B.“拐点”出现后,GDP与生态环境恶化程度呈正相关C.若土壤监测中添加汞含量指标,则“拐点”出现时间提前D.东部经济地带出现“拐点”的时间比西部经济地带早6.“公众感知的质量拐点”出现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环境质量要求更高 B.和“C拐点”同时出现C.生态环境质量最优 D.可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磷虾,主要生活于靠近南极洲的大洋,因庞大的生物量和丰富的营养成分,引起了人类的关注。随着人类对南极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磷虾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同时磷虾也作为一种渔业资源被开发利用,数量大幅减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人类对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方式包括( )①修建海底隧道②修建南极科考站③修建黄河小浪底水库④修建跨海大桥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8.磷虾数量大幅减少,人类可以采取的补救措施有( )A.停止对南极海域的开发 B.加大对磷虾过度捕捞的惩治力度C.捕杀鲸鱼等磷虾猎食者 D.增设南极破冰船2019年4月22日是第50个世界地球日。地球日是由美国人海斯等发起并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世人的响应而推广的,主要意图是倡导可持续消费,选择绿色生活,善待地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可持续消费意味着( )①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资源②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的保护③绿色建筑、绿色食品、绿色照明④节水节能、垃圾分类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10.绿色生活可以包括( )①救助物种,保护自然②节约资源,重复利用③绿色消费,环保选购④减少污染,垃圾分类⑤循环回收A.①②③ B.②③④⑤ C.③ D.①②③④⑤11.时装是具有鲜明时尚感的服装,其特点是变化迅速、极富流行性和周期性。洛杉矶时尚街区是世界著名的时尚专区,街区内集聚了众多的时装企业,集时装设计、销售等于一体。这些时装企业一般不直接加工时装,而是将加工环节转给分包企业,这些企业生产灵活、产品款多量少,价格相宜。从事时装加工的分包企业大多分布在洛杉矶,主要目的是( )A.节约工厂建设成本 B.获取高素质劳动力C.缩短产品流通时间 D.延长时装产业链条13.2020年11月18日,浙江省宁波市首个餐厨垃圾沼气发电项目正式投运并网。该项目配备800千瓦的沼气发电机组及配套餐厨垃圾处理设施,该项目运行过程中首先对餐厨垃圾油水进行预处理,而后利用中温厌氧等过程产生的沼气发电,该项目预计年处理餐厨垃圾约7万吨、年发电量600多万千瓦时,所发电量全部并入国家电网。下图为该项目的生产流程示意图。(1)简述在宁波市设立餐厨垃圾沼气发电项目的有利条件。(2)说出餐厨垃圾在预处理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3)简析与常规的火力发电相比,该项目运营的优势。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香山一带的采用压砂技术生产的硒砂瓜在不施肥、不使用农药的情况下,西瓜个头普遍很大,汁水多,糖度高,富含多种微量元素,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为当地农户创造了可观的收入,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压砂是西北地区独创的旱作模式,是在裸露的沙地上人为铺上一层10~15分公分厚的碎石砂砾以提高土地生产力的农业生产技术。材料二:2021年6月,宁夏中卫市政府举办了压砂地退耕生态修复的相关推进会,会上提出“坚决有序退出压砂地种植,依法保护修复生态环境,促进生态绿色持续发展”。这意味着,当地种植的近70万亩硒砂瓜将迎来一次大规模的转型。材料三:下图为宁夏积温和降水量分布图。(1)从压砂技术角度出发,分析在不施肥、不使用农药情况下,香山硒砂瓜品质优异的原因。(2)简析宁夏大规模持续压砂种植西瓜对生态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3)尝试为宁夏中卫硒砂瓜地转型提出合理建议。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下表为某地区未来环境人口容量的最低人均消费量耕地(公顷) 森林面积(公顷) 淡水(立方米)0.1 0.1 2000下表为:某地区现有资源总量人口(万) 面积(平方千米) 耕地(平方千米) 森林面积(平方千米) 年径流总量(立方米)6200 22万 8万 7.5万 5105亿材料二:根据该地区人口发展趋势,预计20年后该地区人口将达到1亿,进入人口高峰期。同时,现有耕地因建设用地和退耕还林预计将减少133万公顷,新增荒山造林面积约533万公顷。(1)由材料一图中数据计算该地区现有人均资源占有量分别是:耕地____,森林面积____,淡水____。(2)未来对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限制最大的因素是____,解决该问题的途径有哪些?____(3)未来对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限制最小的因素是____,但是在这种资源的利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是____。(4)该地区未来20年人口数量将进入高峰期,结合所学知识,请为提高该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提出合理化建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5.2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学生版)-高一地理同步精品讲义(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docx 5.2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教师版)-高一地理同步精品讲义(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