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五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第一课时 社会历史的本质一、素养目标课标要求:领悟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学 习 任 务 核 心 素 养1.描述与分类:社会生活的三大领域,社会物质生活的要素,社会意识的形式。 2.解释与论证:实践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3.预测与选择:坚持唯物史观,反对唯心史观。 4.辨析与评价:透过社会历史的现象、把握社会历史的本质,对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进行批驳。 1.政治认同:树立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划清界限。 2.科学精神:正确认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重视精神文明建设。 3.公共参与:以实践为舞台,在发展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中创造价值、奉献社会。二、必备知识(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1. 是社会历史的起点。(1)劳动创造了人,劳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2)劳动发展史是理解所有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2.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 践的。(1)经济领域:人类进行物质生产的实践构成的社会生活领域。(2)政治领域:人类调整、改革社会关系的实践构成的社会生活领域。(3)精神文化领域:人类创造科学文化的实践构成的社会生活领域。(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1.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歧: 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两种基本的历史观。2.含义:(全部社会生活领域由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两部分构成。)(1)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的 过程,主要指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还包括地理环境、人口等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2)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的 过程,既包括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即政治、法律、哲学、道德、艺术、宗教等观点,也包括社会心理和自发形成的风俗、习惯。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1)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 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a.性质上: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性质”决定“性质”)b.过程上: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变化”决定“变化”)(2)社会意识具有 。a.时间上:社会意识有时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 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不完全同步)b.性质上: 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方法论:1.坚持实践的观点; 2.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点突破1.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1)区别:(2)联系(辩证关系):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图示如下(3)区别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区别 地位 哲学的基本问题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作用 对二者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依据 对二者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依据。联系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在历史领域的具体表现四、议题探究1.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根本社会条件。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继续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使人民摆脱贫困,尽快富裕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阐明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提出历史任务的合理性。2.皮影、剪纸、微雕……曾几何时,这些传统手工艺不仅是乡村社会中人们的娱乐方式,而且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不过,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它们受到的关注越来越少,逐渐失去了往日的辉煌。对此,有人心怀忧虑,呼吁要对其进行扶持和保护。但是也有人认为,社会已经变化,该消亡的会消亡,该新生的会新生,没有必要人为地去拯救。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相关原理,对材料中的两种观点进行评析。五、易混辨析1.生产资料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2.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3.社会存在决定于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4.社会意识总是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5.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始终是不可分割的。6.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六、体系构建七、素养检测1.1953年,新中国第一个大型天然橡胶基地落户海南。此后,一代代“天胶人”发扬甘于艰苦、勇于开拓、爱国奉献的“橡胶精神”,探索出一整套适合我国特点的橡胶树栽培技术,创造了世界橡胶史上的奇迹。今天,我们仍需弘扬“橡胶精神”的哲学依据是( )A.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相互依赖、相互影响B.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同步发展变化C.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D.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房展规划纲要》颁布后,人们认识到,观念变革是改革的先导,教育改革的第一步应该是转变观念。这一认识的依据是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B.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C.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其推动作用 D.社会历史是由社会发展规律决定的3.广西某山村有许多珍稀鸟类,但一直存在打鸟、捕鸟等现象。近年来,该村引导村民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建设观鸟基地,吸引天南海北的“鸟友”前来参观,以护鸟观鸟、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为特色的产业蓬勃发展,以前打鸟、捕鸟的村民成为爱鸟、护鸟的“土专家”和良好生态环境的自觉守护者。这表明( )①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根源于生产生活的发展变化②不与社会存在同步变化的社会意识是落后的社会意识③社会意识能够转化为改变社会存在的物质力量④社会意识能否推动社会发展取决于其是否反映社会存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躺平”是指无论对方作出什么反应,你内心都毫无波澜,不会有任何反应或者反抗,表示顺从心理。某些媒体先后呼吁“年轻人不要躺平”,指出“选择躺平便是选择走向边缘,超脱于主流路径之外”。也有部分媒体认为“选择‘躺平’是想要有更多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想要尽可能地提升生活质量,向生活致意。”从哲学的角度来看,材料体现了( )①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②选择“躺平”刻意回避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③立场不同,人的认识具有主体差异性④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5.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于2021年8月20日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决定。从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到三孩生育政策正式入法表明( )①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趋势②社会的发展取决于国家政策的调整③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④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映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6.马克思指出:“我们判断一个人不能以他对自己的看法为根据,同样,我们判断这样一个变革时代也不能以它的意识为根据;相反,这个意识必须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现存冲突中去解释。”这体现了( )①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依赖性②思想变革是时代变革的先导③生产方式对整个社会生活具有决定作用④社会历史是由有意识的人的活动构成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八、学后反思议题探究: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中国共产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针对当时的社会问题提出要完成的不同历史任务,始终把握历史大势、顺应时代潮流,有利于指导全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努力奋斗。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皮影等传统手工艺需要面对社会变化的现实,作出相应的变革和创新;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皮影等传统手工艺仍然具有独特的意义和价值,适当的扶持和拯救还是必要的。参考答案:1.C【解析】【详解】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依赖于社会存在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二者不是相互依赖的关系,A错误。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具有不完全同步性,B错误。C:“天胶人”发扬甘于艰苦、勇于开拓、爱国奉献的“橡胶精神”,探索出一整套适合我国特点的橡胶树栽培技术,创造了世界橡胶史上的奇迹,这说明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C符合题意。D:材料反映的是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而不是反映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2.A【详解】A:观念变革是改革的先导,教育改革的第一步应该是转变观念,这强调了观念变革的作用,体现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A正确且符合题意。B:材料体现的是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而没有体现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B不符合题意。C:先进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才起推动作用,C错误。D:材料体现的是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而没有体现社会历史是由社会发展规律决定的,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3.B【详解】①③: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引导下,该村放弃了打鸟、捕鸟,反而建设了观鸟基地,吸引众多“鸟友”前来参观,带动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这表明了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根源于生产生活的发展变化,社会意识通过社会实践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①③正确。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即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不完全同步性,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因此,不与社会存在同步变化的社会意识可能是落后的社会意识,也可能是先进的社会意识,②错误。④:社会意识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先进的社会意识推动社会的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阻碍社会的发展,故“取决于其是否反映社会存在”的表述错误,④排除。故本题选B。4.A【详解】①③:关于“躺平”观点的出现,体现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媒体关于“躺平”观点的不同看法,体现了人们的立场不同,认识具有主体差异性,①③正确。④:“躺平”是形容一个人有顺从世界的心态,这体现了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但没有体现主动创造性,④排除。②:材料没有涉及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②排除。故本题选A。5.D【详解】③④: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从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到三孩生育政策正式入法表明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映,③④符合题意。①:材料强调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律随着社会人口状况的变化而作出修改,表明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不体现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趋势,①与题意不符。②:国家政策的调整取决于社会的发展状况,②错误。故本题选D。6.B【详解】①:马克思指出要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去解释意识,而不是以意识为依据,表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依赖性,①符合题意。②:思想变革是时代变革的先导,与马克思强调的“判断一个变革时代不能以它的意识为依据”相悖,②不符合题意。③: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与生产关系,马克思指出要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冲突中去解释意识,而不是以意识为依据去判断一个变革时代,表明生产方式对整个社会生活具有决定作用,③符合题意。④:材料强调社会意识离不开社会存在以及生产方式对社会生活的作用,不涉及社会历史的构成,④排除。故本题选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