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1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一学科核心素养政治认同:全面依法治国,需要每个公民认真学习民法知识,提高法治素养。科学精神: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意识:尊崇法律、敬畏法律,把法治作为工作、生活的准则和指南,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公共参与:合理合法地行使权力、履行义务,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二学习重难点重点: 识别我国公民的民事权利和民事责任,理解如何依法行使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难点: 理解民法规定的六项基本原则。三思维导图四课前预习1.民事法律关系就是由民法调整的________和________。它包含三个要素:主体、客体和内容。(1)主体:________、________和非法人组织。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2)客体:民事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________。它因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而有所不同。(3)内容:民事主体享有的________和承担的________。2.民法典确立了_____、自愿、_____、诚信、_________、绿色等基本原则。(1)平等原则: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________一律平等。(2)自愿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_______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3)公平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_______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4)诚信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_____,恪守承诺。(5)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_____,不得违背公序良俗。(6)绿色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__________、保护生态环境。3.民法基本原则是民事主体从事________和司法机关审理________时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4.民事法律关系三个要素:主体,客体和内容。(1)民事主体参与民事法律关系,依法享有___________、承担___________。民事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自然人自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根据其年龄和智力状态,自然人可以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自合法成立时到终止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2)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民事权利和义务___________。它因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而有所不同。所有权关系的客体是物;债务权关系的客体是行为;知识产权关系的客体是智力成果和商业标记;人生关系的客体是人身利益。(3)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就是民事主体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在民事法律关系中,权利和义务既是___________的,也是___________的。往往一方的权利就是另一方的义务,一方的义务就是另一方的权利,二者通常是___________的。5.侵权责任(1)行为人侵害他人的民事权利,应当依法承担____ 。(2)侵权责任承担方式包括:停止侵害,排除妨碍,__________,返还财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消除影响、恢复名誉。法律规定惩罚性赔偿的,依照其规定°(3)侵权责任承担方式,可以__________适用,也可以__________适用。民事权利遭受侵害的形式多种多样,因此,权利人可以依照具体的法律规定,要求侵权人承担相应的__________。五自我检测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条规定:“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下列事例属于民法调整的是( )①自然人甲与乙结成的婚姻关系②张某与好朋友经济上的借贷关系③检察院针对李某涉嫌诈骗案对其提起公诉④某税务机关与自然人丁某之间的税款征收关系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民事法律关系是由民法调整平等主体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这些平等主体包括( )①自然人之间②个人与国家之间③法人之间④非法人组织之间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老张是小王的上级主管,二人因公人住酒店相邻房间。入住期间,小王无意间听到老张在跟公司经理通电话,内容涉及对小王工作上的不满。小王感觉可能会影响到自己的工作,就跑到老张房门外偷偷录音,并将录音发给了公司的有关领导和同事。由此造成老张对小王的不满产生矛盾,因调解不成,老张向法院提起诉讼。本案中( )①民事法律关系是人身关系②民事法律关系是财产关系③小王没有侵犯老张的权利④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人身利益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4.刘某在服装市场上询问了一件衣服价格之后,摊主强迫其购买;李某知道自己手中一幅名画是仿真,不值钱,但是当作真迹卖给王某。摊主和李某的行为分别违背了( )A.平等原则、自愿原则B.平等原则、诚信原则C.自愿原则、诚信原则D.自愿原则、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5.《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通篇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眼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对公民的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等作出明确的规定,并规定侵权责任,明确权利受到削弱、减损、侵害时的请求权和救济权等,体现了对人民权利的充分保障,被誉为“新时代人民权利的宣言书”。这说明民法典( )①遵循平等原则,顺应时代发展要求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维护人民利益③坚持德法兼顾,确立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④追求理性至上,维护稳定和谐的社会秩序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甲一大早到菜市场买菜,路上遇到乙和丙在争吵,甲站在5米开外看热闹。在乙丙争吵过程中,人群发生拥挤,导致甲摔倒骨折。甲将乙丙告上法庭,要求二人承担侵权赔偿责任,法庭经过审理判决乙丙给甲一定的补偿。在本案中,法庭运用了民法中的哪项原则( )A.平等原则 B.诚信原则 C.公平原则 D.公序良俗原则7.下列可以成为我国民事法律关系主体的有( )①来中国旅游的外国人②某中外合资企业③某大学财务科④康师傅方便面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8.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网上打赏行为的指导意见指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未经其监护人同意,参与网络付费游戏或者网络直播平台“打赏”等方式支出与其年龄、智力不相适应的款项,监护人请求网络服务提供者返还该款项的,法院应予支持。这一指导意见( )①强调了未成年人在经济行为上不承担责任②认为民事行为内容要与客体对象相适应③维护了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及其监护人的权益④有利于营造未成年人健康上网的良好氛围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9.2022年5月,某地人民法院对被告人罗某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暨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论--案依法公开宣判,判处被告人罗某有期徒刑七个月并承担在媒体上公开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本案体现的民法基本原则有( )①平等原则②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③自愿原则④互利原则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0.民法典确立了成年人“意定监护”制度,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可以与其近亲属、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组织事先协商,以书面形式确定自己的监护人,在自己丧失或者部分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时,由该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对此下列说法有道理的是( )①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凸显,意定监护有利于保护老年人权益②既确立了我国的监护制度,又尊重了被监护人的自主选择权③签订意定监护协议,能有效解决老年人权益保护的各类争议④这一制度最大限度尊重老人的意愿,彰显了以人为本的立法理念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四课前预习1. 人身关系 财产关系 自然人 法人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对象 权利 义务2. 平等 公平 守法和公序良俗 法律地位 自己的意思 合理 诚实 法律 节约资源3. 民事活动 民事案件4.(1) 民事权利 民事义务(2)所指向的对象(3) 享有的权利 承担的义务 相互对立 相互联系 对等5.(1)侵权责任(2) 消除危险 恢复原状 赔偿损失 赔礼道歉(3) 单独 合并 法律责任五自我检测1.A2.C3.B4.C5.A6.C7.A8.D9.A10.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