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城版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4课 歌曲《瑶山乐》(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花城版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4课 歌曲《瑶山乐》(表格式)

资源简介

课题名称:《瑶山乐》
教学内容 广东花城出版社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第四课
背景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歌曲《瑶山乐》选自广东省花城出版社小学第四册中第四课《多彩的乡音》第一课时,《瑶山乐》是茅沅根据以刘铁山创作的民间舞曲《长鼓歌舞》为素材改编的民族管弦乐《瑶族舞曲》的主题旋律填词而成。《瑶山乐》是一首瑶族的儿童歌曲,2/4拍,一段体结构。歌曲的情绪欢快活泼,具有浓郁的瑶族音乐风格和特点,旋律流畅生动,具有一定的动感,生动描绘了瑶族人民在月光下盛装打着长鼓欢庆节日时的歌舞场面。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两年多音乐学习经验,能够体验不同情绪的音乐,作出相应的体态反应,能够用自然的声音按照节奏和曲调有表情地演唱。除外,学生喜欢表现自我,多为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让学生在听说唱编的能力上得到提高。加强学生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协作能力,从学习中体验学习音乐的乐趣和成就感。学生对民族音乐了解甚少,可以让学生民族文化的认识和参与体验活动。
教学设计思路
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的音乐课突破原有的教学模式,在音乐课堂中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作,弘扬民族文化,理解多元文化。课堂中我设计以学生为中心加入课堂小乐器创作演奏,律动等音乐活动。老师充当一个引导者的身份,引导学生去探究与合作创新,不再是老师一味传统死板的教授。让学生可以充分进行音乐实践活动,以小组形式开展自主创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歌曲的多种表现方式,体验器乐合奏的乐趣。通过学唱瑶族歌曲《瑶山乐》,学生能在熟记民歌旋律的同时了解并热爱民族音乐文化,感受民族民歌的韵味。在歌舞奏乐活动中体验瑶族边歌边舞的情景,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文化的情感。
核心素养设计意图
审美感知 在音乐课堂创设情景教学,营造审美环境,聆听演唱歌曲旋律、歌词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教师引导学生加强音乐实践,鼓励学生自由表达,通过实践让学生体验与表现,在拓展与延伸的过程中延伸情感,提高学生审美感知能力。 艺术表现 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强,喜欢探索新鲜事物,想象力丰富,喜欢大胆展现自我的阶段。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通过以学生为中心开展自主参与歌曲填词演唱、乐器合奏和律动展示来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力。 文化理解 通过学习歌曲让学生了解民族文化与民族特色,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十分重要,从小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歌、舞、奏乐活动中体验瑶族人民边歌边舞的情景,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文化的情感,使学生热爱中国民族文化特色。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及价值观:通过学唱《瑶山乐》,能用轻快优美的歌声表现歌曲的欢快情绪。在聆听和学唱中,体验民歌的美,培养学生喜欢听民歌、唱民歌。让学生在初步合奏中体验乐器创编合奏的乐趣与成就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瑶族舞蹈观看、自主填唱歌词、小组乐器合奏、律动实践创编等活动,在歌舞奏乐活动中体验瑶族人民边歌边舞的文化特色。 3、知识与技能:歌曲的第二段歌词为空白,需由学生自己填唱,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即兴创编能力。歌曲通过小组创编合奏乐器,提高学生运用乐器奏乐,加强节拍意识的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审美感知:通过“听、唱、奏、动、视、创、议”等教学体验,让学生感受到《瑶山乐》 民歌的美,感受器乐合奏的和谐美。 2、艺术表现:学生能自主创新积极参与乐器合奏的创作并表现作品,能在载歌载舞的活动中大胆展现自我融入歌舞乐中感受瑶族人民庆丰收的欢快心情。 3、文化理解:通过学习瑶族歌曲,文化知识的传授,民族风俗特色的了解与体验,使学生重视民族音乐。
教学重点
1、带着欢快的情绪用轻快优美的歌声演唱瑶族舞曲《瑶山乐》 2、为歌曲第二段旋律自主填唱歌词进行演唱
教学难点
引导各小组能自主创新为歌曲《瑶山乐》创编合奏
教具准备
多媒体 钢琴 瑶族长鼓 铃鼓 三角铁 沙锤 碰铃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核心素养的渗透
课前准备 1、播放瑶族音乐 2、师生问好歌(发声练习) 观看瑶族图片 创设情景,渲染民族氛围,为学习歌曲《瑶山乐》做铺垫。 让学生更快进入学习音乐和歌唱状态。
瑶族舞蹈观赏 (一)导入 师:同学们请看看老师穿的是哪个民族的服装呢? 我给大家带来一段舞蹈看谁能猜出是哪个民族? 老师身着瑶族服装跟着音乐《瑶山乐》跳起长鼓舞。 请学生说说是哪个民族,从而引出瑶族。 老师介绍瑶族的风俗习惯,民族特色。 生回答 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老师舞蹈。 生回答 学生认真听讲 通过民族服装引起学生对民族的好奇心与探索欲。 让学生更真切形象感受到瑶族长鼓舞蹈特色。 让学生对瑶族有进一步的了解。 创设情景,从歌舞的氛围感受审美。 提生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知。
学唱歌曲 自主填词 (二)学唱歌曲 1、老师范唱 师:请同学们听老师演唱歌曲第一段,说说歌词中给我们描绘一幅怎样的瑶族景象? 聆听歌曲 2、教唱歌曲 师:那么在这热闹、欢庆丰收的景象中瑶族人民在做什么呢? 我来比划你来猜一猜。 老师拿起长鼓拍打让学生猜想老师在做什么事情从而引出歌词“长鼓咚咚响”并进行教唱。 老师再拿出大锣敲引出歌词“大锣声声敲”并教唱以此类推学唱第一段歌词。(提醒学生注意轻声高位跟唱,避免喊唱) 3、学生演唱 老师伴奏,学生演唱第一段(提醒学生注意音准)老师纠正学生演唱中的不足。 4、小组填唱歌词 老师出示歌词并让各小组练习将歌词带入到歌曲旋律中去演唱。 (提醒学生轻声高位练唱,注意音准与节奏) 5、展示填唱成果 老师请小组展示演唱第二段歌词,老师评价。 6、老师伴奏,学生一起演唱第二段歌词。 7、放音乐,学生跟唱歌曲。(提醒学生注意轻声高位演唱) 8、老师放伴奏音乐,让学生带上笑容演唱歌曲。(老师拿起长鼓为学生伴奏) 学生带着问题倾听老师范唱。 生回答 生回答 学生观察与回答 模唱歌曲 学生演唱第一段歌曲 各小组进行练习填唱歌词 小组成员举手演唱。 学生跟唱歌曲 学生跟伴奏演唱歌曲 培养学生倾听歌曲时脑中会跟随歌词联想到画面。提高音乐感知能力与想象力。 通过学生观察,猜想,回答,让学生形象化的理解歌词的含义。 通过不断练习加强学生歌曲的音准。 以小组的形式让学生练习填唱歌词,可以让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从中体会。 小组展示老师更好掌握学生练习的情况,有助于歌曲教唱。 老师加入长鼓为学生伴奏引出器乐合奏的教学。 形象化的感受歌词更能激发学生对学习歌曲的兴趣。 在自主填唱歌词中体验创造歌曲的乐趣。 能让学生在倾听对比中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老师对演唱状态的调整,让学生能投入到歌唱状态中,提高学生歌唱表现力。
乐器合奏 表现歌曲 (三)创作表现 1、乐器合奏引导 师:在瑶族每当唱歌跳舞时,人们总会拿出长鼓为歌曲拍打演奏,今天老师也给同学们准备了小乐器,但是这么多小乐器怎么一起来合奏呢? 请学生上台用乐器进行节奏练习并合奏, 2/4 X O |X O :|| 2/4 0 XX|O XX :|| 师:哪位同学能用乐器配上节奏型跟他们一起合奏呢?教师请学生上台进行合奏。 2、小组合奏创编 师:请各小组大胆讨论,尝试为歌曲进行乐器创编。 3、展示合奏成果 教师请小组上台演奏。 学生举手上台参与乐器合奏 学生举手 学生倾听并评价 课堂加入奥尔夫小乐器演奏能帮助学生掌握节拍、音准。增加歌曲的律动感。 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的乐器用不同的节奏型进行合奏,感受器乐合奏美。 学生小组合奏,让作品不再是千篇一律,让学生体验创作的探索过程。 通过展示学生可以相互学习借鉴,老师可以更直观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 让学生感受音乐美,器乐美,有助于提高表现音乐能力。 让学生在初步合奏中体验乐器创编合奏的乐趣与成就感。 让学生在评价分析合奏作品中提高音乐审美品位,提升学生的合奏创新水平。
拓展表演 课堂总结 1、唱、舞、合奏创编 老师介绍瑶族庆丰收的民族习俗。 分小组一起合作,加上乐器、舞蹈一起表演歌曲《瑶山乐》。 老师放音乐小组进行表演(提醒学生演唱时轻声高位)。 老师让学生围成一个大圈,跟着音乐一起载歌载舞为瑶族庆丰收。 2、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呢? 师:56个民族是一家,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与体验瑶族的民族文化,还有55个民族渴望着同学们去发现他们的美好,接纳并热爱他们民族的文化。 最后请同学们用优美的歌声演唱《瑶山乐》,随着歌声离开音乐教室。 各小组进行讨论、分配安排角色进行排练,组织队形,创编练习。 学生表演 学生回答 认真倾听 学生歌唱《瑶山乐》离开教室。 在歌、舞、奏乐活动中体验瑶族人民边歌边舞的情景,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文化的情感。 引导学生多去了解中国民族,去感受学习各民族多样文化。 让学生体验民族特色活动,让民族文化在活动一点点渗透到学生的内心中。在活动中渗透文化的传承与理解。 通过学习民歌, 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重视与热爱民族文化。
(
1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