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二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四课】探索认识的奥秘(认识论:实践、认识、真理)4.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二、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真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1.真理是客观的(真理具有绝对性)(真理不能等同于客观实在)⑴真理的含义: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⑵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⑶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在同一条件下人们对同一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2.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具有相对性)⑴真理都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⑵真理都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⑶方法论: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与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这要求要正确对待谬误。【特别提醒】意识、认识、真理(即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的区别和联系。区别:①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属于唯物论。②认识是人脑对客观对象的反映,属于认识论。③真理(科学理论)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属于认识论。意识、认识、理论都有正确和错误之分;真理和科学理论都是正确的联系: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3.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⑴认识具有反复性: 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认识具有反复性。①从认识的主体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总要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心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②从认识的客体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③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⑵认识具有无限性:①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②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③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⑶认识的发展具有上升性:①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真理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认识不是直线前进,也不是循环运动)②但是,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地向前发展。⑷方法论:真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特别提醒】①真理作为正确认识,对人们的实践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是有用的。但不能说有用的认识就是真理。②“超越真理,发展真理”说法是正确的;“推翻真理”是错误的。知识整合:(认识论)1.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2. 实践的特点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原理)4.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5.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具体性原理(即真理的特点原理)6.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原理(即认识的特点原理或认识是一个过程原理)认识论原理(必背)1、感性认识的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1)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2)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具有辩证统一关系。2、实践的特点原理:①客观物质性 ②主观能动性 ③社会历史性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原理(实践决定认识原理)原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方法论:要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4、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原理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方法论:要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原理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推动作。方法论: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5、真理的特点原理:原理: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②真理是有条件的。③真理都是具体的。方法论:承认真理的客观性,就应当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与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这要求要正确对待谬误。6、认识的过程原理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原理)(认识的规律原理) 【重点掌握】原理:(1)认识具有反复性,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认识具有反复性。(2)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3)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方法论:要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判断1.任何真理都是客观和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真理是绝对的,不是相对的。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终极真理。4.真理中包含着谬误的成分。5.认识的运动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练习1.“感冒了?多喝点水!”当我们不小心伤风感冒时,总是会听到医生给出这样的建议。但最新研究表明,对于某些特定的呼吸道疾病来说,多喝水甚至会对身体有害。这说明A.真理中包含着谬误的成分 B.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C.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D.真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2.针对个别公司抵制我国新疆棉花的错误行径,我国外交部发言人在2021年3月25日例行记者招待会上表示,新疆地区的棉花是世界上最好的棉花之一,中国光明磊落。“新疆地区的棉花是世界上最好的棉花之一”这一结论不容诋毁是因为( )A.真理的形式是客观的 B.真理源于主观推理C.在不同条件下人们对同一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 D.真理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3.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教授在一次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上说道:你们在课堂里学到的所有定理、公理都是前人对自然现象的归纳总结,是现状下最好的归纳总结,可以有效解释自然现象,甚至预测一些还未发现的现象。随着人类对周围环境和宇宙认识的加深,这些定理和公理都会有失效的时候。科学研究中没有绝对的真理,只有不断改进的人类对自然的认识。这表明( )A.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战胜谬误才能获得真理B.真理是客观的,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的正确认识只有一个C.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D.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毛泽东说:“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这句话表明( )A.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的正确认识,即真理不止一个 B.真理是客观的,真理面前人人平等C.参加实践是获得真理的唯一途径 D.认识具有主观随意性,对同一事物的认识都是不同的5.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些人认为发展起来的中国必然成为一种“威胁”,甚至把中国描绘成一个可怕的牛魔王。好在真理是客观存在的,并不会随着这样那样的说法而改变。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旨在表明①谬误不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②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③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 ④真理具有反复性,追求真理永无止境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6.瘟疫是由于一些强烈致病性物质,如细菌、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人类正是在与瘟疫的抗争中掌握了传染病防治知识并成功地用于抗疫:麻风病让人类学会了“隔离”;霍乱教会了我们清洁用水;新冠教会了我们戴口罩;鼠疫告诉我们要保持公共卫生、消杀鼠患;肺结核、肝炎的传播,促进了疫苗的研发和普及。由此可见( )①事物本质的暴露有一个过程 ②实践活动是认识的唯一来源③矛盾双方有时是相反相成的 ④科学理论推动实践顺利开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7.近年来,国内史学界围绕中国抗日战争的开端问题展开了相当规模的讨论。抗日战争开端问题关系到对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关系到九一八事变后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和南京国民政府作用的评价,关系到九一八事变历史地位的认识等一系列根本问题的认识分歧。随着对这些问题全面深入的探讨,史学界普遍认可了“十四年抗战”的概念。这表明( )①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②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③人们能在谬误中发现真理,正确认识事物 ④真理适用于任何已知和确定的历史条件和范围 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③④8.当代学者周国平说,盖棺定论也许适用于二、三流的思想家,可是对于天才思想家并不适用。有哪一个具有独创性的思想家,不是在生前死后戏剧性地经历着被误解、被“发现”、又被误解、又被重新“发现”的过程呢?天才思想家的历程表明( )①天才思想家利用辩证的否定实现了自我发展②人类认识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具有反复性的特点③误解、“发现”、误解、又重新“发现”的过程遵循了量变质变规律④人们应该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检验和发展真理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最近,中国科学家在对月壤进行科研和分析后有了新的科学发现。据环球网报道,中国科学家研究表明,月球冷却速度可能比全球科学界之前预期的还要晚了九亿年,相关研究将会为构建新的月球热演化模型打下基础。这表明(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思维总是如实反映存在③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④人类认识永远都在无限接近真理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0.歌曲《孤勇者》广为传唱,从歌颂英雄到赞扬普通人的奋斗,励志的歌词“谁说站在光里的才是英雄”,使每个人都能从这首歌曲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精神共鸣。这说明( )①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具有主体的差异性②词曲的创作是对现实生活的描摹与真实再现③这首歌的创作来自于词曲作者的实践活动 ④对同一确定对象的认识存在多个真理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开启并不断推进改革开放伟大实践,逐步形成了开拓创新、勇于担当、开放包容、兼容并蓄的伟大改革开放精神。改革开放精神是在改革开放中形成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丰富和发展。当今世界,变革创新是不可阻逆的时代潮流,改革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改革开放在本质上就是要解决我国发展进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一些问题解决了,就推进了我国发展;在进一步发展进程中,新的问题又出现了,这还要通过改革开放来解决。贯彻落实改革开放精神,绝不是把它作为不变的教条,更不能囫囵吞枣、一知半解,而是要以改革开放的眼光看待改革开放,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的初心,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动新时代改革开放。结合材料,运用探索认识的奥秘的知识,分析在改革开放中丰富和发展改革开放精神的必要性。参考答案:1--5.BDCBB 6---10.DCCAC21.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实践不断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推动人们不断深化认识,需要丰富和发展改革开放精神。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发展。伟大的改革开放精神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只有不断丰富和发展改革开放精神,才能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③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丰富和发展改革开放精神,需要我们大胆尝试、不怕犯错,同时不断增强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新时代改革开放必然面临各种新矛盾、新挑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改革开放精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