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2华师大版九上科学3.3常见的盐(4) 学案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和方法,知道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方法;2、 能设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简易装置,了解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一、知识点梳理:知识点1、问题讨论:(1)说一说:哪些物质反应后会生成二氧化碳?(2)这些方法中,哪一种可能更适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为什么?知识点2、原料的选择探究1、哪种碳酸盐更适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1)取等量碳酸钠粉末、碳酸氢钠粉末、碳酸钙粉末、石灰石分别装入4个洁净的试管中;(2)向4个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稀盐酸;观察到的现象: 。结论: 更适合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探究2、稀盐酸或稀硫酸中哪一种酸更适合与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1)取等量石灰石分别装入2个洁净的锥形瓶中;(2)向1个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另一锥形瓶中加入等量的稀硫酸;观察到的现象: 。结论: 更适合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为什么稀硫酸与石灰石反应时很快便停下来了?仔细观察石灰石与稀硫酸反应的瓶内; 发现: ;若用玻璃棒在石灰石周围搅拌几下, 发现: 。分析: 。小结: 与 反应更适合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知识点3、装置的选择讨论与交流:借鉴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说一说,制取二氧化碳用怎样的发生装置更合理?为什么?知识点4、实验操作与细节讨论:1、为什么氧气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而二氧化碳要用向上排空气法?2、用下面的装置能否制取二氧化碳?为什么?3、如何证明产生的是二氧化碳气体?如何证明集气瓶内已收集满二氧化碳?4、在制取二氧化碳实验操作时,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哪个先加入?5、下图的装置,如何检查其气密性?知识点5、分组实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1、按照图3.3.4装配仪器,并对装置进行气密性检查。在大试管里放入小块石灰石(或大理石),注入稀盐酸,塞上单孔塞。把导管伸到瓶口向上的集气瓶的底部,用向上排气法收集一瓶二氧化碳。在大试管里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用燃着的火柴放在集气瓶口, 如果火焰立即熄灭,证明 。2、再把导管伸入另一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通入气体,澄清石灰水会 ,说明 。二、例题讲解:例题1、在实验室里制取氧气、二氧化碳时,它们的收集方法相同的是( )A. 排水集气法 B. 向下排空气法 C. 排食盐水集气法 D. 向上排空气法例题2、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时,下面有关操作正确的是( )A.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装药品 B.先加稀盐酸,后加石灰石C.行加石灰石 ,后加稀盐酸 D.把燃着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底部看是否收集满例题3、实验表明,不能用块状大理石和稀硫酸制取大量的CO2气体,但能用大理石粉末与稀硫酸制取CO2气体.由此得出的合理结论是( )A. 物质之间是否发生反应,与反应物的形状有关B. 反应物之间接触面积越大,越有利于反应的进行C. 块状大理石与大理石粉末的化学性质不同D. 块状大理石与大理石粉末中元素种类不同例题4、下列关于盐酸的用途中,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的是( )A. 与大理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B. 与锌反应制取氢气C. 与碱反应 D. 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锈斑三、随堂练习;1、欲除去热水瓶胆内壁附着的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可采用的办法是( )A.加热 B.用砂纸擦洗 C.加稀盐酸浸洗 D.用水洗2、下列各组物质中,能相互反应且反应类型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A.锌和稀盐酸 B.石灰石和稀盐酸C.二氧化碳和水 D.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钾溶液3、下列有关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用稀硫酸和大理石反应来制取 B.反应中石灰石颗粒越小越好C.反应前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D.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4、下列物质的名称、俗名和化学式,三者相符的是( )A. 生石灰、氢氧化钙、Ca(OH)2 B. 石灰石、大理石、CaOC. 氢氧化钠、火碱、NaOH D. 碳酸钠、纯碱、NaHCO35、往含氯化钙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钠至过量,观察到的现象正确的是( )A.只有大量气泡冒出 B.只有白色沉淀产生C.开始冒出气泡,后出现白色沉淀 D.开始出现白色沉淀,后冒出气泡6、关系图中“—”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的转化方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①放出热量 B.反应②所得溶液可呈中性C.反应③可得NaOH D.不能将图中稀盐酸换为稀H2SO4四、课后巩固:1、下列可用于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是( )A. 向上排空气法 B. 排水集气法C. 向下排空气法 D. 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2、实验室制取CO2有以下步骤:①连接好装置;②向试管中小心放入几小块石灰石;③向试管中小心注入适量稀盐酸;④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⑤收集产生的气体;⑥用燃着的木条检验集气瓶是否收集满CO2。以上操作按由先至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④②③⑤⑥C.①③②④⑤⑥ D.③①②④⑤⑥3、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碳酸盐与酸反应会放出气体,能与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B.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其化学式为CH4,由此可知甲烷中有4个氢原子C.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氮气属于物理变化D.用燃着的木条可以将氧气、氮气、二氧化碳区别开来4、下列实验操作和结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BaCl2,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溶液中一定含有Ag+B. 向某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该固体一定是碳酸盐C. 只用水就可以将NH4NO3、BaSO4、CaO、NaOH四种固体物质区别出来D. 把燃着的木条插入某瓶无色气体中,木条熄灭,证明瓶中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5、为了给三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Na2CO3、CaCl2、稀HCl贴上正确的标签,某同学首先给三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编号为A、B、C,然后用滴管分别取少量A、B、C两两混合后产生如下现象:(1)A与B混合无明显现象;(2)A与C混合后产生白色沉淀(3)B与C混合后,产生气泡。由此某同学推断出A、B、C正确的顺序是( )A.Na2CO3、CaCl2、稀HCl B.CaCl2、Na2CO3、稀HClC.CaCl2、稀HCl、Na2CO3 D.稀HCl、CaCl2、Na2CO36、在实验操作考查中,小明抽到的题目是“二氧化碳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以及制取、收集和性质检验”。下图是他的主要实验步骤,其中操作有误的是( )A. B. C. D.7、向一定质量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人Na2CO3溶液。反应过程中产生气体或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的Na2CO3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OE段发生的化学反应:Na2CO3+2HCl=2NaCl+H2O+CO2↑B.PF段有沉淀生成C.G点溶液中的溶质有氯化钠和氯化钙D.反应过程有气体和沉淀生成,遵循质量守恒定律8、在实验室中,同学们用如图装置制取纯净的CO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①中固体反应物也可用Na2CO3代替B.③中没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CO2气体中已经不混有HCl气体C.④中浓H2SO4的作用是吸收CO2气体中混有的H2OD.将燃着的小木条放在⑤中的集气瓶口,可以检验集气瓶是否收集满CO29、盛石灰水的试剂瓶时间长久可形成一层白膜 ( http: / / www.21cnjy.com ),其主要成分是 ,其形成的化学方程式为 ,除去白膜可用 (填物质名称)。10、已知盐酸是HCl气体溶于水所形成的溶液,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并检验其性质的实验中,如果用浓盐酸代替稀盐酸,并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往往看不到溶液变浑浊的现象。现有一同学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却看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回答下列问题:(1)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2)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实验后向B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可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写出B中所有溶质的化学式: 。(3)如果去掉B装置,将A、C直接连接,则C装置中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参考答案:一、知识点梳理:知识点1、问题讨论:(1)木炭燃烧、 碳酸分解 、盐酸(硫酸)与碳酸钠反应 、盐酸与石灰石反应、碳酸钡与盐酸(硫酸)反应 、碳酸钙分解 、煅烧石灰石 、…… 等都可获得二氧化碳(2)碳酸盐与稀酸反应更适合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主要是从原料成本、操作方便、节约能源、安全环保等角度多方面考虑。知识点2、探究1、现象:都产生大量气泡,碳酸钠粉末、碳酸氢钠粉末、碳酸钙粉末与盐酸反应非常剧烈,短时间内反应变结束了,石灰石与盐酸反应较快但不是非常剧烈。结论:石灰石探究2、现象: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较快而持久。石灰石与稀硫酸反应,一开始有气泡,但很快反应就慢下来,最后没有气泡产生。结论:稀盐酸讨论与分析:现象:石灰石表面和周围有很多固体状物质 搅动几下以产生一些气泡,后很快又停止产生气泡原因:石灰石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物是硫酸钙,查阅P171溶解性表可知,硫酸钙是微溶于水的物质,溶解度较小,所以产生的硫酸钙饱和后析出包围在石灰石表面和周围,使稀硫酸无法与石灰石内部的碳酸钙进一步接触,所以反应很快慢下来,甚至停止。而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是生成物是可溶性的氯化钙,就不会出现上述现象。小结: 稀盐酸 石灰石或大理石 CaCO3+2HCl=CaCl2+H2O+CO2↑知识点3、装置:与氧气生发装置相同选择的理由:选择的理由:制取二氧化碳和制取氧气的,都是固体与液体参与,且条件都是不用加热,常温下就可以发生反应。一般来说,需要量较多用锥形瓶和长颈漏斗(或分液漏斗:便于控制反应速度),若需要量较少一般用试管就可以。知识点4、1、排水法适用于难溶于水或微溶于水的气体的收集;而向上排空气法适合于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所以氧气难溶于水且密度大于空气,所以既可用排水法又可用向上排空气法,而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但密度大于空气,所一般有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2、不能。因为①长颈漏斗下端管口没插入液面下形成液封,气体会从漏斗处逸出;②锥形瓶内的导气管太长且插入液面,气体无法从导管处导出;③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集气瓶口朝下,收集不到二氧化碳。3、证明是二氧化碳的方法: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若变浑浊,证明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若用洁净玻璃棒蘸取澄清石灰水,伸入瓶中,若玻璃棒有石灰水处变模糊或浑浊,也可说明是二氧化碳气体)证明集气瓶内二氧化碳已收集满的方法: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火焰灭了,说明已经收集满。4、固体和液体反应的实验,加药品时,一般要先加固体后加入液体。5、方法:连接装置;烧杯内加入适量水,并将导管口插入液面;用手捂住试管,观察导管口是否出现气泡。若出现气泡说明气密性良好。知识点5、石灰石表面产生大量气泡 气体已收集满 变浑浊 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二、例题讲解:例题1、D解析:氧气不易溶于水且密度大于空气,所以既可以用排水法收集,也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所以不能用排水法收集,但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共同的收集方法是向上排空气法,故D符合题意。例题2、A解析:制取二氧化碳时,首先是对装置气密性的检查,然后加入药品,依次加入石灰石和稀盐酸,最后收集二氧化碳时要验满,必须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所以选项A符合题意。例题3、B解析:A、块状大理石、大理石粉末均能和稀硫酸反应,物质之间是否发生反应,与反应物的形状无关,故选项说法错误;B、不能用块状大理石和稀硫酸制取大量的CO2气体,但能用大理石粉末与稀硫酸制取CO2气体,大理石粉末与稀硫酸的接触面积更大,说明反应物之间接触面积越大,越有利于反应的进行,故选项说法正确;C、块状大理石与大理石粉末是同一种物质,化学性质相同,故选项说法错误;D、块状大理石与大理石粉末是同一种物质,元素种类相同,故选项说法错误。例题4、C解析:酸的通性有: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都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如氧化铁除铁锈、氧化铜等),实验室制二氧化碳要用石灰石与稀盐酸,而不能用硫酸,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硫酸钙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表面,阻止了反应的进行。故选A三、随堂练习:1、C 2、B 3、C 4、A 5、C 6、D四、课后巩固1、 A 2、B 3、C 4、C 5、B6、C 7、C 8、A9、CaCO3 Ca(OH)2+CO2=CaCO3+H2O 稀盐酸10、(1)CaCO3+2HCl=CaCl2+H2O+CO2↑(2)吸收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溶液变红;HCl、H2CO3(3)Ca(OH)2+2HCl=CaCl2+2H2O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