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必修1.2.2.1风成地貌 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野外观察或视频、图像,初步掌握风成地貌观察的方法,能够辨识常见风成地貌类型和景观特点。2.简单分析风成地貌与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人地观。3.分析风沙活动的主要危害及能提出防治风沙的主要措施。【学习重点】风成地貌与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学习难点】风成地貌与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防治风沙的主要措施【案例材料】材料一:地表上到处都有气流运动,但并不是到处都有风成地貌,只有当气流能够吹扬起地表砂粒,形成风砂流时,才能塑造风成地貌。风力对地面吹蚀和磨蚀作用形成的地貌,称为风蚀地貌。碎屑物质经风力搬运和堆积,则形成风积地貌。风成地貌主要分布在干早气候地带,这是由于干旱气候及随之而来的其他自然特点,促使那里风力作用特别强盛。当然,风成地貌并不局限于干早区,在半干早区和大陆性冰川边缘,甚至在植被稀少的某些砂质海岸、湖岸和河岸,也都可形成风成地貌。我国风成地貌主要分布在西北、华北北部和东北西部的气候干旱少雨、风力强大而频繁的干旱区和半干旱区,西北内陆的巨大山间盆地或高原上的盆地内。世界各地风成地貌的分布都受气候控制,也称为干旱区(或干燥区)地貌。材料二:楼兰古国,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小国,位于罗布泊西部,处于西域的枢纽,王国的范围东起古阳关附近,西至尼雅古城,南至阿尔金山,北至哈密。在古代丝绸之路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现今只留下了一片废墟遗迹。罗布泊曾经是我国西北干旱地区最大的湖泊,湖面达12000平方公里,上个世纪初仍达500平方公里,当年楼兰人在罗布泊边筑造了10多万平方米的楼兰古城,但至1972年,却最终干涸。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曾经水丰鱼肥的罗布泊变成茫茫沙漠?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当年丝绸之路的要冲——楼兰古城变成了人迹罕至的沙漠戈壁?这一直是个科学之谜。材料三:库布其沙漠犹如一根弓弦横亘在黄河“几”字弯上,曾被称为“死亡之海”。经过多年治理,库布其沙漠植被覆盖度达53%。毛乌素沙地,30多年来,这里的人们治沙造林60多万亩,控制流沙面积100多万亩。将绿色向东推进了几十公里,右玉向西、灵武向东、延安向北毛乌素沙地1万多平方公里流沙止步生绿,80%水土不再流失茫茫荒漠变成一片绿洲。【课堂学习】1.通过图像资料,认识几种常见的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风蚀地貌:风积地貌:2.认识风蚀蘑菇景观,判断风蚀蘑菇是哪种类型的风蚀作用。为何是上部大下部小?3. 右图为沙丘等高线地形图,Q点与P点的相对高度大概是多少?A坡是什么坡?此地盛行风向主要是什么风?讨论沙丘在大风的搬运下是怎么移动的?4.你认为沙丘地貌都是在干旱或半干旱地区才有的吗?请区别沙丘、沙滩、沙洲地貌的不同。5.学习课本上P48探究题第1题。6.分析我国西北地区冬春季多风沙活动的原因。7.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楼兰古国的灭亡。8.我国沙漠及沙漠化土地面积较大,产生的危害也非常的大,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阅读课本P52,试着提出一些防治风沙的措施。【课后练习】读右图地貌景观示意图,回答1-3题。1.该类地貌景观常见于我国的 ( )A.海南岛 B.四川盆地C.华北平原 D.准噶尔盆地2.关于该类地貌景观所在地区的气候特征,叙述正确的是A.全年高温多雨 B.夏季高温多雨 ( )C.全年降水稀少 D.冬季寒冷干燥3.该类地貌景观由 作用形成 ( ) A.流水侵蚀 B.冰川侵蚀 C.风沙侵蚀 D. 海浪侵蚀敦煌风蚀地地貌具有“顶平、身陡”的特点,据此完成4、5题。4.下列不属于风蚀地貌的是( )A.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 B.“头大、身小“的风蚀蘑菇C.垄槽相间的雅丹地貌 D.风声鹤唳的“魔鬼城”5.该地貌形成“顶平、身陡”的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A.岩石坚硬,难以受到侵蚀影响B.“顶平”是流水侵蚀造成的,“身陡”是风力侵蚀造成的C.风沙沉积形成“顶平”特点D.应为风向不确定,导致四周均受侵蚀,形成“身陡”特点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因外力作用在成因上具有一定的联系。下图中各字母表示不同的主导外力作用类型,读图回答6-7题。6.(双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表示风力侵蚀作用B.b表示风力搬运作用C.c表示流水溶蚀作用D. d表示流水搬运作用7.(双选)在c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地理现象有( )A.沙尘暴 B.水土流失C. 泥石流 D.土地沙漠化2019年4月,中国地质工作者首次深入敦煌附近180千米处的无人区魔鬼城,对这一国内最大的雅丹地貌区域进行了全面考察。读右图,完成第8、9题。8.形成雅丹地貌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地壳上升运动 B.风力侵蚀作用C.流水堆积作用 D.冰川侵蚀作用9.下列地貌中属于雅丹地貌的是( )A.沙丘 B.风蚀沟槽C.沙垄 D.洪积扇下图为沙丘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0、11题。10.关于沙丘形成原因,正确的是( )A.泥沙在缓坡一侧被搬运,在陡坡一侧沉积B.泥沙在陡坡一侧被搬运,在缓坡一侧沉积C.泥沙在缓坡、陡坡均为搬运作用D.泥沙在缓坡、陡坡均为沉积作用11.下列关于该地沙丘特征的判断,正确的是( )A.风力越大,沙丘坡度越陡 B.缓坡砂粒小于陡坡C.缓坡一侧为迎风坡 D.该沙丘所在地主导风向是西北风读植被覆盖率、风速与输沙率的关系图,完成第12、13题。12.图中反映出( )A.同一植被条件下,输沙率与风速呈负相关B.同一风速条件下,输沙率与植被覆盖率呈负相关C.在植被覆盖率为10%~20%时,风速对输沙率的影响较小D.输沙率与植被覆盖率、风速的关系不明显13.由图可知,防治风沙活动的有效措施是( )A.合理利用水资源B.保护和恢复天然植被、植树种草C.设置沙障固沙D.小流域综合治理抛物线状沙丘是常年在单向风或近似单向风的作用下形成的一种风积地貌。沙角指向上风向,轮廓呈抛物线状。下图为巴丹吉林沙漠南缘某抛物线形沙丘示意图。据此完成14、15小题。14.图示地区的主导风向是( )A.东南风 B.西北风C.西南风 D.东北风15.该抛物线状沙丘中以堆积作用为主的部位是( )A.甲、乙 B.丙、丁 C.甲、丁 D.乙、丙1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黄土高原这么多的黄土是从哪里来的呢 科学家曾经提出多种假说,其中“风成说”得到了广泛支持,即认为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是风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材料二 刘东生被称为“黄土之父”。他在陕西洛川县黑木沟发现的黄土剖面,断面高120米,最上面是黄土,下面的土壤发红,而断面最下面的土壤含有大量鹅卵石。(1)下图是黄土高原的形成过程示意图。该地主要是 风(填风向), 沙漠、戈壁(主要由砾石构成)、黄土分别对应的图中字母是:A ,B,C 。 (2)在黄土高原地区,黄土颗粒的大小从西北到东南的水平变化规律是 。 (3)刘东生先生在陕西洛川发现的黄土剖面中存在鹅卵石,说明在形成黄土高原之前,此地最可能是( )A.荒漠 B.草原 C.森林 D.河流(4)由材料可知,黄土高原地区在地质历史时期的主导外力作用是 ,黄土高原上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的主导外力作用是 。 (5)陕西洛川县黑木沟发现的黄土剖面下面土壤发红,说明当时的环境特征是 环境。课后练习区答案:1.DCCAD 6.(AB)(BC) BBA 11.CBBBD16.(1)西北 戈壁 沙漠 黄土(2)从西北到东南,黄土颗粒越来越小(3)D(4)风力沉积作用 流水侵蚀作用(5)氧化(高温多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