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剪羊毛》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材分析:剪羊毛是一首澳大利亚流传颇广的民歌,它以生动诙谐的笔调,描绘了澳大利亚人民在羊毛丰收季节的劳动场景。旋律轻快、活泼,富有律动感,表现了丰收之际的喜悦心情,歌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剪羊毛”这一特定的劳动场景,富于想象,很有童趣。本课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以情景教学法为主线,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以整体方式去感知,注重了听觉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去大胆想像、创造。《剪羊毛》这首歌曲作为三年级的学唱歌曲,对学生来说难度比较大。一、歌曲处处都是附点八分节奏,而附点八分节奏在这一课中才要求学生认识并运用,学生才认识能演唱地好吗?对这点,我是从三年级上册就让学生认识并初步学会了附点八分节奏,在这节课中多次练习后学生掌握会比较快。二、歌曲高音到3,童声的音域在低音5到高音1、2,不用唱歌方法,学生根本唱不上高音3,需要用假声来唱,这就需要老师平时注意唱歌方法,不断提醒学生不要用嗓子唱,要用高位置、假声、轻松的来演唱歌曲,同时注意真假声混合,不能明显的让人听出中音区是真声,高音区是假声,对此我平时常用了多种方法让学生聆听、模仿、练习,学会唱歌方法。二、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歌曲, 准确掌握“附点八分音符”和复习“休止符”,用轻盈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2、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创编节奏,培养其创造力,尝试角色扮演,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3、通过学习歌曲,感受源于劳动的律动和音乐,感受劳动的快乐。三、教学重点: 以愉快而风趣地情绪演唱歌曲,体验劳动的快乐。感受附点节奏及休止符赋予歌曲欢快跳跃的情绪及其表现作用,能唱准确。四、教学难点: 准确把握好歌曲中附点节奏型和四分休止符的演唱。五、教学流程:一、《剪羊毛》伴奏进教室(有节奏、有律动、有感觉地走)× ×.×|× 0|二、新课1、导入:师:随着优美的舞步,我们来到了澳大利亚的牧场,牧场工人们要帮助小羊羔减去厚厚的羊毛,迎接夏天了。2、跟工人叔叔剪羊毛(固定节奏型):师:去之前老师送你一把剪刀。看,只要通过了这条节奏就可以去剪羊毛了。a. × ×.×|× 0|2、第一次:师:小朋友们剪得真棒!剪羊毛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剪得像工人叔叔一样整齐,需要学一点技术,你听。“咔恰咔” 引出 “咔 恰.恰 咔”师:可以再潇洒一点,把这个“恰.恰”甩出去甩漂亮第二次:师:剪得真好,现在我在剪之前加四个响指作准备师示范,学生做,变换方式做,说说哪拍剪得最带劲,在休止符出现的节拍手势可以打响指。音乐放两遍,第二遍学生表演。b. 简单的分声部合唱练习。1 3 5 0 (第一声部)师:你们试一试……继续,不要停,师慢慢加进第二声部3 1 31 31 31生唱熟后慢慢的加进第三声部55 33 55 33 5 3 5用咔 嚓 嚓 0 带入唱 (始终注意学生空拍是否做好)3、合作剪羊毛:第三次:师:真能干,一下子就学会剪羊毛的技术。我们来合作,我梳理羊毛,你们用“咔 恰.恰 咔”来剪。4、念着童谣剪羊毛(第一部分第一段)(1)添加歌词a. 师带读片段歌词(拍律动)第一遍师读片段:师:ppt我们合作得真默契,剪下的羊毛……(师轻柔地读片段歌词)第二遍生跟片段:师:白茫茫的羊毛太美了,我们一起用轻柔的声音来剪师:这几句都有什么共同点呢?(四分休止和附点)我们注意把附点前的这个字强调一下,空拍的地方读得短促一些。(强调弹舌的休止符)第三遍生跟片段:师:我给你们准备拍b.师带唱片段歌词及歌谱:羊毛很轻很白,像是天空中飘零下来的c.合作唱片段歌曲和歌谱第一遍师生接龙:师:我们用歌声合作,我用旋律梳理羊毛,你们用歌声剪第二遍歌声接龙:师:现在我要加上歌声来和你们合作第三遍生跟完整:师:请你们跟着我的歌声来剪,注意附点的地方(拍律动)d.师生接龙唱歌曲哪两句是一样的,师生不同句接唱。5、学唱第二段生跟唱歌词(师钢琴带)师:我们完整得演唱这一部分,歌唱洁白美丽的羊毛,注意用优美姿势(有问题再挑出来,不能破句,)第二遍可稍快(钢琴带)拍处抚摸它)强调句末休止符6、唱出感情。7、背唱学生分工合作剪不同部位,背唱加进动作。三、拓展欣赏四、听音乐出教室。我对学生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世界上的歌曲千千万万,数不清,老师永远也教不完,所以希望你们学会方法,自己独立去学会歌曲,那就可以把自己喜欢的歌曲都学会。”这句话同时也在激励我自己不断努力,寻求唱歌教学的有效方法,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轻松愉快的学会每一首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