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 分析与综合及其辩证关系 学案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2 分析与综合及其辩证关系 学案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简介

8.2分析与综合及其辩证关系
一学科核心素养
1科学精神:辩证把握分析与综合的关系。
2.公共参与:掌握分析与综合的方法,正确地进行分析与综合。
必备知识:
分析的含义;综合的含义;分析的必要性;分析的方法;
综合的方法;分析与综合的关系。
关键能力:
1.结合自己生活和学习的具体实际,找到存在的各个问题,并逐一分析原因,理解分析方法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2.在分析的基础上,找到各个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一个整体性的认识,理解综合方法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分析与综合的含义;分析与综合的辩证关系
难点:分析与综合的含义;分析与综合的辩证关系
三思维导图
四课前预习
1.综合:
(1)综合的含义:综合是一种把认识对象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各个层次和不同发展阶段,按照其固有的联系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起来进行考察的思维方法。
(2)必要性:要形成对事物整体的认识,必须把通过分析得到的对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各个层次,以及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若干阶段的认识,按照对象所固有的联系重新____________起来,这就需要运用____________方法。
(3)综合的具体方法:
不同的认识领域,有着不同的认识目的和综合范围。
①哲学中的综合,旨在把握____________的本质和事物发展的普遍____________。
②科学研究中的综合,是为了从整体上把握____________的性质和规律。
(4)综合法的优点和局限性:
①____________是综合方法的重要特征。综合方法的注意力主要放在各部分之间的____________上。
②但任何一次综合的结果都只是对认识对象____________的认识,只是对现实原型的近似描述。只有将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辩证地统一起来,才能全面而又深刻地把握认识对象。
2.怎样正确地进行辩证的分析和综合
(1)要准确地理解分析和综合的辩证关系,在对_______的认识指导下进行分析。
(2)分析和综合必须是______的和______的。
3.分析的含义:分析就是把认识对象分解为_________、各个要素、各个层次,或者把认识对象的复杂的发展过程分解为__________,分别加以认识的一种思维方法。
4.分析与综合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 分析与综合是____________却____________的两种思维方法。 分析是从事物整体走向部分的认识,综合是从事物部分走向整体的认识
联系 分析是综合的____________,综合是分析的____________。 分析为综合做____________,而综合的结果又____________人们继续对事物进行新的分析。 在辩证思维中,分析与综合是方向相反却相辅相成的____________的关系
5.分析的方法
(1)辩证唯物主义阐明了事物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有利于人们在实践中抓住__________,认清__________。这是最高层次、最具概括性的分析。
(2)分析方法的种类
①定性分析:定性分析是确定研究对象是否具有__________或某种成分的分析,主要解决“有没有”“是不是”的问题。
②定量分析:定量分析是确定研究对象在某个方面的量__________的分析。
③功能分析:功能分析是确定研究对象是否具有某些功能或具有哪些功能的分析,主要解决研究对象“__________”的问题。
④因果分析:因果分析是确定引起某一现象发生或变化原因的分析,主要解决研究对象“__________”的问题。
五自我检测
1.与此前的“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等传统基建不同的是,本次的“东数西算”是国家在算力水平发展层面的新基建。在优化算力资源空间布局,加快打造全国算力“一张网”,构筑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方面具有强大的新优势。这体现了( )
①以动态性、全面的观点把握新时代的发展规律
②分析与综合的对立统一是推动发展的内在动力
③辩证思维强调整体性,并非排斥局部的独立性
④正确地认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连续性与间断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二氧化碳是常见温室气体,我国科学家继去年在国际上首次在实验室实现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从头合成,近期研究发现,通过电催化结合生物合成的方式,将二氧化碳高效还原合成高浓度乙酸,进一步利用微生物合成葡萄糖和脂肪酸(如下图),该国突破为人工和半人工合成“粮食”提供了新技术。将二氧化碳人工转化为高附加值化合物,表明( )
A.发挥思维能动性可以建立二氧化碳和微生物的直接联系
B.科学家的创新活动依赖于自然科学领域的创新理论
C.在分析与综合的对立统一中认识得到不断发展
D.事物的矛盾运动源于量变与质变及其相互转化
3.2022年2月,“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通过构建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一体化的新型算力网络体系,将东部算力需求有序引导到西部,优化数据中心建设布局,促进东西部协同联动。 “东数西算”体现了( )
①辩证思维的整体性,能够科学地处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②辩证思维的动态性,拒绝承认矛盾运动中的相对静态性
③运用分析的思维方法,将注意力集中在问题的“点”上
④运用综合的思维方法,把各要素联结统一起来进行考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在大量社会调查和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国家制定了以家庭责任、国家支持和社会协同为主要篇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2022年1月6日,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抚养权变更纠纷案,发出了全国第一例《家庭教育令》,责令监护人多关注被监护人的生活状况。这说明( )
①社会历史在社会显著质变与无形量变的循环往复中不断前进
②分析与综合对立又统一,综合是分析的基础,分析是综合的先导
③分析为综合作准备,而综合的结果指导人们对事物进行新的分析
④我国法律的实施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维护公序良俗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操其要于上’,加强战略谋划和顶层设计,也要‘分其详于下’,把握工作着力点。”这一观点蕴含的哲理告诉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 )
①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
②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
③坚持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④着重把握主要矛盾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某市通过对外开放提升城市能级,落实“一核引领、全域联动”工作机制,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建设实现新突破,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市经济运行呈现稳中向好、进中提质发展态势,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材料体现了( )
①事物发展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②事物发展是渐进性和连续性的统一
③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④认识事物要坚持分析和综合相结合的思维方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从最初的冰糖葫芦,到最终的冰墩墩,北京冬奥会吉祥物的概念表达、角色造型、装饰纹样、说明文案和设计元素等经反复修改,把中华文化元素、现代国际风格、冰雪运动特征、主办城市特色有机融为一体,体现了追求卓越、引领时代,以及面向未来的无限可能。从推动认识发展的角度看( )
①要对一切事物采取科学的分析态度和方法
②认识的完成是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的过程
③提纯是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的关键环节
④扬弃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关键环节和根本动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下面为科学家研究某池塘生态圈的分析报告(节选)。
种群:池塘里所有的草鱼。
群落:池塘里所有的生物。
生态系统:整个池墙就属于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
包括池塘里所有的生物和池塘的无机环境。
这一研究运用的辩证思维方法的特点是( )
①运用了分析的方法将池塘生态圈分解为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等部分
②在综合基础上分析池塘生态圈中的矛盾的主次方面,从而认清事物性质
③注意力集中在问题的“点”上,力图把“点”认识透彻、精确
④注意力主要放在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上,是对现实原型的近似描述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综合”。原意来源于纺织技术。“综合”就是将几千根不同的经线通过“综丝’”把它们合井起来便于操作。因此。综合”是在头脑中把事物或对象的各个部分与属性联合为一个整体的思维方法。下列运用综合方法的有( )
①逐一对核酸检测结果进行筛选
②分别考查学生德智体方面的表现
③善于发现两事物之间的关联点
④疫情防控要协调好名部门关系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0.《列子 汤问》有《两小儿辩日》的寓言,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两小儿的认识( )
A.是以概念为基本单元的抽象思维
B.是在综合的基础上的正确分析
C.揭示了事物的内部联系
D.是通过感官感知认识对象
四课前预习
1.(1) 联结 统一
(2) 组合 综合
(3) 物质世界 规律 具体研究对象
(4) 整体性 联系 相对完整 分析 综合
2.(1)整体
(2) 客观 全面
3. 各个部分 若干阶段
4. 方向相反 相辅相成 基础 先导 准备 指导 对立统一
5.(1) 重点问题 事物性质
(2) 某种性质 “有多少” 有什么作用 为什么
五自我检测
1.B
2.C
3.B
4.D
5.B
6.B
7.B
8.A
9.D
10.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