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气压带和风带同步练习(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气压带和风带同步练习(解析版)

资源简介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3.2 气压带和风带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读“世界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时刻被切断的气压带是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
2.此时,南亚盛行
A.西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东北风
下图为“巽他海峡西行好望角的大洋航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60°E以东航线的选择,主要考虑的是( )
A.航程最短 B.风阻最小 C.逆水最短 D.岛礁最少
4.7月航线西段明显北移,主要是为了( )
A.避开南极冰山 B.减少西风带影响
C.远离热带风暴 D.便于沿途补给图
读“全球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局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5.图中的M气压带是指( )
A.赤道低气压带 B.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C.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D.副极地低气压带
6.下列关于图中M、N两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与季节(北半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M表示3月份、春季 B.N表示7月份、夏季
C.M表示12月份、夏季 D.N表示1月份、冬季
茶叶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农产品,随着时间推移,茶叶的产区出现了明显的扩张,下图为世界茶叶生产地理分布示意图。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关于主要茶叶产区分布说法正确的是( )
A.主要分布在山区高原 B.主要分布在草原环境
C.主要分布在发达地区 D.主体分布在热带地区
8.位于东非的肯尼亚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一茶叶出口大国,当地茶园不同月份采摘的茶叶品质差异很小,其自然原因最有可能是( )
A.光照充足 B.降水平均 C.气温年较差小 D.热量丰富
假定各个气压带的宽度为10个纬度。下图为某日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9.该日为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10.图中甲地(纬度50°)表层海水大规模运动的方向为
A.自西南向东北 B.自西向东
C.自东北向西南 D.自东向西
无风带是指无盛行风向,气流以垂直运动为主的地区。下图为“7月无风带分布示意图,箭头表示该地区7月盛行风向。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下列关于甲、乙两无风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都为晴朗天气 B.垂直运动方向不同 C.夏季向北移动 D.形成原因相同
12.关于该月丙、丁盛行风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丁盛行风能影响我国西南地区 B.丁盛行风成因主要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C.丙盛行风越过赤道形成东南信风 D.丙盛行风形成的直接原因是地转偏向力
巴伦支海风力资源十分丰富。下图示意巴伦支海及周边地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巴伦支海的主导风向是( )
A.西南风 B.西北风
C.东北风 D.东南风
14.巴伦支海冬季风力更强的原因是( )
A.洋流流经,增强风力 B.南北温差大,气压梯度大
C.海面封冻,摩擦力小 D.喇叭形开口,狭管效应
下图为北半球某日02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5.据图推断
A.北京风速大,风向偏东南 B.甲地可能出现强降水天气
C.极地气温低,气压值最高 D.热带太平洋洋面生成台风
16.依据气压分布,该日最接近
A.冬至 B.小满 C.夏至 D.立秋
下图为某位同学自绘的某半球高、中、低纬“三圈环流”模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7.下列表述与该图相符的是(  )
A.此图表示的是北半球“三圈环流”模式
B.Ⅰ纬度降水总体上多于Ⅲ纬度
C.Ⅱ纬度附近锋面和气旋活动频繁
D.Ⅳ纬度台风活动频繁
18.下列关于气压带与风带的表述,错误的是(  )
A.Ⅰ气压带与a风带交替影响的地区,气候一年中分为干湿两季
B.Ⅳ气压带与c风带交替影响的地区,气候一年中分为干湿两季
C.Ⅲ气压带与b风带交替影响的地区,在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
D.终年受Ⅲ气压带控制的地区一般为热带沙漠气候
读三圈环流图,回答下列各题。
19.空气上升或流向较高纬度,水汽易遇冷凝结产生降水。图中降水较多的气压带和风带有
A.abe B.bcd C.ade D.cde
20.正确反应c气压带两侧大气运动的是
A. B. C. D.
下图为世界某岛屿(甲)及附近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控制甲岛屿的气压中心属于( )
A.西伯利亚高压延伸部分 B.夏威夷高压的延伸部分
C.极地高气压带的一部分 D.副极地低气压带一部分
22.图示时期,甲岛屿降水较多,其降水类型主要为( )
A.台风雨 B.地形雨
C.对流雨 D.锋面雨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3.关于甲、乙无风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气流垂直运动不同 B.天气状况基本相同
C.形成原因相同 D.气候特征相同
24.关于丙、丁两地盛行风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丁地盛行风可能影响到我国西南地区
B.丙地盛行风越过赤道,会形成东南信风
C.在丁地盛行风的作用下,洋流自东向西流
D.丙、丁两地盛行风都是受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形成的
位于广东清远市的南岗千年瑶寨,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瑶寨,鼎盛时有民居700多幢、1000多户、7000多人,现有几十户,百多人居住。现保留有368幢明清时期的古宅及寨门、寨墙、石板道等,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已成为国家AAAA级景区。据史料记载,南岗瑶族的祖先一千多年前从洞庭湖以北迁来。图为南岗千年瑶寨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25.为适应当地环境,推测大部分古宅的大门朝向为( )
A.西南 B.东南 C.东北 D.西北
26.不属于瑶寨先民迁寨于该地形部位的主要原因是( )
A.防止山洪 B.易守难攻 C.寒潮少见 D.耕地众多
27.南岗千年瑶寨能较为完好的保留至今的原因不包括( )
A.远离都市 B.交通闭塞 C.政策保护 D.丰衣足食
下图为北半球大陆西岸甲、乙、丙三地大气环流年内控制时长分配示意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28.甲地气候类型为(  )
A.热带草原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
29.下列关于乙、丙两地自然景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乙地冬季常有较厚积雪 B.乙地夏季高温降水稀少
C.丙地有大片热带雨林分布 D.丙地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
下图中甲、乙、丙分别为某月份三个不同大气活动中心,且乙活动中心达到一年中势力最强盛值。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0.图示月份我国华北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
A.高温少雨 B.温和多雨 C.高温多雨 D.寒冷干燥
31.图示月份图中①②③三处的主导风向分别是(  )
A.①西北风 ②东北风 ③东北风 B.①东南风 ②西南风 ③东南风
C.①东南风 ②西南风 ③东北风 D.①西北风 ②东北风 ③东南风
二、综合题
32.读“某区域某季节气压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示表示的是_______(7月或1月)的气压分布图,此时,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向_______方向移动。
(2)此时,亚欧大陆上形成的气压中心名称_______。
(3)假设下垫面性质均一,该大气活动中心所在纬度受_______(气压带或风带)控制,该气压带或风带控制下天气特点_______;
(4)此时B处吹_______风,其成因_______;受其影响B处此时气候特征是_______。
(5)大约半年后,大陆上形成_______气压中心,该气压中心切断的气压带是_______。
33.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同学们可以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推测气候的形成与特征;而气候又是影响自然带分布的最重要因素。
(1)“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与“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之间的对应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________性。
(2)在“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中,甲地位于________(风带)。请在图上相应的位置用箭头画出该风带的风向________。
(3)从“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上可以看出,C地在________和________的交替控制下形成地中海气候,与之对应的自然带④是________带。
(4)在“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中,自然带①②③④的变化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中的________地带分异规律,这种分异是以________为基础的。自然带⑤⑥⑦⑧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中的________分异规律,这种分异是以________为基础的。
34.读亚洲地区1月、7月季风环流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甲图为___月,简述图中大陆上高压中心的形成原因。
(2)乙图中低压中心切断了____(填气压带或风带名称)。
(3)简述乙图中西南季风的形成原因,并分析其对所经地区气候产生的影响。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A
本题考查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1.由于海陆分布的影响,实际的气压带并不完全呈带状分布,而在海洋和大陆分别随季节变化形成高、低气压中心,并引起冬、夏季风向的变化。七月份,北半球为夏季,陆地升温快,气温高,形成低压,从图中可以看出亚欧大陆形成印度低压,切断副热带高气压带。故选B。
2.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气压带和风带向北移动,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进入北半球,向右偏转为西南为,影响南亚地区,故南亚盛行西南风。故选A。
3.A
4.B
3.
读图可知,60°E以东无论1月还是7月航线都基本不变,因此该航线对风阻和逆水等因素不是主要考虑因素,B、C错误;从图文信息不能看出该航线岛礁的多少,D错误;由题干信息可知,海上航行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充分考虑气象、海况条件和岛礁等因素,尽可能沿地球表面大圆航线,因为大圆劣弧球面距离最短,A正确;故选A。
4.
读图可知,该航线西段纬度较低,南极冰山难以到达,A错误;7月太阳直射点北移,西风带北移,此时该段航线受西风带影响大,航线北移可以减小西风带影响,降低风阻,B正确;航线北移,纬度更低,受热带风暴影响更大,C错误;航线北移,并没有明显靠近陆地航线,不利于沿途补给,D错误;故选B。
全球6个风带是信风带(北半球——东北信风带、南半球——东南信风带,位于赤道低气压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西风带(北半球——西南风带、南半球——西北风带,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与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极地东风带(北半球——东北风带、南半球——东南风带,位于副极地低气压带与极地高气压带之间)。
5.B
6.B
5.
由盛行风向以及纬度信息可知,M为副热带高气压带,由风向右偏可知位于北半球,B正确,ACD错。故选B。
6.
据图判定M气压带为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位于30°N以南,表明气压带风带南移,说明此时为北半球冬季。N气压带位于赤道附近,为赤道低气压带,位于赤道以北,表明气压带风带北移,说明此时为北半球夏季,B正确,ACD错。故选B。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总结如下图:
7.A
8.C
本题以区域图为材料设置试题,主要涉及了农业生产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7.
图中茶叶产区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东南亚、东非、南非、巴西东南部,这些区域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A对;主体分布在亚洲地区,B错、D错;这些区域绝大部分为发展中国家,C错。
8.
东非的气候类型以热带草原气候为主,有明显的干湿季,A、B错;材料显示不同月份茶叶品质差别小,所以考虑不同季节的热量差异小,C对、D错。
适宜茶树生长的自然条件:(1)热带、亚热带多云雾的地区(2)地形:排水良好的山地、丘陵(3)土壤:酸性土壤
9.D
10.B
9.根据经度的分布规律可知,顺时针方向为东经经度增大的方向,说明地球顺时针方向转动,因此所在半球为南半球,由图中可知,赤道附近的气压带为赤道低气压带,此时所在位置位于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此时应该为冬至日,故选D项。
10.读图分析可知,甲地所在纬度为南纬50°,处在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受盛行西风的影响,海水自西向东形成西风漂流,故选B项。
11.B
12.A
本题以7月无风带分布示意图为材料,涉及气压带风带的的成因和影响等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1.
由图可知,甲为赤道无风带,甲地盛行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乙为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天气,故B正确,A不符合题意。当乙地夏季时,即为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甲、乙两无风带向南移动,C错误。甲无风带的成因是近地面温度高,气流上升,故形成原因是热力作用。乙无风带的成因是乙地上空的不断堆积下沉,故形成原因是动力作用。D错误。故选B。
12.
由图可知,丁盛行风为西南季风,该季风能影响我国西南地区,A正确,西南季风的成因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B错误。丙为东北信风,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右偏转形成西北风,C错误。该盛行风的直接成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D错误。
全球分为7个气压带和6个风带,其中气压带控制下大气多垂直运动,形成无风带。
赤道低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天气
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对北半球而言,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13.C
14.B
13.
读图分析,巴伦支海位于北极圈以内,终年受极地东风带控制,风向为东北风。故选C。
14.
影响风力大小的最主要因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冬季太阳辐射南北差异大,南北温差大,水平气压梯度力更大,因此冬季风力更强,B正确;洋流对风力的影响不大,A错误;海面封冻,摩擦力小,有利于增大风力,但不是最主要的原因,C错误;喇叭形开口,狭管效应,对风力的影响冬夏季节一样,D错误。故选B。
影响风力大小的因素:
①气压梯度力的大小:温差大/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
②同风源地的距离:靠近高压/低压,风力大;
③下垫面摩擦力的大小:海面/冰雪摩擦力小,地表植被稀疏,地势和缓等情况下风力大;
④地形:高大地形对气流的阻挡作用、狭管效应、下降风等。
15.B
16.A
15.据图可知,此时北京等压线较稀疏,风速小,且风向为西北风,A错误;据等压数值的递变可知甲地为一低压中心,盛行上升气流,可能出现强降水天气,B正确;据等压线数值的递变可判断气压高值区出现在蒙古境内,C错误;台风中心气压值一般在950hPa以下,据图可知,180°经线经过太平洋,该处低纬度热带洋面没有形成台风,D错误。故选B。
16.7.据图可知,90°E附近形成高压中心,即亚洲高压强盛,北太平洋面为低压中心,即阿留申低压,可判断为北半球冬季,故选A。
本题组主要考查等压线图的判读和大气活动中心。在同一幅等压线图中,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大,等压线越稀疏的地方,风速越小。夏季亚欧大陆形成印度低压,太平洋形成夏威夷高压,冬季亚欧大陆形成亚洲高压,太平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压。根据大气活动中心可判断季节。
17.C
18.A
考查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考查气压带与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7.根据图示风向的偏转方向为向左偏转,可知此图表示的是南半球环流模式图,故A项错误;I纬度和Ⅲ纬度均盛行下沉气流,故降水量偏少,B项错误;II纬度处于副极地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且冷暖气流相遇形成锋面天气,故C项正确;IV纬度位于赤道附近,无地转偏向力,无台风形成,故D项错误。故选C。
18.I气压带为极地高气压带,a风带为极低东风带,交替影响的地区,降水稀少,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Ⅳ气压带与c风带交替影响的地区,气候一年中分为干湿两季,B表述正确;Ⅲ气压带与b风带交替影响的地区,在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C表述正确;终年受Ⅲ气压带控制下的地区一般为热带沙漠气候,D表述正确。故选A。
19.C
20.D
19.a为赤道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降水较多。d为盛行西风带,由低纬吹向高纬,降水较多。e为副极地低气压带,冷暖气流在此交汇上升,降水较多。故ade降水较多,选择C。
20.读图可知,图中C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其北侧为北半球盛行西风风向为西南,南侧为东北信风带,风向东北,D正确。
21.D
22.D
21.
由经纬度、等压线和槽线等信息判断,甲岛屿属于阿留申群岛,此时正值阿留申低压控制时期。阿留申低压为副极地低气压带被陆地冷高压切断后保留在海洋的低压中心,D正确。故选D。
22.
读图可知,此时甲岛屿为一低压槽线贯穿,低压槽线附近易出现冷暖气流交汇而发育形成锋面系统,给甲岛带来丰富降水,D正确;甲岛纬度较高,不易受台风影响,A错误;甲岛气温较低,对流较弱,不易形成对流雨,C错误;从图中无法获取甲岛的地形信息,不能判断是否多地形雨,B错误。故选D。
锋面气旋的判读方法(以北半球为例)
(1)抓住锋面气旋的图形特征:在天气形势图中,低压控制区域出现锋面活动,且锋面多由低压中心沿等压线弯曲度最大的区域(低压槽)向外伸展,如上图所示。
(2)抓住锋面气旋的活动地域:主要活动在中高纬度,更多见于温带地区,以大陆东岸最为常见。
(3)根据位置巧判锋面的类型:锋面气旋中的两个锋面,位置偏左的一定是冷锋(如图中的M锋),位置偏右的一定是暖锋(如图中的N锋)。
(4)根据半球巧判锋面的移动:位于北半球锋面气旋中锋面总是按逆时针方向向右前方移动;位于南半球锋面气旋中的锋面总是按顺时针方向向左前方移动。即其移动方向与气旋的旋转方向一致。
(5)锋面气旋的天气特点:由图中可知,气旋的前方由暖锋N控制,故在锋前③处附近出现宽阔的暖锋云系并伴随连续性降水天气;气旋的后方为冷锋M控制,故在锋后①处附近出现比较狭窄的冷锋云系和降水天气。
23.A
24.A
23.
乙地处副热带,终年盛行下沉气流,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天气晴朗;甲地处赤道附近,终年盛行上升气流,为赤道低气压带,多阴雨天气;两地气流垂直运动不同、天气状况不同、形成原因不同,气候特征不同。选A正确。
24.
丁地此时盛行西南季风,会影响到我国西南地区,A正确;丙地的东北信风当它越过赤道时,受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影响会形成西北风,B错;在丁地盛行风是西南风的作用下,洋流自西向东流,C错;丙地盛行风不是受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形成的,丁地西南季风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形成的,D错。选A正确。
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区,气流以辐合上升为主,风速微弱,形成赤道无风带。
副热带高压带控制区域上空气流下沉,多晴朗天气;近地面层和低空中,大气的平流运动极其微弱。即形成副热带无风带。
南亚夏季盛行的西南风是由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越过赤道后,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形成的,即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形成的季风。
25.B
26.D
27.D
25.
广东省冬季盛行西北风,瑶寨所处地区海拔较高,冬季气温较低,为减轻冬季风的影响,大门应朝向东南。图中东南地势较低,大门朝东南开便于人们出行。选B。
26.
图中瑶寨位于海拔800米-850米的山坡上,因此耕地面积有限,D错误。图中瑶寨位于山地东南坡,其东南侧为河谷,瑶寨位于河谷旁边的高地上,可以防止山洪;同时易守难攻;其西北侧有山地阻挡冬季西北寒冷气流,因此寒潮少见,A、B、C正确。本题要求选择“不属于”的原因,故选D。
27.
远离都市、交通闭塞使南岗千年瑶寨受现代文明冲击小;政策保护有利于古建筑的保存,A、B、C有利于古寨的保护;丰衣足食体现的是生活水平,与古寨的保护无关。故选D。
第二、三小题注意题干要求选择“不属于”、“不包括”的选项。
28.B
29.B
考查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28.甲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信风带控制,应为热带沙漠气候,B正确;热带草原气候受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控制形成,A错误;地中海气候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C错误;亚热带季风气候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冬夏季风的气候,D错误。故选B。
29.乙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是地中海气候,属亚热带气候,冬季积雪较少,A错;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少雨,B正确;丙地常年受西风带的影响,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没有热带雨林分布,C错误;丙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小,D错误。故选B。
30.C
31.B
30.
从图中甲、乙气压中心的分布可知,甲是印度低压,乙是夏威夷高压;当夏威夷高压达到一年中最强盛时,亚欧大陆升温快,形成低压,把副热带高气压截断,海上形成高压中心,所以此时最可能为7月,华北地区受夏季风控制,高温多雨。故选C。
31.
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①位于东亚,②位于南亚,7月份,东亚盛行东南风,南亚盛行西南风;③位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7月份澳大利亚大陆降温快,形成高压,风从澳大利亚大陆吹向海洋,偏转形成东南风。故选B。
7月份季风环流示意图
32. 7月 北 亚洲低压(或印度低压) 副热带高气压带 高温少雨 西南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高温多雨 亚洲高压(或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副极地低气压带
本题旨在考查亚洲的季风环流、考查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详解】
(1)据图可知,亚洲地区为低压,说明正值北半球的夏季,时间是7月份。全球的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
(2)夏季,亚欧大陆上的低压中心在印度,气压中心名称是亚洲低压(或印度低压)。
(3)假设下垫面性质均一,不考虑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该地区应该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受其影响,不易产生降水天气,会出现高温多雨的特征。
(4)B地位于印度半岛,夏季盛行西南风;形成原因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西南季风带来大量的降水,导致该地区高温多雨的天气。
(5)大约半年后,正值北半球的冬季,陆地降温较快,形成高压。A地位于东亚地区,受高气压的影响,A处的气候特点是寒冷干燥。陆地上的高气压把气压中心切断的气压带是副极地低气压带。
33. 整体 盛行西风带(中纬西风带) 西南风 副热带高气压带 盛行西风带(甲) 地中海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赤道向两极(纬度) 热量 沿海向内陆(经度) 水分
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整体性及差异性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气候与气压带及风带之间的关系掌握情况,总体难度不大。
【详解】
(1)读图可知,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形成有很大影响,而气候类型影响到水热状况,进而影响自然带的分布,体现了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图中甲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为西风带,北半球西风带风向为西南风。
(2)读图可知,C位于北纬30°-40°大陆西岸,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3)读图可知,自然带①②③④是随着纬度变化,热量条件变差,进而影响自然带变化,是以热量条件为基础的纬度地带性,而⑤⑥⑦⑧是随着离海距离变化,降水发生相应变化,体现了以水分条件为基础的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34.(1)1 形成原因: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冬季陆地温度低,气流下沉,导致气压比周边地区高,在近地面形成高压中心。
(2)副热带高气压带
(3)原因:夏季,太阳直射点北移,气压带、风带随之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转以后形成西南季风。影响:西南季风从低纬度海区吹向陆地,具有湿热的特点,受其影响,此季节这些地区气候呈现降水多、气温高的特点;西南季风不稳定,有强有弱,易造成旱涝灾害。
本题考查季风环流的成因及对气候的影响。
【详解】
(1)甲图显示此时亚欧大陆被强大的高压控制,且东亚吹西北季风,南亚吹东北季风,可知,此时为冬季,即为1月。亚欧大陆为世界上最大的大陆,太平洋为世界最大的大洋,所以二者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非常显著,冬季陆地降温快,温度低,气流受冷收缩下沉,导致气压比周边地区高,在近地面形成高压中心。
(2)由上题分析可知,乙图为7月季风环流示意图,7月,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图中的低压中心切断了向北移动的副热带高气压带。
(3)南亚地区的夏季西南季风是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形成的,具体表述为:夏季,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北移;此时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移,越过赤道后,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转以后便形成西南季风。西南季风对所经地区气候产生的影响为:西南季风来自低纬度海区,所以其特点为湿热,受其影响,南亚地区显示出高温多雨的气候特征;西南季风具有不稳定,若某年较强,容易带来涝灾,若某年较弱,容易带来旱灾。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