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1张PPT)1《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导读1.单元学习目标人文主题乡土中国了解中国乡土社会的特点,增进对农村传统文化和社会结构的理解,思考中国乡土文化的现代意义和历史局限。2.语文素养(1)探索社科类书籍的阅读门径,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2)把握论著中的关键术语、重要观点和价值取向,了解和考察其学术价值。(3)深入研读作品,探究作品的语言特点和论述逻辑,提升阅读和表达能力。《乡土中国》目录1、乡土本色2、文字下乡3、再论文字下乡4、差序格局5、系维着私人的道德6、家族7、男女有别8、礼治秩序9、无讼10、无为政治11、长老统治12、血缘和地缘13、名实的分离14、欲望到需要作者简介费孝通(1910—2005),江苏吴江人,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获得清华大学社会人类学硕士学位,后进入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师从世界人类学大师马林诺夫斯基。他在导师指导下完成了博士论文《江村经济》,被誉为“人类学实地调查和理论工作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成为国际人类学届的经典之作,也是中国人类学的奠基之作。归国后任教于西南联大、云南大学、清华大学。作为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费孝通学术研究的前后两段,主要集中在 20 世纪30年代中期到40年代末。前段,以农村实地考察为主,主要著述有《花篮瑶社会组织》(1936 年,与前妻王同惠合著)、《江村经济》(1939 年)、《禄村农田》(1943 年)等;后段,转向社会结构分析,主要著述有《生育制度》(1947 年)、《乡土重建》(1948 年)、《乡土中国》(1948 年)等。1935年费孝通和新婚妻子王同惠应前往广西大瑶山考察。两人在旅途之中和向导失散。费孝通因误入当地瑶族猎户设置的捕兽陷阱,身受重伤,为了挽救丈夫,怀有身孕的王同惠只身前往身外求援,然而,更大的悲剧发生了,王同惠不幸坠深渊身亡。作品介绍《乡土中国》来源于作者20世纪40年代后期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所讲的“乡村社会学”一课的内容,当时作者应《世纪评论》之约分期连载14篇文章,《乡土中国》由这些内容、文章辑录而成。书中尝试回答“作为中国基层社会的乡土社会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社会”这个问题。在论述这个问题时还参照了一个“他者”,即西方社会。为什么读《乡土中国》读懂过去观照现在探索未来中国人为什么这么喜欢种菜?“中国人现在种菜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中国,在世界各地只要有中国人,在他家里终会发现一些种植出来的绿色植物,如果有条件还会开垦出来一片土地,自己种菜吃。……我们中国人种菜似乎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只要给一把锄头一包种子总能种出一片菜地出来。” (搜狐新闻) 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虽则似乎带着几分藐视的意味,但这个土字却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最近我遇到一位从内蒙古旅行回来的美国朋友,他很奇怪地问我:你们中原去的人,到了这最适宜于放牧的草原上,依旧锄地播种,一家家划着小小的一方地,种植起来;真像是向土里一钻,看不到其他利用这片地的方法了。……从土里长出过光荣的历史,自然也会受到土的束缚,现在很有些飞不上天的样子。——《乡土中国·乡土本色》第二段如何解释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春运?中国人以土为生,安土重迁。为什么我们那么重视籍贯?籍贯(又名祖居地、原籍)是指祖父及以上父系祖先的长久居住地或出生地。籍贯原则上一般从父,个别特殊情况从母。参照公安部公通字[1995]91号文件,公民的籍贯应为本人出生时祖父的居住地(户口所在地);公民登记籍贯后,祖父又迁移户口的,该公民的籍贯不再随之更改。我们的籍贯是取自我们的父亲的,并不是根据自己所生或所住的地方,而是和姓一般继承的,那是“血缘”,所以我们可以说籍贯只是“血缘的空间投影”。——《乡土中国 血缘与地缘》《乡土中国》的价值很少有那部学术著作像费孝通教授的《乡土中国》那样,在五六万字的规模下容纳了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概念。这是一部值得反复研读的著作。——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刘世定淑敏《乡土中国》以调查和科学论证为主,但写得很有文采,充满人文关怀。文中渗透着对历史学、哲学、政治学、人类学等相关学科的深刻认识和精辟见解,是“杂”而化之。能做到科学、严谨而又好读,这种文体风格背后,需要多学科整合的开阔视野,也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是学术论著的一种境界。从语文的角度看,也是一部可圈可点的美文和范文。……《乡土中国》其实未必那样遥远。读完了,也许就从中学到了如何阅读社科论著,如何分析思考社会现象,如何做一个有头脑、有见识、有担当的青年。——温儒敏《<乡土中国>导读》第一,阅读《乡土中国》,可以具体、全面地了解中国乡土社会的现实。其二,阅读《乡土中国》可以更为具体、深入地理解中国乡土社会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精神其三,阅读《乡土中国》,可以发展思辨能力,提升 思维品质其四,阅读《乡土中国》,可获得美学与艺术的熏陶。其五,阅读《乡土中国》,可以获得语言方面的营养,得到语言素养的修炼。读《乡土中国》的意义怎样才能更好地读懂学术著作 不同的书,有不同的内容和形式,可以有不同的读法;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阅读经历和阅读经验,即使阅读同一本书,也可能会有不同的读法。第一步是浏览。阅读封面、版权页、作者简介记住本书的作者与书名;阅读目录、前言、后记、内容摘要,大致了解本书的主要内容;对全书进行一目十行的扫描式阅读,大致了解本书的基本结构;跳读部分章节或段落了解本书的内容体系用5~10个关键词语概括本书的内容。怎样读《乡土中国》第二步是略读。快速地通读全书,圈出各篇的核心概念,勾画出各篇的主要观点;结合原文,对文章的核心概念作出解释;结合原文理解文中的主要观点的含义;用自己的语言撰写全书梗概或提要,可以尝试用500字概括全书的主要内容。第三步是精读。最重要的“任务”是细读原文,咬文嚼字,一边阅读一边批注,并对自己不懂的词句做标记;能够默写原文中所提出的核心概念,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解释;能够结合原文理解重要观点的含义;能够分析文章的基本结构,理清原文的思路和脉络: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撰写读书笔记与作品评价。第四步是研读。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口头、书面形式或其他媒介与他人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检索作者信息、作品背景、相关评价等资料,阅读与本书相关的资料,梳理整本书的结构体系,把握整本书的价值取向;联系个人经验,深入理解作品,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深人研究;开展社会调查,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或专题进行深入研究。第五步是重读。卡尔维诺说过,经典是“正在重读”而不是“正在读”的那一类书。“重读”不是再读一遍,而是一遍又一遍地反复阅读,甚至是终身的阅读。 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结合高考要求根据自己的兴趣,围绕一些重点问题,反复研读原著;拓展阅读,深人研读同一作家以及其他作家的相关作品;尝试撰写小论文或其他形式的作品,表达自己对相关问题的独特见解。要而言之因为《乡土中国》是由14篇文章构成的“论文集”,具有很强的学术性,但又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具有严密体系的学术专著,所以我们首先要读懂每一篇文章。自然,对每一篇文章的阅读,也可以从浏览到略读到精读再到研读,只有这样,经过反复地阅读,才可能真正理解每一篇文章的丰富意蕴。当然,从“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角度来看读懂《乡十中国》的每一篇文章,还不算完成了“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全部任务,更重要的是要在理解每一篇文章之后,对“整本书”进行深人的“研讨”。这里的“研讨”就是要结合现实生活,结合中国文化传统,全面、深刻地理解本书的主要观点,梳理本书的内容体系和逻辑结构,并且用这本书的科学理论来理解中国文化。2.完成《乡土本色》导学案上的问题预习《乡土中国》乡土中国第一章1.学习目标学会在阅读中提炼自然段的中心句;学习用思维导图梳理文章结构;能够运用文中的观点分析乡土社会现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