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水循环导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1水循环导学案

资源简介

3.1 水循环 导学案
【预习案】
一、自主学习目标
1.了解自然界的水循环时刻都在进行。
2.掌握三种水循环的过程和类型。
3.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和对人类的影响。
二、自主学习要点及检测
请同学们自主学习课本第49-52页,完成下列问题。
(一)水循环的过程和类型
1.自然界的水循环时刻都在进行着。根据发生的空间范围,水循环可分为 、 和 。
2.海陆间循环
(1)定义:海陆间循环是指发生在 与 之间的水循环。
(2)环节:海洋表面的水经过 变成水汽。水汽上升到空中,被 输送到大陆上空,部分在适当条件下凝结形成 。降落到地面的水,一部分在地面流动形成 ;一部分渗入地下,形成 。两者经过江河汇集,最后又返回到海洋中。这种海陆间的循环又称为 。通过 、 和 传播
(3)意义:通过海陆间循环运动, 的水得到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3.陆地内循环
(1)环节:陆地内循环就是 的水,一部分或全部通过地面、水面 和植物 ,形成水汽。被气流带到 上空,冷却凝结形成降水,仍降落在 上。
(2)意义:陆地内循环运动对 的更新也有一定作用。
4.海上内循环
海上内循环就是 的水蒸发形成水汽,进入大气后在 上空凝结,形成降水,又降到 。
5.结合教材3.2“水循环示意”,完成下列问题。
(1)水循环各环节名称: A表示 ,B表示 ,C表示 ,D表示 ,E表示 ,F表示 ,G表示 ,H表示 。
(2)按顺序写出三种水循环类型的构成环节(填字母)
海陆间循环 ,陆地内循环 ,海上内循环
(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对水资源的意义
水循环把 、 、 和 有机联系起来,使地球上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从而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在一定时期内,全球的 、 和 不会增多,也不会减少。
2.对物质迁移的意义
降水和地表径流不断塑造 ,地表径流源源不断的向海洋输送大量的 、 和无 ,水循环成为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3.对能量转换的意义
水循环对到达地表的 能量 、 和 的作用,缓解了不同纬度地区 的矛盾。
4.对其他地理环境的意义
水循环还影响着 ,对全球地理环境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5.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不同水体以不同的周期自然更新,因此在一定的 与 范围内,水资源是有限的。如果人类用水过多超过了水体 的速度,或者水资源遭受 ,就会导致 。
三、自主学习疑惑
亲爱的同学,请把你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惑记录在这里,上课时和同学们一起来突破这些学习难点哦。
【探究案】
一、课堂探究学习目标
1. 形成主动参与式学习的习惯,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增加学习兴趣和学生参与度.
二、新课学习与探究
(一)阅读教材“活动”——认识砂田影响的水循环环节
1.分析砂田覆盖层对水的下渗的影响?
2.读图比较砂田和裸田蒸发量的差异,说明沙田覆盖层对蒸发的影响?
3.说明砂田覆盖层对蒸发的影响,如图比较4月末砂田和裸田土壤含水量,归纳砂田影响的水循环环节及其作用。
(二)阅读教材“自学窗”—塞纳河的水是从哪里来的?
法国水文学与水文学家佩罗通过三年的实地观测,计算出塞纳河流域的降水量并估算出河流径流量,他发现塞纳河流域的年降水量是年径流量的6倍。根据水循环的过程和类型,请你说出:塞纳河流域年降水量中,其余相当于年径流量的5倍的水“跑”到哪里去了?
【拓展延伸】 海绵城市
材料一 2012年4月,在《2012低碳城市与区域发展科技论坛》中,"海绵城市"概念首次提出;2013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的讲话中强调:"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存积、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到2020年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2015年4月2日,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名单正式公布。根据地区得分,排名在前16位的城市分别是(按行政区划序列排列):迁安、白城、镇江、嘉兴、池州、厦门、萍乡、济南、鹤壁、武汉、常德、南宁、重庆、遂宁、贵安新区和西咸新区。
材料二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通过阅读材料,请你说出:建设“海绵城市”,影响的水循环环节及其作用。
海绵城市建设,利用河流拦河坝、湖泊、湿地公园等,增加城市地表蓄水能力;利用树木、草坪、路面、小区建设滞水、增加下渗,补充地下水;利用地下蓄水池等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最大限度地积存、渗透和净化。
海绵城市建设,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实现雨水资源化和生态环境保护。
三、课堂检测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中直线上画出箭头,表示水循环路径。
(2)李白诗云“黄河之水天上来”,从水循环角度理解“天上来”应为: 环节;陶渊明发问:“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从水循环角度解释,它可通过 进行水汽输送,实现“西归”。
(3)水循环的原动力是 。
(4)在此水循环各环节中,人类可以直接影响的环节是 。
(5)补画图中缺少的两个水循环重要类型,并注明名称。其中水量最大的水循环是 。
(6)有同学问:“既然地球上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水资源应该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为什么会有水资源的短缺呢?”根据所学的水循环知识,你能解答他的疑问么?
四、课堂小结
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检测:
(一)水循环的过程和类型
1.海陆间循环 陆地内循环 海上内循环
2.(1)海洋 陆地 (2)蒸发 气流 降水 地表径流 地下径流 大循环 (3)陆地上
3.(1)陆地上 蒸发 蒸腾 陆地 陆地 (2)水资源
4. 海面上 海洋 海面
5.(1) 蒸发 海洋降水 水汽输送 陆地降水 地表径流 蒸腾 地下径流 下渗 (2)ACDEHG FID AB
(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 大气圈 水圈 岩石圈 生物圈 海洋水 陆地水 大气水
2. 地表形态 泥沙 有机物 无机盐类
3. 太阳辐射 吸收 转化 传输 热量收支不平衡 4.全球的气候和生态
5.空间 时间 更新 污染 水资源的短缺
课堂探究:
(一)1.增加大气降水下渗和夜晚水分凝结下渗。 2.减少地面水分蒸发。 3. 砂田通过影响地表径流,使少量大气降水下渗为地下水;增加夜晚水分凝结下渗,减少地面水分蒸发等作用,使土壤含水量增加。
(二) 塞纳河流域年降水量中,其余相当于年径流量的5倍的水转化为:一部分通过地面水面蒸发和植物蒸腾、大气降水,形成陆地内循环;一部分被植物吸收;一部分下渗成为地下径流,地下径流中又有一小部分返回到海洋。
拓展延伸:
课堂检测:
(1)略 (2)大气降水 大气环流 (3) 太阳辐射能 (4)地表径流 (5) 海上内循环 (6)水循环使地球上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在一定时期内,全球的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不会增多,也不会减少。不同水体以不同的周期自然更新,因此在一定的空间与时间范围内,水资源是有限的。如果人类用水过多超过了水体更新的速度,或者水资源遭受污染,就会导致水资源的短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