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4 地球的圈层结构导学案【预习案】一、自主学习目标1.了解地震波的特征及其在划分地球内部圈层方面的应用。2.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圈层特点。3.理解地球外部圈层的组成及意义。二、自主学习要点及检测请同学们自主学习课本第21-24页,完成下列问题。(一)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1.地震波(1)分类:图中A表示 ,B表示 。(2)特性:A波:传播速度 ,只能通过 传播B波:传播速度 ,可以通过 、 和 传播(3)波速变化①在地下平均33千米C处(指大陆部分)传播速度都 。②在地下2 900千米D处:A波 ,B波传播速度 。2.圈层划分(1)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 的变化。(2)界面:图中C为 ,D为 。(3)圈层:由内向外E+F为 ,G为 ,H为 。(4)岩石圈:包括地壳和 (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二)地球的外部圈层1.大气圈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主要成分是氮和氧,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2.水圈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3.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它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三、自主学习疑惑亲爱的同学,请把你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惑记录在这里,上课时和同学们一起来突破这些学习难点哦。【探究案】一、课堂探究学习目标1. 形成主动参与式学习的习惯,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 增加学习兴趣和学生参与度.二、新课学习与探究(一)在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附近,地震波的速度发生了突然的变化,这说明了什么问题?【拓展延伸】根据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变化能知道地球内部的具体构成物质是什么吗?三、课堂检测1.某地地下30km处发生地震,这时地面上的人会感觉到( ),坐在航行的轮船上的人会感觉到( )A.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B.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C.P波,上下颠簸 D.S波,左右摇晃2.地壳是指地面以下的( )A.岩石圈以上的部分 B.古登堡界面以上的部分C.软流层以上的部分 D.莫霍界面以上的部分3.岩石圈是指( )A.地壳 B.上地幔和下地幔C.地壳和地幔 D.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的合称读“黄果树瀑布”图,回答4~5题。4.图示景观所呈现的地球圈层中( )A.只有外部圈层 B.只有内部圈层C.有一个内部圈层 D.只有二个外部圈层5.在景观图中,代表自然地理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要素是( )A.树木花草 B.岩石 C.瀑布 D.大气四、课堂小结参考答案自主学习检测:(一)1.横波 纵波 慢 固体 快 固体 液体 气体 明显增加 完全消失 突然下降2. 传播速度 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地核 地幔 地壳 上地幔顶部(二)悬浮物 氮 氧 连续 生存环境 底部 全部 上部课堂探究:根据地震波的特性,可知地震波速度的变化说明其传播介质(地球组成物质)发生了变化,因此知道地球内部是有不同层次的。根据传播速度变化只能知道物质状态(固态、气态、液态)的改变,无法知道具体物质。课堂检测:1AC 2.D 3.D 4.C 5.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