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8.3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8.3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学案

资源简介

8.3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学习目标】
(1)理解对待外来文化的错误观点。
(2)理解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
(3)理解立足国情,交流互鉴。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科学精神】科学把握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
【公共参与】正确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有益成果,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
2.教学难点:理解立足国情,交流互鉴。
【思维导图】
【知识解读】
三、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1.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
⑴对待外来文化的错误观点:彻底拒斥外来文化的文化复古主义、盲目照搬西方文化的全盘西化论。
【提醒】正确区分“守旧主义”“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1)“守旧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是在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关系时存在的两种错误倾向。“守旧主义”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历史 虚无主义”则从根本上否定传统文化。
(2)“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是在处理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时存在的两种错误倾向。“封闭主义”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任何外来文化;“民族虚无主义”则一味推崇外来文化。
(3)“全盘西化论”和“文化复古主义”实际上就是“民族虚无主义”和“守旧主义”的两种具体表现。前者一味推崇外来文化而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后者一味固守本民族文化而拒绝外来文化和新文化。
⑵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文化发展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我们要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一切有利于丰富我国人民文化生活的积极成果、一切有利于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运行机制,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典例解析】1.近年来,“国潮”之风不断跨界破圈,迅速席卷美妆、文创、餐饮等多个领域,令传统国货产品的面貌焕然一新。在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上,大白兔奶糖、桂发祥十八街麻花等众多融入“国潮”元素的“老字号”展位十分引人驻足。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传统审美元素比现代时尚元素更能获得消费者青睐
B.创新促使具有历史人文底蕴的老字号焕发生机活力
C.中华文化引领世界文化
D.中华文化吸收外来文化
【答案】B
【详解】A:题中说国潮文化盛行,融入国潮文化的老字号展位引人注目。传统元素与现代时尚元素都能够获得消费者青睐,并不能说传统审美元素就更受欢迎,A错误。
B:近年来,“国潮”之风不断跨界破圈,迅速席卷多个领域,令传统国货产品的面貌焕然一新。在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上,众多融入“国潮”元素的“老字号”展位十分引人驻足。这表明创新促使具有历史人文底蕴的老字号焕发生机活力,中华传统品牌的魅力凸显,坚定了人们的文化自信,B符合题意。
C:“引领”的说法夸大了中华文化的作用,C错误。
D:应是中华文化吸收外来文化有益成果,D错误。
2.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时指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体现继承性、民族性。要善于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特别是要把握好三方面资源,即马克思主义的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资源,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这主要强调( )
①文化创新要立足于中外文化资源
②文化创新要积极借鉴国外各种文化成果
③文化创新既要继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又要博采众长
④文化创新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封闭主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详解】①:应是文化创新要立足于社会实践,①错误。
②:应是文化创新应该积极借鉴国外的各种优秀文化成果,②错误。
③④: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体现继承性、民族性。要善于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特别是要把握好三方面资源,即马克思主义的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资源,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这主要强调文化创新既要继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又要博采众长;文化创新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封闭主义”。③④符合题意。
3.在如今全球化越加深入的时代,信息的快速传播将各国的特色文化名片发向各地,各国人民也逐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这些文化产品。当涌入的舶来品与中国传统文化“相遇”,碰撞出文化交融的“火花”之时,少部分人却以固步自封的姿态,一味拒绝、抵制。这提醒我们( )
①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实际
②文化创新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家的气魄
③一方水土,一方文化,要认同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
④发扬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详解】①:材料强调对待外来优秀文化要持以包容的态度,而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实际与题意不符,①与题意无关。
②:当涌入的舶来品与中国传统文化“相遇”,不能一味抵制拒绝,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家的气魄,②符合题意。
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③说法错误。
④:对待外来优秀文化不能故步自封,要发扬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④符合题意。
2.立足国情 交流互鉴
⑴理论依据:
①外来文化也不能直接解决中国的问题。
②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只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才能发挥积极作用。
③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动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发展。
⑵对待外来文化的原则:立足中国国情,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应当坚持“洋为中用”,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
【易错易混】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可以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将其融入本民族文化的发展中,目的是发展本民族文化,而不是照搬外来文化,更不是使文化走向趋同。
3.正确认识和对待外来文化(答题模板)
(1)为什么要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①外来文化中有我们可学习借鉴的精神财富。加强与外来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的过程。
②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有利于本民族文化的发展,有利于世界文化的繁荣。
(2)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①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②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文化发展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我们要学习借鉴-切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一切有利于丰富我国人民文化生活的积极成果、一切有利于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运行机制,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③立足中国国情,坚持“洋为中用”,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吸收外来有益成果,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
【典例解析】4.唐文化的宏大气魄体现在以博大的胸襟广为吸收外来文化。南亚的佛学、历法,中亚的音乐、舞蹈,西亚和西方世界的医术、建筑艺术等,如同“八面来风”,从唐朝开启的国门一拥而入,长安则是那一时代中外文化汇聚的中心。唐文化繁荣的原因是( )
①对吸收的外来先进文化进行民族文化的整合创新
②在尊重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博采众长
③与其他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借鉴与同一
④坚持开放是文化繁荣的基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详解】①②:“以博大的胸襟广为吸收外来文化”、多种文化从唐朝开启的国门一拥而入,长安成为中外文化汇聚的中心,这说明唐文化繁荣的原因是对吸收的外来先进文化进行民族文化的整合创新,以及在尊重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博采众长,①②符合题意。
③: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与其他民族文化同一的说法错误,③排除。
④: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④错误。
5.北京冬奥组委通过线上线下,广泛征集宣传海报设计方案,最终确定11套(件)优秀设计作品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宣传海报。宣传海报体现了中华文化底蕴与奥林匹克精神的统一,呈现了冬奥项目造型与全民运动风采,展示了年轻一代蓬勃向上的朝气和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宣传海报的设计宣传有利于( )
①发挥人民主体作用,丰富海报表现形式
②融通不同文化资源,创新传统文化内涵
③借助于冬奥会契机,实现文化交流互鉴
④营造北京冬奥氛围,提升市民健康素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详解】①④:通过线上线下广泛征集宣传海报设计方案,发挥了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有利于丰富海报的表现形式,营造奥运全民运动的氛围,增强市民体育意识,从而提升健康素质,①④符合题意。
②:宣传海报的设计宣传没有丰富传统文化内涵,②排除。
③:材料没有体现文化的交流互鉴,③不合题意。
6.我们既耍把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又应该“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我国在文化交流互鉴的过程中最根本的是要( )
A.面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
B.辩证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C.立足本国,坚守中华文化立场
D.以我国文化主导世界文化发展
【答案】C
【详解】C:我国在文化交流互鉴的过程中最根本的是要立足本国,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故C入选。
AB:选项AB不是我国在文化交流互鉴的过程中最根本的要求,故AB不选。
D:我国主导世界文化发展的说法错误,故D不选。
【阅读与思考解析】
三、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课本P106阅读与思考
全盘西化论认为,“中国的问题,根本就是整个文化的问题”,中国文化的出路就是要中国文化彻底地西化。
文化复古主义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千年道统不能丢弃,中国文化的唯一出路就是要重新确立传统文化的主导地位,恢复“儒教”,返回孔盖之道,在全社会提倡尊孔运动,倡导诵经复古;四书五经就是当代文化,只要念好四书五经就能够建成文化强国。
●你认为上述观点存在哪些不足和局限?
参考答案:
①全盘西化论在批判封建专制文化、宣传西方科学、民主和自由思想方面,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在总体上是一种错误的理论,是一种数典忘祖的民族虚无主义,是不符合中国国情的。
②文化复古主义在肯定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其死守传统的教条,不肯对传统文化持扬弃的态度,不愿向西方学习先进文化,这是一种食古不化的形而上学观念,是完全错误的。
课本P106阅读与思考
鲁迅在《拿来主义》中写道:
“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谈谈你对鲁迅这段话的体会。
参考答案:
既反对无原则地全盘西化的主张,也反对盲目排斥和拒绝接受外来文化的主张,主张“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即拿来主义。启示我们文化发展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我们要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一切有利于丰富我国人民文化生活的积极成果、一切有利于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运行机制,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课本P107阅读与思考
宋明理学在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借鉴了佛、道二教的思辨化哲学理论成果,另一方面回归儒家原典,从儒家文本中寻找阐发“形上之道”的经典依据,为儒家建立了一个包含宇宙社会人生、贯通形上形下的庞大哲学体系。这使得理学具有思辨化、重义理的鲜明特性,大大提升了中国哲学的理论思辨化程度。理学的产生发展过程,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成功吸收、整合外来文化为我所用的能力。
王明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之一。他从莫斯科归国后,教条主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犯了“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给中国革命带来了重大损失。
●为什么宋明理学提升了中国哲学的理论思辨化程度?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王明在运用马克思主义时犯了什么错误。
参考答案:
●宋明理学在发展过程中,成功吸收、整合外来文化为我所用,借鉴佛、道二教的思辨化哲学理论成果,同时它并没有抛弃自己的理论传统,从儒家文本中寻找阐发“形上之道”的经典依据。从而提升了中国哲学的理论思辨化程度,成为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巅峰。
●王明没有从中国革命实际出发,教条主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采取照抄照搬共产国际指示和苏联经验的态度,给中国革命带来了重大损失。
课本P108阅读与思考
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于是福建船政学堂、上海制造局等渐次设立起来。 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国内许多学堂,外国许多留学生,在这期内蓬蓬勃勃发生。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
●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
参考答案:
梁启超把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过程分为三个时期:三个时期的关键词分别是器物、制度、文化根本,这是一个从物态文化到制度文化,最后深入精神文化的过程。这也是一个逐渐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立足国情,交流互鉴;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过程。
【易混易错】
1.外来文化是先进文化,应该照搬过来。
【解析】外来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应该批判利用。
2.文化发展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我们要学习借鉴一切文化成果。
【解析】文化发展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我们要学习借鉴一切有益经验、积极成果。
3.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解析】坚持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4.“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启发我们,文化创新要大胆认同其他民族文化。
【解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启发我们,文化创新要在坚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其他民族文化,而不是认同其他民族文化。
5.立足中国国情,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应当坚持“洋为中用”,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答案】正确。
6.为了领略西方文化的韵味,我国各级学校都应该适当举办圣诞节等活动。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多样性。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即习俗,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但不应该我国各级学校都适当举办圣诞节等活动。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7.我们进行文化交流,既要热情欢迎各国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主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解析】我们进行文化交流既要热情地欢迎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而不是“欢迎各国文化在中国传播”,同时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8.疫情期间教育部通过网络平台保障“停课不停学”,可见互联网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解析】互联网作为现代大众传媒的主要形式之一,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而非“主要途径”。
9.钉钉是沟通和协同的多端平台,显示出大众传媒创造文化的强大功能。
【解析】钉钉是沟通和协同的多端平台,显示出大众传媒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而教育具有创造文化的功能。。
10.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属于整个世界。
【答案】正确。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属于整个世界。
11.在对待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时,我们首先要尊重本民族文化,认同其他民族文化。
【解析】对待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我们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并不是要认同其他民族文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