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声现象 测试题 2022-2023学年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有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章 声现象 测试题 2022-2023学年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有答案)

资源简介

第二章《声现象》测试题
一、单选题
1.每年高考和中考期间,社会各界都努力为考生创设良好的环境,防止噪声的危害是一项重要工作。下列关于考试期间控制噪声的说法和做法正确的是(  )
A.考场周围可以大声播放音乐,因为音乐不属于噪声
B.考场附近禁止车辆行驶和鸣笛,是从声源处防止噪声的产生
C.关闭门窗可以完全消除噪声,因为固体不能传声
D.干扰的声音不可能完全杜绝,若在考场内听到80dB的噪声应属于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
2.为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发展,我市各校加强了艺术教育。如图所示是某校学生正在兴趣课堂上用古筝弹奏乐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我们听到的乐曲声是由学生的手指振动产生的
B.指导教师听到的乐曲声是通过空气传播来的
C.用不同大小的力拨动弦,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D.乐曲声对邻班正在进行英语听力训练的同学而言是乐音
3.“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老师坚持“革命传统立校,红色文化育人”的教育理念,用知识为滇西北山区女孩创造美好未来,如图,张老师带领师生宣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B.师生宣誓的声音是声带振动产生的
C.师生的声音音色相同 D.洪亮的宣誓声表明声音的速度很大
4.同学们在音乐教室上声乐课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钢琴伴奏声是由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B.同学们美妙的歌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C.弹琴时用力按压琴键可以提高琴声的音调
D.上课时关闭门窗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5.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上,嘹亮的童声合唱《我和你》,让所有人回忆起2008年北京首次举办奥运会时的情景,关于童声合唱,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歌声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 B.歌声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C.扩音器增大了歌声的响度 D.歌声通过空气传到现场观众耳中
6.北宋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提到: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可尽早听到来袭敌人的马蹄声。这样做能尽早听到马蹄声的主要原因是(  )
A.声音在土地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快
B.使马蹄声的音调变高了
C.改变了马蹄声的音色
D.提高了士兵的听力
7.警察利用如图所示的无人机对行人“喊话”,以维持交通秩序。地面上的行人能听到“喊话”声,是因为“喊话”声(  )
A.是次声波 B.是超声波
C.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D.传播不需要介质
8.为庆祝建党100周年,激发爱党爱国热情,我市部分学校组织了“弘扬沂蒙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大型合唱比赛,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歌声是空气的振动产生的 B.使用扩音器可以增大声速
C.男低音演员歌声的响度小 D.女高音演员歌声的音调高
9.甲、乙音叉的形状差不多,分别标有“256Hz”、“512Hz”字样,先后用相同的力度敲击它们,甲、乙两音叉相比(  )
A.甲响度小 B.甲音调低 C.乙振幅大 D.乙声速小
10.随着“互联网+5G”时代的到来,人类的生活越来越智能化。如图所示是智能机器人和人进行互动交流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机器人是高科技产品,它发出的声音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机器人与人用语言交流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C.机器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D.机器人发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11.下列事例中利用声来传递信息的是 (  )
A.利用强超声波对金刚石等坚硬物品钻孔
B.超声波使液体微粒剧烈振动,加速溶质溶解
C.人暴露在150dB的噪声环境中,耳内鼓膜会破裂出血
D.母象与小象通过次声波交流
12.如图,盲人用手杖敲击不同的盲道导航地砖辨别不同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砖发声是由地砖振动产生的
B.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108m/s
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块地砖产生声音的音调不同
D.导航地砖主要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
13.海洋生物学家研究发现,生活在澳大利亚海岸附近的长鳍领航鲸能模仿对手虎鲸发出的声音,有些声音人耳听起来竟然不能分辨出是长鳍领航鲸发出的,这表明它能模仿对手声音的(  )
A.音色 B.响度 C.声速 D.音调
14.中国人发明的风筝(古称鸢)是世界上公认最早的飞行器之一,明代《询刍录)中描述:“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竹,声如筝鸣,故名风筝”,“声如筝鸣”指的是(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回声
15.学习了声音的知识后,小芳自制了“水瓶琴”。她往八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关于“水瓶琴”,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水瓶琴”的“琴声”因为振动产生
B.敲击不同的瓶子,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C.敲击同一个瓶子,用力越大响度越大
D.“琴声”通过水传播到小芳的耳朵
二、多选题
16.如图,用分贝测试仪显示吉他发出声音的分贝值。影响显示的分贝值大小的因素是(  )
A.吉他弦的松紧 B.吉他弦的粗细
C.拨动吉他弦的力度 D.吉他与测试仪之间的距离
17.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和丁的音调相同 B.响度相同的有图甲、乙、丙
C.图甲、图乙的音色不同 D.甲的音调比丙的音调低
18.学校艺术节的合唱比赛中,同学们在乐队的伴奏下放声高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同学们的歌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现场观众听到的歌声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放声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D.观众能辨别不同的乐器声,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
19.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B.发生地震时,有些动物比人提前感觉到,是因为地震时伴随有次声波产生
C.学校走廊贴有“禁止大声喧哗”标志,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用不同的力度吹笛子,可以改变声音的响度
20.图甲是一手工艺品, 由竹筒(A、B 两端开口, C 处开一小口) 和“活塞”组成。将活塞从 B 处塞入, 在 A 处吹气并来回拉动“活塞”能发出悦耳的哨音, 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哨音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B.哨音是由筒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C.换用更大的力吹气改变了哨音的音调
D.吹气时来回拉动“活塞”改变了哨音的音调
三、实验题
21.如图小华和小兰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
(1)如图甲,正在发声的音叉将悬挂着的乒乓球反复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 _____产生的。
(2)如图乙,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把乒乓球弹起,说明 _____可以传声;若将乙装置搬上月球实验,则乒乓球 _____被弹起(选填“能”或“不能”).
(3)如图丙,抽气机不断向罩外抽气的过程中,罩内音乐芯片的铃声会越来越 _____,进一步推理得出:_____不能传声。
22.在学习小提琴的过程中,小明和同学们发现弦乐器的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他们决定对这种现象进行探究,经讨论后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为了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一些不同规格的琴弦,如下表:
编号 琴弦的材料 琴弦的长度/cm 琴弦的横截面积/mm2
① 钢 20 0.3
② 钢 0.7
③ 钢 40 0.5
④ 尼龙丝 30 0.5
⑤ 尼龙丝 40 0.5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2)为了验证猜想三,小明选用编号为①、②进行实验,则表中缺少的数据应为___________。
(3)小明的这种探究的方法叫做___________;
(4)探究过程通常采用下列一些步骤:A.实验研究,B.分析归纳,C.提出问题(或猜想),D.得出结论等。你认为小明要完成本探究的过程,所采用的合理顺序应该是_________(只填代号)
四、计算题
23.如图所示,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平均速度为1500m/s。为了开辟新航道,探测船的船底装有回声探测仪器,探测水下有无暗礁,如图所示。探测船发出的声音信号经2s被探测仪接收到,求障碍物与探测船间的距离。
24.为了测定声音在钢中的传播速度,取一长L=664米的钢轨,在其一端用铁锤沿钢轨方向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记录指出两次响声相隔时间t=1.87s,如果当时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32m/s,求声音在钢轨中的传播速度。
25.一汽车行驶至某处时向前方的山崖鸣笛,问:
(1)若汽车停在此处鸣笛,经过3s听到回声,求汽车与前方山崖的距离为多少?
(2)若汽车以20m/s的速度靠近山崖行驶,鸣笛后3s听到回声,求听到回声时汽车距离山崖多远?
(3)若汽车以20m/s的速度向远离山崖的方向行驶而去,经过4s听到回声,求听到回声时汽车距离山崖多远?
26.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六百多年前我国渔民就已发现了钓鱼岛,钓鱼岛位于台湾基隆港东北约180km、浙江温州港东南约360km处。
(1)在某次例行巡视中,我国自行研制生产的主力战机歼—10飞机从浙江温州港机场起飞,只需要约30min就能到达钓鱼岛上空,则飞机的速度是多大?
(2)我国的海监船从浙江温州港出发,以40km/h的速度航行,到达钓鱼岛至少需要多少时间?
(3)为测量钓鱼岛海域的深度,海监船从海面垂直向海底发射超声波,1.6s后收到海底反射回来的超声波,求海水的深度?(声音在海水中的速度是1500m/s)
参考答案:
1.B2.B3.B4.B5.B6.A7.C8.D9.B10.B11.D12.A13.A14.C15.D16.CD17.ABC18.AD19.BCD20.BD
21. 振动 空气 不能 小 真空
22. ③⑤ 20 控制变量法 CABD
23.1500m
24.5107.7m/s
25.(1)510m;(2)480m;(3)720m
26.(1)720km/h;(2)9h;(3)1200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