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3课《公民意味着什么》教案设计第一课时 公民身份从何而来课题 公民意味着什么 第一课时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六年级核心 素养 目标 政治认同:理解公民的内涵。 道德修养:了解公民和国籍的关系,理解公民与国家的法律关系。 法治观念:增强学生对自己中国公民身份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健全人格:知道国籍和公民身份的联系,了解“公民”的词源。 责任意识:知道不同的公民身份代表着不同的国籍,清楚国籍的取得与丧失。重点 理解公民身份的含义,明确自己中国公民的身份。难点 国籍的取得与丧失的条件。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准备教学所用的课件。学生准备:通过查资料、询问家长、同学交流等方式了解护照的作用和使用范围。(一)新课导入教师出示CBA职业联赛中外援的照片,并向学生介绍。教师:CBA职业联赛中的外援就是来自外国的运动员,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外国人。(提示:简单引入,让学生思考“中国人”和 “外国人”的主要区别是什么?)教师小结:在家里,我们是孩子;在学校,我们是学生;在商场,我们是顾客。我们的身份在不同的场合会发生变化,但是,有一个身份是共同的,那就是公民。今天我们要学习新课“公民身份从何而来”。(二)认识公民活动园一:阅读书上第22页的活动园,思考交流:外国人有什么特点?我们怎么判断呢?2.小组交流:凭这些特点,他们就是外国人吗?3.思考交流:我们通常说的“外国人”是由什么判断的呢?教师出示户口、护照、身份证、国籍等图片向学生进行说明。4.知识窗:阅读书上第23页的知识窗,回答以下问题。教师:国籍的取得方式有几种?明确:(1)以出生的方式取得。(2)申请加入的方式取得。教师小结: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5.小组交流:(1)我们同学是哪种方式取得中国国籍的?明确:主要通过出生方式取得。刚在中国出生的婴儿是中国公民吗?明确:不一定。如果这个婴儿的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则其具有中国国籍;如果婴儿的父母都是外国国籍,则其不是中国公民。(3)出生在国外的婴儿一定不是中国公民吗?明确:不一定。如果这个婴儿的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其出生地在国外也是中国公民。6.看图交流:察看书本第23页的案例展示,回答问题。教师:你知道哪些中国名人加入了外国国籍,有哪些外国名人加入了中国国籍?从一个人的外表能准确判断这个人就是外国人吗?明确:不能。外国人或无国籍人,愿意遵守中国的宪法和法律,并具有一定条件,可以经申请批准加入中国国籍。(2)在中国公民当中,会有人拥有外国国籍吗?明确:不会。我国不承认中国公民具有双重国籍。7.视频展示:了解中国国籍和外国国籍的区别。(三)深入内涵1.活动园二:阅读书本第24页的活动园,回答问题。教师:古希腊、古罗马的“公民”含义和现代“公民”含义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明确:相同——公民享有权利的同时要对国家承担一定的义务。不同——公民的范围发生了变化:古希腊和罗马的“公民”是有条件的,只有具备条件才能成为公民。现代社会的“公民”包括了一个国家的全体社会成员。教师:在雅典,享有公民权利的是哪些人?这些人占人口的比例是多数还是少数?明确:父母是本城邦自由民并拥有财产的成年男性;享有公民权利的是少数人。教师:在古罗马,公民原先是什么人?后来扩大到什么人?公民范围扩大的原因是什么?明确:原先是贵族。后来扩大到罗马帝国境内所有自由民。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帝国境内所有自由民均被赋予公民资格。教师:在我国,哪些人是公民?中国公民和国家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明确: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就是中国公民。公民身份属于国家,中国公民受中国法律保护,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对国家承担法律义务。2.思考交流:公民和人民有什么区别?明确:公民的范围比人民的范围大;人民不包括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和敌对分子。(四)师生总结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我们要珍惜自己的公民身份,在社会上做一个遵纪守法的人。(五)素养提升填空题。1.我们的身份在不同的场合会发生变化,但是,有一个身份是共同的,那就是公民。2.公民身份与国家密切相关,标志着个人作为国家成员的资格,即具有某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的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六)板书设计(七)布置作业1.了解我国公民拥有的基本权利和履行的基本义务。2.查找:外国人申请中国国籍的条件。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