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学案 统编版必修4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1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学案 统编版必修4

资源简介

9.1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学习目标】
(1)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对中华文化发展的影响。
(2)理解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3)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科学精神】科学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的道路、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公共参与】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2.教学难点: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思维导图】
【知识解读】
1.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⑴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对中华文化发展的影响
①指明方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诞生后,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为中华文化发展指明了社会主义方向。
②转折点: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民族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③文化发展进入新时期: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⑵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
⑶为什么弘扬革命文化?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革命文化承载着党和人民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不懈追求,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
⑷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典例解析】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是中国共产党人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党反复倡导和强调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思想方法,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同时也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由此可见( )
①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标志着中华民族由衰微走向复兴
②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③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
④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详解】①: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民族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①错误。
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②错误。
③④:我们党反复倡导和强调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思想方法,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同时也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③④符合题意。
2.“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今天我们提到老子、孔子、孟子,想到的是《道德经》《论语》《孟子》;提起陶渊明、李白、杜甫,想到的是他们的千古名篇。这启示文化文艺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 )
①立足时代现实,反映时代呼声
②体现时代特征,奉献文化精品
③传承经典文化,摒弃流行文化
④弘扬革命文化,发展先进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详解】①②:“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启示文化文艺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足时代现实,反映时代呼声,要体现时代特征,奉献文化精品,①②符合题意。
③:流行文化不能一味摒弃,③错误。
④:题干强调立足时代,“革命文化”和“先进文化”的说法明显不符合题意,④排除。
3.实现“中国梦”,必然伴随着文化的复兴。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复兴的历史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这说明(  )
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
②中国共产党全盘继承了中华传统文化
③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
④中国共产党全盘否定了中华传统文化
A.①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③
【答案】C
【详解】①③: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①③符合题意。
②:中华传统文化也存在落后文化,“全盘继承”的说法错误,②说法错误。
④:中华传统文化中有优秀文化,“全盘否定”说法错误,④说法错误。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⑴文化生命力的判断标准:看一种文化有没有生命力
①就是要看它是不是代表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
②就是要看它有没有生存发展的实践土壤,人民有没有对它的需求。
⑵决定因素(为什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①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决定的
②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
③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决定的
④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决定的
⑤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决定的
【特别提醒】全面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①内涵: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②重要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③来源: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④作用: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是中华文化获得空前发展、重新走向辉煌的必然选择。
⑤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⑥特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
⑦立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
⑧基本要求: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⑨根本目的:不断满足人民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素质
【特别提示】深层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特征
特征 理解
面向现代化 充满时代精神
面向世界 开放精神
面向未来 创新精神
民族的 强调中国先进文化建立在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基础上,是具有鲜明民族风格、民族气魄、民族内容的先进文化。
科学的 强调符合文化发展规律
大众的 其主体和服务对象是广大人民群众。
【知识拓展】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关系。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主要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构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一脉相承、延续发展、不断升华。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指中华传统文化中历经沧桑而积淀传承下来的精华部分,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智慧和结晶,体现着中华民族思想观念、价值判断、行为习惯等,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如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是中华民族优秀品质,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中国人独特而悠久的精神世界,让中国人具有很强的民族自信心,也培育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我族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总的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也是中华文化的根和源。
②革命文化,孕育于1919 年五四新文化运动,形成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发展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过渡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斗争中创造的先进文化,承载着党和人民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不懈追求,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贯穿于“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之中。总的来说,革命文化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融合了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再生再造和凝聚升华,并在革命实践中得到熔铸。
③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牢牢把握先进_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总的来说,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萃取了中华优导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的精华,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的深度融合,也是中华文化在当代中国的最新发展。
2.全面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
内涵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产生 源自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历史根源 坚守中 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客观条件 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
发展方向 “三个面向”,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核心本质
社会主义文化
措施 ①推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②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文化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③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中华文化获得空前发展、重新走向辉煌的必然选择
【典例解析】4.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强调在“十四五”时期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
①要把文化产业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炬
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③是我国在“十四五”时期的中心任务
④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详解】①: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①错误。
②:我国在“十四五”时期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这是因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②符合题意。
③:我国在“十四五”时期的中心任务是经济建设,③错误。
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5.社会文化多样性不排斥正确的思想导向,而且更加重视正确的思想导向。马克思主义是引领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永不褪色的旗帜。在新阶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  )
①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②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③以党的指导思想的一元化代替文化多样性
④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答案】A
【详解】①②:社会文化多样性不排斥正确的思想导向,而且更加重视正确的思想导向,所以,新阶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正确导向;因为马克思主义是引领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永不褪色的旗帜,所以,新阶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故①②符合题意。
③:党的指导思想的一元化与文化多样性并不矛盾,不能说“代替文化多样性”,故③错误。
④:题干强调的是“社会文化多样性的发展需要有正确的思想导向”,而不是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故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6.看一种文化有没有生命力,就是要看它是不是代表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就是要看它有没有生存发展的实践土壤,人民有没有对它的需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之所以具有强大生命力,就是因为(  )
①它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相一致
②它由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决定
③它与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相一致
④它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相衔接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答案】A
【详解】①:看一种文化有没有生命力,就是要看它有没有生存发展的实践土壤,人民有没有对它的需求。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之所以具有强大生命力,就是因为它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相一致。①符合题意。
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②排除。
③:看一种文化有没有生命力,就是要看它是不是代表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人民有没有对它的需求。中国共产党坚持全新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之所以具有强大生命力,就是因为它与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相一致。③符合题意。
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我们的目标,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④排除。
【阅读与思考解析】
一、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课本P109-110阅读与思考
20世纪初,对于如何实现中华文化的复兴,中国的文化界有不同的回应。其中,自由主义、保守主义、无政府主义、三民主义在当时产生了很大影响。
【自由主义】胡适说:“我们如果还想把这个国家整顿起来,如果还希望这个民族在世界上占一个地位,——只有一条生路,就是我们自己要认错。我们必须承认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机械上不如人,不但政治制度不如人,并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音乐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
【保守主义】康有为说,“中国立国数千年,礼仪纲纪,云为得失,皆奉孔子之经,若一弃之,则人皆无主,是非不知所定,进退不知所守,身无以为身,家无以为家,是大乱之道也”,要“冒万死以力保旧俗,存礼教而保国魂”。
【无政府主义】刘师复认为,无政府主义者“主张人民完全自由,不受一切统治,废绝首领及威权所附丽之机关学说也”。
【三民主义】孙中山说:“三民主义就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这三个主义和美国大总统林肯所说的民有、民治、民享三层意思,完全是相通的。”
●你认为上述主张存在哪些问题?
参考答案:
20世纪初,各种各样的文化思潮进入中国,各种主张纷纷登场亮相,自由主义、保守主义、无政府主义、三民主义等,它们都没有正确地对待外来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外来主义与中国国情的关系,要么过于保守,要么过于激进,都未能解决民族独立和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未能解决中国文化向何处去的问题。
课本P110阅读与思考
在新文化运动中,中国一大批先进知识分子,如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反对孔教和封建纲常,对封建文化发起猛烈的冲击,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深刻的反思。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
●联系所学历史知识,说一说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对中华文化发展的影响。
参考答案: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中国共产党诞生后,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为中华文化发展指明了社会主义方向。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课本P111阅读与思考
参考答案:
①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决定的;
②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
③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决定的;
④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决定的;
⑤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决定的。
课本P112阅读与思考
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始终保持极高的增速,呈现出“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态势。2016年, 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为30785亿元,首次突破3万亿元。我国的文化发展不仅在国内开枝散叶,而且香飘海外。我们坚定文化自信,搭载文化产业发展快车,走出去的步代不断加快,国际传播能力实现了大幅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到2020年,我国将基本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全面覆盖、互联互通,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和手段更加丰富,服务质量显著提升,公共文化管理、运行和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政府、市场、社会共同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格局逐步形成,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
●结合上述材料,谈一谈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文化强国之路”的理解。
参考答案:
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才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加快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形成了政府、市场、社会共同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格局。我国走出了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易混易错】
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华民族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解析】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民族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2.民族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解析】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3.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标志着中国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
【解析】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诞生后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
4.要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发展。
【解析】要推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相衔接,与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相匹配。
提示:正确。
6.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
【解析】文化的实质是一种精神力量,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进步的精神动力,不是根本动力。
7.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需要承袭中华传统文化。
【解析】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需要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
8.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决定的,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决定的。
【解析】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决定的,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决定的,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决定的,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决定的。
9.看一种文化有没有生命力,就是要看它是不是具有经济价值。
【解析】看一种文化有没有生命力,就是要看它是不是代表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就是要看它有没有生存发展的实践土壤,人民有没有对它的需求。
10.革命文化承载着党和人民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不懈追求,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
11.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是创新先进文化的源泉。
【解析】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必然要求,但不是创新先进文化的源泉,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1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为着眼点。
【解析】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作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
13.在文化建设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会妨碍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解析】文化多样性的发展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14.中华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1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植根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中华文化获得空前发展、重新走向辉煌的必然选择。
16.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就可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解析】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17.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当代中华文化的“魂”。
【解析】本题属于判断类题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华文化的“魂”。
18.“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意味着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需要坚持多元化的指导思想。
【解析】本题考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应坚持的方针,这并不意味着坚持指导思想多元化,我们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19.当前我国的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市场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解析】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当前我国的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20从中华文明中“采矿”,应成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解析】依教材知识可知,从中华文明中“采矿”,应成为我们的自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