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浦山概况的调查分析(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桑浦山概况的调查分析(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

资源简介

桑浦山概况的调查分析
?
高一(8)班?? 孙振锋? 郑淑珠? 孙允娜? 陈菲菲
罗? 奕? 陈叙涛? 孙春宜
?
一、课题提出
横跨三市八镇的桑浦山,地灵人杰,出现过无数文人雅士。这些人在桑浦山留下了历史文物,吸引了大批慕名的游客前来参观,谱写了潮州旅游业的新篇章。为了考证历史文物的现存状况及其有关历史人物的历史影响,我们决定以桑浦山概况的调查分析为课题,开始我们小组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二、研究目的
了解桑浦山的历史及其风土习俗,探讨如何寻回桑浦山昔日风貌的问题。研究其对发展潮州城乡特色旅游业的作用。
三、研究计划
1、通过网络、文献、采访相关人员等途径查找资料。
2、制定调查问卷;进行实地查访、拍照;发放、回收问卷。
3、对资料进行筛选;对收回的问卷进行统计分析。
4、组员进行讨论;开始论文写作;修改定稿。
四、研究成果
(一)桑浦山概况
1、桑浦山的形成及其形状。
潮汕地区在二亿年前的晚三叠时代曾经是海洋,由于环境冷暖的不断变化,使潮汕地区历经了六次大型的海陆变迁。在距今4800—160年前后,海水先后退至潮州池湖、庵埠、汕头市陈厝合、金砂、龙湖一带,最后退至汕头珠池肚一带,形成了今天独具风光特色的潮汕地区。在距今二亿三千五百万年至六千百万年期间发生的构造运动——燕山运动,使桑浦山从地面凸起并屹立了八千九百万年。
横跨潮汕三市八镇的桑浦山,方圆约80多平方公里。桑浦山山体被三条北西走向断裂带所夹持,呈间隔性抬升。自西向东为榕江断裂、东山湖断裂、玉窖—下蓬断裂。山体南端受北东向饶平—汕头断裂带控制、北端受北东向潮安—普宁断裂带所控制。北东向断裂带露头在龟山至东山一带,即宝山中学校道东牌坊南侧水沟至学校食堂前。从风水学说:“龟蛇把海口,孔子企中间,”山内必有宝地,能培养出贤才。可不,有史以来,无数文人雅士在这里孕育、诞生,为潮汕平原的文明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如:林大钦、刘斐等),她是粤东地区“海滨邹鲁”的发祥地,
2、桑浦山八景
(1)宝山中学
①宝山中学的地理位置及其形状
宝山中学位于桑浦山北麓沙溪镇内,东临金龙山,西望眠龙山,呈双龙相戏,成抢宝之势,宝山中学由此得名。
宝山中学占地130亩,建筑面积33000平方米,座落向阳坡,坡地平缓,前方宽广,地理环境得天独厚,建筑物呈平行等高线布置,依山而筑。
山下是运动区,西区是新落成的教学大楼,半山坡是教学区,山顶是花园,生活区位于校园东北、西北隅——东北区是教师住宅区,西北区是教师和学生宿舍。
东西走向的内校道与南北走向的梯道垂直交叉,联楼各区域道路。外校道长1.2公里,连接镜鸿路与东山湖,沟通潮州、汕头各地,可谓四通八达。
②宝山中学的光辉历程
美国旧金山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翁绍裘先生曾说过:“宝山中学是一块宝,而且应该说是国之瑰宝,应该竭尽所能地展示,还要向外国展示才好!”的确,多年来,宝山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雨露,遵循“爱国、立志、勤奋、创新”的校训,团结拼搏,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为社会提供了不少人才。我们坚信,在未来的征途上,宝中将用心血和汗水去描绘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2)眠龙山
①汤坑的由来
据说在远古的时候,桑浦山汤坑两侧有两条蛰龙伏在山底。公龙在东北的山上,母龙在西南的山上。它们一交欢,就闹得天翻地覆,地动山摇,使这一带附近的老百姓苦不堪言。老天爷出于好心,用汤坑把二龙隔开,以避免蛰龙苏醒时,腾云驾雾,把这里闹成汪洋大海。
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公龙先醒过来。当公龙刚伸出头时,雷公立即把其下颔轰击掉,龙口喷出唾液,形成了东山湖,下颔形成了龙头石。而母龙,还未醒时就被孙员外建墓压住龙头,形成了眠龙山。
②将仕佐郎孙默斋墓。
到眠龙山来,不看孙员外墓,真是一大撼事。
A、孙员外墓的地理位置及形状
孙员外墓位于眠龙山坡,是一座用花岗岩石筑成的坟墓。这座引人注目的大型的坟墓是由碑亭和拜亭组成的,碑亭为四柱落地,上面由几块巨石筑成的。嵌在墓前碑亭里的石碑高约2米,石碑正中刻着“明考将仕佐郎默斋孙公,妣耋寿孺人慈烈林氏墓。”在碑亭前约10米处是一座纵深3米许,宽过10米,由八根高约4米的石柱托起亭顶花岗石楹,三开间拜亭亭顶全为花岗岩石板。
B、名墓传说
孙员外墓,有两座亭—碑亭和拜亭,造型精致,而且就当时的建造技术而言,能建出这样雄伟的纯花岗岩石亭,自然使人诧异。
据说,这座名亭全用花岗岩石建造,在当时来说是十分困难,近乎办不到的。(盖岩板时,岩柱常常折断)不少有名的建筑家也不敢贸然试建。后来土地爷化作小孩来指导建造的。
小孩先是用八根“清香柄”插在地上,再盖上瓦片,可“清香柄”全部折断。于是,小孩又将“清香柄”插在地上,再用沙土覆盖“清香柄”,用瓦片盖在沙土上。待到一定时间后,把沙土捅下来,一个小巧玲珑的模型便呈现在眼前。建造者这时才恍然大悟:按照这个原理开工,就可大功告成。经过三代人的努力,雄伟、壮观、庞大的工程顺利地完成,并一直屹立于眠龙山沿至今。
(3)新安水库
新安水库于一九五三年在党和政府重视和支持下开始建筑,同年十二月竣工。坝体筑于水磨坑顶端,取名新安水库,缘起旁有一个“宝泉庵”,“庵”与“安”谐音。坑谷之处,山明水秀,库下端有“猪头石”、“三段鱼石”、“祖孙石”、“乖鱼石”等名胜古迹。库区群山围绕,方圆4.27平方公里,系旅游胜地。从右(东)进入古寺“宝云岩”,即吴忠恕聚义抗清,1937年7月7日“汕青抗游击队”成立旧址,对面是李上元古寨。继而进入“鹅头戏水”。从左进由“死象山”转入人字洞,向上进入“石牛寨”“龙泉井”“十二石梯”;于猪头石南边的“狮头山”进入“倒手磨砚”、“雄鸡扑翼”、古迹的牛家庵,深入的是郑氏宋墓,美女梳妆,蜈蚣珠石。这里,山环绕,林苍郁,鸟语蝉鸣。 “飞天燕”、“马儿撒尿”等,山高谷深,风景秀丽迷人,山花烂漫,环境清幽,鸟语花香。古时候,这是山贼出没、药师采药的荒凉地带,而今成为举世无双的旅游胜地。
(4)宝云寺
宝云寺始于宋朝,建于大岩石下的一个小庵。建筑可谓鬼斧神工,貌似甘露寺。后来林大钦的母亲在此遇险,转危为安。故林大钦为感谢神明,在庵的两旁建了两排小屋,使之更为出名。清未时,庵已废。直到大约5年前昌慧法师,到处奔波集资重建,如今,宝云寺有大雄宝殿、钟楼、鼓楼等设施,昔日的风光又重现在人们的眼前。
?
(5)李古洞
①地理位置及形状
鲤姑洞位于沙溪水库西侧山坡的冲沟处,其下洞口位于标高40米处,洞室沿沟而上,是由山顶巨块滚石堆砌所留下的空隙互相贯通连接而成。上洞口在标高90米处,山洞延伸的总体方向为北东70度,洞室很不规则,宽窄不一,宽段者有几米宽,2至3米高,窄段者仅能容一人侧身爬行而过。洞内迂回曲折、昏暗无光,较难找出洞内的通道,给山洞添上了几分神秘的色彩。李古洞旁另有一个“人字洞”,风光迥异,人从下洞进入,光线较足,盘旋而上。从山腰上洞口而出,仿佛登塔。
②传说
据说桑浦山绵亘五十里,连于揭阳桃山,岩谷深邃,奸人潜伏,往往为西南乡患。桑浦山原为海岛,西北多为浅海与沼泽地。岛上海盗聚居,常劫船只。宋初,盗于宝云寺对面山偏东据洞为寨。盗魁姓李名上元。彼有一妹,人称李姑娘。宋仁宗时,杨文广率兵平南蛮,将围寨。李上元想率众突围,问妹曰:“汝欲金银耶?抑欲命那?”妹答曰:“金银吾所欲也,寨吾亦所欲也。”李悉妹欲与官兵顽抗,度此,一怕妹妹软弱娇嫩走不动会拖累大家,二怕她落入敌手必遭其辱。故杀妹,并殓之,而后率兵带财物远遁。因之,洞名为李古洞,俗称鲤姑洞。
揭阳地都也有此洞的传说,则是:南宋高人李上元,败后投奔陈吊王,李妹在寨守金银,后为元兵所杀。历代相传,皆云洞中藏有十八乌缸、廿四瓮金银,由李妹守之,等有福之人得之。另一说是该洞里有“十八处乌光(恍明恍暗),廿四处暗暗”,迂回曲折,昏暗无光。
(6)东山湖

东山湖位于桑浦山的东麓,三面环山,中间是一个山谷盆地。盆地低处有大小两面湖,湖滨散布着丰富的温泉和矿泉资源。温泉为高温低浓度食盐兼弱放射性氡泉,水温可高达103℃,泉水透明,无色无味,是健康养疗的好去处。矿泉为碳酸钙泉水,水温约为27℃,适应于饮用,对心血管和消化系统疾病均有疗效。
东山湖以乱石独胜,湖光山色,楼榭亭宇,相映成晖。现有旅新侨胞郑添谅先生独资兴建的五星级粤东温泉度假村,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

?
(7)“一科双状元”——林大钦
①金榜题名
“一科双状元”的林大钦是明朝潮州府海阳县东莆山兜(今金石镇仙德村)人。金榜题名于明嘉靖十一年三月壬辰科,是头甲进士第一名。本来按照科举制度的常规,林大钦就是状元。但由于这期科举金榜头甲进士的前三名,都被皇帝宣召面试。林大钦的才华深得皇帝赏识,皇帝脱口而说:“林大钦你就是一科双状元了。”所以,后人常用“一科双状元”来称呼他。天赋高超,才华横溢的林大钦使皇帝心中暗喜难得有此栋才。所以,他多次受到皇帝的赏识。
②为人处世
据说林大钦的状元府只建了半截是由林大钦的为人处世所导致的。
不用说我们都知道林大钦以一鸣惊人登上仕途,然而由于舅舅的贪婪过度,在府邸建造上耗费极巨,且非一年半截就可完成。他任职三年后,便以“终养”先归,也因此国库不乐于支出如此巨额款项。
其次,作为官员,有人曾多次拉拢他,大钦却又不愿同流合污,干出违心之事。朝廷屡次宣召,他又拒不应命。这样,当权者对他不放心,他也处处设防,既然借故退隐,岂敢“树大招风”惹来麻烦呢?后来,林大钦为求明哲保身,转而“寄情于诗酒,山水、声伎之间,自谓豪举”。隐居了十年之后,他便赴召仙去。状元府的命运也与其仕途命运一样“夭折”了。
③林大钦墓
林大钦的墓地位于桑浦山状元埔(原党校青年场),是一座用花岗岩石建成的碑亭,碑亭高3米,亭内的藻井刻着八卦太极图。里面的横额刻着“东莆佳城”四字,碑亭正中间是一块高1.25米,横0.7米的墓碑,在墓碑的左侧刻着“赐状元及第翰林院修撰东莆林公”,左下角刻着“孝子天继泣血立石”一行小字。可是在妣的位置却空着,平滑的碑面时常映出人们疑惑的神色。
在碑亭前面有一对雕刻精细,长约1.3米的石马以及一对形象生动,身长约1.2米的石羊。现被盗,给后人留下了遗憾。
(8)甘露寺
甘露寺位于桑浦山玉简峰(或狮子岩),此峰巍然矗立,像是一片“朝简”穿云破雾直戳蓝天。从山脚登上蜿蜒曲折的三百六十余级石阶,迎面便有一块刻着“万寿云宫”字样的大石拦住去路。上山之道,至此两分。右边一条,直通山巅;左边一条,通往佛寺,佛寺的上盖由一块凌空飞出的巨石所覆盖,该石其乎如削,其固如磐,蔚为奇观,上书“玉简书院,甘露洞天”八个大字。再走进前,又有两行小字映入眼帘:“甘露禅寺飘渺云中,天然石室鬼斧神工。”此联是清代同治年间儒士林大铨所题。
再向寺里走去,可看到一尊袒胸露乳,满面笑容,大肚深脐,神态自如,造型优美,高约2.55米,宽4.15米的弥勒佛像。关于这尊佛像,当地民间还有个广为流传的故事,句传“梅林湖沉船、甘露寺出米”。寺中还有“万寿云宫”、“威灵宝嶂”、“天竺源流”等摩崖石刻多处。如此美的景色,怎么不令人陶醉呢?
(二)问卷分析
1、开发桑浦山问卷的分析
调查问卷以长期居住在桑浦山的人们为调查对象,我们一共发放100张问卷,有效问卷占100%。
调查问卷
1、你对桑浦山的历史了解吗?
A.很了解?? B.了解一点??? C.不了解
2、你认为桑浦山以什么最出名?
A.历史悠久??? B.地理环境优美??? C.人文资源丰富? D.其它
3、近年来,政府想加大开发桑浦山的步伐,你有何看法?
A.很好??? B.不好??? C.没有意见
4、如果想作为旅游景点,你认为桑浦山应
A.保持原有风貌??? B.改建,加入现代建设?? C.在原有风貌的基础上适当调建
5、你认为桑浦山要成为旅游景点还有什么欠缺之处?
A.景点不够多??? B.山路崎岖,交通不便??? C.知名度不高
6、你觉得桑浦山给你总体的印象如何?
A.气势磅礴???? B.景色优美???? C.山势陡峭,山路崎岖
7、你认为应该怎样发展桑浦山?
A.开设各种工厂?? B.发展旅游业?? C.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D.其它
8、你认为发展桑浦山是否会污染环境?
A.会??? B.不会??? C.不知道?
9、以下各个景点,给你印象深刻的是
A.林大钦墓?? B.甘露寺?? C.眠龙山?? D.东山湖?? E.宝云寺?? F.鲤姑洞
10、开发桑浦山对当地经济有没有影响?
A.有??? B.没有??? C.不知道?
从上问卷中我们不难看出,桑浦山的居民对其祖祖辈辈生长的这片灵土,很了解的人极少,其他地方的人更不用说了。以上便说明一个问题,桑浦山在外的知名度还不高,还需加大宣传力度。大多数人认为桑浦山主要从地理环境优美出名的,这是桑浦山成为新的旅游景点的优势。我们要把握优势,对山路崎岖,交通不便,山势陡峭等劣势加以改进,并要能扬长避短让人看到桑浦山最美的一面。桑浦山在自然景观方面,既风格多样,又有很多广古妙笔,积聚了岁月风霜的精华,像现在这独具形态的石雕、名墓等,就因无宣传而无法引起人们的注意,因此要政府加强对桑浦山景观的宣传力度,提高知名度。
2、开发桑浦山的建议
(1)由于桑浦山的景点较分散,而且山路较崎岖,可用石条砌石阶,使旅客可更安全舒适地旅游。
(2)由于桑浦山的佛堂较多,为使游客更方便祭拜,可以在佛堂旁边兴建专门供旅客祭拜的物品。
(3)在有景点的地方兴建食堂,保持食物的新鲜,以供旅客的需要。
(4)加强宣传,使旅客对桑浦山的历史、文化等增进了解。以便提高桑浦山的知名度。
五、收获体会
以上内容,虽谈不上什么经典文学,但也不是纸上谈兵。这是同学们共同劳动的成果。在这接近一个月的时间,大家上网查资料,实地考察,打印文件等方面都忙得不亦乐乎。虽然偶尔在组织资料时发生一点小矛盾,可大家始终明白要以完成任务为主,所以都抱着注重参与、热情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个挫折。最终才能为这次活动画上圆满的句号。
?
?
[参考文献]
《潮州府志》
《沙溪镇志》
《乡土教材》——郑彦镇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