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讲练(沪科版)——3.2声音的特性(有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2-2023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讲练(沪科版)——3.2声音的特性(有答案)

资源简介

第三章 声的世界
第二节 声音的特性
目标梳理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1. 掌握响度的定义、单位、响度的3个影响因素。 2. 掌握音调的定义及其影响因素。 3. 掌握音色的定义及其影响因素。 4. 掌握噪声的定义及其防治。 1.重点:响度、音调和音色的概念及辨析。 2.难点:响度、音调和音色的辨析。
知识梳理
一、响度、音调、音色
1.响度
(1)定义:声音的 ① 。即声音的大小。
(2)影响因素:
a. ②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b. 传播距离:距离声源越近,响度越大;
c. 分散程度:分散程度越小,响度越大。
(3)描述响度常用响亮或微弱:声音洪亮、震耳欲聋、低声细语、高声呼叫、高声喧哗、引吭高歌。
(4)单位: ③ (dB)。
2.音调
(1)定义:声音的 ④ 。
(2)影响因素: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频率:发声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符号是Hz。
(3)描述音调常用尖细或低沉:如尖锐刺耳、音乐中的“高音”和“低音”、声音的“高亢”和“低沉”。
3.音色
(1)定义:声音的 ⑤ ,又称音品。
(2)影响因素: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色就不同。
(3)辨别不同发声体的依据:闻其声而知其人等。
①强弱 ②振幅 ③分贝 ④高低 ⑤品质与特色
二、噪声的防治
1.噪声的定义
从物理学角度讲,噪声是指发声体做 ⑥ 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从环保角度讲,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2.噪声的防治
(1)通常从噪声的 ⑦ 、噪声的 ⑧ 和噪声的 ⑨ 这三个环节来防治噪声。
(2)区别与乐音:从物理学角度讲,乐音是发声体做 ⑩ 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⑥无规则 ⑦产生 ⑧传播 ⑨接收 ⑩有规则
重点梳理
【重点01】响度、音调和音色
特性 音调 响度 音色
改变方法 改变发声体的松紧、长短、粗细 改变用力的大小 改变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
生活实例 (1)男低音、女高音; (2)按压管乐器的不同气孔; (3)手指按压弦的不同位置; (4)音乐课上所教音符。 (1)歌声嘹亮、震耳欲聋、轻声细语; (2)击鼓时用力越大,响度越大; (3)调整音量大小。 (1)模仿别人的声音; (2)分辨不同乐器; (3)声纹锁; (4)闻其声而知其人; (5)口技
不同声音的波形图比较 (1)比较甲、乙:波形疏密程度相同,频率相同,音调相同;乙图波形上下高度大,振幅大,响度大; (2)比较乙、丙:波形上下高度相同,振幅相同,响度相同;丙图波形密,频率高,音调高; (3)比较甲、丁:波形形状不同,音色不同。
【重点02】噪声的控制
1. 防止噪声的产生: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如“禁止鸣笛”、“装消声器”等。
2. 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如“安装隔音屏墙”、“路边种树”、“关闭门窗”等。
3. 防止噪声进入人耳:在人耳处减弱噪声,如“隔音耳塞”、“捂耳朵”、“掩耳盗铃”等。
1.响度、音调和音色辨析
(1)用力敲、用力吹等只改变响度。
(2)音调与响度没有必然联系,音调高的声音响度不一定大;
(3)声音传播过程中,音调、音色一般不会变化,响度会随传播距离的改变而改变。
(4)音色并不是一层不变的。同一个人小时候和成年后的音色不同,即使同一个时期也可能不同,如感冒时人的音色发生变化,再比如模仿他人的声音时,音色在变化。
2.噪声的
(1)交通运输噪声:各种交通工具的喇叭声、汽笛声、刹车声等。
(2)工业噪声:纺织厂、印刷厂、机械车间的机器运转等产生的声音。
(3)施工噪声:筑路、盖楼、打桩时产生的声音。
(4)社会生活噪声:家庭、娱乐场所、商店、集贸市场里的声音。
3.噪声的危害
(1)心理效应:使人烦躁、精力不集中,妨碍睡眠和休息。
(2)生理效应:引起耳聋、头疼、消化不良、视觉模糊等。严重时使人神志不清、休克或死亡。
(3)物理效应:高强度噪声能损坏建筑物,使一些自动控制的仪表设备失效。
1.在学校运动会的开幕式上,小明表演了“威风锣鼓”节目,他时重时轻地敲击鼓面,这样做是为了改变鼓声的( )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声速
2.物理课上,老师用力吹一根较长的塑料吸管的同时,用剪刀一小段一小段地剪短吸管,同学们听到的声音( )
A.音色变了 B.音调变了
C.是老师的声带振动发生的
D.后排同学听到的与前排同学听到的相同
3.每年辞旧迎新之际,一些乐团在磁湖剧院举办迎新音乐会,乐团优美的演奏为观众献上了盛大的“听觉宴”。观众能够分辨出多种不同的乐器,依据乐音的特性是(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音频率范围
4.在医院、学校和科学研究部门附近,有如图所示的禁鸣喇叭标志,在下列方法中,与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的是( )
A. 工人带上防噪声耳罩
B. 在道路旁设置隔声板
C. 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
D. 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5.如图所示,小宇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尺子,尺子振动的快慢不同,他听到的声音不同。这表明( )
A. 音色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
B. 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
C. 响度跟人与声源的距离无关
D. 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6.在探究“响度的影响因素”实验中,小宇做了以下实验,如图所示,但忘了记录,请你帮他记录填写完整:
(1)使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时,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是不同的,
说明响度与 有关。
(2)使音叉发出相同响度的声音,距离不同时,听到音叉的声音的
响度不同,说明响度与 有关。
7. “宫、商、角、徽、羽”起源于春秋时期,是中国古乐的五个基本音阶,亦称五音,相当于现代7个音阶中的do、re、mi、sol、la。五音实际上是指声音的( )
A.音色 B.音调 C.响度 D.速度
8. 音乐会上,小提琴曲让人如痴如醉,钢琴演奏让心旷神怡。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调节琴弦松紧可以改变声音的响度 B. 用力拉琴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调
C. 小提琴与钢琴发出的声音传播速度相同 D. 禁止听众喧哗是从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1.【答案】C
【解析】时重时轻的敲击鼓面,他用的力的大小不同,鼓面的振动幅度不同。振幅是响度的影响因素,所以改变了鼓声的响度,故C正确,A、B、D错误。
2.【答案】B
【解析】吹吸管时发出的声音是靠吸管内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故C错误。不断地剪短,空气柱越短,振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而其材料不变,所以音色不变,故A错误,B正确。后排的同学距离老师比较远,响度与传播距离有关,所以后排听到的声音比前排的声音小,故D错误。
3.【答案】C
【解析】不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多种乐器合奏时,听众能够分辨出不同的乐器在演奏依据的是音色,故C正确。
4.【答案】D
【解析】图示含义为禁止鸣笛,是在噪声的声源处减弱噪声。A工人带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A错误。B选项隔声板与C选项关闭门窗都是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故B、C错误。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与题意相符,故D正确。
5.【答案】B
【解析】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尺子,说明尺子的振动幅度相同,所以响度相同,故A、C、D错误。物体振动的频率与发声体的长度有关,小宇改变了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因此改变了尺子振动的频率,进而改变了音调,所以探究的是音调与声源振动频率的关系,故B选项正确。
6.【答案】振幅;传播距离
【解析】根据乒乓球被弹起的幅度不同,可以判断物体的振幅是不同的,所以响度与振幅有关。使音叉发出相同响度的声音,因为距离越远,听到音叉的声音的响度越小,说明响度与传播距离有关。
7. 【答案】B
【解析】中国古乐的五个基本音阶,每个音阶对应的频率是逐渐增大的,因为频率越高,音调越高,由此可知do、re、mi、sol、la。五音实际上是指声音中的音调。故B选项正确。
8. 【答案】C
【解析】调节琴弦松紧可以改变琴弦的振动快慢,从而改变声音的音调,A错误。用力拉琴可以改变弦的振动幅度,从而改变声音的响度,B错误。小提琴与钢琴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相同的,C正确。禁止听众喧哗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错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