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章 声的世界第三节 超声与次声目标梳理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1. 了解人和动物的听觉范围。 2. 掌握超声与次声的概念。 3. 掌握超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 4. 掌握次声的特点及危害。 5. 掌握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1.重点:超声与次声的概念,人与动物听觉范围。 2.难点:超声的应用,次声的危害。知识梳理一、人的听觉频率范围人的听觉频率是有一定范围的,正常人的耳朵只能听到 ① Hz到 ② Hz之间的声音。①20 ②20000二、超声波及其应用1.定义通常把频率高于 ③ Hz的声音叫超声。2.特点超声的频率 ④ ,穿透能力和破碎能力 ⑤ ,传播方向性好,几乎沿直线传播,反射能力强。3.应用(1)利用超声方向性好,制成了 ⑥ 可以测距。(2)超声有很强的穿透能力,制成了 ⑦ 可用来检查或治疗人体疾病、超声金属探伤仪探测金属内部存在的缺陷。(3)利用超声破碎能力强,对医疗器械和食品进行 ⑧ ,还可以制成超声波清洗器、超声碎石、超声去污。③20000 ④高 ⑤强 ⑥声呐(超声雷达) ⑦超声诊断仪(B超) ⑧杀菌消毒三、次声波及其危害1.定义通常把低于 ⑨ Hz的声音叫次声。2.自然界中,火山爆发、 ⑩ 、海啸、风暴都能产生次声;核爆炸、 也能产生次声。3.危害次声的频率 ,传播距离远,但是能量很高的次声具有极大的破坏力,对人体危害很大。使人恶心、眩晕,造成内脏破裂,危及生命。⑨20 ⑩地震 导弹发射 低重点梳理【重点01】超声1. 人类发不出超声,也听不到超声,但许多动物,如蝙蝠海豚等不仅能够听到超声,也能够发出超声。2. 超声波是振动频率高于人耳听觉范围的声音,它的传播同样需要介质,超声波也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因此,阻挡超声波的传播可用一层薄薄的真空带即可。3. 超声的穿透能力强,能穿透许多电磁波不能穿透的物质,对固体和液体都有很强的穿透本领。4. 超声在介质中传播时能够与介质之间发生相互作用而产生作用力,因此超声有很强的破碎能力。5. 虽然人耳听不到超声,但有些动物能够听到超声。【重点02】次声1. 次声是人耳无法直接听到的声音,但是人类可以利用次声预报海啸台风、检测核试验和导弹的发射。2. 次声能够传递能量,次声的频率低,传播过程中衰减较小,能绕过障碍物向前传播,传播距离长,穿透能力强,所以对人体或建筑物能够造成极大的破坏。3. 会使机器设备破裂,飞机解体、建筑物垮塌。4. 可以利用次声预测自然灾害,军事上制造次声武器。5. 次声波在真空中也不能传播。【重点03】超声与次声应用(1)超声波传递信息:回声定位(声呐,蝙蝠超声仪,倒车雷达);“B超”;超声波探伤;超声波测速。(2)超声波传递能量:超声波清洗、超声波除结石、超声波加湿器。(3)次声波传递信息:检测火山爆发、龙卷风、核爆炸的发生的方位和强度。(4)次声波传递信息:次声武器、式心脏、肺等出现强烈共振而受损。人与某些动物的发生及听觉频率范围1. 人类频率范围:听觉,20~20000Hz;发声,85~1100Hz。2. 蝙蝠频率范围:听觉,1000~120000Hz;发声,10000~120000Hz。3. 大象频率范围:听觉,1~20000Hz;发声,最低12Hz。4. 狗频率范围:听觉,15~50000Hz;发声,452~1800Hz。5. 海豚频率范围:听觉,150~150000Hz;发声,7000~120000Hz。因此有些动物可以听到次声波和超声波,但是人类听不到次声波和超声波。1.超声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下列有关超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是人耳听不到的声音都是超声B.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但超声可以,所以能用来进行太空测距C.超声的传播速度远远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D.超声有较强的破碎能力,可以用来杀菌消毒、清洗仪器设备等2.与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相比,次声具有较小的( )A.传播速度 B.传播能量C.振动幅度 D.振动频率3.地震前,地下的地层岩石运动或断裂会产生次声波。某些动物会接收到并做出反应。如图所示是几种动物发声与听觉的的频率范围,其中能提前感受到地震的动物是( )A.狗 B.猫 C.蝙蝠 D.海豚4.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B.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C. 打雷时捂住耳朵可以防止雷声的产生D. 地震、火山爆发等自然现象都伴随有次声波的产生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在建筑方面,设计、建造大礼堂时,必须把回声现象作为重要的因素加以考虑B. 动画片的配音常用慢录快放的方式,把成年人的声音变成了小孩的声音,这样能使声音的音调变高C. 超声波能将一般情况下不能混合的液体混合在一起,而次声波人耳听不到,能量很小,破坏力不大D. 广播里播放“考生开始答题”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同学们耳朵的6.伦敦奥运会期间,英国军方将配备一种远程声波安保设备,该设备工作时可以产生高达150分贝的声音,尖锐的声响会让人耳感到刺痛,即可用作高音喇叭,也可用作非致命性武器驱散人群。关于该设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设备产生的是超声波B. 该设备产生的是次声波C. “150分贝”是指所产生的声音的响度D. “150分贝”是指所产生的声音的音调7. 2019年6月17日22点55分,四川长宁发生6.0级地震。地震时会伴有次声波的产生,这种波的频率低于 Hz;一般情况下,声波在地面下岩石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8. 如图所示,蝙蝠发出的 碰到昆虫时会反射回来,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蝙蝠就可以确定昆虫的位置和距离,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如图所示,扬声器发出的声音是由锥形纸盒的 产生的,在发声的扬声器前点燃一支蜡烛,可以观察到蜡烛的摇曳,这表明声音具有 。1.【答案】D【解析】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20000Hz,人耳听不到超声和次声,故A错误。超声也是声,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超声在真空中也不能传播,B错误。超声与声音的传播速度是一样的,C错误。超声具有较强的破碎能力,可以用来杀菌消毒、清洗仪器设备,故D正确。2.【答案】D【解析】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人耳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所以次声频率较小,故D正确。3.【答案】A【解析】因为地震产生的是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而图中狗的听觉频率范围是15Hz~50000Hz。所以狗能够提前感受到地震并做出反应,故A正确。4.【答案】D【解析】物体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与音调无关,故A错误。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故B错误。打雷捂住耳朵是在人耳处减弱雷声,故C错误。地震、火山爆发等自然现象伴随次声波产生,故D正确。5.【答案】C【解析】声音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形成回声,而且回声过长时,干扰人们的听觉,所以在建筑方面,设计、建造大礼堂时,必须把回声现象作为重要的因素加以考虑,A正确,不符合题意。小孩的音调通常比大人的高,动画片的配音常用慢录快放的方式,改变了声音振动的频率,而频率影响到音调的高低,把成年人的声音变成了小孩的声音,这样能使声音的音调变高,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超声波具有能量,对物体有很强的“破碎”能力,它能将一般情况下不能混合的液体混合在一起,次声波同样具有能量,可以有很大破坏力,如地震、海啸、核爆炸等,而次声波人耳听不到,但是能量很大,破坏力很大,故C错误,符合题意。广播里播放“考生开始答题”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同学们耳朵的,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6.【答案】C【解析】超声波和次声波都是人耳听不到的,所以人听到尖锐的声响不是超声波也不是次声波,故A、B错误。分贝是声音响度的单位,而非音调,故C正确,D错误。7. 【答案】20;快【解析】次声波是指低于20Hz的声波,声音的传播速度一般情况下固体最快,液体次之,空气中最慢,所以岩石中声音的速度大于空气中的传播速度。8. 【答案】超声波;信息;振动;能量【解析】蝙蝠的发声频率范围是1000~120000Hz,蝙蝠发出超声波进行超声导航、回声定位,进而获取昆虫的位置和距离等信息。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可以传递能量,使蜡烛发声摇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