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节 化学反应的表示一、选择题1.关于2CO+O22CO2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氧化碳加氧气点燃等于二氧化碳B.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C.两个一氧化碳分子加一个氧分子等于两个二氧化碳分子D.2g一氧化碳和1g氧气反应生成2g二氧化碳2.当空气受SO2严重污染时,可通过飞机喷洒X粉末,使空气中的SO2含量明显降低,该过程发生的反应是2X+2SO2+O2==2CaSO4+2CO2。X的化学式是( )A.CaO B.CaCO3 C.Ca(OH)2 D.Na2CO33.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 )A.2H2O=O2↑+2H2↑ B.4P+5O22P2O5C.Zn+HCl=ZnCl2+H2↑ D.KMnO4=K2MnO4+MnO2+O2↑4.下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元素的原子,能用该图表示的化学反应是( )A.2CO+O22CO2 B.C+CO22COC.H2+Cl22HCl D.2H2+O22H2O5.已知某钾盐可发生反应:4K2Cr2O74K2CrO4+2X+3O2↑,则生成物X的化学式是( )A.CrO2 B.CrO3 C.Cr2O5 D.Cr2O36.已知某两种物质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说明: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原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示中的反应物都是单质 B.图示中共有4种分子C.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D.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7.在化学反应xM+yN=mP+nQ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取a g M和a g N反应,生成P和Q的质量总和不一定是2a gB.化学计量数x与y的和一定等于m与n的和C.反应物M和N的质量比一定等于生成物P和Q的质量比D.M与N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和一定等于P与Q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和8.若C的化学式为AB3,则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3AB2+B2=2C B.2AB2+B2=2C C.AB2+B2=2C D.AB2+2B2=2C9.小明同学从S+O2SO2中获得以下信息:①该反应的反应物是硫和氧气; ②反应发生条件是点燃;③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原子个数不变; ④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保持不变;⑤参加反应的硫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其中正确的信息是( )A.①②④⑤ B.①②③ C.④⑤ D.①②③⑤10.符合事实且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用NaOH除去混在CO2气体中的HCl:NaOH+HCl═NaCl+H2OB.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的原因:CO2+H2O═H2CO3C.用稀硫酸洗去附着在试管壁上的铜:Cu+H2SO4═CuSO4+H2↑D.除去氯化钠中少量的碳酸钠:Na2CO3+H2SO4═Na2SO4+H2O+CO2↑二、非选择题11.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1)____H2O2____H2O+____O2↑(2)____ Fe+____O2____Fe3O4(3)____C6H6+____O2____CO2+____H2O(4)____Fe+____CuSO4===____Cu+____FeSO4[(5)____H2O____H2↑+____O2↑12.写出符合要求的化学方程式。(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硫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生成水的化合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生成水的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反应物是水的分解反应____________。13.小婧同学学习化学后知道,镁在氧气中燃烧会生成白色的氧化镁固体。但她在空气中点燃镁条时,却发现在生成的白色固体中还夹杂着少量的淡黄色固体。[提出问题]为什么会生成淡黄色固体?[查阅资料]小婧查阅资料,记录了下列几种物质的颜色:物质 MgO MgCl2 Mg3N2 Mg(NO3)2 MgCO3 Mg(OH)2颜色 白色 白色 淡黄色 白色 白色 白色其他同学认为不必查阅氯化镁的颜色,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出猜想]分析资料,小婧认为淡黄色固体可能是由镁与空气中的________反应生成的;[实验探究]小婧设计实验证实了自己的猜想,她的方案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论]根据小婧的实验结果,写出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时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解析:本题考查化学方程式的读法和意义。化学方程式中“+”读为“和”或者“跟”,“=”读为生成;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计量数之比表示的是参加反应的微粒个数之比,而不是质量比。答案:B2.解析:在化学方程式中,反应前后原子个数相同,且原子种类不变,即可数出X中所含原子的种类及个数。答案:B3.解析:A中漏掉了反应条件“通电”;C中未配平化学方程式;D中漏掉了反应条件“△”,也未配平化学方程式。答案:B4.解析:从图中可知:2个“”分子和一个“”分子生成2个“”分子,且符合“化合物+单质→化合物”,故选A。答案:A5.解析:本题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可以推断出2X中含有4个Cr和6个O,所以X的化学式为Cr2O3。答案:D6.解析:通过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特点是:一种化合物分子与一种单质分子发生反应,生成两种不同的化合物分子。由此可见,A、C错误,B正确;任何一个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所以D也是错误的。答案:B7.解析:如果a g M和a g N恰好完全反应,则P和Q的质量总和为2a g,如果a g M和a g N不是恰好完全反应,则P和Q的质量总和小于2a g;B、C、D项中各个量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答案:A8.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2AB2+B2=2AB3。答案:B9.解析:从S+O2 SO2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硫和氧气,反应条件是点燃,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原子个数不变;反应前分子个数是2,反应后是1,反应前后分子总数发生改变;参加反应的硫和氧气的质量比为32:(16×2)=1:1.①②③获得信息正确,故选项B正确。答案:B10.解析:CO2和HCl气体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A所采取的方法错误;选项B符合事实且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铜的位置排在氢的后面,不能与稀硫酸反应,故C项错误;碳酸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硫酸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D所采取的方法错误。答案:B11.解析:(1)用观察法或最小公倍数法配平;(2)用最小公倍数法配平;(3)用奇数配偶法或最小公倍数法配平;(4)不用配平,等号两边各原子个数已经相等;(5)用最小公倍数法配平。答案:(1)2 2 1(2)3 2 1(3)2 15 12 6(4)1 1 1 1(5)2 2 112.(1)3Fe+2O2Fe3O4(2)S+O2SO2(3)2KMnO4==K2MnO4+MnO2+O2↑(4)2H2+O22H2O(5)2H2O22H2O+O2↑(6)2H2O2H2↑+O2↑13.空气中不含氯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镁在空气中燃烧不可能生成氯化镁 N2 将点燃的镁条伸入充满氮气的集气瓶中,观察是否有淡黄色固体生成 2Mg+O22MgO 3Mg+N2Mg3N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