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 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2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 学案

资源简介

9.2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
【学习目标】
(1)理解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性。
(2)理解并阐述文化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因。
(3)理解文化发展与时代实践的关系。
(4)理解文化创新与传统文化,外来文化的关系。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坚定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
【科学精神】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公共参与】激励学生积极投身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积极参与健康的文化活动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文化发展与时代实践的关系。
2.教学难点:理解文化创新与传统文化,外来文化的关系。
【思维导图】
【知识解读】
1.坚定理想信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文化发展的总要求: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⑴文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⑵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⑶文化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⑷文化发展的主体
①文化发展的主体是:人民。文化发展要依靠人民。
②文化创作的源泉:
原因:①文化是在人民群众伟大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孕育和创造的。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
②人民的生活是一切文化产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
③文化创作导向:要求: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贴近人民的精神生活,热情讴歌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生动展示人民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和创造历史的辉煌业绩。
⑸文化发展的根本目的
①人民是文化成果的最终享有者和受益者。社会主义文化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
②原因:不断满足人民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素质,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目的。
⑹文化发展的措施:
①加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②生产创作出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化作品,让文化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丰富高品质文化消费产品的供给,让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
【知识拓展】1.为什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1)人民是文化发展的主体,文化发展要依靠人民。文化是在人民群众伟大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孕育和创造的。人民的生活是一切文化产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
(2)人民是文化成果的最终享有者和受益者。社会主义文化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不断满足人民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素质,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目的。
【知识拓展】2.怎样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2)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贴近人民的精神生活,热情讴歌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生动展示人民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和创造历史的辉煌业绩。
(3)加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生产创作出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化作品,让文化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丰富高品质文化消费产品的供给,让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
【知识拓展】3.文化创新与作者灵感、社会实践、人民群众的关系
(1)“灵感”“才智”是文化创新的必要条件,不能忽视、甚至笼统地否认作者的灵感,以及作者的聪明才智在文化创新中的作用。
(2)社会实践是更深层次的、本源意义上的因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不可能从事任何有价值的文化创造。
(3)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广大文艺工作者要自觉地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当中,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生活中汲取营养,刻苦钻研,锐意进取,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
【知识拓展】4.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1)公共文化服务,是指由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以满足公民基本文化需求为主要目的而提供的公共文化设施、文化产品、文化活动以及其他相关服务。
(2)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精神文化需求的主要途径,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基础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
(3)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主要包括繁荣文艺创作,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文化科技融合,加强现代传播体系和互联网文化建设;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增加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总量;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等等。
【典例解析】1.《哪吒之魔童降世》总票房49亿人民币,预算6000万人民币。本片以明朝小说《封神演义》为基础,围绕中国传统神话人物哪吒与东海龙王之子敖丙两个角色展开,并在此之上进行原创,讲述了因意外差错成为“魔丸”转世的哪吒,面对命运所迫,没有屈服,而是勇于抗争的故事。可见,文化创新需要( )
①融通不同文化资源
②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
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
④把文化内容形式创新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详解】①③:《哪吒之魔童降世》总票房49亿人民币,得到观众的认可。本片以明朝小说《封神演义》为基础,围绕中国传统神话人物哪吒与东海龙王之子敖丙两个角色展开,并在此之上进行原创,讲述了因意外差错成为“魔丸”转世的哪吒,面对命运所迫,没有屈服,而是勇于抗争的故事,说明文化创新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①③正确。
②:应该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②错误。
③:文化创新应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③错误。
2.当下一批正能量普法节目因“贴地”视角和年轻化“网感”火热出圈,收视率“爆表”:纪实节目《守护解放西》让人们了解基层民警琐碎工作,感知城市建设、社会治理等重大命题;综艺《大侦探》将繁杂的法律条款、程式化的司法活动融入鲜活事例娓娓道来;“罗翔说刑法”“阿特警官”等B站UP主运用极具特色的叙事语言,利用弹幕互动的平台机制,牢牢“锁定”Z世代观众的视线。这一系列“既叫好又叫座”节目的成功得益于( )
①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发展公益文化事业,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
②取材于生活实践,立足时代进行创作,把握了时代的脉搏
③融通不同资源,推动文化在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上创新,实现综合创新
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发挥优秀文化作品引领社会风尚,教化育人的功能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详解】①:这一系列“既叫好又叫座”节目的成功在于坚持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而不仅仅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并且,从实际来看,这些节目本身带有明显的商业性,属于文化产业的范畴,不能把节目成功单纯的归因于发展公益文化事业,更何况这些节目的初衷也不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①排除。
②:当下一批正能量普法节目因“贴地”视角和年轻化“网感”火热出圈,收视率“爆表”,这说明这一系列“既叫好又叫座”节目的成功得益于取材于生活实践,立足时代进行创作,把握了时代的脉搏,②正确。
③:材料未涉及“文化机制体制的创新”,③不符合题意。
④:纪实节目《守护解放西》让人们了解基层民警琐碎工作,感知城市建设、社会治理等重大命题……“阿特警官”等B站UP主运用极具特色的叙事语言,利用弹幕互动的平台机制,牢牢“锁定”Z世代观众的视线,这说明这一系列“既叫好又叫座”节目的成功得益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发挥优秀文化作品引领社会风尚,教化育人的功能,④正确。
2.立足时代之基 回答时代问题
⑴文化与时代的关系:
①每一种文化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打上了深刻的时代烙印,是时代精神的展现。
②文化作品只有符合人类历史前进的时代潮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体现时代特征,反映时代风貌,才能具有恒久的魅力。
⑵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回答时代问题,完成时代任务。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只有立足时代、解决特定的时代问题,才能推动社会进步;只有倾听特定的时代声音,才能吹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号角。
【典例解析】3.2021年7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红船颂”全国美术精品创作工程作品展在浙江省嘉兴市文化艺术中心举办。美术家将他们对党的热爱和歌颂之情,倾注在画布里,凝固在雕塑中,灌注于形式多样的艺术创作中,作品内涵深刻、形象生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和广泛赞誉。这启示文艺工作者( )
①要不断创新艺术形式,将艺术创作与人民群众的实践相结合
②在党史学习中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不断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
③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艺术创作,时刻牢记党和人民重托
④要铭记奋斗历程、肩负历史使命,从党的奋斗历史中汲取前进的力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D
【详解】①:材料中强调美术家在对党的热爱和歌颂中进行文化创作,并未强调创新艺术形式和人民群众实践的关系,①排除。
②:文艺工作者需要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②排除。
③④:材料强调美术家在对党的热爱和歌颂中进行文化创作,这启示文艺创作者要时刻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从党的奋斗力量之中,以前进的力量,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艺术创作,③④正确。
4.电视剧《觉醒年代》是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的优秀电视剧目。广大的年轻群体也加入追剧大潮,被热血的剧情与鲜活的人物所“点燃”,这些守在荧屏前的年轻人与剧中慷慨激昂的“新青年”也颇有艺术与现实历史与现代的微妙呼应。该剧的成功表明( )
①影视作品应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②社会主义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③文艺创作应以还原真实的历史为己任
④经济效益才是文化发展的根本目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详解】①②:《觉醒年代》中广大的年轻群体也加入追剧大潮,被热血的剧情与鲜活的人物所“点燃”,这些守在荧屏前的年轻人与剧中慷慨激昂的“新青年”也颇有艺术与现实历史与现代的微妙呼应,其成功表明影视剧应积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社会主义文化应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①②符合题意。
③:文艺创作不仅要还原真实的历史,还需要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③错误。
④:推动实践发展,满足群中需求是文化发展的根本目的,④错误。
3.融通不同资源 实现综合创新
⑴融通不同资源的要求: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要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特别是要把握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外优秀文化等资源。
⑵实现综合创新的要求:
①我们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②既向内看,深入研究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又向外看,积极探索关系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
③既向前看,准确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趋势,又向后看,善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通过综合创新,形成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典例解析】5.近年来,非遗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等各个领域的数字化发展逐渐成为新潮流、新趋势。区块链、5G、AI等技术手段让传统非遗文化技艺与数字科技相结合,赋予传统文化传承新的时代元素和意义。从2021年开始,元宇宙和NFT的概念开始流行,NFT数字藏品开发更是成为当前非遗数字化领域中的一个热点。这表明( )
①文化传承既要继承传统,又要融汇时代内容
②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促进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③不断融入流行元素,文化才能永葆生机和活力
④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创新是实现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详解】①②:区块链、5G、AI等技术手段让传统非遗文化技艺与数字科技相结合,赋予传统文化传承新的时代元素和意义,说明文化传承既要继承传统,又要融汇时代内容;元宇宙和NFT的概念开始流行,NFT数字藏品开发更是成为当前非遗数字化领域中的一个热点,体现了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促进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①②正确。
③:适当融入流行元素是影响文化发展的有利条件,但不能将其视作文化是否有生机和活力的缺之不可的必要条件,选项说法绝对,③错误。
④:立足于实践是实现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④错误。
6.透过舞台艺术面纱,中国人的文化抱负和家国情怀在20世纪初即有国际性展示。1907年,中国留日学生李叔同等人在日本东京演出了根据法国长篇小说《茶花女》改编的话剧《春姬》和《黑奴吁天录》,可以视作中国话剧史的开端。近年来,中外话剧交流日益频繁,赴海外演出剧目不断丰富,越来越多的外国观众通过观剧与剧中人产生共鸣。材料表明( )
①我国话剧产生的根源是中国人的文化抱负和家国情怀
②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丰富
③融通不同资源就可以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
④中国话剧在海外演出加深了海外观众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D
【详解】①:我国话剧产生的根源是社会实践,①错误。
②④:话剧《春姬》和《黑奴吁天录》由法国《茶花女》改编,这说明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丰富;中外戏剧交流日益频繁,赴海外演出剧目不断丰富,越来越多的外国观众通过观剧与剧中人产生共鸣,这说明中国话剧在海外演出加深了海外观众对中国文化的理解,②④正确。
③:融通不同资源有利于实现创造性转化,“融通不同资源就可以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说法过于绝对,③错误。
【阅读与思考解析】
二、文化发展的基本途径
课本P112-113阅读与思考
成立于1957年的乌兰牧骑是活跃在内蒙古自治区的一种小型文艺演出队,“乌兰牧骑”在内蒙古语中的意思是“红色的嫩芽”,后被引申为“红色文艺轻骑兵”。60年来,一代代乌兰牧骑队员迎风雪、冒寒暑,在戈壁、草原上辗转跋涉,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在大草原上起舞、放歌,将演出送到牧民身边,传递了党的声音和关怀。截至2017年,乌兰牧骑已经从最初的一支9人队伍发展到75支队伍,3000多名队员,犹如怒放的鲜花点缀在广袤无垠的草原上。
●乌兰牧骑为什么能够得到广大农牧民的认可和赞扬
参考答案:
乌兰牧骑扎根基层沃土,服务农牧民群众,接地气,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承了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艺创新,满足群众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乌兰牧骑的长盛不衰表明,人民需要艺术,艺术需要人民。
课本P113-114阅读与思考
国家大剧院自运营以来,常年持续不间断的艺术普及教育活动助推文化发展,成为城市文化生活的重要景观。国家大剧院将每年的12月22日定为“公众开放日艺术节”。每年的这一天,近万名观众在这里与高雅艺术零距离互动,与艺术大家面对面交流。徜徉其中,人们耳之所闻、目之所见,皆为艺术。
●文化单位应该怎样更好地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联系周围的事例,与同学分享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文化单位应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为出发点,生产创作出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化作品,不断满足人民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素质。如基层公共图书馆、博物馆要实现无障碍、零门槛进入,所提供的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免费。
课本P114阅读与思考
一本好书, 可以记录一个时代。路遥的现实主义作品《平凡的世界》,描写了巨大的社会变迁给中国乡村的冲击,刻画了两代农民在变革潮流中的命运沉浮,塑造了艰辛劳动和敢闯敢拼的新农民形象。这本书以人民为主角,为改革立传,为奋斗歌唱,被誉为“茅盾文学奖皇冠上的明珠,激励千万青年的不朽经典”。正如书中所说:“人生就是永不休止的奋斗!只有选定目标并在奋斗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没有虚掷,这样的生活才是充实的,精神也会永远年轻。”
●结合《平凡的世界》和其他相关经典文化作品,分析这些经典文化作品能够广泛流传的原因。
参考答案:
如改革开放后的这一时期,大陆文学展现了强劲的生命力,知识分子思想解放,对过去的反思,对未来的向往,传统和新时代的撞击,使得文学界出现欣欣向荣的勃勃生机。路遥的现实主义作品《平凡的世界》,描写了巨大的社会变迁给中国乡村的冲击。
这些经典文化作品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打上了深刻的时代烙印,是时代精神的展现。符合人类历史前进的时代潮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体现时代特征,反映时代风貌,具有恒久的魅力。
课本P115阅读与思考
●谈谈你对上述观点的看法。
参考答案:
①肯定了深厚的文化传统的重要性,但认为传统文化可以解决一切现实问题是片面的。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②对西方发达国家文化的有益成果,可以借鉴,但将其价值观移植过来是错误的。对于西方文明,要在立足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学习和借鉴有益文化成果,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③是正确的观点。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中共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时间相结合,产生了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成果。
总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要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特别是要把握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外优秀文化等资源。
【易混易错】
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解析】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2.文化工作者是文化发展的主体,文化发展要充分发挥文化工作者的创造性。
【解析】人民是文化发展的主体,文化发展要依靠人民,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3.社会主义文化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提高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目的。
【解析】社会主义文化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素质,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目的。
4.每一种文化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打上了深刻的时代烙印,是时代精神的展现。
【答案】正确。
5.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特别是要把握中华传统文化和国外文化的资源。
【解析】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要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特别是要把握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外优秀文化等资源。
6.人民是文化发展的主体,让人民群众成为文化创造的源泉。
【解析】人民是文化发展的主体,但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7.文艺工作者要加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解析】加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政府的职能。
8.文艺工作者要以满足人民的需求为根本途径。
【解析】满足人民的需求是文艺工作者根本追求,不是根本途径,根本途径是社会实践。
9.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是继承传统 推陈出新。
【解析】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是回答时代问题,完成时代任务。
10.对待传统文化 需要先继承后发展。
【解析】文化的发展并不是在继承之后,而是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继承和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不分先后。
11.我们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既向内看,积极探索关系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又向外看,准确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趋势。
【解析】我们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既向内看,深入研究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又向外看,积极探索关系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
12.文化创新来自创作者的灵感。
【解析】创作者的灵感在文化创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化创新的源泉来自社会实践,社会实践的主体是人民群众,所以,文化创新并非来自创作者的灵感,而是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
13.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解析】社会主义文化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不断满足人民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素质,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目的。
14.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就无法体现时代精神。
【解析】我们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既向前看,准确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趋势,又向后看,善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通过综合创新,形成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15.对传统文化的承袭,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解析】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