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 实现人生价值 复习学案-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六课 实现人生价值 复习学案-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第六课 实现人生价值 复习学案
一必背知识
1.哲学上的价值,人的价值的含义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原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5.价值的创造和实现
二、知识框架
整合提升
6.1价值与价值观
一)人的价值
1.哲学上的价值
(1)内涵:是指客体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积极功能和属性。(2)特征:涵盖了各个不同领域事物的价值,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普遍性。
2.人的价值:人生的价值主要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人的价值的两个方面: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统一体。
①个人用自己的劳动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回报社会、满足他人的需要。(贡献)
②个人获得劳动报酬,得到社会对自己价值的承认,实现了自我的满足。(索取)
3.人的价值评价:对一个人的价值评价归根到底看他的贡献,最根本的是看他对社会发展、对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
二)价值观
1.含义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会形成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作用
①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一方面,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另一方面,价值观影响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
②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人生道路和生活方式的选择,都是在一定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指导下进行的。
③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标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和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精神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
3.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①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建设什么样的国家)
②自由、平等、公正、法制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建设什么样的社会)
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培育什么样的公民)
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原因
(1)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对一个民族和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精神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
⑶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
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6.2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1)特点:社会历史性。即因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不同;受社会地位、需要不同而不同;因因人而异的主体差异性而不同。
(2)二者关系: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或价值选择依赖于价值判断),二者顺序不能颠倒。
(3)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标准
(1)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2)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2.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也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
6.3价值的创造和实现
(1)弘扬劳动精神,实现人生价值
①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也是人的存在方式。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创造和实现自己的价值。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是创造美好生活、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②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创造和实现价值
①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人在实践活动中创造和实现自己价值的时候,必须利用社会和他人提供的各种物质条件和知识成果。
②人的价值只能在社会中实现。只有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在奉献社会中创造和实现自己的价值。
③我们强调在与社会的统一中创造和实现个人的价值,并不否认追求人的个性发展。人的个性应表现为对他人、对社会的独特的贡献方式。
(3)在砥砺自我中创造和实现价值(主观因素)
①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②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增长自己的才干,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③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④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需要锤炼品德修为,不断打牢道德根基。 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不断修身立德。
四能力检测
1.位于福建省莆田市的木兰溪曾经水患频仍,千百年来当地人谈“溪”色变、深受其害。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多次关心、调研木兰溪的治理工作。当地干部群众接续奋斗,经过20多年的综合治理,实现了谈“溪”色变到“人水和谐”的生态跨越。木兰溪治理的生动实践折射出的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有( )
①人民至上的价值观
②尊重自然的唯物观
③和谐共生的矛盾观
④综合治理的系统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新冠疫情此起彼伏,病毒不断变异,但我们“动态清零”的决心不动摇。“动态清零”总方针的核心在于,在当前无法消灭病毒也无法彻底阻止感染发生的情况下,对疫情发现一例扑灭一例,守住不出现疫情规模性反弹的底线。虽然“动态清零”要付出巨大代价,但同人民的生命健康相比,这些付出是值得的。“动态清零”思维( )
①是特定情况下意识起决定作用的一种具体表现
②坚持了对立统一规律,把斗争性转化为同一性
③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疫情防控的最高价值标准
④坚持了适度原则,积极推动事物发展到最佳状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大时代是一个宏大叙事的时代,它的话语是:国家、民族、公平、正义、理想……小时代是一个小型叙事的时代,它的话语是:物质、消费、娱乐、时尚、精致……有人说,这是一个社会转型的大时代,充满激情和未来的时代;也有人说,这是一个消费主义的小时代,社会的安定为人们享受生活提供了基础。但是,向往大舞台的,看到的是大时代:喜欢小确幸的,看到的是小时代。对此,正确的认识是( )
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社会意识在人们头脑中反映的产物
②价值判断往往因人而异,价值观差异导致人们的利益差异
③实践具有社会性,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利用好时代条件
④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每年的2月18日或19日为二十四节气中的雨水,是全年寒潮出现最多的节气之一,容易出现“倒春寒”的现象,民间素有“春捂秋冻”之说。中医专家指出:“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提到,春时衣着宜“下厚上薄”,注意下半身保暖。当然是否“春捂”也要根据天气而定,“捂”的程度应以自身感觉温暖,又不出汗为宜。”结合材料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有的人选择“春捂”,有的人不选择,说明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
②传统养生文化在现代仍然具有积极意义,说明价值判断具有历史性
③人们观察太阳运动总结出二十四节气,说明价值判断要遵循规律
④二十四节气被人们普遍认同,因为其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2022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意见要求,强化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把科技伦理要求贯穿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等科技活动全过程,推动科技向善,确保科技活动风险可控,科技成果造福于民。由此可见( )
①事物发展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对立统一的
②要促成矛盾双方向事物发展的有利方向转化
③强化底线思维需要把握好事物质的规定性
④科技成果的价值取决于主体自身利益的需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新年贺词中讴歌赞美劳动。2021年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我们通过奋斗,披荆斩棘,走过了万水千山。我们还要继续奋斗,勇往直前,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2022年无数平凡英雄拼搏奋斗,汇聚成新时代中国昂扬奋进的洪流。”之所以崇尚奋斗,讴歌赞美劳动,是因为( )
①劳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财富的源泉
②劳动能够让理想摆脱条件制约而变成现实
③劳动创造了人,推动了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
④劳动是创造美好生活、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尽管天气燥热难耐,核酸检测点维护秩序的志愿者队伍一直坚守岗位,默默付出,秉承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用实际行动赢得了人民的好评。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努力增长才干,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②努力奉献,将成就自我作为奋斗的出发点
③践行志愿者精神,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④拥有幸福人生,需积极投入为人民服务的实践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福州市公安局局长潘东升数十年如一日,忠诚履职尽责,用生命践行了“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初心使命。在抢险救灾、重大安保、大要案侦办等急难险重关头,他总是冲在一线。他常说:“加入公安队伍,就要时刻准备着,为党为人民牺牲一切。”2021年11月,中宣部追授他“时代楷模”称号。潘东升的先进事迹启示新时代青年要( )
①利用社会条件,实现自我价值
②坚定理想信念,打牢道德根基
③弘扬劳动精神,创造社会价值
④牢记人民利益,牺牲个人利益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华夏”一词在《尚书》、《左转》中已经出现,初指地理概念,随着语言文化的发展,华夏一词又具有了文化沉积价值。唐《春秋左传正义》疏曰:“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这一诠释沿用至今被广泛认可,华夏儿女引以为豪。上述情况( )
①体现出人们对事物的判断会随着时间和条件的变化而改变
②指出了个人必须在与社会的统一中才可能实现自身的价值
③说明人们立场的差异,并未影响文化追求上的整体一致性
④启示我们社会价值观是民族和国家持久、深层的精神力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2022年2月14日,在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空中技巧比赛中,冬奥会“四朝元老”徐梦桃终于获得了她的第一枚奥运金牌。面对前三届奥运会的失利,她坚持所爱、坚定梦想、坚守对祖国的责任,迎难而上接续奋斗,最终在国家和家人的支持下圆梦北京。她的事迹启示我们( )
①社会经历不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就不同
②专业素养越高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就越大
③正确认识人生价值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④实现人生价值需要社会支持更要个人努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梨虽无主,我心有主”表明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
12.全面提高个人素质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
13.“抗疫”中无数英雄人物的先进事迹说明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奉献。( )
14.劳动教育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
15.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标准是最高的价值标准和价值追求。( )
参考答案
1.D
2.D
3.D
4.B
5.C
6.D
7.D
8.C
9.B
10.B
11.正确
12.错误
13.正确
14.错误
15.错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