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7张PPT)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8课 百家争鸣孔子老子壹叁贰老子孔子和儒家学说百家争鸣知道老子、孔子的生平与思想;初步理解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的产生及其对后世的影响。目录老子年代姓名 李耳 国籍创立的学派思想观点政治主张重要著作地位春秋后期楚国道家学派①顺应自然;②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③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主张“无为而治”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老子被世人称为哲学之父、智慧之父《道德经》一、老子阅读课本38页,完善表格《道德经》书影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老子二、孔子和儒家学说出生明志教学从政周游修订逝世前551前479(73岁)15岁37—50岁51岁55—68岁68岁悲苦的少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一生失意的政治家治学严谨的教育家二、孔子和儒家学说孔子 年代姓名 国籍创立的学派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教育观点重要著作地位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儒家学派核心思想是“仁”,提出“仁者爱人”主张“以德治国”(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实行德政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注重“因材施教”《论语》弟子整理其言行而成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约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二、孔子和儒家学说阅读课本38-40页,完善表格孔子2.思想主张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论语·颜渊》仲弓问仁。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子贡问仁。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什么是“仁”?个人层面: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国家和社会层面:统治者应体恤民意,爱惜民力。二、孔子和儒家学说核心思想:仁(有爱心、有同情心)《论语》书影孔子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苛政猛于虎也”任务1:材料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思想?为政以德,反对暴政。任务2: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有什么积极意义?为政以德,减轻压迫,改善民生,使人民心悦诚服,社会稳定。2.思想主张二、孔子和儒家学说政治思想:以德治国,反对苛政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仲弓问仁。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子贡问仁)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求知心切、学问不高好高骛远、忽略眼前以德著称、严于律己学生情况教育思想:2.思想主张二、孔子和儒家学说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由“学在官府”发展到“学在民间”,促进私学的发展和学术下移。学生 身份司马耕、孟懿子 贵族颜回、仲弓、子路 平民公孙龙、任不齐 楚国人孔子在晚年精心整理古代重要的文献资料,对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和学术思想作出了巨大贡献。整理古籍《诗经》《尚书》等编订编年体史书《春秋》言论记录在《论语》《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3.文化成就二、孔子和儒家学说(1)、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2)、孔子的学说对中国古代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他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影响。孔子学院英国爱丁堡大学孔子学院韩国孔子学院全球分布图4.孔子思想的影响二、孔子和儒家学说百家争鸣“百家争鸣”指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这一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为“百家争鸣”。百家争鸣(1)百家争鸣的背景①经济大发展:铁犁牛耕的推广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为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②政治大动荡:王室衰微,分封制瓦解,士阶层崛起;③文化大繁荣:私学兴起,为学木繁荣提供了阵地。结合前面所学,思考春秋战国时期政冶和经济领域出现了哪些新的变化?三、百家争鸣主要思想派别、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兵家孔子孟子墨子荀子老子庄子韩非子孙膑(2)百家争鸣的代表流派三、百家争鸣学派 代表人物 主要观点墨家儒家道家法家兵家 孙武阅读教材40-41页,填写以下表格:墨子孟子荀子庄子韩非(2)百家争鸣的代表流派三、百家争鸣学派 代表人物 主要观点墨家儒 家道家法家兵家墨子兼爱非攻,反对战争;选贤举能;提倡节俭孟子荀子庄子韩非子孙武①“仁政”②民贵君轻③反对非正义的战争“礼治”,明确尊卑等级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追求精神自由,保持人格独立①反对空谈仁义,主张以法治国②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孙子兵法》(2)百家争鸣的代表流派情景再现假如你是意在灭六国,一统天下的君主,最终会采纳哪一派的主张呢?请说明理由。仁政;民贵君轻兼爱;非攻;尚贤孟子庄子韩非子顺应自然和民心;精神自由,人格独立依法治国;树立君主权威,中央集权专制统治法家思想符合了统治者要控制政权,加强统治的政治要求,成为秦王攻灭六国建立专制体制的理论基础。墨子(2)百家争鸣的代表流派三、百家争鸣①思想文化: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②文化传承: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繁荣的鼎盛时代。诸子学说的不少命题成为后代学说的萌芽形态,后代的学者大都从这里吸取思想材料或理论形式,进行改造和发展的工作。 ——侯外庐《中国思想史纲》(3)百家争鸣的影响三、百家争鸣问题思考:为什么说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理由: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探讨自然、社会和人性,提出各种治国方略和政治思想,直接促成了思想的空前繁荣。再者,百家争鸣中形成的大胆思考、自由讨论的学术风气,也有力地促进了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的发展。思想超市面对班级里的不交作业、自习课说话、上课交头接耳、乱扔垃圾等现象,你在“思想超市”中选取哪家的思想来进行管理?荀子墨子韩非子孔子老子庄子孟子★古今链接:古代这些先贤的思想在现在这个社会也有一定的体现:请同学们结合本课所学内容,试着找出其中的思想渊源。一句话归纳儒家:万世师表,仁政礼治道家:无为之道,逍遥自然法家:与时俱进,治国以法墨家:身体力行,兼爱非攻百家争鸣老子孔子和儒家学说百家争鸣孔子生平背景【课堂小结】影响:老子生平著作:他的学说集中在《老子》(又称《道德经》)一书中思想主张: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主张:“仁”,仁者爱人、以德治国,反对苛政教育成就: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提倡“因材施教”代表人物:儒家:孟子:“仁政”,“民贵君轻”;荀子“礼治”道家:庄子: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墨家: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提倡节俭法家:韩非:以法治国,君主专制影响: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道法自然1.提出“温故而知新”主张的思想家是(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荀子2.下列作品中,主要阐述道家学派思想的是( )A. 《道德经》 B.《论语》 C.《韩非子》 D.《孙子兵法》BA课堂练习3.下面四项内容中,表明墨子观点的一项是( ) A.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B. 主张“兼爱”、“非攻” C.历史是进步的,后代总要胜过前代 D.知彼知己,百战不殆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韩非是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 B.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C.《论语》是孔子的著作 D.《孙子兵法》是孙武的著作BC5.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不包括[ ]A、促进了思想学术的活跃和繁荣 B、引发了社会大变革局面的出现 C、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D、对后来的中国政治和文化影响深远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世界文化史上的奇观——“百家争鸣”的学术圣地位于何处?.mp4 孔子请求废止以活人陪葬的恶俗.mp4 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mp4 第8课 百家争鸣课件.pptx